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后方入路W型髋臼安全角度接骨板固定治疗髋臼后壁骨折

来源 :中华骨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ngg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直接后方入路W型髋臼安全角度接骨板固定治疗髋臼后壁骨折的临床疗效。

方法

2017年3月至2019年6月采用直接后方入路W型髋臼安全角度接骨板固定治疗髋臼后壁骨折15例,男10例、女5例;年龄(42.1±10.0)岁(范围22~59岁)。车祸伤9例,坠落伤6例;按侯志勇髋臼骨折三柱分型均为后壁骨折(A2.1),其中简单骨折6例、粉碎性骨折9例。受伤至手术时间(5.6±1.1)d(范围4~8 d)。均采用直接后方入路显露,复位髋臼后壁骨折,以W型髋臼安全角度接骨板进行固定。术后行X线及CT检查,根据Matta影像学标准评价髋臼复位质量,根据Matta改良的Merle d'Aubigne-Postel评分评估髋关节功能。

结果

手术切口长度为(9.5±1.1)cm(范围8~12 cm),手术时间为(45.3±10.1)min(范围35~75 min),术中出血量为(248.0±94.7)ml(范围100~380 ml)。15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20.5±6.3)个月(范围16~38个月)。根据Matta影像学标准评价复位质量,解剖复位10例、满意复位5例,复位满意率100%(15/15)。所有骨折均愈合良好,愈合时间(9.4±1.3)周(范围8~12周)。末次随访时,Matta改良的Merle d'Aubigne-Postel评分为(16.9±1.6)分(范围13~18分),其中优10例、良3例、可2例,优良率86.7%(13/15)。术后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1例,给予低分子肝素钠抗凝治疗2个月后血栓消失;异位骨化1例,Brooker分级为Ⅰ级,术后15个月随访时髋关节活动度正常,未予特殊治疗;脂肪液化1例,经换药后伤口愈合。随访期间无一例发生内固定松动、断裂或骨折复位丢失。

结论

经直接后方入路采用W型髋臼安全角度接骨板固定治疗髋臼后壁骨折可获得满意的早期临床疗效。

其他文献
《美国心脏病学会杂志:肿瘤心脏病学》(JACC:CardioOncology)自2019年创刊至今已经出版到第10期,本期杂志在形式上依然为论著和述评同时展现,延续之前的极高专业水准,汇集了肿瘤心脏病学领域诸多的前沿热点和最新成果,内容精彩纷呈,见解清晰独到,本文对此做简要介绍。
限制型心肌病(RCM)是一种混合型心肌病,主要表现为心室壁僵硬度升高伴限制性舒张功能障碍。而心肌淀粉样变(CA)是导致RCM的常见病因之一。部分CA患者,尤其是免疫球蛋白轻链型(AL型)CA可以合并多发性骨髓瘤(MM)。本文报道1例MM合并AL型CA,临床表现为RCM的病例。
维拉帕米敏感性室性心动过速(verapamilsensitiveventriculartachycardia,VSVT)相关的心动过速性心肌病(tachycardiainducedcardiomyopathy,TICM)少见,以心原性休克起病时容易误诊。本文报告一例以“QT间期延长继发心室颤动和心原性休克”为首发表现的VSVT导致的TICM,并通过文献回顾,总结该病的临床特点和治疗原则。
心力衰竭(心衰)是一种复杂的临床综合征,多靶点干预以及综合管理是目前防治心衰的重要策略。血压作为一个重要的干预靶点,已经成为近年来心衰领域的研究热点。近年研究发现,心衰患者的血压控制水平,血压变异程度以及治疗策略都与患者预后相关。因此,确定合理的血压控制目标,减少血压变异,优化血压管理策略是血压管理的核心内容,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文将从心衰患者血压控制目标,血压变异及优化策略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改进心衰管理质量。
心力衰竭(心衰)是心脏疾病发展的终末阶段,是一种复杂的临床综合征。射血分数保留的心衰(HFpEF)是最常见的心衰类型之一,目前关于HFpEF的病理生理机制尚有许多方面未明确。动物模型是阐明亚细胞和分子机制最有价值的研究工具。在这篇综述中,我们将概述目前可用的从啮齿类动物到哺乳类动物的HFpEF研究模型及这些模型的优缺点。
盐摄入管理在心力衰竭(心衰)患者的管理中具有重要临床意义,但心衰合并不同临床状况时盐摄入管理需要区别对待。本文详细梳理了心衰患者合并低钠血症、高钠血症、血钠正常、使用利尿剂、利尿剂抵抗、慢性肾脏病等不同临床状况时盐摄入管理的建议,旨在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生长刺激表达基因2蛋白(ST2)是白细胞介素1受体/Toll样受体超家族的成员,主要包括可溶性ST2(sST2)和跨膜型ST2(ST2L)两种类型,白细胞介素33(IL-33)是其内源性配体。研究发现,激活IL-33/ST2L信号通路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抗心肌肥厚、抗心肌纤维化等心血管保护作用;而sST2作为一种诱骗受体,与IL-33结合则可以阻断上述生物学作用。sST2作为一种新型生物标志物近年来已被列入国内外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本文就ST2的相关生物学特性及其在心肌纤维化、心力衰竭病理生理进程中的
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SGLT-2)抑制剂是一类非胰岛素依赖型降糖药物,可抑制肾脏近端小管SGLT-2对葡萄糖的重吸收而降低血糖,促进葡萄糖及水钠排泄。近期研究表明,SGLT-2抑制剂可通过多种机制发挥排钠利尿的作用,包括渗透性利尿作用、降低组织内钠水潴留、抑制钠氢交换、神经体液机制、调节水通道蛋白及调节肾素等。本文就SGLT-2抑制剂的利尿作用及其相关机制作一综述,为寻找潜在作用靶点、机制以及为心力衰竭患者提供优化利尿方案提供参考。
肥厚型心肌病(HCM)是最常见的遗传性心肌病,心房颤动(AF)是HCM患者最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类型。本综述将介绍HCM合并AF的发病率和患病率,病理生理机制,危险因素和异常因素,临床危害性及治疗,包括药物治疗、内科导管消融、外科迷宫手术及血栓栓塞预防等几个方面介绍HCM合并AF的研究进展。
目的评价股骨角稳定带锁髓内钉(femoralstableinterlockingintramedullarynail,FSIIN)治疗顺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9年2月采用FSIIN治疗并获得随访的顺转子间骨折患者36例,其中29例来自南开大学附属第四中心医院、7例来自呼伦贝尔市第二人民医院。根据远端是否安装锁钉固定分为锁定组和不锁定组。锁定组15例,男6例,女9例;年龄(68.53±10.82)岁(范围48~80岁);AO/OTA分型,31-A1型7例,31-A2型8例。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