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美国在南越的“面对面”宣传

来源 :东南亚纵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ohui159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面对面”宣传是美国冷战期间在南越采取的一种新型宣传方式,目的 在于赢得南越民众对亲美政府的支持,以达到遏制共产主义阵营扩展的目的 .其实施主要通过“爱民行动队”“文化戏剧队”“武装宣传队”等载体,它们虽具体实施手段略有差别,但任务是一致的,即一方面宣传南越政府的“惠民”政策,吸引百姓支持;另一方面进行“亲美”宣传,塑造美国“慷慨无私”的“救世主”形象.“面对面”宣传因具有专门针对性、直接亲切性和灵活深入性等特质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由于美国的侵略本质和南越政府的专制和腐败,以失败告终.
其他文献
21世纪之初美国对缅甸政策波折不断,在认识到制裁失败的基础上,凭借务实性接触,美缅关系得以全面回暖,但随即美国对缅甸特定人群和目标采取了针对性制裁,直至当前重拾全面制裁的“大棒”.经历了如此的循环往复,美国对缅甸政策大有“回到过去”之势.美国对缅甸政策在“制裁”与“接触”两端摇摆不定,“不完全制裁+不完全接触”混合并存一直存在于其政策调整之中.这种特点源于美国对缅甸政策深层次因素的长期影响,其内在的“两难”在拜登政府期间日益凸显且难以纾解,美国对缅甸政策选择的空间进一步缩窄.面对纷纷攘攘的周边变局,中国应
中国高度重视发展同东南亚国家的关系,始终视东南亚为周边外交的优先方向,东南亚成为中国疫苗海外合作的重点区域.中国疫苗是东南亚国家可在短期内大量获得且价格适中的疫苗,但有的东南亚国家出于地缘政治、文化适应和疫苗安全等顾虑,更倾向于采购欧美国家的疫苗,或通过“新冠肺炎疫苗实施计划”获得疫苗.因此,中国疫苗在东南亚并不占主导,甚至被某些国家完全拒绝.在东南亚疫苗供应中,虽然多边机制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但双边购买与捐赠依旧是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疫苗合作的主要方式.为了消解东南亚国家对中国疫苗的短期和结构性顾虑,多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