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这个非常时期,中国太需要拥有百年思维了。尤其在当下各大国纷纷调整战略思维新制高点过程中,我们更需要有智慧、有作为地“韬光养晦”。
无论从哪个角度讲,一个大国,拥有高出一筹的战略思维,比什么都重要。这对大转型和志在伟大复兴的中国来说,尤为重要和迫切。
所谓的“百年思维”,是指能够洞察百年发展问题的思想,能够洞察到社会发展较深层次原因和相当长时间的趋势,并能提出根本性解决方法的思想,其效力应该至少可以达到几十年甚至上百年。
事实上,由世界性金融危机引发的这种大思考,已开始体现在了国家和各地方的“十二五”规划当中,一些国家支柱性产业的发展,开始有了中长期的战略概念。尤其在近一个时期密集的地方党代会报告当中,像广东、上海这样先锋地区的一些重要方向的思考,更凸显了这种趋势。
解读广东党代会的报告,不少媒体就注意到,汪洋书记无论就幸福或是改革等关键问题的提法,都颇具眼光。如在构建幸福广东的理念和建设上,他不仅强调让人民群众大胆探索自己的幸福道路,还从去年十月起,率先在全国发布省级幸福指标体系。
尤其在普遍受困的改革领域,他更是鲜明地表示,改革的核心就是要处理好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效率与公平这事关全局的三大关系。以普遍关注的广东产业转型升级为例,他更强调转型的全面内涵,不仅仅限于一种产业的转型升级提升,更在于一种政府转型,尤为强调以“自我革命的勇气”,致力建构一个能够与世界先进国家和地区相媲美的有着足够信誉的政府。
在稍晚一些的上海党代会上,俞正声书记的报告一样获得媒体好评。他认为,要实现既定的“四大中心”建设目标和成就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梦想,其核心是要在全方位实施“创新驱动”和“转型发展”。对上海而言,人的全面发展是重中之重,激励人才、用好人才尤为关键。
而上述两地新主张的背后,诚如媒体揭示的,也反映了普遍的短视和政府的强势主导现状。早在2009年,上海社科院系统中,就有专家提出作为全国首个综合配套改革试点的浦东新区缺乏创新动力的观点。
由此我们更想说,普遍叫好的“自我革命”和思维转型的背后,其实也恰给反映了以往区域、甚至中国诸多认识缺陷。尤其多在五年期的思维长度,和缺乏对世界深刻了解的思维宽度里,单纯的经济冲动与驱动,不仅让我们付出了高昂的成本代价,而且始终难以摆脱整体粗放的被动发展局面。更何况,整体的心浮气躁,又怎么可能拥有比肩世界和着眼百年的改革与发展设计。正因如此,在涉及以人为本、产业结构调整、能源资源利用、金融战略、海洋权益、文化教育强国等一系列重大问题上,更少有一个大国理应具备的系统性、体系性的思维与构架。
相比而言,美国等一些先进国家在战略上的远见,倒很值得我们学习借鉴。仅以对海洋和海权的思维与战略构建为例,美国人从1890年就开始研究,由代表人物马汉相继完成的“海权论”三部曲,其有关争夺海上主导权对于主宰国家乃至世界命运都会起到决定性作用的观点,更是对近百年来美国成为海洋霸主,甚至对美国外交政策的制定及全球战略部署产生了重要影响。
有专家反思说,美国几乎控制了世界各主要海峡要道,他们的重返亚太和剑指南海,无不有着极其深层的战略目的。假如当世界发生重大冲突,他们利用提早在各洋上的布局,实施封锁,对像中国这样的贸易出口大国而言,将是致命的。而类似的警示,绝不仅限于海洋,陆权、空权、网权,高端产业的竞争也异常激烈。
说得恳切一些,在这个非常时期,中国太需要拥有百年思维了,尤其在当下各大国纷纷调整战略思维新制高点过程中,我们更需要有智慧、有作为地“韬光养晦”。对此,《看懂世界格局的第一本书》、《经济大棋局,我们怎么办》等一系列影响广泛的“看势”之说,也在提醒只有看清世界,才能看清和定位自己,进而开创属于明天中国的新格局。
套用《公司的力量》中的一句话,能看到多远的未来,方能赢得多远的国运。百年思维,决定百年基业。
无论从哪个角度讲,一个大国,拥有高出一筹的战略思维,比什么都重要。这对大转型和志在伟大复兴的中国来说,尤为重要和迫切。
所谓的“百年思维”,是指能够洞察百年发展问题的思想,能够洞察到社会发展较深层次原因和相当长时间的趋势,并能提出根本性解决方法的思想,其效力应该至少可以达到几十年甚至上百年。
事实上,由世界性金融危机引发的这种大思考,已开始体现在了国家和各地方的“十二五”规划当中,一些国家支柱性产业的发展,开始有了中长期的战略概念。尤其在近一个时期密集的地方党代会报告当中,像广东、上海这样先锋地区的一些重要方向的思考,更凸显了这种趋势。
解读广东党代会的报告,不少媒体就注意到,汪洋书记无论就幸福或是改革等关键问题的提法,都颇具眼光。如在构建幸福广东的理念和建设上,他不仅强调让人民群众大胆探索自己的幸福道路,还从去年十月起,率先在全国发布省级幸福指标体系。
尤其在普遍受困的改革领域,他更是鲜明地表示,改革的核心就是要处理好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效率与公平这事关全局的三大关系。以普遍关注的广东产业转型升级为例,他更强调转型的全面内涵,不仅仅限于一种产业的转型升级提升,更在于一种政府转型,尤为强调以“自我革命的勇气”,致力建构一个能够与世界先进国家和地区相媲美的有着足够信誉的政府。
在稍晚一些的上海党代会上,俞正声书记的报告一样获得媒体好评。他认为,要实现既定的“四大中心”建设目标和成就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梦想,其核心是要在全方位实施“创新驱动”和“转型发展”。对上海而言,人的全面发展是重中之重,激励人才、用好人才尤为关键。
而上述两地新主张的背后,诚如媒体揭示的,也反映了普遍的短视和政府的强势主导现状。早在2009年,上海社科院系统中,就有专家提出作为全国首个综合配套改革试点的浦东新区缺乏创新动力的观点。
由此我们更想说,普遍叫好的“自我革命”和思维转型的背后,其实也恰给反映了以往区域、甚至中国诸多认识缺陷。尤其多在五年期的思维长度,和缺乏对世界深刻了解的思维宽度里,单纯的经济冲动与驱动,不仅让我们付出了高昂的成本代价,而且始终难以摆脱整体粗放的被动发展局面。更何况,整体的心浮气躁,又怎么可能拥有比肩世界和着眼百年的改革与发展设计。正因如此,在涉及以人为本、产业结构调整、能源资源利用、金融战略、海洋权益、文化教育强国等一系列重大问题上,更少有一个大国理应具备的系统性、体系性的思维与构架。
相比而言,美国等一些先进国家在战略上的远见,倒很值得我们学习借鉴。仅以对海洋和海权的思维与战略构建为例,美国人从1890年就开始研究,由代表人物马汉相继完成的“海权论”三部曲,其有关争夺海上主导权对于主宰国家乃至世界命运都会起到决定性作用的观点,更是对近百年来美国成为海洋霸主,甚至对美国外交政策的制定及全球战略部署产生了重要影响。
有专家反思说,美国几乎控制了世界各主要海峡要道,他们的重返亚太和剑指南海,无不有着极其深层的战略目的。假如当世界发生重大冲突,他们利用提早在各洋上的布局,实施封锁,对像中国这样的贸易出口大国而言,将是致命的。而类似的警示,绝不仅限于海洋,陆权、空权、网权,高端产业的竞争也异常激烈。
说得恳切一些,在这个非常时期,中国太需要拥有百年思维了,尤其在当下各大国纷纷调整战略思维新制高点过程中,我们更需要有智慧、有作为地“韬光养晦”。对此,《看懂世界格局的第一本书》、《经济大棋局,我们怎么办》等一系列影响广泛的“看势”之说,也在提醒只有看清世界,才能看清和定位自己,进而开创属于明天中国的新格局。
套用《公司的力量》中的一句话,能看到多远的未来,方能赢得多远的国运。百年思维,决定百年基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