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 二年级语文下册第15课《画风》的教学设计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yag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目标:
  1. 1.会认7个生字。
  2.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领会文中小朋友的创意。
  3. 3.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4. 4.培养孩子遇事要善于动脑筋想办法。
  教学重点:朗读感悟文中小朋友的创意
  教学难点:训练孩子遇事要善于动脑筋想办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 一、导入课题。
  1. 猜谜语::
  师:老师知道我们二年级小朋友最喜欢让老师课前猜谜语是不是?
  生齐答:是
  师:今天老师又给你们带谜语来了,请看大屏幕:PPT示两则谜语。
  齐读,指名学生答。
  生:风
  师:同学们真会动脑筋!现在跟老师一起写“风”这个字吧。
  板书:风 (学生跟着书空:撇 横折弯钩 /横斜钩 撇 点 )
  师:谁能用风来组词?(两个字的词-----四个字的词-----有风的诗句)教师相机提示、鼓励、表扬。
  二、 二、学习生字词。
  1.:认识生字。
  师:这节课,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三个跟风有关系的朋友,瞧!他们来了。(PPT示三个小朋友的图,并标上他们的名字)谁来和他们打招呼?
  生:赵小艺 陈丹 宋涛 你们好!
  生:赵小艺 陈丹 宋涛 欢迎你们,我想和你们交朋友!
  师:同学们,你们真有礼貌。这三位小朋友还给我们带来了一些词语朋友呢!谁来拼读它们?(指名中差生读)谁愿意当小老师带同学们读一读?(指名较好的学生读生字、组词读、放到句子读。)
  2:.运用“显得”、“忽然”练习说话。
  生:在灿烂的阳光下,花儿显得更美了。
  生:一場大雨过后,小草、树叶显得更绿了。
  三、 三、学习课文。
  师:(指着三个小朋友的图说)这三个小朋友在画画中遇到了什么难题呢?
  生:画风
  师:相机在添“画”字,完成板课题。让学生齐读课题。
  师:是啊,风看不见,摸不着,这三个小朋友是怎么画的呢,请同学们打开课本到60页,按老师的要求来学习。示学习要求的PPT10,师巡视。
  师:同学们都按老师的要求读完书了吧?老师要看看哪个同学会读书?(根据PPT10的要求指名学生回答。)是谁第一个提出要画风的?
  生齐:是宋涛。
  师:真是会读书。现在请你来当宋涛提问题,你来回答。(让生分角色读他们的对话,教师相机指导朗读:宋涛应用疑问的语气说,而且说的时候心里应该很得意,他其实想为难一下陈丹和赵小艺。陈丹回答时应带有为难的语气。)
  师:接着示:PPT12 又是谁第一个把风画出来呢?
  生:赵小艺。
  师:刚才老师看见同学们都能边读书边画出这几个小朋友是是怎么画风的句子了,你能读读他们是怎么画风的句子吗?出示PPT13(指名学生读句子并指导朗读。如:“我能”应该是非常自信的语气,语调比较高,声音大。)
  示:1.只见她在房子前面画了一根旗杆,旗子在空中飘着。
  2.她在大树旁边画了几棵弯弯的小树。
  3.他把画上的太阳擦去,画了几片乌云,又画了几条斜斜的雨丝。
  4.她画了个拿风车的小男孩,风车在呼呼地转。
  相机出示PPT13、14辨析、巩固多音字“杆”、“转”。
  师:读完他们画风的句子,你们见到风了吗?它是什么形状、颜色的?
  生:没有。
  师:可是认真观察的三个小朋友却看得出了!
  师引读:宋涛说------……(生)接着:是风把旗子吹得飘起来。(相机)板:旗子 飘
  陈丹的风是藏在: 几棵弯弯的小树。 小树 弯
  宋涛的风是藏在: 斜斜的雨丝里。 雨丝 斜
  赵小艺的风藏在: 呼呼转动的风车里。 风车 转
  师:小结。
  这三个爱动脑筋的小朋友都借不同的景物画出了风,可真了不起!
  现在我们再一起用这个句式“风来了,风把 吹 了,
  风藏在 里。”再把他们画的风再找出来。(指名说)
  四、 四、口语练习。
  师:瞧,你们多了不起,不仅找到了风,而且还作了一首小诗。示PPT齐读。
  师:看看这首小诗还缺什么?
  生:题目。
  师: 我们一起给它起个题目吧。
  生:《起风了》、《风来了》
  师:好!我们再读读小诗吧!希望风也藏在我们的朗读里。
  五、 五、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文中的三个小朋友创造性地画出了风,可见任何事情,只要愿意动脑筋,想办法,善于观察和思考,联系生活中的实际都是可以解决的,愿我们班的小朋友都做一个善观察。勤思考的孩子!
  板:善观察 勤思考
  六、 六、轻松一刻。
  师:我们再来欣赏生活中的风示ppt38---46并用风在-------里解说。
  七、 七、课堂练习:。PPT47—50
  八、 八、课外作业:作业超市PPT50
其他文献
【摘要】《买文具》是小数乘整数的起始课,是承接整数乘整数的内容,也是为小数乘小数作铺垫。在计算教学中,注重算法多样化的前提下,要正确处理好算法与算理的关系,让算法与算理有机结合。  【关键词】算法;算理;融合  在教学工作闲暇之余,常听有的教师说:计算课很枯燥、无聊,学生对计算课也毫无兴趣。计算教学看似简单,实则困难。课堂上有的教师为了让学生理解算理,不惜下大力气,乐此不疲地引领学生探究算理,导致
期刊
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教育的首要目的是培养可以有所创新、有所发明和有所发现的人,并不是简单重复前人所做过的事情”。教育的核心就是培养人的创新素质,而人的创新素质的培养依赖于在学校中的教育。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当前教学的重点问题,下面我结合小学数学学科的特点,仅就实施创新教育谈几点个人的想法。  一、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  融洽的师生关系、和谐的课堂氛围是教学活动成功的重要条件。因为融洽和
期刊
“国际理解教育”课题研究之我见  随着国际理解教育的深入发展,人们已经认识到,人类社会的整体利益是与各民族国家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相一致,如果全球人类社会的根本利益遭到损坏,则任何民族国家的生存和发展都难以为继。因此,任何一个民族国家都必须面对“全球化”的挑战,并在应对这个挑战中发展自己,进而促进整个人类的发展。根据国际理解教育的核心价值,结合我校国际理解教育理念,作为教师,联系自身教育教学实际,
期刊
案例背景:  这是一个我新接手的、有着56个孩子的班级,这是一个英语学科两级分化极为严重的班级。翻看了他们在参加县教研室组织的考试成绩,D等(60分以下)的学生所占的比例为是70%左右。这部分学生在家庭环境、学习习惯、学习态度上与其他学生存在着明显差异,他们的接受能力较差,从一开始就慢了半拍,基础薄弱,因而使得他们与优等生在学习成绩上的差距越拉越大,造成了两极分化。  案例主题:  让属于几个人的
期刊
1..通过学习课文,快速了解小猴子下山的路线。以此为线索学习并积累“又()又()”形式的词语,并会迁移运用。能够正确区别“摘、扛、捧、抱、追”等动词。  2..能正确朗读故事,并能结合插图、板书等讲述故事.  3..由故事得到一定的啟示:在成长过程中,我们总会像小猴子那样犯些错做些傻事,而事后难过后悔是无用的,重要的是能以今天的教训为基础,用积极的心态展望明天。  课前准备:课件、卡片  教学预设
期刊
一、设计背景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一个国家发展的不竭动力,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其中思维创新是根本方向。然而如今,在中学生群体中存在创新意识不足和创新思维能力缺乏的现象。  二、设计理念  依据新课程标准,以教师为主导,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培养学生合作、创新、探究的精神,通过本次活动深刻认识到创新的重要性,在解决问题中提高创新能力,培养批判精神,并将之积极付诸实践,促进自身和社会的
期刊
2007年8月底,区教育局一纸调令把我调入了西宁市北大街小学。听到这个消息后,我的心情既兴奋又激动,我就要回到母校去任教了!一些久违的人和事在眼前一步步浮现。  上世纪80年代,我开始在北大街小学学习,那时候的学校里绿树红墙,一排排瓦房,已经算是市里比较知名的小学了。在这里我度过了6年的光阴,有许多曾经激荡心胸的事就发生在这里,带给我无穷的欢乐。往事的点点滴滴犹如昨日,暮然回首,老师言犹在耳的教诲
期刊
摘要:教育的结构形式属于阶梯形式,在不同的阶段中,小学美术教学最为特殊,小学美术教学是小学智育、德育、美育的基础时期,因此在小学美术教学节段使用多元性教学方式很重要,能够创新教学模式,提升小学生美术学习品质,逐渐在学习过程中形成适合小学生健康发展的教学方式。本文分析了多元性教学模式对于小学美术教学的重要性,重点探讨了如何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应用多元性教学。  关键词:多元性教学;小学美术;美术教学;美
期刊
一、教材分析:  楞次定律是电磁学内容的一个重要规律,电、磁、力、运动、能量等方面均有涉及,关系复杂,为教学帶来了很大的难度,学生理解也有较大的难度,但是从不同角度理解和运用楞 次定律,有利于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是以后分析和解决电磁学问题的理论基础,在高考试题中常以综合题的形式表现出来,要求学生能够灵活的运用。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楞次定律的内容并能正确理解“阻碍”二
期刊
案例背景  新课程的理念之一就是让教育回归生活。生活即教育,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生活中处处都是语文学习资源,在语文课程实施过程中,学生的生活、经验都是重要的课程资源。因此,教师要不断捕捉、判断、重组课堂教学中学生涌现出来的各种信息,随时把握课堂教学中闪动的亮点,把握促使课堂教学动态生成的切入点,从学生的经验出发,把课堂教学融入生活,把语文教学生活化,把学生的生活经验课堂化,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