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地理热点问题分析与题解

来源 :考试·高考文科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jq123wl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海洋开发及海洋环境问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海岸带是海域和陆域的交接地带,地理位置优越.开发条件得天独厚。
  材料二 我国局部海岸带经济开发示意图
  材料三 1974年,东海大黄鱼的年产量为19.6万吨.此后迅速减少,到2002年只剩下0.55万吨。从1995年7月1日开始东海、黄海实行伏季休渔制。2005年东海海域附近主要河流携带的污染物入海量约为617万吨。
  ⑴分别说出苏东与闽东南海岸主要的海岸类型,并说明判断理由。
  ⑵说明闽东南海岸带开发利用方式及有利条件。
  ⑶从地形和气候两方面说明淮北盐场形成的有利条件。
  ⑷简述海洋生物多样性面临的主要威胁及应采取的治理措施。
  【思路解析】
  ⑴按组成物质,海岸可分为基岩海岸、砂质海岸、淤泥质海岸和生物海岸,图中苏东海岸线平直,闽东南海岸线曲折,依此可推断苏东海岸以淤泥质海岸为主,闽东南以基岩海岸为主。
  ⑵基岩海岸的开发以港口建设、海滨旅游为主,另有滩涂养殖、晒盐和其他综合开发等方式。
  ⑶盐场形成主要从有利引海水、蓄海水的地形条件和有利晒盐的晴朗、高温、多风的气候条件。
  ⑷海洋生物的威胁可从海洋生态和海洋污染两方面来分析。
  【参考答案】
  ⑴苏东:淤泥质海岸为主,海岸线以河口三角洲和平原为主,海岸线平直。
  闽东南:基岩海岸,海岸多山地,海岸线曲折,多峡湾。
  ⑵港口建设,多优良港湾;滩涂养殖,滩涂面积较大;海滨旅游,海岛(海岸)景色独特,气候宜人;滩涂晒盐,气温高、晴天多;海岸带综合开发,人口、城镇密集,交通便利,经济发达。
  ⑶地形条件:淤泥质海岸,地形平坦,滩涂广阔,有利于引海水开辟盐场。气候条件:季风气候,降水集中,春季和秋季晴天多,气温较高。
  ⑷过度捕捞;海洋污染与近岸海域生态环境的破坏;全球气候变化(变暖)等。
  措施:①保护海洋环境,防止海洋污染,加强海洋管理②合理捕捞,捕养结合,向海洋农牧化转变。
  【海-气相互作用】
  温度距平值是指某地区温度与其多年平均温度的差值,正值表示高出平均温度,负值表示低于平均温度。一般认为在赤道附近的中、东太平洋海域,表面海温连续三个月正距平在 0.5℃以上,即可认为是一次厄尔尼诺现象。相反,如果该海区海温连续三个月负距平在 0.5℃以上,则认为是出现了拉尼娜现象。读“太平洋赤道海区表层海温距平年际变化图”,回答下列问题:
  ⑴说出1980年~2000年期间发生厄尔尼诺现象的峰值年份是 ;
  同期,最严重的拉尼娜现象发生的年份是: 。
  ⑵ 图中A、B、C、D4点中,沃克环流最强的年份出现在 。理由是:
  ⑶分析图中C点当年的沃克环流形势,说出赤道附近的太平洋东、西沿岸气候变化特点是:
  。
  ⑷厄尔尼诺、拉尼娜现象对我国东南沿海气候有明显的影响,解释以下现象:
  ①在C点出现的年份,西北太平洋热带风暴(台风)的产生个数及在福建沿海登陆个数均较前些年份少。原因是: ;
  ②在D点出现的年份,如果蒙古高压的势力保持不变,我国大部分地区将出现“冷冬”。原因是: 。
  【思路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读图能力,以及运用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⑴⑵两题主要是读统计图,注意发生厄尔尼诺现象的峰值年份要读实线,而且峰值距平值要连续三个月在0.5以上;拉尼娜现象最严重的年份和沃克环流最强的年份都是指中、东太平洋海域水温异常偏低,距平值最小的年份额。⑶C点距平值大约为1,可推断太平洋东部表层海温升高,沃克环流减弱,是发生厄尔尼诺现象的年份;⑷热带风暴(台风)的产生要有广阔的温暖海洋面,我国的“冷冬” “暖冬”可从冬季风势力的强弱来分析。
  【参考答案】
  ⑴约是1983年、1988年、1992年、1995年、1998年、1989年
  ⑵A或B(1989年),太平洋赤道海区表层东、西部海温差异最大。
  ⑶太平洋东部表层海温升高,沃克环流减弱;东岸的下沉气流减弱甚至消失,气候由原来的干燥少雨变为多雨,容易引发洪涝灾害;西岸的上升气流减弱甚至消失,气候由湿润多雨转变为干燥少雨,容易引发旱灾。
  ⑷①C点年份出现厄尔尼诺现象峰值年,太平洋西部热带海区水温偏低,不利于生成台风;②D点年份出现拉尼娜现象峰值年,太平洋西部热带海区水温偏高(正距平),冬季海陆热力差异更大,冬季风势力更强,气温更低。
  【海洋权益】
  下图表示多数沿海国家由其海岸向外延伸拥有的海域,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有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⑴下列有关海域范围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领海范围为 A+B+C+D=200海里
  B.专属经济区范围为 C+D=200海里
  C.领海范围为B =12海里
  D.专属经济区范围为A+B+C+D =200海里
  ⑵《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规定,全球144个沿海国家对B处拥有权;对专属经济区享有 、 、 、保护、管理自然资源的主权;C处为 ,是人类共同继承的财产。按照《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拥有海洋中的一座小岛将使岛屿所在国拥有 平方千米的专属经济区。
  ⑶领海基线的划分方式有哪几种?图中领海基线是哪一种?
  ⑷某走私船在B地进行走私交易,该国缉私船前往缉私,但该走私船逃至C地时才被追上。而走私船人员声称他们不在该国领海,缉私人员无权对他们实施缉捕。你认为呢?为什么?
  【思路解析】
  ⑴沿海国家拥有12海里领海权(B),其管辖海域范围可外延至 200 海里(B+C+D),作为该国的专属经济区,A是该国的内海。由此可推断正确选项为C。
  ⑵《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于 1994年 11月16日正式生效。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全球 144个沿海国家除拥有12海里领海权外,其管辖的海域面积可外延至200海里,作为该国的专属经济区,享有勘探、开发、利用、保护、管理海床上覆水域及底土自然资源的主权。按《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海洋中的一个小岛将使岛屿所在国沿各个方向拥有200海里的资源管辖权限,即占有面积为126000平方海里,也就是43万平方千米。
  ⑶领海基线有直线基线、正常基线和混合基线三种划分方式。直线基线即连接岛岸基点的直线。适用于海岸线比较曲折,多岛屿的地区。正常基线,也称低潮基线,指海潮退到离岸最远的那一条线。适用于海岸线比较平直,变化不明显的地区。图中海岸线比较曲折,多岛屿,应该用直线基线。
  ⑷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毗连区内沿海国具有防止和惩处在其领土或领海内违犯其海关、财政、移民或卫生的法律和规章事项的管制权。故缉私人员有权对他们实施缉捕。
  【参考答案】
  ⑴C ⑵领海 勘探 开发 利用 国际共同海域 43万 ⑶领海基线有直线基线、正常基线和混合基线三种划分方式。 直线基线 ⑷缉私人员有权对他们实施缉捕。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B地处于该国的毗连区。毗连区内沿海国具有防止和惩处在其领土或领海内违犯其海关、财政、移民或卫生的法律和规章事项的管制权。
其他文献
美苏建交1933年11月8日,美苏开始会谈,达成协议:“相互尊重主权和不干涉内政。两国政府不破坏对方国家的安宁、幸福和安全。双方不允许企图武力推翻对方国家的团体、组织在本国
据不断披露的消息称,斯大林在莫斯科的地下掩体仍有多处,莫斯科的地底下简直都成了“地下王国”。但至今人们已知的还只是一部分。$$ 如果要追溯历史,就知道1917年十月革命后
报纸
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和人们闲暇时间的增加,休闲日益成为大众关注的热门话题。21世纪将成为休闲的世纪。作为休闲重要方式的旅游,也将从传统的以观光为主转向现代的以休闲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