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胎蛋白联合异常凝血酶原检测原发性肝癌的临床应用

来源 :中国基层医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imom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血清甲胎蛋白(AFP)联合异常凝血酶原(PIVKA-II)检测用于原发性肝癌的临床价值。

方法

选取2017年5~10月德阳市人民医院肝胆外科8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原发性肝癌组)、100例非原发性肝癌患者(非原发性肝癌组)血清(包括慢性肝病、肝硬化、转移性肝癌患者),另选取健康体检者100例作为对照组。分别检测血清标本AFP和PIVKA-Ⅱ水平。所有数据采用SPSS17.0分析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原发性肝癌组与非原发性肝癌组AFP与PIVKA-Ⅱ比较,F=1.763;F=1.788,sig=0.000,P<0.05;非原发性肝癌组与正常组AFP与PIVKA-Ⅱ比较,F=0.896;F=0.346,sig=0.000,P<0.05。血清AFP单独诊断原发性肝癌敏感性为75.0%,特异性为71.5%,PIVKA-Ⅱ单独诊断原发性肝癌敏感性为82.0%,特异性为78.7%。采用AFP联合PIVKA-Ⅱ不同的联合诊断方案,可将诊断原发性肝癌的敏感度和特异性分别提高到92.0%和95.0%。PIVKA-Ⅱ联合AFP诊断原发性肝癌的敏感性与单独AFP及PIVKA-Ⅱ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112,P=0.008;χ2=2.991,P=0.010)。

结论

血清AFP和PIVKA-Ⅱ联合检测原发性肝癌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其他文献
期刊
期刊
目的:初步探讨聚丙烯网片在女性盆底重建手术中的近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从2008年8月~2010年7月上海市长宁区妇幼保健院采用聚丙烯网片完成盆底重建手术共119例。术前按盆腔
目的对比分析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切除与传统三切口食管癌切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6年1月在山西省肿瘤医院接受食管癌切除术的患者62例,依据手术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腔镜组(28例)和传统组(34例),分别接受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切除术和三切口食管癌切除术,记录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目和术后第1天引流量、24 h呼吸机使用情况及气管切开例数,出院时记录并对比两组患者住院时间、闭式引流时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胃癌术后残胃排空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2010年3月至2015年3月胃癌术后残胃排空障碍的患者12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64例)和对照组(64例),观察组选用针刺双侧内关、合谷、足三里、上巨虚联合西医常规治疗,对照组选用西医常规治疗,比较两组胃功能恢复时间和治疗总有效率。结果观察组胃功能恢复时间为(14.12±1.36)d,对照组胃功能恢复时间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