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氧乙酸复合消毒液的消毒效果及其毒性研究

来源 :首都食品与医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j198305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过氧乙酸复合消毒液的消毒效果及其毒性。方法利用悬液定量杀菌试验、空气消毒试验,以及动物实验法来展开研究。结果采用过氧乙酸165mg/L和过氧化氢475mg/L复合消毒液,对于悬液当中的大肠杆菌以及金黄色葡萄球菌灭杀对数分别可达到5.00与7.50;过氧乙酸4125mg/L和过氧化氢11900mg/L复合消毒液对人工污染的白色葡萄球菌灭除率可达到100%;1050mg/kg的小鼠在观察期间未出现任何中毒症状,毒副作用低。结论过氧乙酸复合消毒液对于细菌繁殖体及其芽孢均可达到十分良好的灭杀效果,同时毒副作用小,刺激性低。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disinfection effect and toxicity of peracetic acid compound disinfectant. Methods Suspension quantitative germicidal test, air disinfection test, and animal experiments to study. The results of the use of peracetic acid 165mg / L and 475mg / L hydrogen peroxide composite disinfectant for the suspension of Escherichia coli and Staphylococcus aureus killing logarithms were 5.00 and 7.50; peracetic acid 4125mg / L and too Hydrogen peroxide 11900mg / L composite disinfectant on artificial contaminated Staphylococcus aureus can be 100%; 1050mg / kg mice did not show any symptoms of poisoning during the observation period, low toxicity. Conclusion Peracetic acid compound disinfectant can kill bacteria and its spores can achieve very good killing effect, with little side effects, low irritation.
其他文献
兔姐你好!我是上月开始看你们《数字通信》的(无意中看到别人的),我看了感觉很好啊,所以也来请教你了,我最近买了个诺其亚N73,我想问有没有S60第二版的软件转换成第三版软件的生成器
我国城市发展正处在不断更新的阶段,城市规模不断加大,用地类型不断变化。地处老城区的传统社区也因为旧城更新的推动在不断改造,封闭社区逐渐开放,社区资源逐渐共享。但以传统社区的有限空间改造,并不能满足日益加快的机动化发展的需要。由此,传统开放社区内产生了很多交通和居住环境问题。论文以开放后的传统社区为研究对象,重点研究内容包括社区发展情况、空间特性和相关影响因素,根据研究结果对社区的交通系统提出了针对
将日益成熟的IP网络通信技术应用于自助银行紧急求助系统,并与视频监控系统平台对接联动,不仅实现了网络互联、高清对讲通话,紧急呼叫求助时监控中心自动锁定报警画面,启动相
义获嘉伟瓦登特公司在2010年9月推出了自粘接树脂水门汀Muhilink Speed,自此,N-Cementsl的全线产品全面推向中国市场。N—Cements的所有产品均基于义获嘉伟瓦登特公司在欧美市
福利彩票是我国为了筹集社会福利资金、兴办福利事业的一种方式,自1987年开始发行至今国家筹集公益金4750余亿元,为我国福利事业做出很大贡献。然而,在发展过程中,依然存在彩民人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手机、iPad、电子阅读器等智能终端的普及,人们的阅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尤其是利用手机阅读,与当下的碎片化阅读习惯相当契合,已成为一种主流
随着蚌埠市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许多市域建设用地进行了新的开发和重新规划。在新建住房的建筑设计过程中,构建地域特色家装设计风格、优化室内居住空间,对协调市民生活、
企业文化像一只“无形的手”存在于企业的各个部门,影响着企业的日常经营活动,尤其是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通常与企业文化相匹配,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中企业文化的身影无处不在。
在媒介融合发展倒逼传统出版机构改革的今天,在内容提供方面失去了“独家”性的传统出版机构如何抓住机会融入IP产业链,如何准确地自我定位,如何使IP运营更加多元,更有创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