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信息化在高校建设中的积极影响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angtum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高校信息化建设是由国家政策主导,各高校积极配合实施的一项工程。不仅体现了高校信息化水平,而且是衡量我国信息化建设程度的重要指标。高校信息化建设在教学、科研、办公等领域有积极作用。本文重点讨论高校信息化工程在学校各方面的积极影响。
  关键词: 信息化 系统平台 网络建设 政策导向
  1.引言
  近日,由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主办的“2015年高等教育信息化创新论坛”在东北大学开幕。来自200多所高校的主要校领导、信息化管理部门负责人和网络中心工作人员,以及企业代表共计500余人出席了本次论坛。在本次论坛上发表了较高水平的关于高校信息化建设的各种建议及意见。本次大会发布了由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牵头、十多位来自全国高校信息化管理与应用等各个领域的专家共同完成的《高等教育信息化发展报告》(2014)的数据分析报告,介绍了十二五期间高校信息化基本调研状况,并对高等教育信息化未来发展趋势做了展望和预测。由此可见,高校信息化建设已成为国家重要战略之一[1]-[2]。
  2.高校信息化建设
  高校信息化建设水平是学校整体办学水平、学校形象和地位的重要标志之一,是我国科技发展水平的重要衡量标准[3]-[4]。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指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5]信息技术对大学的影响正日益加剧,并且是深刻、非连续且复杂的,将影响大学功能的方方面面(教学、科研、办公等),影响大学组织结构和文化变革[6]。
  3.高校信息化建设的积极作用
  (1)加强高校基础设施、网络建设。
  我国高校校园网络存在大多设备陈旧、技术落后、网速缓慢等现状。在国家关于高校信息化建议的倡导下,可以采用新技术、更换新设备,与国际接轨[7]-[8]。将服务器集中管理,采用虚拟化分配资源;建立整合的数据中心提供高速信息查询等业务;采用高可靠性的系统架构,保证处理业务连续、高效;建立高保障性的网络信息安全体系,保护数据安全;建立高安全认证体系,保证用户、数据可信。
  (2)加强视频、音频等数字资源建设。
  建立数据资源库,不仅可以为教学、科研提供支持,而且可以为行政工作方面提供便利。将分散的视频、音频、资料等整合到一起形成中心数据资料库,利用校园网络,随时随地查阅资料、处理公务、批改作业、回放视频等。既能降低信息化教学门槛,又可提高信息化服务水平,方便师生使用。
  (3)加强各类型应用系统软件、平台建设。
  高校应以集成、整合的校级统一信息系统平台、数据交互为基础,在此之上发展各行政部门、各功能类型的系统软件,如教务系统、人事管理系统、学校平台、办公自动化平台等,将学习、科研、办公协同融合,提高教学科研办公效率。高校信息化整体为管理和决策提供高效、优质的信息化服务,同时强调个性化信息服务和决策支持。
  (4)加强标准、接口等规范建设。
  高校信息化建设不仅应着眼于现有功能需求,还应具有前瞻性。考虑未来学校发展方向、发展规模、师生数量、校区建设与系统平台开发等因素,规范现有系统软件接口,着重规范基础信息编码、管理、业务与运维服务等方面,为未来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5)加强思想、体制、机制建设。
  高校信息化建设不仅是从国家层面予以要求,更主要的是各高校领导班子从思想上予以重视,形成完整的总体规划与顶层设计、整合的运维服务体系,并建立相关工作小组,完成高校信息化平台建设。
  4.结语
  高校信息化建设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其复杂性、前瞻性与长期性等特点决定了信息化发展不仅取决于国家政策的扶持,而且要加强高校领导思想导向、理念、广大师生参与热情,集思广益,才能将这项工程做好、做强、做大。
  参考文献:
  [1]蒋东兴,宓詠,郭清顺.高校信息化发展现状与政策建议.中国教育信息化,2009.15.
  [2]胡晓玲.高校信息化规划基本流程及其绩效评估分析.电化教育研究,2014.5.
  [3]孙强,樊仰月,李欢欢,王楠,赵杏梅.高校信息化建设体制机制探讨,2010.1.
  [4]李逢庆,桑新民.高校信息化建设中的CIO角色研究及启示.2009.7.
  [5]梁培,韩锡斌,胡华,吴庚生.高校信息化评价的思路和方法研究.现代教育技术,2008.4.
  [6]王婷婷,阳征.我国高校信息化管理体制革新探析.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8.7.
  [7]郑海英,郑雅良.我国高校信息化建设发展路径探析.沈阳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4.
  [8]赵国栋,王婷婷,阎妍,李志刚.校园信息化应用与发展状况分析——2010年高校信息化调研报告.远程教育,2011.6.
其他文献
摘 要: 新时期应该在学习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针对高中生物教学而言,课堂上教师传授的知识非常有限,要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就要自主学习。因此,高中生物的主要教学环节是鼓励学生自主学习。作者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对这个问题进行讨论,提出有关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方法,希望给教育界提供教学参考。  关键词: 高中生物 自主学习 培养方式  社会在飞速发展,经济环境随之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同时社会扩
摘 要: 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是国家未来创新能力的基础。共青团组织在大学生科技创新教育方面积累了很多好的做法。重点阐述了高校共青团组织在大学生科技创新教育阵地的建设上如何发挥好保障、引领、催化、培育、配套、转化功能,培养大学生创新素养,服务青年成长成才。  关键词: 高校 共青团组织 科技创新教育 阵地建设  大学生的创新教育是历史选择的必然,开展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已经成为学生课外从事学术创新创业实
摘 要: 本文在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及意识形态多元化的新形势下,探讨开展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途径。通过问卷调查获得数据分析发现,目前高职院校学生价值取向多元化,缺乏精神追求,价值信仰不坚定,互联网的发展给思想政治工作增加了难度。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以心理健康教育为切入点,设计符合人才成长规律的思想政治工作思路;充分发挥“两课”教学主渠道作用,坚定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建立健全校园信息网
摘 要: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我国出现了一批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其以应用型教育为主,培养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这些学校在我国高等教育领域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本文在明确学校定位、培养教师实践教学能力、教学模式改革和科研体现应用服务性四方面,为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发展提供了策略。  关键词: 应用型本科院校 发展对策 学校定位 教学模式 实践能力  一、引言  199
摘 要: 我国高等教育已进入生源危机时代,各高职院校需要建立良好的招生宣传工作机制,使全校参与,形成招生、教育教学、学生发展教育等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招生宣传 工作机制 执行分析  2012年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发布的《中国人力资源发展报告(2011-2012)》提出,我国高等教育已进入生源危机时代。在这样一个危机时代下,江苏高职院校生源危机重重。建立良好的招生宣传工作机
摘 要: 大学生是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他们肩负着建设祖国、振兴中华的历史使命。因此,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素质,加深大学生对思政教育价值的认识尤为重要。本文介绍了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内涵,分析了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现状,探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实现路径。希望以此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认识的加深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素质的提高提供一定借鉴。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育 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