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秋天的怀念》分析窦桂梅的主题教学

来源 :参花(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anzhizu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窦桂梅老师的主题教学建立起“整合、积累、自省”三对关系,以促成学生精神和人格的养成。本文以窦桂梅老师的执教课《秋天的怀念》为例,分析其在教学中所体现的主题思想,以使主题教学在语文教学实践中获得更好的运用。
  关键词:主题教学 积累 整合 自省
  窦桂梅老师的主题教育思想,是从生命的层次、哲学的高度,用动态的观念来整体构建语文课堂,是围绕一定主题下的不同文本之间的建构与碰撞,通过相同的主题将这些不同的文本串联起来,从而实现文与人,语言与精神的同构,真正做到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在对课本的解读中,实现了文本与学生的心灵对话,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的精神获得了极大的成长,让学生最终长成一棵大树,也许现在学生通过这种主题教学只是获得了一棵小小的种子,甚至还不足以长成一株小树苗,但是等他们长大成人,那些在他们幼小心灵曾经留下烙印的地方,终会开花结果,长成一棵参天大树。这才是窦老师实施“主题教学”的终极目的。下面,笔者将从主题教学的三对关系,即人和自然、社会,人和母语文化,自我的确立三个方面来分析窦桂梅老师的执教课《秋天的怀念》。
  一、整合——建立第一对关系:人和自然、社会
  整合的目的是要把支离破碎的知识体系以及人文内涵统一成一个“集成块”,将知识的个性与共性相融合,达到和而不同的境界,最终在学生的头脑中建立一个立体的教学内容。一片小小的落叶,在窦老师的课堂上,都能设计出主题教学内容,并且从低年级到高年级设计了不同的教学内容。从简单的研究落叶的形状,到落叶的形成原因,最后再到落叶的隐含意义,即落叶所表现出来的一种凄苦和萧瑟,以及我们应该采取何种人生态度,通过给学生呈现一系列的相关作品来达到学生对“落叶”这一主题的理解。
  在执教《秋天的教学》伊始,窦老师先给学生放了史铁生《合欢树》的一段文字,“她心里太苦了,上帝看她受不住,就召她回去了。”让学生通过朗读的方式体会到了母亲的苦和作者对于母亲的思念,将课外读物自然而然地引进了课堂中,营造了浓厚的课堂氛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阅读兴趣,更有利于后面教学内容的展开。当让学生进一步体会作者的痛苦和自责时,窦老师又出示了《我与地坛》和《有关庙的回忆》的片段,再一次让学生体会到了作者对母亲的思念,读到此处,有的听课教师和学生都已经潸然泪下了。最后,又给学生推荐阅读书目《我与地坛》《病隙碎笔》《务虚笔记》等,在课堂上被深深调动起阅读兴趣和情感体验的学生在课下一定会找史铁生的书来读,这样,主题教学的目的不就达到了吗?从一篇小小的《秋天的怀念》,学生学会了阅读同类主题的书籍,“好好儿活”的主题思想早已经深入学生心中。
  二、积累——建立第二对关系:人和母语文化
  积累是建立在人和母语文化关系的基础上,让学生体会到母语文化和世界文化的异同,增强民族文化的自豪感和认同感。既包括对母语文化的继承,也包括对世界文化的吸收,甚至是学生个人的精神成长和情感体验。教师在教学中,要引领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生活经验等,丰富学生的涵养。
  《秋天的怀念》中,有大量的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窦老师正是抓住这些语言材料,让学生在反复朗读、仔细体味的基础上,加深了学生对于 “母亲”的理解。窦老师抓住了“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中的三个动词,即“扑、抓、忍”,让学生体会到母亲想要“扑”灭的是儿子的绝望和痛苦,母亲想要“抓”住的是儿子活下去的希望和勇气,而母亲“忍”住的,除了儿子自身的疾病带给他的巨大的痛苦和绝望,还要忍住自己的肝癌呀。由“忍”,一下子带动全篇,让学生体会到了母亲的苦,母亲的不易和母亲对儿子深深的爱。
  三、自省——建立第三对关系:自我的确立
  语文教学只有真正调动学生自己的情感体验,养成学生独立的个性与人格,最终才会变成学生自己的东西,建立起属于学生自己的丰满而充满活力的人生。
  《秋天的怀念》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怀念之情,很多教师讲到此处便戛然而止,却没有真正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个性和经历产生独特的感受。窦老师把课文的“咱娘俩好好儿活”“我和妹妹我俩好好儿活”通过引导,变成了“我们要好好儿活”,走入文本,又走出文本,最终上升到生活中的每一个人,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学生畅所欲言,分享了自己认为怎样才是活出最好的自己。
  从整合到积累,再到自省,是一个循序渐进的立体化的教学过程,通过三个部分的有机建构,主题教学最终长成学生生命的参天大树。
  參考文献:
  [1]窦桂梅.窦桂梅与主题教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
  [2]窦桂梅.朝向“伟大事物”——“主题教学”的新思考[J].人民教育,2010(05):42-47.
  [3]窦桂梅.比“母爱”更深邃的——我这样教《秋天的怀念》[J].语文教学通讯,2005(Z1):53-54.
  (作者简介:于宏伟,女,硕士研究生,延安大学,研究方向:学科教学<语文>)(责任编辑 刘月娇)
其他文献
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互联网走进了千家万户,改变了原有新闻信息的传播方式,使大众进入了一个崭新的融媒体时代.本文将以融媒体时代新闻发展的创新为中心,从三方面阐述融媒体
城市雕塑作为城市设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传达城市中蕴含的人文精神.城市公共空间规划需要将公共空间与公共艺术品相联系,更好地展现城市设计中的人文内涵,这需要在进行空
摘要:在新课改高度强调青少年全面均衡发展的背景下,体育教育愈发受到关注和重视。本文基于青少年儿童视角,提出一些跳高训练教学对策,希望可以为新时期国内青少年跳高训练教学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青少年 跳高训练 教学对策  跳高作为一项中小学体育活动,对青少年群体的身体素质、力量、柔韧度以及速度等具有较高要求。特别是如果训练不当,还可能会给学生的身体造成损伤,如造成肌肉拉伤等。基于此,在开展跳高训练
摘要:全球化时代的到来,使各国文化交流日益密切,在此背景下,关注汉语言文学的发展,既能对我国文化进行有效传承,提高文化自信,还能让世界了解以及欣赏中国文化。  关键词:全球化背景 汉语言文学 发展  汉语言文学不仅蕴含丰富的文化,还包含很多观念,当前正在经历全球化变革,汉语言文学开始朝世界化方向发展,并逐渐被更多人熟知,因此,应强化对汉语言文学的重视,对汉语言文学进行大力传播,进而展现汉语言文学内
在素质教育理念下,大学生的综合素质逐渐提升,但是其体质却有下降趋势.大学生体质下降的问题直接为高校体育教育工作带来一定的挑战.因此,本文将对大学生体质下降的影响因素
摘要:随着社会的转型,人们的观念逐渐发生变化,中国现当代文学在教学中的作用越来越大,其已由原本的知识传授转化为能力的培训,从而使得中国现当代文学的教学价值和功能更好地凸显出来。学习现当代文学作品不仅能够培养学生扎实的语言功底,也能够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审美能力,从而使学生拥有积极的价值取向。  关键词:中国现当代文学 教学 大学生 综合素质  目前,高校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在不断提升,但仍存在部分大学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我国高中语文教学也逐步进行了创新性的改革措施.以核心素养为主的改革,如今已经成为高中语文教学改革的主导方式.不断培养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