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与 合作 探索 创新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haulx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本文以氢气的实验室制法为例,简单阐述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充分利用化学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深入理解化学实验的设计原理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参与实验,小组合作,探究能力、创新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关键词】化学实验 创造性教学
  近几年来,我市课堂教学采用的是以参与、合作、探索、创新为主题的生态教学模式,加强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力度,收到了较好的成果。现以沪教版初三化学《实验室制氢气》的教学设计为例谈一点粗浅的认识。
  氢气是初中化学中最重要的三种气体之一,氢气的实验室制法是在学生学习了实验室制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基础上进行的。按传统的教法,教师一般先进行演示,再做学生实验;或者教师边讲边实验,学生对所用的实验装置和步骤是按部就班、机械操作。虽然这样也能锻炼学生的基本实验操作技能,而且也能适应传统的测验考试,但是这种重视验证性的实验教学,从本质上忽视了对学生的主观创新能力的培养,压抑了学生的探究潜能。本节课不仅要求学生能够掌握氢气的实验室制法,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科学素养,使每个学生都拥有创新的机会。让每个学生都能享受到学习的快乐。因此我在本堂课的教学设计中着力突出了以下两个方面:
  一、让学生在参与中探索,自主创造性地学习
  化学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有效手段。实验教学中需要学生由验证实验为自行设计探究实验,让学生感受探究实验的乐趣。
  1.需要让学生能够设计方案
  教师复习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启迪学生的思维,让学生从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上找到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在此基础上,学生可从教师提供的实验仪器中选择自己设计实验所需的各种仪器,组装出制取氢气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通过这一自主活动充分开发学生的观察和思考的潜能,并创造一种愉快、宽松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每个学生都能在未知领域中发挥想象的翅膀,积极主动地参与、探索,在思维的启迪下不断换元和转换中走向创新。学生独立思考后,与小组的其他同学分享交流自己设计的实验方案。学生设计的实验方案主要有以下几种:
  (1)固-液不加热装置中的简易式。即一个反应容器和一个带导管的橡皮塞。但反应容器有试管、广口瓶、锥形瓶、烧瓶、U型管五种之多。
  (2)部分学生在简易装置的基础上采用双孔橡皮塞加长颈漏斗或分液漏斗,体现了创造性思维的独立性。
  (3)学生交流、讨论如何控制反应的速度,有学生设计出用分液漏斗代替长颈漏斗控制液体的流量和流速,来控制反应速度。
  (4)还有部分学生认为需要控制反应的开始和结束,在长颈漏斗的基础上增加带孔塑料片,设计出简易的启普发生器。
  (5)有极少数学生直接选择了启普发生器,这就体现出部分学生已经具有创造性思维。可见由学生自行设计实验的能力已远远超过了教材的要求。
  2.让学生进行实验操作
  学生自己设计的实验方案,教师既不告诉学生实验步骤,也不强调实验过程中的注意事项,让学生将方案付诸实践,独立探索,不断变革,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样,学生在参与设计实验装置的基础上进行实践操作,不仅训练了学生的操作技能,还增强了学生对实验的深入探究,因而每个学生都能多角度、多层面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用长颈漏斗的发生装置,要注意使长颈漏斗的末端浸在液面下,否则氢气要从长颈漏斗下端逸出”“我认为实验开始时,应先将装满水的集气瓶倒置在水槽中,然后再加药品,这样不仅能够节约时间,而且不浪费产生的氢气”。“试管(指反应器)应竖直还是倾斜,是否需要固定在铁架台上?”这种个个参与、人人探索的实验教学方式,一方面,从设计实验方案的多样性、独特性还是到每种方案的亲自实践操作,不但让学生领略到成功的欢乐,而且也激发和拓展了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创造意识。另一方面,从教学的实现效果上看,不论是对显性知识的学习,还是对隐性智慧的领悟,都具有传统的验证实验所无法比拟的效果。
  二、让学生在探索中创新,挖掘教材内容的创造性
  事实证明只要学生的创造激情和成功欲望被充分调动,就能给我们更多的惊喜,不断地由一个创新带来更多的创新。启普发生器在沪教版的教学安排中虽然只是补充内容,但却是一个非常有价值的发生装置,其中包含着大量的创造性因素。
  在这一部分的教学过程中,学生们还沉浸在由自己亲自设计的实验取得成功的喜悦,此时再由教师亲自演示启普发生器制取氢气的过程,并通过多次打开和关闭活塞,让学生仔细观察稀硫酸从球形漏斗流下和被压回的情况。学生们会对自己所观察到的奇特实验现象感到惊诧,从而产生疑问:为什么会产生这一现象?产生这一现象的原理是什么?此时教师可以适时引导学生拓展思维空间,使创造性思维纵向联动。学生很快就会联系到以前学过的有关气体压强的物理知识,进而从实验现象、装置结构分析出本实验装置的设计原理。接下来教师让学生讨论、思考怎样改进自己设计的实验装置,才能达到与启普发生器具有相同的实验效果。“成功是靠成功推动的。”这一环节的实施,可以让学生从成功的喜悦中再次萌发创新的欲望,不由自主地进入到创新的思想境界中。其中有一位学生是这样交流自己设计的装置改进过程的:“我是先从启普发生器的活塞出发,当关闭活塞时,氢气就不能从导管逸出,使发生装置内的气体逐渐增多,装置内的压强增大,从而将稀硫酸压回长颈漏斗中。于是我想到我的发生装置中必须有能将酸液排出的装置,可以在橡皮塞处插人一长玻璃管。这样稀硫酸虽然能压上去一部分,但不能完全与锌粒分开。这时我又想到了启普发生器中锌粒放在容器的上部,稀硫酸在下部,才能将锌粒与稀硫酸完全分开,于是我又想到了可以试管中间放带孔的塑料片来盛放锌粒。”
  学生较完善的改进有四种情况:
  (1)在长颈漏斗的下端加带孔塑料片。
  (2)在橡皮塞上插入一铜制的燃烧匙用于盛放锌粒,通过升降燃烧匙来控制反应的开始和结束。
  (3)在橡皮塞上插人一细铜丝,铜丝下端盘旋成铜丝网盛锌粒,通过升降铜丝来控制反应的开始和结束。
  (4)在U型管有导气管的一端加带孔塑料片。
  虽然学生设计的实验装置不一定都很完善,但我们教师追求的不是完善的结果,而是每个学生在改进实验过程中所产生的创新精神。这更是传统的验证实验教学所望尘莫及的。
  这堂课这样设计到底能否达到预期的效果?学生的课后反应就是最好的证明。“我认为通过这种方式上课比以前教师的单纯讲解、学生学着做要好得多,因为自己动手设计实验装置、动手操作实验,可以锻炼自己的动脑、动手能力。而且在实验中所要注意的事项,不需要教师告诉,自己就很明白。”
  在课堂中,把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都调动起来,使大家的想象力都得到了较大的发挥,把课堂还给学生,由被动变为主动,学生们也实实在在的学到了一些知识,教师也轻松许多,这一举多得的事,何乐而不为呢?
  实践证明,充分挖掘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创造性因素,是推动化学创造性教学的有效途径。所以我们每个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一定要结合实验教学本身的特点进行教学改革创新,挖掘学生自身的潜力,达到培养学生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目的。这需要我们不仅充分认识到自己所面临的一切机遇和挑战,还需要全面认识自身的优势和不足,参考自身的教学实际,参考他人的经验,学习和研究现代教学规律,改革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为创新教育和培养合格人才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 于丽萍. 化学实验教学[J]. 人民教育,2000.8.
  (作者单位:江苏省张家港市新塍初级中学)
其他文献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心理处于压抑、不满、失去信心甚至恐惧中时,他们的智力活动会受到阻碍、削弱、甚至中断,学习效果也就可想而知。创设轻松的课堂氛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有利于学生间的相互交流与协作,有利于师生间的对话与沟通,有利于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学生在轻松的课堂里,健康快乐地成长。  一、创设情境,轻松导入  导入是新授课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积极学习新课的兴
题记:风雨飘摇的小舟渴望的是灯塔的指引,那一线暖暖的光线,会引它驶出苍茫的大海……  “水至柔,其利无边”,水,看似最为柔弱,一点也不强硬,但水是最厉害的,它无孔不入,任何尖锐的岩石也会被它磨平。教育应如水,在潜移默化中了无痕迹地荡涤学生心灵成长中偶然的污垢。  李旭阳,一个活泼好动的大男孩,健壮的身体上顶着一颗聪明的大脑袋,上课发言积极,课下热心帮助同学……按说这样的学生应该不是老师操心的对象,
【内容摘要】新背景下倡导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凸显,导学案主要是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完成学习的教学手段,其实施分为四步:课前预习导学、课中助读导学、课下巩固导学、课外拓展导学。阅读是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重点内容也是教学中的难点。本文笔者以朱自清的《春》阅读教学为例,来探讨导学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有效实施。  【关键词】导学案 初中语文 实施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
【内容摘要】高中化学总复习是为迎接高考所进行的最后一阶段的高中化学教学,对帮助学生在高考中取得良好成绩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本文将从研究高考试卷、设置问题,整合复习内容、建立知识框架、发放讲学案,梳理知识点、了解化学计算方法五个方面,对提高高中化学复习效率的方法进行了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高中化学 总复习 高考试卷 知识框架  如何上好高中化学复习课?不同的高中化学教师有不同的教学模式。即便
曾经听到有人调侃说:班主任是世界上最小的主任。也听一些前辈说:班主任是学校里最苦的岗位。没想到,在我踏上工作岗位的第一年,我便做了一个小小的“主任”,成了一群皮大王的孩子王。在班主任工作中,我感触颇深,有几分劳累,几许收获,我经历过很多失败的苦涩,时常感觉束手无策,有了快撑不下去的感觉;但也品尝过成功的甘甜,即使是像拿到一个星期的循环红旗这样的微小而平凡的小事。经历过一次次心灵的历程和磨练,我认为
【内容摘要】教育就是引导,就是让每一个学生都积极行动起来参与教学活动,让学生的思维真正处于活跃状态,产生思想意识的创造体验,体会到行动和创造的愉悦,达到在实践活动中内化思想品德的目的。思想品德的教学过程中,要准确掌握创设情境的目的,营造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良好学习氛围。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 情境创设 生活  新的《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要求:从社会发展与学生自主成长相统一看,进行思想品德教
课程教学是指教师从“字、词、句等语言材料入手,对文学文本进行细致、精确的语义分析,从而实现对文本内涵的透辟解读。”在这里我将以北京人大附中特级教师王君老师所讲的《老王》一课为例,呈现语文教学独特的艺术魅力。  一、独特及准确的“切入点”  1.独特性:  王君老师的这堂课以“活命”为切入点。分为感受老王的“活命”状态以及杨绛一家的“活命”状态。最后总结要“活出高贵的命”。王君老师从“他靠着活命的只
【内容摘要】高中历史教学不在于让学生记忆历史知识,而在于让学生在对历史知识的分析中获得体验,在体验中获得认知,在认知中产生问题,在问题的驱动之下进行探究,这样学生才有可能收获自己的历史智慧。  【关键词】高中历史 问题 探究 智慧 思维  高中历史教学首先要考虑的是教学对象,然后才是教学内容。作为十七八岁的高中学生,思维已经高度进入理性阶段,对人生、历史进行深度思索并进而带有历史的意味与哲学的雏形
【内容摘要】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在经历了长期的喧哗与躁动后,逐渐回归到语文本质上来。语文课堂教学应该回到思想价值、言语运用、学生发展上来。教师要用科学的思想来主导课堂教学,用精湛的艺术来设计课堂教学,用积极的生成来拓展课堂教学。努力提升语文学科品质,彰显语文学科魅力。  【关键词】思想 艺术 课堂教学  近日,学校一年一度的青年教师优课竞赛如期举行。作为语文学科评委,参与了听课活动。各位年轻教师的
文言文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从教材的编排来说,文言文在高中每册教材中所占的比例接近百分之三十,从高考考查的内容来讲,文言文方面的内容超过三十分。因此我们一定要重视高中文言文教学,通过有效的课堂教学让学生掌握文言文考试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在此基础上通过学习文言文传承文化、提升素养。对此,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注重文言字词的积累  学习文言文,文言字词的掌握是基础更是关键。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