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众所周知,阅读教学一直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目的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让他们能够通过阅读有效地获取相关知识,进而展开一系列的学习活动。但是目前很多小学生的阅读存在着“自主性”、“自主能力”不足的情况,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阅读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文章基于此点,对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进行了探究和分析。
关键词:培养;小学生; 自主阅读能力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20)-24-364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行,国家愈加重视学生的阅读情况。不仅是在阅读量还是阅读能力方面,都有了新的要求。随着部编版课本教材的改编,课外阅读的范围也不断扩大,阅读也更加趋近于学生的自主阅读。教师只是起到了一个引导和指示的作用,学生只有自己深入到课本中,对课文内容进行分析和探究,才能不断地掌握到知识的精髓之处,进而达到丰富认知,构建知识框架的目的。
一、激发阅读兴趣,培养阅读习惯
西拉斯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学问必须合乎自己的兴趣,方可得。中国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轼也曾论述过:有关兴趣的问题毋须争论。由此可知,兴趣对学习是有着重大促进作用的。很多时候,教学艺术的开展,其实不在于向学生传授知识与技能,而是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因此教师想要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就要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内心对阅读的渴望,唤醒他们内心的求知欲。在语文阅读教学活动的开展中,教师可以创设多种教学情境,为学生营造出一种积极的阅读气氛,以此激发学生自主阅读的兴趣,这样才能充分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从“要我读”变成“我要读”,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能。
以部编版三年级的课本教材为例,教师在讲解《燕子》这一篇课文时,很多学生因为生活经验有限,并没有见过燕子,使得他们无法在想象力的作用下感受文中对燕子的生动描绘以及作者对燕子深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直观地创设相关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观看相关的燕子图片,让他们在观察燕子外形的时候,感受燕子的可爱与小巧,以此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当学生们沉浸在欣赏燕子图片的时候,教师可以根据课本的内容,引导学生阅读一些优美的语言文字。在学生们细致阅读的过程中,抓住描写燕子特点的关键词,进而培养学生分析概括语文的能力。后面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对相关文段反复阅读,找出描写燕子生活习性以及动态的句子,借此分析出作者描写燕子時运用的写作手法以及写作思路等等。这样一来,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写作能力,也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只有让学生对阅读产生浓厚的兴趣,才能让他们在自主评析语言中,掌握有效阅读的方法,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二、完善阅读教学方法,优化阅读效果
学生并不是天生就有自主阅读的能力的,而是他们在后天的不断学习和培养中获得的。小学阶段的学生受年龄和自我认知程度的影响,在阅读能力的培养方面,有着巨大的差异。所以教师在开展阅读教学活动时,应该完善阅读教学的方法,要立足于学生的认知特点以及心理发展的规律,秉持循序渐进、因材施教的原则,不断地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所以,在课堂阅读教学活动开展前,教师要让学生学会课前预习,让他们养成自主阅读的良好习惯;在教学活动开展中,教师要让学生根据一些问题或者跟着自己的思路,对课文内容进行自主思考和探究,学会自己分析相关的知识;在教学活动开展后,教师可以布置一些相关阅读作业,培养学生拓展学习的好习惯。
以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的课本教材为例,教师在讲解《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这一篇古诗进行讲解时,很多学生已经在长期的语文学习中积累了一定的古诗学习经验以及阅读方法,这一首古诗的内容比较浅显,是学生容易理解的。所以在实际的教学活动开展中,教师可以按照初步感知——深入探究——拓展感悟——课外延伸四大阶段进行课文教学。在课前,教师可以让学生对古诗相关的字音弄清楚,并且能够达到熟读成诵的地步。其次,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四句诗进行深入的分析,它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思想感情?文章的中心主旨又是什么呢?最后,在课堂教学结束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下查阅《四时田园杂兴》其他的诗句,然后进行相应的阅读分析,对比课文中的这首古诗,分析出它们不同的思想情感以及中心主旨,以此达到自主阅读的目的。通过这种教学方法,使得学生能够轻松地掌握自主阅读的规律,进而有效地提升他们的自主阅读能力。
三、结语
总之,教师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应该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自主阅读习惯,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自主阅读的技巧,让学生能够积极投身于阅读学习中,加深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和理解,以此增强学生对文章的把握以及感知力度。通过提升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有效地培育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邹一军.小学生语文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途径研究[J].基础教育论坛,2018(28):17-18.
[2]王俊青.自主阅读经典 开启心灵智慧——浅谈小学生阅读能力培养[J].学周刊,2018(08):135-136.
关键词:培养;小学生; 自主阅读能力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20)-24-364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行,国家愈加重视学生的阅读情况。不仅是在阅读量还是阅读能力方面,都有了新的要求。随着部编版课本教材的改编,课外阅读的范围也不断扩大,阅读也更加趋近于学生的自主阅读。教师只是起到了一个引导和指示的作用,学生只有自己深入到课本中,对课文内容进行分析和探究,才能不断地掌握到知识的精髓之处,进而达到丰富认知,构建知识框架的目的。
一、激发阅读兴趣,培养阅读习惯
西拉斯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学问必须合乎自己的兴趣,方可得。中国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轼也曾论述过:有关兴趣的问题毋须争论。由此可知,兴趣对学习是有着重大促进作用的。很多时候,教学艺术的开展,其实不在于向学生传授知识与技能,而是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因此教师想要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就要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内心对阅读的渴望,唤醒他们内心的求知欲。在语文阅读教学活动的开展中,教师可以创设多种教学情境,为学生营造出一种积极的阅读气氛,以此激发学生自主阅读的兴趣,这样才能充分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从“要我读”变成“我要读”,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能。
以部编版三年级的课本教材为例,教师在讲解《燕子》这一篇课文时,很多学生因为生活经验有限,并没有见过燕子,使得他们无法在想象力的作用下感受文中对燕子的生动描绘以及作者对燕子深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直观地创设相关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观看相关的燕子图片,让他们在观察燕子外形的时候,感受燕子的可爱与小巧,以此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当学生们沉浸在欣赏燕子图片的时候,教师可以根据课本的内容,引导学生阅读一些优美的语言文字。在学生们细致阅读的过程中,抓住描写燕子特点的关键词,进而培养学生分析概括语文的能力。后面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对相关文段反复阅读,找出描写燕子生活习性以及动态的句子,借此分析出作者描写燕子時运用的写作手法以及写作思路等等。这样一来,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写作能力,也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只有让学生对阅读产生浓厚的兴趣,才能让他们在自主评析语言中,掌握有效阅读的方法,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二、完善阅读教学方法,优化阅读效果
学生并不是天生就有自主阅读的能力的,而是他们在后天的不断学习和培养中获得的。小学阶段的学生受年龄和自我认知程度的影响,在阅读能力的培养方面,有着巨大的差异。所以教师在开展阅读教学活动时,应该完善阅读教学的方法,要立足于学生的认知特点以及心理发展的规律,秉持循序渐进、因材施教的原则,不断地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所以,在课堂阅读教学活动开展前,教师要让学生学会课前预习,让他们养成自主阅读的良好习惯;在教学活动开展中,教师要让学生根据一些问题或者跟着自己的思路,对课文内容进行自主思考和探究,学会自己分析相关的知识;在教学活动开展后,教师可以布置一些相关阅读作业,培养学生拓展学习的好习惯。
以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的课本教材为例,教师在讲解《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这一篇古诗进行讲解时,很多学生已经在长期的语文学习中积累了一定的古诗学习经验以及阅读方法,这一首古诗的内容比较浅显,是学生容易理解的。所以在实际的教学活动开展中,教师可以按照初步感知——深入探究——拓展感悟——课外延伸四大阶段进行课文教学。在课前,教师可以让学生对古诗相关的字音弄清楚,并且能够达到熟读成诵的地步。其次,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四句诗进行深入的分析,它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思想感情?文章的中心主旨又是什么呢?最后,在课堂教学结束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下查阅《四时田园杂兴》其他的诗句,然后进行相应的阅读分析,对比课文中的这首古诗,分析出它们不同的思想情感以及中心主旨,以此达到自主阅读的目的。通过这种教学方法,使得学生能够轻松地掌握自主阅读的规律,进而有效地提升他们的自主阅读能力。
三、结语
总之,教师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应该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自主阅读习惯,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自主阅读的技巧,让学生能够积极投身于阅读学习中,加深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和理解,以此增强学生对文章的把握以及感知力度。通过提升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有效地培育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邹一军.小学生语文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途径研究[J].基础教育论坛,2018(28):17-18.
[2]王俊青.自主阅读经典 开启心灵智慧——浅谈小学生阅读能力培养[J].学周刊,2018(08):135-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