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教学模式,建构更具魅力的科学课堂

来源 :小学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639919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今的课程教育改革又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素质教育的理念在人们的心中不断地深化,在课堂教学中不断地推进。科学学科课程的目标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的,为了能够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小学科学教师应当对课堂教学进行优化,应该形成教师自己独有的教学风格,从而促进学生更好地学好科学这门学科。
  一、让民主、和谐的氛围成为科学课堂的常态
  教者认为,促进教师个体教学风格的形成应当从教学伊始确立方向,在每一节课中逐渐施行,在不断发展中逐渐形成。而课堂教学氛围必然就成为科学教师首先关注的问题,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也便成为教师形成独特风格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教师要能够营造出让学生进行科学学习的浓郁氛围,让学生感受到科学学习的轻松与快乐,从而激发学生进行质疑、探究与发现科学知识的兴趣。
  比如,在学习《食物的营养》一节课时,为了能够创设出让学生轻松学习的氛围,我便以学生的生活基础作为切入点,作为本节课的导入新课内容。我向学生提问:“孩子们,你们平时都喜欢吃哪些东西呢?”围绕着这个问题,学生们都积极地回想自己的生活,罗列出自己平时喜欢吃的事物,活跃的课堂氛围便由此形成了。然后我将本人的习惯饮食食谱写到了黑板上,如早饭:鸡蛋、面包、牛奶。此时,也有孩子会问我,“老师你平时还喜欢吃哪些食物呢?怎么不以肉为主呢?怎么不喝饮料呢?”我让孩子们对我的饮食习惯作很好的交流,引导学生明白老师的习惯性饮食是很健康的。最后,我向学生提出两个问题:为什么要合理饮食呢?什么样的饮食才是健康饮食呢?以此作为科学探究的切入点。
  在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中,孩子的学习心情得到了放松,与教师形成民主的对话与交流,从而也让学生能够毫无顾虑地畅所欲言,积极地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促进了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
  二、让信任成为学生学习的强大思想动力
  教师要想使学生热爱科学这门课程,让学生喜爱自己的科学课堂,就必须俯下身子亲近学生,用自己的学识与智慧取得学生的尊敬与信赖,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获得孩子的信赖,也是建构有效科學课堂的基础。
  我在引领学生共同学习《热传递》一节课时,为了能够让学生对于热的传递进行科学猜想与合理验证,我给学生每一小组提供了相应的材料:酒精灯、火柴棒、灯丝等器材。随后我让学生交流实验操作流程,并进行合理分组。在让学生讨论实验步骤后,教师从总体上进行步骤的总结,同时为学生提供了几条注意的事项:1.小组合作,实验装置安装到位检查后再加热,同时注意酒精灯的使用方法;2.不可以用手直接触碰实验中或实验后的铁丝;3.细心操作与观察,记录好实验现象;4.注意安全。在实验过程中,我不停地巡视,对操作不熟悉的学生进行指导,对实验记录无从下手的学生进行提醒,并用亲切的话语及时提醒他们观察实验要认真,切勿三心二意,要能够抓好观察的时机。在教师的倾心指导与关怀下,孩子们都能积极而又安全地完成了此次实验。
  信任,往往建立在教师对于孩子的一些亲切关怀的话语中,往往体现在教师对于孩子学习的要求与具体活动中。一席表扬的话语、一句温馨的提醒……都会给学生带来无比的温暖,也给学生带来了对老师的信任。只要有爱,教师就能够获得学生的无比信赖,从而使自己的科学课堂更具有人格魅力。
  三、让实际生活成为学生学习科学知识的源泉
  小学生学习的科学内容往往与他们的生活实际密切相关,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与操作性。为了让学生能够从生活中获得更多学习科学知识的经验,拓宽孩子们进行科学探究的视野,激发其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美好情怀,小学科学教师要善于从生活中选择进行科学探究的素材,让学生以自然生活中的素材为切入点,开展探究活动。在具体的科学课堂上让学生感知一些自然、生活现象,引发学生进行质疑、解疑。有力地提升了小学科学课堂的趣味性,同时也丰富了学生进行知识探究的经验。
  在学习《垃圾堆里有什么》一节课时,为了增强孩子们的环保意识,使他们能够从生活中发现一些有关科学的因素,我在课前准备阶段让学生自己收集家中的垃圾,并作出自己的研究。具体任务是:让学生搜集生活中的垃圾、分类、填表、统计。如果在搜集垃圾时遇到困难可以请求家人的帮助。要搜集与家庭生活密切相关的垃圾,分析这些垃圾产生的原因;而后,在课堂上进行科学知识的分析与研究。通过家庭垃圾的研究,引导了学生能够对生活垃圾进行讨论,让学生们说一说各种各样的垃圾使是怎么产生的,属于哪一种类型,将实践活动与课堂教学紧密结合起来,可以培养学生进行生活探究的兴趣,从而有效地增强了学生的实践能力与探究能力。
  科学与生活是紧密相连的,教师要能够从生活入手,合理选择让学生可以感知、可以操作的实践性活动,从而让小学生的科学课堂学习更具有生活性与趣味性。
  总而言之,科学素养已成为培养青少年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中也强化了这一科学理念。因而,在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能够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目标,努力优化教学模式、建构更具魅力的小学科学课堂。
  【作者单位:泗阳县南刘集乡小学  江苏】
其他文献
<正> 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时期,由于产业结构调整、国有企业改革带来了劳动力的大量转移,人力资源重新配置,形成了社会上的就业难。同时,多元化的生活正在唤醒毕业生
对于成长中的小学生来说,健康是进行一切科目学习的前提和保障。在小学体育教学中,要激发学生进行体育锻炼,并且在锻炼过程中渗透健康常识,让小学生有所知有所练,提高身体素质。作为小学体育教师,要意识到教学过程中渗透健康常识的重要性,本文根据教学经验进行了总结,以供同行教师交流和借鉴。  随着新课改的推行,小学体育教学中的渗透健康常识也得到了广泛关注。学校、家长、教师也充分意识到这一教学内容的重要性,在体
“追问”是所有课堂教学的常用方法,适时的、有创意的追问是老师课堂机智的充分表现,在科学课堂教学探究中起着纽带作用。好的追问能暴露学生真实的思维进程,便于教师把握教学,从而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更能引导学生积极反思,活跃思维,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意识,提高探索解答问题的能力 。科学教师应当讲究科学的追问教学的策略与方法,摒弃不恰当的追问形式。  加德纳指出,期待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能够有“引人入胜的
自从我国入世以来.企业面临来自于国内外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如何增强企业的竞争实力,提高经济效益,成为企业最关注的问题,内部会计控制剥为企业提供了一个强有力的保证。基于以
在小学语文教育中,让学生牢固掌握所学的语文知识,并能熟练地应用到生活实践中,在教学中做好知识点的渗透,无疑是非常关键的一个环节。在语文教学中,知识点的掌握和运用是做好教学工作的一项基本要求,小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水平并没有明显的差异,要想做好知识点的渗透,对于教师来说关键在于教学方法的运用。本文根据现有的研究资料,结合自身在小学语文教育当中的一些经验,针对教学当中知识点渗透的一些方法进行了分析与阐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