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设计合成了以对乙烯基苯撑齐聚体为桥的双2,2′:6′,2″-三联吡啶配体,经过分步配位,得到双核三联吡啶钌(Ⅱ)配合物. 光谱研究表明,这类配合物在室温下存在强的金属到配体的电荷
【机 构】
: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高分子物理与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设计合成了以对乙烯基苯撑齐聚体为桥的双2,2′:6′,2″-三联吡啶配体,经过分步配位,得到双核三联吡啶钌(Ⅱ)配合物. 光谱研究表明,这类配合物在室温下存在强的金属到配体的电荷转移(MLCT)吸收峰. 常温下由于其激发态寿命太短而无荧光发射,而在低温(77 K)下,则表现出红光发射(639~641 nm). 双核配合物中基于中心离子钌的可逆的氧化电位在+1.25 eV左右,基于三联吡啶单元的第一还原电位位于-1.15 eV左右,第二还原电位则位于-1.38 eV左右.
其他文献
银釉是古代铅釉陶瓷器表面较为常见一种病变。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X射线衍射、傅立叶红外光谱、光电子能谱等测试技术,分析了湖北黄冈地区出土宋代绿釉陶表面银釉的成分
用电化学及紫外-可见(UV-Vis)吸收光谱技术研究了4个中氮茚萘醌(INQ)化合物与小牛胸腺DNA(CT-DNA)的相互作用。在INQ循环伏安曲线中,可观察到1对强氧化-还原峰。加入CT-DNA后,INQ的氧
比较了17种树脂对伊环糊精单甲苯磺酰化产物的吸附特性,确定了大孔弱极性吸附树脂HZ-841对单取代物具有较高的吸附选择性和良好的脱附性能。测定了单取代物在树脂HZ-841上的吸
用紫外-可见光谱滴定方法研究了3种手性Salen FeⅢ配合物与4种咪唑配体在CHCl3中的轴配反应热力学性质,结果表明,不同Salen FeⅢ配合物与同一咪唑配体的轴配位常数按K(sym-Sa
在常压、823~873 K、流化床反应条件下,用自行研制的Ni0.5Mg0.5O催化剂,催化甲烷分解生长碳纳米管(CNTs),考察催化剂床层由固定床过渡到流化床状态的条件及其对制管过程的影响
以聚乙烯醇为载体,用不同的交联剂环氧氯丙烷与甲醛将聚乙烯醇交联成膜,再固定刚果红,制备了2种可用于光导纤维pH传感器的敏感膜(PECM和PFCM). 线性响应范围分别为2 mol/L [H
考察了一系列共混改性聚酰亚胺(PI)膜的亲水性、共混溶液的表观粘度,结果表明,随着季胺盐(BAN)量的增加,膜的亲水性增强,溶液的表观粘度增大,出现了盐增粘现象。测试了一系列共混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