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目标:
1. 1.会认7个生字。
2.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领会文中小朋友的创意。
3. 3.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4. 4.培养孩子遇事要善于动脑筋想办法。
教学重点:朗读感悟文中小朋友的创意
教学难点:训练孩子遇事要善于动脑筋想办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 一、导入课题。
1. 猜谜语::
师:老师知道我们二年级小朋友最喜欢让老师课前猜谜语是不是?
生齐答:是
师:今天老师又给你们带谜语来了,请看大屏幕:PPT示两则谜语。
齐读,指名学生答。
生:风
师:同学们真会动脑筋!现在跟老师一起写“风”这个字吧。
板书:风 (学生跟着书空:撇 横折弯钩 /横斜钩 撇 点 )
师:谁能用风来组词?(两个字的词-----四个字的词-----有风的诗句)教师相机提示、鼓励、表扬。
二、 二、学习生字词。
1.:认识生字。
师:这节课,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三个跟风有关系的朋友,瞧!他们来了。(PPT示三个小朋友的图,并标上他们的名字)谁来和他们打招呼?
生:赵小艺 陈丹 宋涛 你们好!
生:赵小艺 陈丹 宋涛 欢迎你们,我想和你们交朋友!
师:同学们,你们真有礼貌。这三位小朋友还给我们带来了一些词语朋友呢!谁来拼读它们?(指名中差生读)谁愿意当小老师带同学们读一读?(指名较好的学生读生字、组词读、放到句子读。)
2:.运用“显得”、“忽然”练习说话。
生:在灿烂的阳光下,花儿显得更美了。
生:一場大雨过后,小草、树叶显得更绿了。
三、 三、学习课文。
师:(指着三个小朋友的图说)这三个小朋友在画画中遇到了什么难题呢?
生:画风
师:相机在添“画”字,完成板课题。让学生齐读课题。
师:是啊,风看不见,摸不着,这三个小朋友是怎么画的呢,请同学们打开课本到60页,按老师的要求来学习。示学习要求的PPT10,师巡视。
师:同学们都按老师的要求读完书了吧?老师要看看哪个同学会读书?(根据PPT10的要求指名学生回答。)是谁第一个提出要画风的?
生齐:是宋涛。
师:真是会读书。现在请你来当宋涛提问题,你来回答。(让生分角色读他们的对话,教师相机指导朗读:宋涛应用疑问的语气说,而且说的时候心里应该很得意,他其实想为难一下陈丹和赵小艺。陈丹回答时应带有为难的语气。)
师:接着示:PPT12 又是谁第一个把风画出来呢?
生:赵小艺。
师:刚才老师看见同学们都能边读书边画出这几个小朋友是是怎么画风的句子了,你能读读他们是怎么画风的句子吗?出示PPT13(指名学生读句子并指导朗读。如:“我能”应该是非常自信的语气,语调比较高,声音大。)
示:1.只见她在房子前面画了一根旗杆,旗子在空中飘着。
2.她在大树旁边画了几棵弯弯的小树。
3.他把画上的太阳擦去,画了几片乌云,又画了几条斜斜的雨丝。
4.她画了个拿风车的小男孩,风车在呼呼地转。
相机出示PPT13、14辨析、巩固多音字“杆”、“转”。
师:读完他们画风的句子,你们见到风了吗?它是什么形状、颜色的?
生:没有。
师:可是认真观察的三个小朋友却看得出了!
师引读:宋涛说------……(生)接着:是风把旗子吹得飘起来。(相机)板:旗子 飘
陈丹的风是藏在: 几棵弯弯的小树。 小树 弯
宋涛的风是藏在: 斜斜的雨丝里。 雨丝 斜
赵小艺的风藏在: 呼呼转动的风车里。 风车 转
师:小结。
这三个爱动脑筋的小朋友都借不同的景物画出了风,可真了不起!
现在我们再一起用这个句式“风来了,风把 吹 了,
风藏在 里。”再把他们画的风再找出来。(指名说)
四、 四、口语练习。
师:瞧,你们多了不起,不仅找到了风,而且还作了一首小诗。示PPT齐读。
师:看看这首小诗还缺什么?
生:题目。
师: 我们一起给它起个题目吧。
生:《起风了》、《风来了》
师:好!我们再读读小诗吧!希望风也藏在我们的朗读里。
五、 五、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文中的三个小朋友创造性地画出了风,可见任何事情,只要愿意动脑筋,想办法,善于观察和思考,联系生活中的实际都是可以解决的,愿我们班的小朋友都做一个善观察。勤思考的孩子!
板:善观察 勤思考
六、 六、轻松一刻。
师:我们再来欣赏生活中的风示ppt38---46并用风在-------里解说。
七、 七、课堂练习:。PPT47—50
八、 八、课外作业:作业超市PPT50
1. 1.会认7个生字。
2.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领会文中小朋友的创意。
3. 3.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4. 4.培养孩子遇事要善于动脑筋想办法。
教学重点:朗读感悟文中小朋友的创意
教学难点:训练孩子遇事要善于动脑筋想办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 一、导入课题。
1. 猜谜语::
师:老师知道我们二年级小朋友最喜欢让老师课前猜谜语是不是?
生齐答:是
师:今天老师又给你们带谜语来了,请看大屏幕:PPT示两则谜语。
齐读,指名学生答。
生:风
师:同学们真会动脑筋!现在跟老师一起写“风”这个字吧。
板书:风 (学生跟着书空:撇 横折弯钩 /横斜钩 撇 点 )
师:谁能用风来组词?(两个字的词-----四个字的词-----有风的诗句)教师相机提示、鼓励、表扬。
二、 二、学习生字词。
1.:认识生字。
师:这节课,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三个跟风有关系的朋友,瞧!他们来了。(PPT示三个小朋友的图,并标上他们的名字)谁来和他们打招呼?
生:赵小艺 陈丹 宋涛 你们好!
生:赵小艺 陈丹 宋涛 欢迎你们,我想和你们交朋友!
师:同学们,你们真有礼貌。这三位小朋友还给我们带来了一些词语朋友呢!谁来拼读它们?(指名中差生读)谁愿意当小老师带同学们读一读?(指名较好的学生读生字、组词读、放到句子读。)
2:.运用“显得”、“忽然”练习说话。
生:在灿烂的阳光下,花儿显得更美了。
生:一場大雨过后,小草、树叶显得更绿了。
三、 三、学习课文。
师:(指着三个小朋友的图说)这三个小朋友在画画中遇到了什么难题呢?
生:画风
师:相机在添“画”字,完成板课题。让学生齐读课题。
师:是啊,风看不见,摸不着,这三个小朋友是怎么画的呢,请同学们打开课本到60页,按老师的要求来学习。示学习要求的PPT10,师巡视。
师:同学们都按老师的要求读完书了吧?老师要看看哪个同学会读书?(根据PPT10的要求指名学生回答。)是谁第一个提出要画风的?
生齐:是宋涛。
师:真是会读书。现在请你来当宋涛提问题,你来回答。(让生分角色读他们的对话,教师相机指导朗读:宋涛应用疑问的语气说,而且说的时候心里应该很得意,他其实想为难一下陈丹和赵小艺。陈丹回答时应带有为难的语气。)
师:接着示:PPT12 又是谁第一个把风画出来呢?
生:赵小艺。
师:刚才老师看见同学们都能边读书边画出这几个小朋友是是怎么画风的句子了,你能读读他们是怎么画风的句子吗?出示PPT13(指名学生读句子并指导朗读。如:“我能”应该是非常自信的语气,语调比较高,声音大。)
示:1.只见她在房子前面画了一根旗杆,旗子在空中飘着。
2.她在大树旁边画了几棵弯弯的小树。
3.他把画上的太阳擦去,画了几片乌云,又画了几条斜斜的雨丝。
4.她画了个拿风车的小男孩,风车在呼呼地转。
相机出示PPT13、14辨析、巩固多音字“杆”、“转”。
师:读完他们画风的句子,你们见到风了吗?它是什么形状、颜色的?
生:没有。
师:可是认真观察的三个小朋友却看得出了!
师引读:宋涛说------……(生)接着:是风把旗子吹得飘起来。(相机)板:旗子 飘
陈丹的风是藏在: 几棵弯弯的小树。 小树 弯
宋涛的风是藏在: 斜斜的雨丝里。 雨丝 斜
赵小艺的风藏在: 呼呼转动的风车里。 风车 转
师:小结。
这三个爱动脑筋的小朋友都借不同的景物画出了风,可真了不起!
现在我们再一起用这个句式“风来了,风把 吹 了,
风藏在 里。”再把他们画的风再找出来。(指名说)
四、 四、口语练习。
师:瞧,你们多了不起,不仅找到了风,而且还作了一首小诗。示PPT齐读。
师:看看这首小诗还缺什么?
生:题目。
师: 我们一起给它起个题目吧。
生:《起风了》、《风来了》
师:好!我们再读读小诗吧!希望风也藏在我们的朗读里。
五、 五、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文中的三个小朋友创造性地画出了风,可见任何事情,只要愿意动脑筋,想办法,善于观察和思考,联系生活中的实际都是可以解决的,愿我们班的小朋友都做一个善观察。勤思考的孩子!
板:善观察 勤思考
六、 六、轻松一刻。
师:我们再来欣赏生活中的风示ppt38---46并用风在-------里解说。
七、 七、课堂练习:。PPT47—50
八、 八、课外作业:作业超市PPT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