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体育本是一个来自游戏,发展于游戏的学科,体育受到学生的喜爱本是天经地义的事情,然而令人遗憾的是一部分学生在接触了一段体育课后,就失去了对体育课的兴趣,缺乏应有的朝气和活力,为了扭转这些现象和尽快适应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落实“终身体育”的思想,因地制宜,因村施教,充分利用有限的教学条件,来造就现代社会的需要,满足现代儿童对体育教学的需求,多年来,我一直就如何学生使学生更加有兴趣、更加快乐、更加主动地上好小学中、低年级体育课进行探索与尝试。
关键词:快乐体育 兴趣 创造
1、创设情境、营造气氛
小学中低年级的学生在轻松、欢快的情境中,会产生愉快、兴奋的感觉,可以激发他们的活动兴趣;如果儿童处在乏味、压抑的气氛中会表现低沉、抑郁的动作情感和消极情绪。所以,让学生在欢乐的活动情绪中进行锻炼,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还可以培养儿童情趣、意志、合作精神等优良品质。
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理解能力较差,而长于形象思维。实践证明,在教学中刻意创设儿童生活中喜闻乐见的情景进行教学,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例如,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在刚入校时不会集合站队,站队时相互拥挤、打闹,找不到自己的位置,乱喊乱叫的现象时有发生,这时如果我们老师想凭着你那一点威严,命令学生,只能达到暂时的安静,很难达到预期的目的。针对这一现象,我用孩子们喜欢的水果名称给他们编组(苹果、香蕉、西瓜、橘子等,)并且给每个孩子编号,(苹果队一号、苹果队二号……),在这种氛围中,学生很容易进入角色,再加上教师的语言、动作、表情的提示下就能很快站好队,当有一两个孩子找不到自己的位置,同队的同学就会主动的招呼、帮助他们。这种教法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助于学生养成遵守纪律、互相协作的优良品质。又如,在立定跳远教学中,如果我们一节课让学生反复进行练习,必须会造成学生心理上的厌烦情绪。我在设计课案时,创设了“小青蛙回家”这一故事情节,让学生扮演一只只回不了家的“小青蛙”,想回家“小青蛙”首先要学会双脚连续跳(解决双脚同时蹬地的问题),再跳过“小石块”(解决地跳角度的问题),最后“小青蛙”要跳过一片片“荷叶”才能回到家(解决屈膝缓冲落地的问题)。这样的教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在玩中学到了知识,掌握了技术。
2、充分利用场地、合理使用器材
(1)充分利用小场地进行“小场地、多用途”练习
众所周知,我校场地狭小,而班级却过多,且每节至少有三、四个班同时上课,因此,我在教学中多采用小场地进行体育课教学。例如,在耐力跑教学中可采用“跑图形”的方法(图1)。准备活动时利用大圆做“请你跟我这样做”和徒手操及辅助性练习。在主教材耐力的跑的教学时分4组跑小圆:男生跑大圆,女生跑“8”字:女生跑大圆,男生跑梅花状。在搭配教材“放飞机”时,可让学生在大圆中进行练习。又如,在轻物投准教学中可采用双环圆进行教学(图2)。准备活动可在大圆中进行,做投准练习时,学生站在大圆上向圆心的标靶投准,搭配教材跑的游戏可利用折线练习。这样的场地安排既能够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来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又能够减少调队所延误的时间。
(2)充分利用场地、合理使用器材
体育器材在体育教学中是不可缺少的“道具”,但如果一节课中过多地使用器材,频繁地进行交换,对低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困难,还会造成暂时的混乱。针对这一现象,我在教学中尽量使用一种器材进行“一材多用”的教学。例如,在投掷轻物的教学中,每人发一条小绳,在准备活动中可将小绳的一头塞入腰间,另一头拖在地上成“尾巴”状,两人一组进行追逐躲闪的“踩尾巴”游戏:学生练习投掷时,将小绳缠好,当作轻物进行投掷练习:在搭配教材中还可以将小绳用于“春种秋收”“换物接力”等游戏之。这样的安排既能够提高课堂教学的练习密度、减少器材交换延误的练习时间,又能够提高方法、手段的有效性。
关键词:快乐体育 兴趣 创造
1、创设情境、营造气氛
小学中低年级的学生在轻松、欢快的情境中,会产生愉快、兴奋的感觉,可以激发他们的活动兴趣;如果儿童处在乏味、压抑的气氛中会表现低沉、抑郁的动作情感和消极情绪。所以,让学生在欢乐的活动情绪中进行锻炼,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还可以培养儿童情趣、意志、合作精神等优良品质。
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理解能力较差,而长于形象思维。实践证明,在教学中刻意创设儿童生活中喜闻乐见的情景进行教学,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例如,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在刚入校时不会集合站队,站队时相互拥挤、打闹,找不到自己的位置,乱喊乱叫的现象时有发生,这时如果我们老师想凭着你那一点威严,命令学生,只能达到暂时的安静,很难达到预期的目的。针对这一现象,我用孩子们喜欢的水果名称给他们编组(苹果、香蕉、西瓜、橘子等,)并且给每个孩子编号,(苹果队一号、苹果队二号……),在这种氛围中,学生很容易进入角色,再加上教师的语言、动作、表情的提示下就能很快站好队,当有一两个孩子找不到自己的位置,同队的同学就会主动的招呼、帮助他们。这种教法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助于学生养成遵守纪律、互相协作的优良品质。又如,在立定跳远教学中,如果我们一节课让学生反复进行练习,必须会造成学生心理上的厌烦情绪。我在设计课案时,创设了“小青蛙回家”这一故事情节,让学生扮演一只只回不了家的“小青蛙”,想回家“小青蛙”首先要学会双脚连续跳(解决双脚同时蹬地的问题),再跳过“小石块”(解决地跳角度的问题),最后“小青蛙”要跳过一片片“荷叶”才能回到家(解决屈膝缓冲落地的问题)。这样的教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在玩中学到了知识,掌握了技术。
2、充分利用场地、合理使用器材
(1)充分利用小场地进行“小场地、多用途”练习
众所周知,我校场地狭小,而班级却过多,且每节至少有三、四个班同时上课,因此,我在教学中多采用小场地进行体育课教学。例如,在耐力跑教学中可采用“跑图形”的方法(图1)。准备活动时利用大圆做“请你跟我这样做”和徒手操及辅助性练习。在主教材耐力的跑的教学时分4组跑小圆:男生跑大圆,女生跑“8”字:女生跑大圆,男生跑梅花状。在搭配教材“放飞机”时,可让学生在大圆中进行练习。又如,在轻物投准教学中可采用双环圆进行教学(图2)。准备活动可在大圆中进行,做投准练习时,学生站在大圆上向圆心的标靶投准,搭配教材跑的游戏可利用折线练习。这样的场地安排既能够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来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又能够减少调队所延误的时间。
(2)充分利用场地、合理使用器材
体育器材在体育教学中是不可缺少的“道具”,但如果一节课中过多地使用器材,频繁地进行交换,对低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困难,还会造成暂时的混乱。针对这一现象,我在教学中尽量使用一种器材进行“一材多用”的教学。例如,在投掷轻物的教学中,每人发一条小绳,在准备活动中可将小绳的一头塞入腰间,另一头拖在地上成“尾巴”状,两人一组进行追逐躲闪的“踩尾巴”游戏:学生练习投掷时,将小绳缠好,当作轻物进行投掷练习:在搭配教材中还可以将小绳用于“春种秋收”“换物接力”等游戏之。这样的安排既能够提高课堂教学的练习密度、减少器材交换延误的练习时间,又能够提高方法、手段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