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OLMaster测量眼5种人工晶状体计算公式在植入小于10 D人工晶状体的准确性比较

来源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inady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比较IOLMaster测量眼5种人工晶状体计算公式(Haigis、SRK II、Hoffer Q、Holladay 1及SRK/T公式)在植入小于10D人工晶状体的准确性,指导临床工作中在此类情况下人工晶状体计算公式的选择以及术后屈光度的预留。

方法

前瞻性队列研究。收集2014年2月到2015年6月在西安市第四医院眼二科住院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并人工晶状体植入且术中植入人工晶状体度数均小于10.0 D的白内障患者36例(43只眼)。所有患者术前眼生物测量应用IOLMaster完成。纳入研究的患者均植入同一种类型人工晶状体。根据术中植入人工晶状体度数计算5种人工晶状体计算公式的预测术后屈光度。术后3个月以上验光明确实际术后屈光度。预测误差值定义为实际术后屈光度与预测术后屈光度的差值,其绝对值为绝对预测误差值。比较5种人工晶状体计算公式的预测术后屈光度与实际术后屈光度的直线相关性,绝对预测误差分布以及预测误差值平均值。

结果

共31例(38只眼)完成本研究。5种人工晶状体计算公式的预测术后屈光度与实际术后屈光度直线相关系数分别是:Haigis公式r=0.936,SRK II公式r=0.625,Hoffer Q公式r=0.891,Holladay 1公式r=0.925,SRK/T公式r=0.842。各个人工晶状体计算公式的绝对误差分布中Haigis公式绝对预测误差均在1.00 D以内,而其他人工晶状体计算公式均较为分散,其中SRK II公式甚至有34%(13/38)患者的绝对预测误差大于2.00 D。各个人工晶状体计算公式的预测误差值分别是:Haigis公式(0.53±0.29)D,SRK II公式(1.56 ± 1.47)D,Hoffer Q公式(1.24 ± 0.39)D,Holladay 1公式(1.06 ± 0.32)D,SRK/T公式(0.61±0.47)D。

结论

在IOLMaster测量眼植入小于10 D人工晶状体,Haigis公式是5种公式中准确性最高的人工晶状体计算公式。临床中可以根据Haigis公式预测误差平均值调整预留屈光度,以期达到最佳的临床效果。同时应避免在植入小于10 D人工晶状体下选择使用SRK II人工晶状体计算公式。5种人工晶状体计算公式在植入小于10 D人工晶状体时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远视化偏移。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感染性眼病病原菌分布及主要病原菌的耐药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4年7月在云南省第二人民医院眼科眼病感染性样本2 345份,对其进行细菌、真菌培养与鉴定,统计分析病原菌的分布及其耐药性。结果在2345份送检样本中,培养阳性674份,阳性率为28.7%(674/2 345)。其中,细菌培养阳性496份,占73.6%(496/674);真菌培养阳性178份,占26.4%(178/
目的探讨在II型糖尿病患者中不同程度蛋白尿与黄斑区视网膜厚度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选择2014年9月至2015年9月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眼科门诊和内分泌科会诊诊断为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R)III、IV期的52例II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患者的全身检查情况和疾病史,检查所有患者的彩色眼底照相、相干光断层扫描(OCT),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部分患者)检查。根据糖尿病患
目的探讨外斜视V征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分析2006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济宁京华眼科医院行手术治疗的72例外斜视V征患者,其中男40例,女32例,年龄12~35(平均23.5)岁;术后随访时间为6个月至5年。术前行同视机检查有双眼单视功能者12例。手术根据有无斜肌异常和V征的程度,在水平斜视矫正的同时,选择下斜肌断腱术加直肌附着点垂直移位同时倾斜、只做水平直肌垂直移位同时倾斜二种术式。结果有
期刊
期刊
目的探讨婴幼儿角膜曲率特点及手持式角膜曲率计的可行性。方法横断面研究。使用手持式角膜曲率计测量对2014年9月至2015年6月间在上海新华医院眼科特检室就诊的3岁以下婴幼儿角膜曲率。对除外视网膜脱离及眼前节发育异常的95例148只眼角膜曲率进行分析。结果平均角膜曲率及角膜散光分别为(44.07±2.02)D和(2.25±1.41)D,顺规性散光占74%(110/148)。正常眼与其它非视网膜脱离的
期刊
目的氧化苦参碱对视网膜母细胞瘤细胞SM-106侵袭力的影响及机制研究。方法实验研究。对2013年1月至2014年3月在实验室以不同作用浓度(12.5 μl/ml、25 μl/ml、50 μl/ml、100 μl/ml)氧化苦参碱处理视网膜母细胞瘤细胞SM-106,分别采用Transwell小室侵袭实验、划痕实验及western blot检测视网膜母细胞瘤细胞SM-106细胞侵袭能力、迁移能力及基质
目的探讨联合筋膜鞘悬吊术(CFSS)与额肌瓣悬吊术(FMS)治疗重度上睑下垂的疗效与优缺点。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5年9月眼科住院36例61只眼重度上睑下垂患者,分成两组,CFSS组16例26只眼,FMS组20例35只眼,两组分别手术治疗,术后随访6-12个月,分析两组的术后矫正效果与术后并发症。结果CFSS组治愈率96.15%,FMS组治愈率91.43%,两组治疗效果均良好,差异无统计学
目的研制一款适合门诊裂隙灯显微镜下睑板腺探通的睑板腺显微探针及睑板腺灌洗注药针。方法用7号注射针头,去除针锋,从针座插入0.16 mm×35 mm/0.2 mm×35 mm的针灸针至针管穿出,外露4.5 mm,剪除针灸针柄固定于针管内,外露针芯作75°转折制成睑板腺探针,睑板腺扩张探针。用4号皮试针头除去针锋将前端管径缩小,研磨呈锥形钝头注药针。结果睑板腺阻塞的患者经睑缘清洁、局部表麻后于裂隙灯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