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中职学校部分学生初中英语学习基础不好,学习积极性不够。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而有个性地学习。其中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就是小组合作学习。笔者在使用《英语》(基础模块)这一教材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进行了一系列尝试。本文从小组合作学习的意义、分组的方式、课堂内和课堂外的小组活动、小组活动的绩效评估、教师的任务、本人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所得到的启示等几个方面阐述了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策略和技巧。
【关键词】 中职学校学生;基础英语教学;小组活动;实施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4128(2010)09-0038-03
新时期课程改革的核心是以人为本、能力本位、学习方式变革和创新教育。目前中职学校学生普遍存在基础差学习积极性不高的问题。那么该如何以人为本如何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有效学习方式呢?将学生分成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运用较为广泛的教学方法。笔者在研究理论和进行试验后,特在此阐述在中职学校基础英语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策略和技巧。
1 中职学校基础英语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背景和理论基础
1.1 中职学校学生的特点
目前我国中等职业学校的生源在、主要是初中毕业牛及准初中毕业生。从入学成绩来看,中职学校学生的分数总体不高,小部分学生英语成绩不错,也有小部分学生的英语基础相当差,对英语存在恐惧感或者干脆忽略英语。与高中生面对的升学压力不同,职业学校的学生大部分想到的是就业问题,因此学习积极性比高中生要低,而且部分学生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 但同时与高中生一样的是,中职学校学生同样处于青春期,思维活跃,自尊心强,个性敏感独立,易于接受新鲜事物。因此,中职学校基础英语教学的首要任务是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1.2 中职学校基础英语学习的内容和特点
英语课程是各类中等职业学校必修的一门文化基础课程,其目标是通过针对性的学习和训练,使学习者在听、说、读、写等方面掌握一定的基本技能,初步形成能用英语进行日常交际和职业技术方面交流的能力,为今后的就业和进一步学习打下一定的能力基础。笔者目前使用的教材是2007年9月由广州市教育局教学研究室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等职业学校试用教材《英语》基础模块。这套教材是编者在引进美国汤姆森学习出版公司(Thomson Learning)Downtown: English for Work and Life的基础上,结合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的特点和职业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改改编而成。基础模块具有培养学生基本素养的功能,并为其进入专业英语的学习打好基础。其中每个章节都围绕一个共同主题展开,设计了丰富多彩的训练活动把相关词汇、语法、和听说读写等技能有机综合在一起。这些主题与学生的学习生活以及今后工作密切相关。全书图文并茂生动形象,内容使用,注重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这套教材为小组合作学习活动的开展提供了非常好的语境和素材。除了教材内容本身自带的TEAMWORK TASK和 GROUP PRACTICE之外,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特点设计和开展多类型的小组合作学习活动。
1.3 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的理论基础
交际语言教学理论(H.G.Widdowson,1990)近二十年来风行欧美的外语教学领域,并逐步受到国内外语界同仁的认可。遵循交际语言教学理论的一些教学模式如:交际教学法、体验式教学法、协作学习法等均强调了小组活动在外语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交际教学法主张通过解决问题型的任务活动来培养学生在各种不同情景下的语言交际能力;协作学习主张的是学生以小组或团队的形式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充分发挥集体的力量在学习中的作用。我们不难看到,在现今流行的这些教学方法当中,大家已形成这样的共识,即:语言知识是学得的,语言能力则必须通过各种语言实践活动来培养。而通过小组合作方式来完成各种语言实践活动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式。
合作学习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以小组为形式,为了共同的学习目标共同学习、互相促进、共同提高的一种学习方式和教学策略。它强调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多边互动,强调自主学习。
在中职学校的英语教学中,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形式来教学,能让不同程度的学生在合作中互动信息、交流情感、加强团结,帮助学生从依赖性学习转向自主性学习,由单一的个体学习转向合作性学习,在各个不同环节中发掘各自潜力,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语言表达能力、交际能力,降低基础差的同学对学习的焦虑感和自卑感,增强自尊心和自信心,从而促进英语学习,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团体合作精神为今后走向职场打好了基础。
2 中职学校基础英语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分组方式
小组合作学习强调的是小组的集体行为,而学生在性别、成绩、能力、性格、文化背景等到方面上都有差异。合理分组是小组合作学习取得成效的前提。
从时限来看,分组分为临时分组和长期分组两种。笔者认为,临时分组只适合在还不了解学生的情况下在课堂上为调节气氛偶尔为之,真正有效的分组方式是将班级学生分为长期的合作学习小组。在分组前,教师首先必须充分研究不同专业不同班级的学生特点。对刚入学校的新生,可查看学生的中考英语成绩,并进行一次书面和口头的摸底测验。对中途接手的班级可以查看上一位老师的记录。必要时可以寻求该班级班主任的帮助,了解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表现出来的个性特点。还要充分发挥班干的作用,一起参与讨论小组组合方式。最后统计各个学生成绩、语言表达能力、英语语音、性格、组织能力各个方面的不同表现,同时参考班级的人数、教室的大小位置、甚至学生走读和住宿的名单。
在充分了解学生特点后,是否把相同特征的学生聚集到一起成为一组呢?答案是否定的。教师应该采取混合分组的形式。分组学习和分层教学是两个概念。所谓混合分组的意思是每个小组里要有不同能力水平的学生,从而促使不同语言能力不同学习习惯不同学业水平的学生平等交往,分享学习经验,彼此影响也彼此约束。同时还必须从中挑选一位性格较为开朗、组织能力较强、有责任心的学生作为该组的组长,负责在各项语言实施活动中给本组分配角色,组织活动并做好活动记录。
3 中职基础英语课堂内和课堂外的小组活动的运作方式
3.1 中职学校英语课堂内的小组活动
Jill Hadfield (1992) 在他的《课堂活力》指出:成功的课堂小组活动是教学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它不但能给师生双方带来愉快的经历,而且和谐融洽的小组能让学习者学得更有效、更积极、更充满信心。
在英语课堂内,除了传统的小组讨论之外,其实各种语言技能的基本联系都可以设计成小组活动,游戏和竞赛的形式都可以采纳。笔者在使用《英语》基础模块教材的过程中,尝试过多种小组活动。首先,充分利用教材自带的GROUP PRACTICE对出现的某一语言点和句型的对话练习可以小组循环训练,利用TEAMWORK TASK让学生进行分组合作的综合练习(详见《英语》基础模块);同时还运用教材里的内容自行设计了一些其他的活动,例如曾利用CHAPTER OPENING这个部分的图片,让小组同学一起对英语词汇进行学习,从而开展合作将单词分类、猜测单词意思、BRAINSTORMING相关单词的竞赛等;而《英语》基础模块教材里针;REVIEW部分里出现的阅读练习同样可以以小组形式互相帮助完成。很多比较大的任务可以在组内分成很多小步骤由各个同学完成。这样的方式可以帮助那些基础很差的同学减少对英语的恐惧感或淡漠感,树立自信心。
3.2 中职学校英语课堂外的小组活动
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不应该局限在课堂内。课程的预习、复习、家庭作业的完成除了个人形式,同样可以有小组合作的形式。教师可以布置一个或几个不同的任务交给小组课外完成。这些活动的开展在课堂外,效果的检查可以以书面形式提交或者在下一次课堂内以口头形式呈现。活动设计尽量多样化,尽量符合学生的特点。在教授《FOOD》这个CHAPTER的时候,笔者曾开展让学生合作从制作英文菜单和设计餐厅海报的活动,在合作过程中,让大家要共同设计和书写英文的餐厅名称、菜名和价格,让擅长绘画的同学都将发挥自己的特长。同时这个活动也延伸到课堂内的后续活动:分组模拟扮演餐厅点餐的场景。这样的方式当然完全不能替代个人形式,但是恰当的运动的确会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活跃课堂气氛。
3.3 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的注意事项
在中职学校基础英语教学的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的调控作用则是课堂内小组活动得以成功实施的关键。首先教师必须调控好在课堂内外的各项活动的任务主题。教师应选择重点的语言形式,精心设计适当和语言交际活动来帮助学生学会使用这些重要的语言知识。无论是哪项技能训练,都应该是有的放矢。同时,教师应该调控好小组中每个学生的参与程度。David(1999)发现:领导者如公平地对待每个人,让每个人在小组中都有表达观点的机会,那么这就能激励加强小组成员间的合作,影响他们的动机,致使他们在活动中考虑的不再是个人的利益而是集体的目标。由此推论,作为教师应对每个学生公平对待,使不同的学生都能摆脱约束,发掘自己的潜力和优点。最后教师必须高度重视小组合作学习活动的绩效评估。
4 小组合作活动的绩效评估
4.1 建立良好的评价机制是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取得成功的保障。
小组活动能否顺利进行依赖的是小组成员的共同合作。因此,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时要把活动过程评价与活动结果评价相结合,把对合作小组集体的评价与对小组成员个人的评价相结合,在此基础上侧重于过程评价和小组集体的评价。这样一方面可以促进学生更关注过程并认识到合作精神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减少组里由成绩好的同学自己独自完成其他同学根本没参与的情况。但有的时候也要对个人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积极性、独创性等给予恰当的评价,这样可在调动小组内每位成员参与的积极性,打消依赖别人的思想。同时,评价的方式除了教师给与评价外,也可以引入组员互评占一定比例。
4.2 一个良好的评价体系应该是多种奖励形式的有机组合。
本着公正、全面、机会均等和不给学生造成过大的心理压力的原则,对小组合作学习活动的评估应该是多层次的、灵活的、以鼓励性为主的奖该以奖励为主。尤其是对英语基础差的同学,千万不可以打击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对学生在小组活动内的表现多给予鼓励和肯定,但是对于不足同样必须委婉地指出来。适当的压力和竞争氛围可以转换成进步的动力,使他们能够以轻松愉快、积极的态度参与到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中去。
奖励的方式分为口头表扬、物质奖励和分数奖励。口头表扬简单易于操作,可以高频率使用,但纯粹的口头表扬效果并不好。物质奖励具有明显的现时效果,但是教师一般缺乏充足的资金来源,而且单纯或过多的物质奖励容易引起部分学生过于注重物质利益,因而也只适合偶尔为止。分数奖励则是相对来说最好的方式,分数的评价具有连续和稳定性,开学初笔者就会告知学生小组学习活动的分数将作为期末评定期终成绩的重要依据。
对于如何建立良好的绩效评估体制,笔者还在进行不同的实验和操作,其中一个小组合作学习活动评价表是以章节为单位,用表格记录活动的内容,然后按照活动内容区分,强调集体沟通的活动老师将给各个小组一个总体分数,而强调个体的协作的活动会在给总体分数的同时给每个同学一个独立的表现分数。如图例:
5 出现问题和启示
笔者在中职学校基础英语的教学过程中,在不同班级实施了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首先从学生角度来看,学生参与率不够高,活动过程中注意力不集中,自主学习意识不够强。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有几个。第一是学生的学习习惯问题。中国历来认为“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学生已经习惯于从老师那里得到知识然后自己去复习巩固;对于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从与同伴、老师的合作活动中学习知识培养能力的方法在短时期内不能够适应。第二是受语言能力影响。不同的学生必然存在着不同的语言水平和能力。部分基础差的学生在活动过程中觉得困难怕麻烦,而且出于爱面子的心理,宁肯少说话甚至沉默不语,也不愿丢面子。第三是受学生个性影响。 不同的学习者在学习的风格、策略上都是有所不同的。学生中不乏内向型性格的人,喜欢独自思考,不喜轻易地在集体前表露自己观点的个性。同时个性活泼的同学有时容易被外界分散注意力。
另外从教师的角度来看,笔者在如何进行有效的分组,如何充分利用教材设计活动,如何建立客观公证有效的绩效评估体制这几个方面遭遇到了很多瓶颈,需要进一步研究和同行的指正。
总地来说,在中职学校基础英语教学的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中,如果要想达到理想的目标,教师的作用非常重要。一方面不同形式的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必须经过教师仔细地安排、有序地执行、自始至终地调控。作为英语教学中的一个手段,小组合作学习活动的成功与否,教师的组织策略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活动中,教师应集引导者、督促者、聆听者、鼓励者和参与者于一身。只有这样,学生才可能发挥出最佳状态投入到活动中去。而另一方面教师必须充分研究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对学生和教材的特点进行分析,并根据时间的变化和活动的效果进行总结反馈和调整,充分结合其他的教学手段和策略,以真正达到让学生自主学习并提高学生的语言交际运动能力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广州市教育局教学研究室《英语》基础模块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7.6
[2] H. G. Widdowson, 语言教学面面观,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上海,1990
[3] Jill Hadfield,课堂活力,华东师大出版社,上海,1992
[4] 贺新民,英语小组活动教学的探讨,中学外语教与学,2003.4
[5] 张姬红,自评互评与学生的自主学习,中小学外语教与学,2003.8
[6] NUNAN, David,Research methods in Language Learning.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9
【关键词】 中职学校学生;基础英语教学;小组活动;实施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4128(2010)09-0038-03
新时期课程改革的核心是以人为本、能力本位、学习方式变革和创新教育。目前中职学校学生普遍存在基础差学习积极性不高的问题。那么该如何以人为本如何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有效学习方式呢?将学生分成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运用较为广泛的教学方法。笔者在研究理论和进行试验后,特在此阐述在中职学校基础英语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策略和技巧。
1 中职学校基础英语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背景和理论基础
1.1 中职学校学生的特点
目前我国中等职业学校的生源在、主要是初中毕业牛及准初中毕业生。从入学成绩来看,中职学校学生的分数总体不高,小部分学生英语成绩不错,也有小部分学生的英语基础相当差,对英语存在恐惧感或者干脆忽略英语。与高中生面对的升学压力不同,职业学校的学生大部分想到的是就业问题,因此学习积极性比高中生要低,而且部分学生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 但同时与高中生一样的是,中职学校学生同样处于青春期,思维活跃,自尊心强,个性敏感独立,易于接受新鲜事物。因此,中职学校基础英语教学的首要任务是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1.2 中职学校基础英语学习的内容和特点
英语课程是各类中等职业学校必修的一门文化基础课程,其目标是通过针对性的学习和训练,使学习者在听、说、读、写等方面掌握一定的基本技能,初步形成能用英语进行日常交际和职业技术方面交流的能力,为今后的就业和进一步学习打下一定的能力基础。笔者目前使用的教材是2007年9月由广州市教育局教学研究室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等职业学校试用教材《英语》基础模块。这套教材是编者在引进美国汤姆森学习出版公司(Thomson Learning)Downtown: English for Work and Life的基础上,结合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的特点和职业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改改编而成。基础模块具有培养学生基本素养的功能,并为其进入专业英语的学习打好基础。其中每个章节都围绕一个共同主题展开,设计了丰富多彩的训练活动把相关词汇、语法、和听说读写等技能有机综合在一起。这些主题与学生的学习生活以及今后工作密切相关。全书图文并茂生动形象,内容使用,注重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这套教材为小组合作学习活动的开展提供了非常好的语境和素材。除了教材内容本身自带的TEAMWORK TASK和 GROUP PRACTICE之外,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特点设计和开展多类型的小组合作学习活动。
1.3 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的理论基础
交际语言教学理论(H.G.Widdowson,1990)近二十年来风行欧美的外语教学领域,并逐步受到国内外语界同仁的认可。遵循交际语言教学理论的一些教学模式如:交际教学法、体验式教学法、协作学习法等均强调了小组活动在外语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交际教学法主张通过解决问题型的任务活动来培养学生在各种不同情景下的语言交际能力;协作学习主张的是学生以小组或团队的形式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充分发挥集体的力量在学习中的作用。我们不难看到,在现今流行的这些教学方法当中,大家已形成这样的共识,即:语言知识是学得的,语言能力则必须通过各种语言实践活动来培养。而通过小组合作方式来完成各种语言实践活动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式。
合作学习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以小组为形式,为了共同的学习目标共同学习、互相促进、共同提高的一种学习方式和教学策略。它强调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多边互动,强调自主学习。
在中职学校的英语教学中,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形式来教学,能让不同程度的学生在合作中互动信息、交流情感、加强团结,帮助学生从依赖性学习转向自主性学习,由单一的个体学习转向合作性学习,在各个不同环节中发掘各自潜力,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语言表达能力、交际能力,降低基础差的同学对学习的焦虑感和自卑感,增强自尊心和自信心,从而促进英语学习,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团体合作精神为今后走向职场打好了基础。
2 中职学校基础英语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分组方式
小组合作学习强调的是小组的集体行为,而学生在性别、成绩、能力、性格、文化背景等到方面上都有差异。合理分组是小组合作学习取得成效的前提。
从时限来看,分组分为临时分组和长期分组两种。笔者认为,临时分组只适合在还不了解学生的情况下在课堂上为调节气氛偶尔为之,真正有效的分组方式是将班级学生分为长期的合作学习小组。在分组前,教师首先必须充分研究不同专业不同班级的学生特点。对刚入学校的新生,可查看学生的中考英语成绩,并进行一次书面和口头的摸底测验。对中途接手的班级可以查看上一位老师的记录。必要时可以寻求该班级班主任的帮助,了解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表现出来的个性特点。还要充分发挥班干的作用,一起参与讨论小组组合方式。最后统计各个学生成绩、语言表达能力、英语语音、性格、组织能力各个方面的不同表现,同时参考班级的人数、教室的大小位置、甚至学生走读和住宿的名单。
在充分了解学生特点后,是否把相同特征的学生聚集到一起成为一组呢?答案是否定的。教师应该采取混合分组的形式。分组学习和分层教学是两个概念。所谓混合分组的意思是每个小组里要有不同能力水平的学生,从而促使不同语言能力不同学习习惯不同学业水平的学生平等交往,分享学习经验,彼此影响也彼此约束。同时还必须从中挑选一位性格较为开朗、组织能力较强、有责任心的学生作为该组的组长,负责在各项语言实施活动中给本组分配角色,组织活动并做好活动记录。
3 中职基础英语课堂内和课堂外的小组活动的运作方式
3.1 中职学校英语课堂内的小组活动
Jill Hadfield (1992) 在他的《课堂活力》指出:成功的课堂小组活动是教学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它不但能给师生双方带来愉快的经历,而且和谐融洽的小组能让学习者学得更有效、更积极、更充满信心。
在英语课堂内,除了传统的小组讨论之外,其实各种语言技能的基本联系都可以设计成小组活动,游戏和竞赛的形式都可以采纳。笔者在使用《英语》基础模块教材的过程中,尝试过多种小组活动。首先,充分利用教材自带的GROUP PRACTICE对出现的某一语言点和句型的对话练习可以小组循环训练,利用TEAMWORK TASK让学生进行分组合作的综合练习(详见《英语》基础模块);同时还运用教材里的内容自行设计了一些其他的活动,例如曾利用CHAPTER OPENING这个部分的图片,让小组同学一起对英语词汇进行学习,从而开展合作将单词分类、猜测单词意思、BRAINSTORMING相关单词的竞赛等;而《英语》基础模块教材里针;REVIEW部分里出现的阅读练习同样可以以小组形式互相帮助完成。很多比较大的任务可以在组内分成很多小步骤由各个同学完成。这样的方式可以帮助那些基础很差的同学减少对英语的恐惧感或淡漠感,树立自信心。
3.2 中职学校英语课堂外的小组活动
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不应该局限在课堂内。课程的预习、复习、家庭作业的完成除了个人形式,同样可以有小组合作的形式。教师可以布置一个或几个不同的任务交给小组课外完成。这些活动的开展在课堂外,效果的检查可以以书面形式提交或者在下一次课堂内以口头形式呈现。活动设计尽量多样化,尽量符合学生的特点。在教授《FOOD》这个CHAPTER的时候,笔者曾开展让学生合作从制作英文菜单和设计餐厅海报的活动,在合作过程中,让大家要共同设计和书写英文的餐厅名称、菜名和价格,让擅长绘画的同学都将发挥自己的特长。同时这个活动也延伸到课堂内的后续活动:分组模拟扮演餐厅点餐的场景。这样的方式当然完全不能替代个人形式,但是恰当的运动的确会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活跃课堂气氛。
3.3 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的注意事项
在中职学校基础英语教学的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的调控作用则是课堂内小组活动得以成功实施的关键。首先教师必须调控好在课堂内外的各项活动的任务主题。教师应选择重点的语言形式,精心设计适当和语言交际活动来帮助学生学会使用这些重要的语言知识。无论是哪项技能训练,都应该是有的放矢。同时,教师应该调控好小组中每个学生的参与程度。David(1999)发现:领导者如公平地对待每个人,让每个人在小组中都有表达观点的机会,那么这就能激励加强小组成员间的合作,影响他们的动机,致使他们在活动中考虑的不再是个人的利益而是集体的目标。由此推论,作为教师应对每个学生公平对待,使不同的学生都能摆脱约束,发掘自己的潜力和优点。最后教师必须高度重视小组合作学习活动的绩效评估。
4 小组合作活动的绩效评估
4.1 建立良好的评价机制是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取得成功的保障。
小组活动能否顺利进行依赖的是小组成员的共同合作。因此,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时要把活动过程评价与活动结果评价相结合,把对合作小组集体的评价与对小组成员个人的评价相结合,在此基础上侧重于过程评价和小组集体的评价。这样一方面可以促进学生更关注过程并认识到合作精神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减少组里由成绩好的同学自己独自完成其他同学根本没参与的情况。但有的时候也要对个人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积极性、独创性等给予恰当的评价,这样可在调动小组内每位成员参与的积极性,打消依赖别人的思想。同时,评价的方式除了教师给与评价外,也可以引入组员互评占一定比例。
4.2 一个良好的评价体系应该是多种奖励形式的有机组合。
本着公正、全面、机会均等和不给学生造成过大的心理压力的原则,对小组合作学习活动的评估应该是多层次的、灵活的、以鼓励性为主的奖该以奖励为主。尤其是对英语基础差的同学,千万不可以打击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对学生在小组活动内的表现多给予鼓励和肯定,但是对于不足同样必须委婉地指出来。适当的压力和竞争氛围可以转换成进步的动力,使他们能够以轻松愉快、积极的态度参与到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中去。
奖励的方式分为口头表扬、物质奖励和分数奖励。口头表扬简单易于操作,可以高频率使用,但纯粹的口头表扬效果并不好。物质奖励具有明显的现时效果,但是教师一般缺乏充足的资金来源,而且单纯或过多的物质奖励容易引起部分学生过于注重物质利益,因而也只适合偶尔为止。分数奖励则是相对来说最好的方式,分数的评价具有连续和稳定性,开学初笔者就会告知学生小组学习活动的分数将作为期末评定期终成绩的重要依据。
对于如何建立良好的绩效评估体制,笔者还在进行不同的实验和操作,其中一个小组合作学习活动评价表是以章节为单位,用表格记录活动的内容,然后按照活动内容区分,强调集体沟通的活动老师将给各个小组一个总体分数,而强调个体的协作的活动会在给总体分数的同时给每个同学一个独立的表现分数。如图例:
5 出现问题和启示
笔者在中职学校基础英语的教学过程中,在不同班级实施了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首先从学生角度来看,学生参与率不够高,活动过程中注意力不集中,自主学习意识不够强。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有几个。第一是学生的学习习惯问题。中国历来认为“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学生已经习惯于从老师那里得到知识然后自己去复习巩固;对于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从与同伴、老师的合作活动中学习知识培养能力的方法在短时期内不能够适应。第二是受语言能力影响。不同的学生必然存在着不同的语言水平和能力。部分基础差的学生在活动过程中觉得困难怕麻烦,而且出于爱面子的心理,宁肯少说话甚至沉默不语,也不愿丢面子。第三是受学生个性影响。 不同的学习者在学习的风格、策略上都是有所不同的。学生中不乏内向型性格的人,喜欢独自思考,不喜轻易地在集体前表露自己观点的个性。同时个性活泼的同学有时容易被外界分散注意力。
另外从教师的角度来看,笔者在如何进行有效的分组,如何充分利用教材设计活动,如何建立客观公证有效的绩效评估体制这几个方面遭遇到了很多瓶颈,需要进一步研究和同行的指正。
总地来说,在中职学校基础英语教学的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中,如果要想达到理想的目标,教师的作用非常重要。一方面不同形式的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必须经过教师仔细地安排、有序地执行、自始至终地调控。作为英语教学中的一个手段,小组合作学习活动的成功与否,教师的组织策略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活动中,教师应集引导者、督促者、聆听者、鼓励者和参与者于一身。只有这样,学生才可能发挥出最佳状态投入到活动中去。而另一方面教师必须充分研究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对学生和教材的特点进行分析,并根据时间的变化和活动的效果进行总结反馈和调整,充分结合其他的教学手段和策略,以真正达到让学生自主学习并提高学生的语言交际运动能力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广州市教育局教学研究室《英语》基础模块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7.6
[2] H. G. Widdowson, 语言教学面面观,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上海,1990
[3] Jill Hadfield,课堂活力,华东师大出版社,上海,1992
[4] 贺新民,英语小组活动教学的探讨,中学外语教与学,2003.4
[5] 张姬红,自评互评与学生的自主学习,中小学外语教与学,2003.8
[6] NUNAN, David,Research methods in Language Learning.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