巧把金针度与人

来源 :师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biao12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文是语文学习的难点,也是中考高考谈论最多的热点。难就难在:难写好,难提高。什么“想起作文直摇头,看见文题皱眉头,打开本子咬笔头,想了半天没开头”。什么“作文难,作文难,难于上青天;青天尚坐飞机上,作文却无捷径行”。 由此可见,不少学生都把写作文视为学习的第一大难事。
  针对学生对作文的畏惧,老师如何帮助他们提高写作能力呢?本人通过十几年的教学实践,觉得教师应当做如下几点,才能有助于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
  
  一、广开门路,积累充实文章的“材质”
  
  任何一篇文章,都是由思想内容、组织结构、语言表达三方面因素构成的;在这三者之中,作为文章的“材质”的思想内容又占首要地位。俗话:“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作文作为一种以文字载体的信息输出,它必须具备一个先决条件:储有信息,只有积累了一定信息量,输出才有可能。正如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在《和教师谈写作》中说的:“写东西靠平时积累,不但著作家、文学家是这样,练习作文的小学生也是这样。”积累信息有两条途径:一条是生活,一条是书本。
  1. 教会学生观察,开掘生活源泉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生活是写作的源泉。教学生学会观察生活,首先教学生热爱生活,深入生活,积极参加各种社会活动,广泛接触各种事物,从丰富多彩的生活海洋里去发现闪光的东西。其次教学生面对一切来自生活的信息,都要学会用眼去观察,用脑去思考、联想。如看到花,就应当启发学生不仅要仔细品味各种花的不同形状、颜色、香味,要重要的还要学会思考、联想:从花的美丽,想到年华的美丽和品质的美好;从花期的短暂,想到青春易逝,应倍加珍惜;从花落入土,想到“化作春泥更护花”的崇高人格和献身精神;从花全靠地下的根给它提供养料,想到英雄、明星后面那些为他们默默作贡献的人们;从好花还需绿叶扶衬,想到主体离不开客体的映衬、帮助;从浇水过多会导致花死,想到好心不一定办好事,重要是要按客观规律办事等等。再次应教学生把观察与课外练笔结合起来,即把经过自己仔细观察的事物,及时写成观察日记或生活随笔。规定每星期至少两篇。这样,不仅锻炼了文字表达能力,而且培养了学生关心生活、细心观察的好习惯,日积月累,从根本上解决写作源泉问题。
  2. 立足教材,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
  教材是教与学之本。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固然离不开教材,思想认识水平的提高也离不开教材。所以,要充分发挥教材的作用。
  (1)引导学生学习和掌握课文中的一些观点,以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和理论水平。
  (2)学习课文立意,增强作文的思想性。
  (3)指导学生熟记课文中的典型事例和名言警句,为议论文写作准备论据。
  3. 订阅报刊杂志,扩大知识视野
  报刊杂志对于涉世未深的中学生来说,无疑是吸取知识、认识世界的主要途径。因此,语文老师一定要发动自己任教班级的学生订阅报刊杂志,利用班会向学生讲读一些重要社论和中央的政策,借以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和理论水平。为了发挥报刊杂志最大的效益,可以采取下列措施:
  (1)交换报刊杂志,互相传阅。一人一份全班同学相互交换,就等于一人同时订阅了几十份。
  (2)边阅读边作笔记,制作卡片,做好素材积累。要求学生在阅读时,一定把对自己写作有用的材料分类笔录下来,做成卡片,分类整理。日积月累,卡片多了,作文时就不愁“无米作炊”了。
  (3)每两周组织一次阅读交流。按座次轮流进行“两分钟演讲”,主要讲述各自在课外阅读中看到的新闻、故事;或其他有价值的信息。
  (4)每天早读前由学生轮流在黑板一侧书写一则自己喜爱的名言警句。
  
  二、以读促写,教给学生写作方法
  
  为了培养学生的写作意识,使他们掌握一些基本写作方法,培养一定的能力。在阅读和写作教学中,应以阅读促写作。
  1. 改进阅读教学,强化全程写作意识
  新课标教材大多是文质兼美的文章,无论标题、立意、选材、谋篇、语言等方面,都是学生学习的范例。然而,我们有些老师在教学中,往往停留在对文章思想内容的解读上,忽略了写作方法和技巧。为了更好地发挥教材的写作示范作用,应在阅读教学中,强化写作意识,坚持把写作贯穿整个阅读教学过程之中。
  (1)在解题中培养学生审题能力和扣题作文能力。
  标题是文章的眼睛。在教学中,教师不仅注重作文课的审题训练,还应重视阅读教学中的解题。每讲一篇课文,对文章的起始、结尾,要引导学生对标题的语法结构、题眼、标题的艺术,以及作者怎样扣题写作等,作辨析、研讨,以培养学生拟题、审题和扣题作文的能力。
  (2)在阅读教学中丰富学生词汇,提高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实际能力。
  词汇贫乏,语言枯燥,是学生作文的普遍特点。其原因之一是教师习惯于词典式的教学方法,只顾释义,不注重运用。因此,教师应改变教法,通过造句、联句、仿写,把词语落实到“用”字上。
  (3)学习各种文体不同的结构方法,培养学生谋篇布局能力。
  组织结构,是作文的一种基本技能,这种能力也应当通过课文学习,逐步掌握。如苏洵的《六国论》,开头提出“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的中心论点,然后分别就“赂”“不赂”两方面进行论述,最后以讽喻作结。学后,可布置作文题《团结就是力量》,要求學生按《六国论》的谋篇布局写作,有了范例引路,学生写作就容易了。久而久之,学得多了,写得也多了,谋篇布局也就熟能生巧了。
  2. 设计训练序列,克服教学盲目性和随意性
  序列训练的好处是可以使训练系统化、科学化,增强训练效果。如高三的议论文写作训练,可安排训练序列:半命题作文、全命题作文、话题作文、新材料作文。通过序列训练,使学生掌握各种题型的写法,避免了作文教学的盲目性和随意性。
  3. 注重一篇一得,目的贯穿导、写、阅、评
  作文必须有一定的目的性和针对性。每布置一篇作文,要有一个明确的目的,并将这一目的贯穿于“指导——写作——阅卷——讲评”各个环节。如作文主要解决议论文的结构问题,教师就应在指导、批阅和讲评时,注意把这一教学目的贯穿始终。学生通过一篇文章就心有一得,逐步累积,就会“胸有成竹”,再也不怕作文了。
  
  三、千方百计,培养学生对作文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上最强有力的内驱力。如果学生对作文有兴趣了,写作起来自然有劲头,进步也更快。怎样使学生由讨厌作文到喜欢作文,由“要我写”变成“我要写”呢?
  1. 介绍著名作家成才事例,鼓起学生写好作文的勇气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为了使学生树立写好作文的信心,鼓起勇气,老师应给学生介绍一些原来起点低、基础差、后经过努力成了著名作家的事例。如高尔基,仅上过两年小学,但他的《母亲》《海燕》和“自传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享誉世界,成了伟大的作家。这鲜活的事例,使学生感到“彼,人也;吾,亦人也;彼能为,吾乃不能为?”,从而鼓起学生写好作文的勇气。
  2. 根据高考考纲设计题目,激发学生写作热情
  为了激发学生作文兴趣和热情,教师应结合高考命题要求,设计作文题训练学生。
  一是命题尽可能贴近学生学习、生活、思想实际,把题目命在学生心坎上,使他们有事可写,有话可说,有情可发。
  二是创设宽松的写作氛围,充分尊重他们的情感,允许学生立意自由、文体自由,无论是记叙还是说明,寓言还是童话皆可有感而发。话题作文、新材料作文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个性的舞台。教师在评析这类作文时,应注重创新思维的培养,鼓励学生创新,一旦发现学生思维的闪光点,及时给予肯定,让学生尝到成功的喜悦,可以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3. 鼓励学生投稿参赛,提高学生写作积极性
  语文学习是“课内打基础,课外练功夫”,“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因此,在教学中除了在课内切切实实抓好读写训练外,还要注意组织学生积极开展课外练笔活动。一是在自愿结合基础上组织课外兴趣小组,由学生自己动手创办班刊、级刊、校刊,为习作提供广泛的发表平台。二是鼓励学生为学校文化专栏、广播站投稿。三是每学期举办一次作文大赛,并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省、市、县举办的征文活动,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四是向中学生杂志社,如《初中生》《第二课堂》《黄金时代》《少男少女》《高中作文》等报刊推荐优秀习作。这样做,不仅使同学们增多了练笔机会,而且还可以满足青少年的发表欲。一旦发表,那种成功的喜悦会激起学生更强烈的创作欲望。
  ( 作者单位:广东吴川第四中学)
  责任编辑萧田
其他文献
【摘 要】2018年第5期的《教学月刊》有很多有亮点的文章,将整期文章从教材和学生两个角度进行分类整理,并结合教学实践提出一线教师可以借鉴文章作者的经验,做教材和学生的小研究。  【关键词】教材;学生;研究  本刊2018年第5期(以下简称“本刊”)的第一篇“专家特刊”是郑毓信教授的《用研究的精神从事教学》,文中提出,教师要坚持自己的独立思想,积极进行教学实践,认真开展总结和反思。我们知道教学是否
【摘 要】课堂是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主阵地,教学素材、核心活动设计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因素。要让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在课堂生长,教师可以通过选好素材、提好问题、解决问题、评价反思等环节展开教学。  【关键词】课堂教学;核心素养;评价反思  课堂是培养学生数学核心培养的立足之地,怎样的课堂才能成为核心素养生长的沃土?笔者通过六年级的一节“问题解决”课,谈一些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
一、教学设计  (一)设计简说  在二年级的乘除法教材中,比较忽视“份数”和“每份数”的教学,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现在提倡算法多样化,“份数”和“每份数”的区别被渐渐弱化;另一方面学生的思维依靠具体的表象来支撑,这个抽象的数量关系并不能很好地把握。但是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线教师发现,对“份数”和“每份数”的理解与灵活运用,可为后续解决乘除法问题奠定基础。《鸟儿鸟儿飞进来》是获得了2009年博洛尼
我国语文教育经过60年的历程,教材中经典名篇的内容价值,自然也随着不同时期国家政治需求的变化而不断进行着变异与突围,其主要原因是,对语文学科性质的认识还远没有成熟,基本上沿用过去的一些感性经验和照搬国外的现成理论。时至今日,我们仍然在文与道、工具性与人文性之间摇摆。对于语文教育的内容,至今没有梳理出得到大家公认、形成共识的构成系统来,更不用说其间选择的经典名篇的内容价值的考量。语文到底应该学什么教
有效教学是教育界永恒追求的目标,远至孔子,近至夸美纽斯、加涅,从古至今无研究者不想攻克这个难题。那么教师如何才能做到有效教学呢?教师的思维方式、教学方法运用是否恰当,不是教师说了算,必须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间断性反馈或学习结果作为评判的依据。因此,教师只有立足于学生实际,才能合理地选用真正适合学生的教与学的方法。  【教学案例】  二年级学生做过这样一道推理题:  小林:我比小凡大3岁。  小凡:
【摘 要】数学绘本是低段学生喜爱的数学学习材料。以低段“数学绘本”课程为例,阐述在课程开发与实施过程中的课程性质、基本理念、内容安排、教学策略、活动评价等,通过跨学科教学让学生体验数学阅读、绘本创作、新书发布等过程,创设个性化的数学学习方式。  【关键词】低段 数学绘本 课程开发  数学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数学学科知识、技能的学习过程中,感悟数学学科中的思想方法,从而形成必备的学科观念和学科能力,并
2016年,我执教了一节市级公开课“钉子板上的多边形”,几天后一个孩子在班级微课堂上(班级微信群昵称微课堂)发了些图片并和我聊天。    奕:我从网上买到了闵嗣鹤的《格点和面积》,也找到了上面关于格点多边形面积公式的证明,根本看不懂。  师:看着像天书是吗?因为有很多知识我们还没学到,不过有这本书在,我们就能确信长大后我们的确能证明。n年后谁先知道为什么多边形的面积=内点数 边点数÷2-1,我奖他
【教学内容】人教版教材三年级上册第7单元“周长的认识”。  【教学目标】  1.通过辨、指、描等活动,丰富对周长“形”与“数”的感知,理解并内化周长的概念。  2.通过量、算、画等操作活动,探索不同图形周长的测量策略,在自主探索、动手实践、质疑思辨中,加深对周长概念本质的理解。  3.发展空间想象能力,渗透变与不变、化曲为直等数学基本思想。  【教学过程】  一、直接揭题  师: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个
【摘 要】轴对称图形可以看作是图形按某种方式运动的结果,但很多学生看不到其中的运动变化或运动轨迹,针对此种情况,教师可以尝试改变教学方法,尝试从点的平移中让学生感受其运动变化,并积极沟通轴对称与平移和旋转的联系,促使学生理解轴对称图形的運动本质。  【关键词】小学数学;轴对称;运动;图形  有学生困惑:为什么“轴对称”的知识要放在“图形的运动”这一单元?明明就是一个图形,哪来的运动呢?针对这个问题
【摘要】本研究以湖北省武汉市某幼儿园为研究对象,对幼儿园园本课程的开发过程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幼儿园园本课程开发过程中存在课程开发理念未能形成共识,课程开发过程缺乏制度保障,课程开发评价机制不健全等问题。研究者认为,园本课程的开发需加强对相关人员的培训,提升其课程开发能力;要重视专家及家长的作用,以获取多方力量的支持;要增加经费投入,以提供物质保障;要制定科学规范的制度,以促进园本课程开发工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