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的品德与社会教学

来源 :南北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dwwsnak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这教育信息化2.0时代中,互联网思维逐渐渗透到了教师的教学理念之中,互联网使得教师的教学方式或方法开始发生改变,“互联网+教育”给教学带来了很多新的东西。接下来,我们就基于“互联网+”的背景对品德与社会教学进行讨论。
  【关键词】品德与社会  互联网  教学探索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9.11.168
   “互联网+教育”的进一步深化,推动教育进入到了信息化2.0时代,而教学也迎来了新的变化。就品德与社会教学而言,如何利用好互联网这个信息获取的工具,用互联网来提高品德与社会教学的实效,使品德与社会教材的教育功能得以更好地发挥,促使学生在社会性发展中形成良好的品德,成为了当前品德与社会教学关注的问题。接下来,我们就联系教学实际来对“互联网+”背景下的品德与社会教学进行分析。
   一、以“互联网+品德与社会教学”来为学生创设情感体验情境
   品德与社会教学特别注重讓学生进行体验学习,即学生通过亲历某件事来获得更为真切的感受,在道德层面提高认识并将情感予以更好地激发。在教材之中,一些历史事件距离我们生活的年代是很久远的了,学生无法去进行亲身经历,对这些内容理解也就会存在一定的困难。例如,在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精神培养的时候,仅靠教材中的文字描述和图片是远远不够的,学生根本无法真正感受到帝国列强给我国带来的伤害,也就不能很好地理解教材内容而获得有效的爱国主义精神培养。所以,教师可以将电影《鸦片战争》播放给学生看,让学生能够亲眼看到鸦片给我国带来的伤害,让学生能够亲眼看见外国列强在我国犯下的恶行,让学生能够看见虎门销烟这一壮举……视频放完之后,教室里面安静得地上掉一颗针都能听见,但是这背后却是学生久久不能平静的内心。在视觉和听觉双重冲击的作用下,学生立马就理解了“国耻”一词的含义,继而以此为基础激起了学生心中的爱国主义情怀。
   品德与社会的教材还有不少类似的历史事件,光凭书本中提供的文字描述和图片是完全不够的,教师要能够灵活地运用互联网来进行教学资源的获取,将网上的影片和电视剧下载下来,从中截取我们需要的素材来进行加工处理,制成多媒体课件用于品德与社会的课堂教学之中,让历史能够以更为直观的形式展现在学生的面前,令学生情感体验的情境得以随互联网的运用而创设,从而学生的情绪将会受到感染,情感将会产生共鸣。此时此刻,品德与社会教学将会变得轻松起来,教师不需要再纠结如何去对教材内容进行描述,而学生将会在互联网的辅助下获得能力的更好强化。
   二、以“互联网+品德与社会教学”来为学生拓展生活经验的空间
   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与社会性发展是成长和发展过程中的必然,其并不是由品德与社会教学开始而开始的,而是以学生生活经验为基础来进行构建的。在品德与社会教学进行的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去对学生的生活经验进行丰富,帮助学生获得能力的不断提高和知识的不断积累,让学生的良好品德形成与社会性发展得以持续进行。
   例如,教师在向学生讲授天文地理方面的知识时,由于受空间的限制和约束无法让学生亲自去进行尝试,学生往往无法凭自己现有的生活经验来对教材中相关知识进行理解,也就不能很好地激起学生对知识进行探究和学习的欲望。所以,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来进行课程资源的获取,运用“大海”、“森林”、“沙漠”等关键词来进行相关图片的搜索,将这些图片辅以音乐来制成课件“美丽的地球”;教师还可以利用互联网进行课程资源的丰富,运用“太阳系”“银河系”“超新星”等关键词来进行相关图片的检索,将这些图片配上解说来制成课件“神秘的宇宙”。当课件在课堂上播放之时,美丽的图片将会让学生发出由衷的赞叹,一种油然而生的美感将会驻留于学生的心间,学生将会更为积极地去对天文地理知识进行学习,乐此不疲地去对探索这世界的未知。
   品德与社会的教材还有不少天文地理方面的内容,在网络上都可以找到与之对应或与之关联的图文资料,教师只要能够将互联网用好,就可以引导学生徜徉在网络中的信息海洋之中,学生会猛然发现:原来生活的社会所存在的空间是如此的广袤,生活的社会所附带的色彩是如此的丰富。在品德与社会教学中,教师要巧妙地运用互联网来对学生的学习空间进行拓展,让学生的思考和尝试范围得以在生活中不断扩大,令学生生活经验在原有的基础上得以扩充和提升,使学生在学习中表现得更为轻松自如,从而学生才会清楚地感受到所学的内容和生活是有着紧密联系的,进而学生才会获得生活经验空间的有效拓展。此时此刻,学生除了能够更好地获取信息以增长知识外,还会获得生活经验的进一步丰富,继而在互联网的辅助下更为主动地去进行学习。
   三、以“互联网+品德与社会教学”来为学生引导自主学习的内容
   学生必须成为品德与社会教学的主体。当学生做到自主学习的时候,教学活动就会变得更为丰富多彩起来,而知识的领悟也就开始变得更为顺利了,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就会得到更好的锻炼和提高,情感就更有可能被触及和调动,态度与价值观就更能够得到改变和二次形成。在品德与社会教学中,教师必须要注重学生品德培养与社会的相互联系,将“静态”的教学内容置于“动态”的现实生活之中,用丰富多彩的互联网来赋予教学更多的精彩,将有益于学生发展的资源融入到教材内容之中,引导学生能够开始学着自己去使用互联网来更为自主地去进行学习,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获得更为直接的体验和更为真实的感悟,令学生开始真正成为教学活动进行的主体,使学生能够通过自主学习来获得更多的收益。例如,教师就可以让学生通过互联网来搜集家乡的相关资料,令学生用更为丰富的知识去活化教材,使教材内容变得更适宜于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品德与社会教学的内容会随着互联网的介入逐渐丰富起来,教师需亲自引导学生对互联网进行合理利用,既让学生更为轻松地从网上获取有用信息,又让学生把搜集到的学习资源通过互联网来与其他同学进行共享,引导学生利用互联网更好地去进行互动,从而学生才会更为积极地去进行自主学习。
   总而言之,在教育信息化2.0的时代,我们要学会将互联网予以更为充分地利用,使教材内容能够得以更为有效的拓展与扩充,引导学生能够更为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社会生活之中,让学生以此获得更好的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这样,品德与社会教学的实效性才能得以保证,而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也才会获得更为明显的增强。
其他文献
【摘 要】在新课改的要求下,对现在的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高中英语的教学中,对教师也提出了核心素养的概念,而这一要求的提出,对学生的培养指明了方向,也对老师的教学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要如何开展高中英语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是需要我们去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高中英语 核心素养 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
【摘 要】我国教育的不断发展,教育领域有关“核心素养”的培养掀起了一场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主体的教育改革和尝试,教育改革的重点和方向中包含着培养核心素养的概念。高中语文教学方式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息息相关,紧密相连,高中语文教学需要在核心素养的引领下转变教学方式。语文是高中重点学科之一,语文也承载着是让学生成人,学会做人,学会处事,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任务,通过有关于语文学科各方面的有效的教学活动
【摘 要】研究性教学方法最主要的作用就是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主性,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形成主动探究问题的能力。研究性教学也是当前素质教育教学体制下我们所提倡的一种主流性教学方法。那么,本文中我就从高中化学这门学科的教学入手,谈谈研究性学习方法在教学实践中的作用。  【关键词】高中化学 研究性学习 实践探究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
【摘 要】初中物理教学的有效开展,需要借助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兴趣教学法能够激发学生对物理的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初中物理教师应该积极尝试应用兴趣教学法,提高初中物理教学的效率。  【关键词】初中物理 兴趣教学法 运用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9.09.177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学生只有对学习产
马克思在对黑格尔现实观继承的基础上加以批判,超越了黑格尔对现实的理解,提出了属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新现实观,继而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从解释世界到改变世界提供了理论基础。
【摘 要】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改革,英语这门学科变得越来越重要,在高中的课程中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不论是家长还是学校老师对英语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所以为了让学生对英语更好的学习,英语的词汇教学就成了工作的重点。作为英语老师,要力求把握学生自身的学习情况与特点,在词汇教学上利用科技的新媒体,贯彻词汇分层教学。大力提升学生在英语听说读写上的能力。  【关键词】新媒体 词汇 分层教学  中图分类号:G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