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教材注重培养学生的多向思维;注重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精神及动手能力。我在小学数学新教材教学中感悟颇多,下面谈谈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的点滴体会,与大家共同探讨,抛砖引玉。
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数”的概念是一件极富意义的数学教学问题,尤其是在这日新月异的社会变化中,学生对“数”潜移默化的了解后,他们将会以极大的主动性去学习数学,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为达到此目的,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从生活中直接引入,初步了解“数”的概念
“数”无时无刻地与生活联系着。“你今年几岁了?”,“你家有几口人?”“早饭你吃几碗?”“几点钟上学?”“书包里放着几本书?” ……。这些与数联系在一起的语句、事件,孩子们都会说,也会做,但却没有注意到这是一句与“数”有关的话语,也没有注意到“数”竟然离我们这么近!在孩子的心里只有进了学校,数学书上、黑板上、老师变化无穷的课堂里才有“数”。他们觉得“数”离他们很远,也特别的神奇。殊不知第一次作业本上却被老师用红笔大大的画上了“0”,第二次“60”,第三次“90”……。“数”开始纠缠到了他,他的情绪随着“数”的变动而变动!这时我们紧紧抓住孩子的心理特征,灵机一动:“你的小凳子是几支脚?”于是孩子们便会轻松自然的建立起了“4”这个数的概念。接着,我们再加强巩固练习“在你身边你还看到‘4’的事物吗?”他们便不停地数出很多很多……。
二、与自己喜欢的“数”交真挚的朋友,进一步了解“数”的概念
人是有个性的,他的个性会表现到生活中来。在教学中我们要善于抓住学生的个性,才能真正的体现出“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在培养学生“数”的概念中,我们不防摆出许许多多的数字卡片,让学生自己挑选自己喜欢的一个数字或一组数据,然后按以下顺序去与自己挑选的数字或数据交朋友:
1、你知道他的实际意义吗?
2、能举出这个“数”的许多事物吗?
3、用你喜欢的“数”编一个故事。
4、你应该怎样去对待你喜欢的“数”?(要极力向真、善、美的方向引导)
只要学生进入我们设计的这种教学氛围中,他们将会成为我们意想不到的天才。
三、用“数”解决自己的问题
“学以至用”是教学的最终目的。低年级的学生很好动,也特别好奇。利用学生的好动、好奇,把“数”引出来,走进他们的生活圈子,让他们自己解决问题。
1、解决一件日常生活中最平常的事
从身边的事做起。根据学生的实际生活环境,让他有意识地去完成一件事情,这是我提出的要求。如:
A、让他们安排一天的学习时间,要特别强调时刻。
B、规定他们每学期测量一下自己的身高,记好测量的时间与身高。
C、统计一下自己一个星期用了多少钱。
2、帮助最要好的人办一件事
自己最要好的人也许是父母、兄弟姐妹或同学、朋友。如果是父母的话,让他们为父母做一件事。给一定数量的钱让他们自己到商店购物,所购的物品必须定好,让他们考虑怎样购物。
3、用数去设想一下自己的未来
这一项包含的内容比较多。在此,我简单的列举一下这些设计:
到2008年12月30:
身高: cm
体重 kg
零用钱控制在: 元
认识的英语单词 个
认识的汉语生字 个
做的数学练习 道
……
我想学生如果对未来作了这些了简单的设计,他会终身受益。
四、用“数”来陶冶学生的情操,加深对“数”的理解,培养学生的人生观和科学观
1、用与“数”有关的科学家故事、数学问题感染他们
象这样的故事很值得讲给他们听:《小高斯》、《牛顿的数学问题》、《祖冲之与圆周率》等等,这些是学生学习数学的无形的力量。
2、用奇妙的数据关系激起他们更神奇的世界

这是德国天文学家波德发现太阳与行星距离的规律(单位略),这些数之间有一个奇妙的规律。天文学家为了发现更多的行星,仔细研究上表中各数之间的联系。到了1781年,天王星被发现,人们算得它与太阳的距离是192。科学家又通过猜测、计算,终于在1810年12月7日找到了谷神星,它与太阳的距离约是28。这些魔幻般的数据关系把整个宇宙紧紧联系在一起!
综上所述,学生们只要牢固掌握了“数”的概念,将会点燃他们学习数学、探索宇宙的火花!
(作者单位:556100贵州省黄平县上塘乡中心小学)
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数”的概念是一件极富意义的数学教学问题,尤其是在这日新月异的社会变化中,学生对“数”潜移默化的了解后,他们将会以极大的主动性去学习数学,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为达到此目的,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从生活中直接引入,初步了解“数”的概念
“数”无时无刻地与生活联系着。“你今年几岁了?”,“你家有几口人?”“早饭你吃几碗?”“几点钟上学?”“书包里放着几本书?” ……。这些与数联系在一起的语句、事件,孩子们都会说,也会做,但却没有注意到这是一句与“数”有关的话语,也没有注意到“数”竟然离我们这么近!在孩子的心里只有进了学校,数学书上、黑板上、老师变化无穷的课堂里才有“数”。他们觉得“数”离他们很远,也特别的神奇。殊不知第一次作业本上却被老师用红笔大大的画上了“0”,第二次“60”,第三次“90”……。“数”开始纠缠到了他,他的情绪随着“数”的变动而变动!这时我们紧紧抓住孩子的心理特征,灵机一动:“你的小凳子是几支脚?”于是孩子们便会轻松自然的建立起了“4”这个数的概念。接着,我们再加强巩固练习“在你身边你还看到‘4’的事物吗?”他们便不停地数出很多很多……。
二、与自己喜欢的“数”交真挚的朋友,进一步了解“数”的概念
人是有个性的,他的个性会表现到生活中来。在教学中我们要善于抓住学生的个性,才能真正的体现出“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在培养学生“数”的概念中,我们不防摆出许许多多的数字卡片,让学生自己挑选自己喜欢的一个数字或一组数据,然后按以下顺序去与自己挑选的数字或数据交朋友:
1、你知道他的实际意义吗?
2、能举出这个“数”的许多事物吗?
3、用你喜欢的“数”编一个故事。
4、你应该怎样去对待你喜欢的“数”?(要极力向真、善、美的方向引导)
只要学生进入我们设计的这种教学氛围中,他们将会成为我们意想不到的天才。
三、用“数”解决自己的问题
“学以至用”是教学的最终目的。低年级的学生很好动,也特别好奇。利用学生的好动、好奇,把“数”引出来,走进他们的生活圈子,让他们自己解决问题。
1、解决一件日常生活中最平常的事
从身边的事做起。根据学生的实际生活环境,让他有意识地去完成一件事情,这是我提出的要求。如:
A、让他们安排一天的学习时间,要特别强调时刻。
B、规定他们每学期测量一下自己的身高,记好测量的时间与身高。
C、统计一下自己一个星期用了多少钱。
2、帮助最要好的人办一件事
自己最要好的人也许是父母、兄弟姐妹或同学、朋友。如果是父母的话,让他们为父母做一件事。给一定数量的钱让他们自己到商店购物,所购的物品必须定好,让他们考虑怎样购物。
3、用数去设想一下自己的未来
这一项包含的内容比较多。在此,我简单的列举一下这些设计:
到2008年12月30:
身高: cm
体重 kg
零用钱控制在: 元
认识的英语单词 个
认识的汉语生字 个
做的数学练习 道
……
我想学生如果对未来作了这些了简单的设计,他会终身受益。
四、用“数”来陶冶学生的情操,加深对“数”的理解,培养学生的人生观和科学观
1、用与“数”有关的科学家故事、数学问题感染他们
象这样的故事很值得讲给他们听:《小高斯》、《牛顿的数学问题》、《祖冲之与圆周率》等等,这些是学生学习数学的无形的力量。
2、用奇妙的数据关系激起他们更神奇的世界

这是德国天文学家波德发现太阳与行星距离的规律(单位略),这些数之间有一个奇妙的规律。天文学家为了发现更多的行星,仔细研究上表中各数之间的联系。到了1781年,天王星被发现,人们算得它与太阳的距离是192。科学家又通过猜测、计算,终于在1810年12月7日找到了谷神星,它与太阳的距离约是28。这些魔幻般的数据关系把整个宇宙紧紧联系在一起!
综上所述,学生们只要牢固掌握了“数”的概念,将会点燃他们学习数学、探索宇宙的火花!
(作者单位:556100贵州省黄平县上塘乡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