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生活影像中的纪实摄影分析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nzhchc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科学技术在近代取得了跨越性的发展,随之而来的是各种各样的技术被应用于生活中,比如照相技术。照相技术、摄影技术如今已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它们使得人类能够轻松记录现实生活的点点滴滴。社会生活影像当中的纪实摄影对一些社会事件与物象进行了客观的记录,揭示了它们的视觉原貌。这些纪实摄影是对我们生存的社会环境的阐述,是我们对人类的生存发展状况做出追忆及探究的证据,它对我们的行为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对社会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本文从社会纪实摄影的社会价值、特征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期望能让更多人了解纪实摄影。
  关键词: 社会生活 纪实影像 社会价值 特征
  1.引言
  当今传媒主流无疑是摄影,而这种局面的产生一方面是因为摄影具有的特定性起的作用,另一方面则是由时代的选择决定的。比起文字,摄影更形象;比起录音,摄影更直观;比起录像,摄影具有瞬间记录性,能够让历史的画面定格,这都是摄影所具有的独特魅力。纪实摄影用它那无声的语言对那些曾经的景、物、人进行记录,是我们的理想和追求的过程的再现,是人类情感的陪伴者。
  2.社会纪实摄影的特征
  摄影表现形式有三大类,一种是观念摄影,一种是艺术摄影,还有一种是纪实摄影。截至今日还没有统一的标准对纪实摄影进行定义,但是它的内容及题材于社会具有重大意义,承担了历史文献的作用,这是人们一致认可的。纪实摄影之所以有这么大的价值,与其本身特征是分不开的,纪实摄影有着如下几方面的突出特点。
  2.1真实性是社会纪实摄影的首要特征。
  真实性是纪实摄影最大的特点。真实地记录事件是纪实摄影区别于其他门类的摄影的最显著特征。在纪实的范畴里,不管是对照片的内容进行随意的减少、添加还是拼接,这都是不被允许的,都违反了真实性。对人性进行真实的、原汁原味的写照是纪实摄影的内在价值,一味地表现色彩的完美和光影的适宜并不能展现纪实摄影的意义作用。美国摄影师John Moore凭借一幅质量不高的纪实照片获得了第五十一届荷赛新闻类金奖,这张照片的人物是贝布托,即巴基斯坦前任总理,照片是在贝布托遇刺身亡那一刻抓拍的。虽然照片的构图算不上完整,焦点也很模糊,甚至画面是倾斜的,但是它真实地记录了历史的一瞬间,获得了社会的高度认可。这正说明了真实性是纪实摄影的最强大的生命力。
  2.2主观性是社会纪实摄影的重要特征。
  纪实摄影的选材、拍摄全部是人为操作,所以带有很大的主观性。纪实摄影固然有真实性,但这种真实是相对的,因为其中不可避免地夹杂着摄影者的个人思想和价值理念。思考是摄影的前提,摄影者通过镜头获取自己想要的画面,同时舍弃一些自己认为无价值的东西,这个过程本身就带有个人价值倾向。因此,在纪实摄影中追求绝对真实、绝对客观是盲目的。每一个纪实摄影作品无不是摄影者的内心思想、情感、立场的反映。笔者认为,一个优秀的纪实摄影者应该具有深邃和敏锐的目光,还要有持之以恒的精神信念,只有这样他才能够发现题材、挖掘题材、追踪题材。著名摄影师布拉塞花费了三十多年的时间对巴黎的吸毒者、流浪汉、同性恋进行追踪拍摄,他的作品是震撼人心的,而这也是他执著精神的最好体现。
  2.3多义性是纪实摄影的显著特征。
  摄影者在拍摄的过程会遭遇到情节干扰,此时摄影者更要跳出情节的牢笼进行摄影,记录更多不受情节支配的瞬间。纪实摄影的作者可以对自己的作品赋予自己心中认为的那层含义,但是观看者并非一定要遵循这种方式对作品进行理解诠释,他们可以有自己的独特理解方式,这正是纪实摄影多义性的具体体现。每一个人都有着不同的思想情感、人生经历、兴趣爱好和艺术修养,每一个人的价值观、人生观也存在或大或小的差异,因此不同的人解读同一幅摄影作品都可能得出不一样的内容和含义。纪实摄影之所以产生多义性特征,正是因为没有任何谁能够对一张图片赋予一个精确的、统一的含义。观赏者和摄影者进行不断的交互作用而引发了这种多义性,这实际上是对审美进行再创造的一个过程。
  3.纪实摄影蕴含的社会价值
  3.1揭露真相,促进社会发展。
  对纪实摄影来说,“纪实”这个词最早被运用是在二十世纪初,是在欧仁·阿特热这位法国纪实摄影家身上体现的。他的摄影态度及作品无不体现纪实性,例如他的作品《拾荒者》《街头音乐家》。这些纪实照片不仅传达了一种社会信息,还让人们通过照片反映的真相对社会的特定层面有了更深层次的认知。纪实摄影蕴含非常丰富的文献、信息、思想、知识方面的价值,可以牢牢吸引观众,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正因为纪实摄影的这一独特性,所以很多优秀的摄影作品可以产生强烈的社会反响,为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更多的助力。
  3.2借鉴历史,为发展作参考。
  世界每一刻都在发生着变化,纪实摄影的拍摄要抓住机会,因为没一个镜头都不会有重复。失去机遇,只能在已有的照片中进行退而求其次的选择。出色的摄影师应该考虑到每一个历史瞬间都是独一无二、不可倒退的,从而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抓住机会拍摄最有意义的、效果最好的影像。正是由于摄影者的工作,我们才可以在今天看到一些过去了的、无法复制的、令人惊叹的经典作品。尽管经过了时间年轮的碾压,这些影像却能够把历史的情境展露在我们的眼前,给我们提供参考和借鉴,这正是其社会价值所在。
  3.3体现人性,引导社会风气。
  纪实影像记录的是真实的社会生活,它记录着的不仅仅是时间的表象,更深层次地揭示了事件保留的社会价值及历史意义,对于在社会树立正确的道德观、风气有重要作用。纪实摄影从产生之初就成了社会发展的见证者,它渴望通过自身的努力呼吁人性尊严得到尊重,人性得以回归。例如中国日报的黄一鸣先生通过对慰安妇进行纪实采访,整理出版后引起重大的社会反响,全國众多省市对慰安妇老人开展了多种多样的关爱活动,营造了良好的社会风气。
  4.结语
  社会要发展少不了摄影家对社会生活进行纪实摄影,纪实摄影家应当立足社会实际,创作出更多有意义的纪实摄影作品。让更多的人从作品中对社会有更进一步的了解,从而为社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史煜,刘沙.社会生活影像中的纪实摄影分析.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2013,2.
  [2]石顺文.论社会纪实摄影的社会价值.大众文艺,2012,15.
  [3]范一飞.社会发展的推动者——论纪实摄影的价值意义.影像技术,2012,4.
其他文献
摘 要: 初中阶段是学生开始发现语言美,感受语言美,领悟语言魅力的重要时间段。当下,初中生的散文鉴赏和审美能力不足,现代散文教学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就初中语文散文教学现状进行分析,给出具体散文优化策略,以期为广大初中教育工作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 初中语文教学 现代散文教学 现状 优化策略  随着新课改的逐步推广和教育改革体制的深入,初中语文教学中的现代散文教学越来越受到广大语文教师的重视。现代散
摘 要: 新的英语课程改革着重强调英语教学生活化,在英语教学中要关注和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生活体验。英语作为一种交流和沟通的语言,产生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在小学英语教材中的Story time板块中将教学内容生活化,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了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将英语教学真正融入学生的真实生活中,让英语拉近了课堂与生活的距离,让孩子们在生活中学,在学中用。  关键词:
均值不等式是求函数最值的一个重要工具,同时也是高考常考的一个重要知识点.下面谈谈运用均值不等式求解函数最值的一些难点.  罗列几个常用且重要的均值不等式:  ①a b ≥2ab?圳ab≤ (a,b∈R),当且仅当a=b时,“=”号成立;  ②a b≥2 ?圳ab≤( ) (a,b∈R ),当且仅当a=b时,“=”号成立;  ③a b c ≥3abc?圳≤ (a,b,c∈R ),当且仅当a=b
摘 要: 高级英语精品课建设对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大意义,本文以重庆师范大学涉外商贸学院高级英语精品课建设为例,说明高级英语精品课初级阶段在建设内容上既要整体把握,又要有阶段计划,实现整体协调,实现精品之“精”。  关键词: 高级英语精品课建设 初级阶段 实践模式  21世纪急需大批高素质、高水平、复合型、语言实际运用能力较强的优秀外语人才。建设好外语类课程,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培养与国际接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教学情境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利用率也越来越高,甚至达到“无情境不上课”的程度。好的教学情境能够激发学生求知欲,能直观再现书本知识,让学习变得更加容易和有趣,但是如果只是为了情境而创设情境,把情境当做点缀,这样就会事倍功半,使教学迷失方向。那么,怎样合理运用教学情境促进有效学习呢?下面结合历史学科的特点和自身教学实践谈一些看法。  一、以“情”入“境”  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
反思农村初中传统语文教学,教学现状不容乐观。很多农村初中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仍沿袭“一本书、一言堂、一锅煮”的传统教育教学模式,将备课当成“抄教案”,将上课当成“演教案”,将学生当成灌输知识的“容器”。课堂上教师“填鸭式”地“满堂灌”,学生接受,教师问,学生答,教师是主角,好的学生是“配角”,大多数学生是观众。教师的主导作用几乎完全代替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堂缺乏民主和谐的氛围,气氛沉闷,忽视学生的
摘 要: 英语教学开展几十年来,听力教学一直是困扰众多英语教师的问题,学生对课堂听力的效果往往期望高但见效低。传统图式理论认为给予学生一定的背景知识,便能顺利完成理解过程。但当缺乏相应的背景知识,情况该是如何呢?作者认为,Kintsch的建构—整合模型能够使该过程区别于图式理论的阐释,并提供相应的教学启示。  关键词: 语篇听力理解 建构—整合模型 教学启示  英语教学开展几十年来,听力教学一直是
教育家陶行知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教学就是不断引导学生生疑、解疑的过程。富有艺术性的课堂质疑,不仅有助于教师顺利地实现教学目标,提高教学质量,而且有助于发展幼儿的创造性思维。  然而在语言教学实践中,不同的教师在提问的原则、提问的切入、提问的艺术和提问的方式上仍存在偏差。教育需要智慧,教学需要策略,在幼儿园语言教学中应把握遵循幼儿语言发展的规律,观察了解幼儿语言学习的
摘 要: 随着教育体系的不断完善,素质教育正在被全面贯彻于教学过程中,语数外也不再是教学内容的全部。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各项基本技能的最佳学习阶段,培养小学生的音乐节奏感虽然与学生的考试分数无利害关系,但是对于提高小学生的音乐素养和陶冶情操有很大帮助。  关键词: 小学阶段学生 音乐节奏感 教学探究  音乐节奏感的培养在学生的生活和学习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在素质教育全面普及的现代教育中,音乐素养的
摘 要: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越来越重视体育锻炼,社会对高中体育教学模式与内容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为了有效提高学生的运动技能,上海教委提出专项化教学模式。基于此,本文着重探究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改革的途径。  关键词: 选项教学 体育教学 专项化  一、转变传统体育教学模式,实行小班化分层教学  目前,高中体育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是“高中体育教学内容专项化,教师技能专业化”,这也是衔接体育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