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lg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校搬到了新的校区,换了更幽静的环境。每天清晨,空旷的校园里就会响起晨曦广播,内容多是些励志的教导。若问匆匆行走在校园里的学生们,最熟悉的一句,那必定是——“不学礼,无以立”。
  本是《论语》里简单的一句話,却总能引起同学们的哈哈大笑,特别是处在高二刚分完文理班的我们身上。
  “哈哈,不学‘理’,无以立。”这天,一位学理的同学又哈哈笑着调侃我们学文的。
  大家并无恶意,只是不知道原句出处,觉得这样理解很好玩。
  学文的同学也不知怎么反驳,大家开着玩笑,也给紧张的高中生活增添了一点乐趣。
  我夹杂在人群中,也笑着,说道:“这句话出自《论语》,跟它相对应的还有一句‘不学诗,无以言’,讲的是孔子的弟子陈亢,偷偷去问孔子的儿子伯鱼,老师有没有私下给他传授知识?伯鱼说‘未也。’尝独立,鲤趋而过厅,曰‘学诗乎?’对曰‘未也。’‘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厅,曰‘学礼乎?’对曰‘未也。’‘不学礼,无以立!’鲤退而学礼。最后陈亢得出了一个结论‘闻诗,闻礼,又闻君子之远其子也’。”
  一只小鸟从树梢飞过,惊掉几片泛黄的树叶,缓缓飘落在地上。
  大家都静静地看着我说完。
  “哇,这么厉害!”
  “这都知道,不愧是文科生啊!”
  “……”
  这个时候,虽然表面上我没有表现出有多么高兴,只是淡淡地笑着,但内心还是有点小骄傲的。
  而当初,这些无处不散发着无趣、呆板、严肃气息的国学经典,是多么地令我深恶痛绝啊!
  我关于国学的记忆,可以追溯到幼儿园时期。妈妈说国学是中国人的根,要从小“童蒙养正”。我三岁时,就开始读《道德经》。到幼儿园大班时,就能全本背过了。
  上小学之后,我妈每天早晨开车送我上学,会比学校上课时间早到二十分钟左右,本来这个时候,没有老师看管,是大家尽情玩耍的好时机。但是我妈把我按在车里,捧着一本古书和我读,每早一篇。就在小学六年这无数个清晨,我接触了唐诗、宋词、古文还有吟诵。但说实话,我很痛苦,因为失去了玩的时间。后来我妈开始送我去各种读经夏令营、冬令营,从五年级开始,一直到初二的夏天,我所有的寒暑假都是在各种读经学校度过的。
  这些学校都是封闭式管理,共同特点就是艰苦、单调、无聊,甚至有的地方还要吃素。我曾经在严冬凛冽的寒风中在院子里扫雪,稚嫩的手冻破流血;曾经在一个周里,独自负责臭气熏天的男女厕所的卫生;我尝试过穿着棉袄睡觉,十五天不洗澡的生活;也有过早晨四点钟昏昏沉沉就起床背书的体验。说句老实话,我真的被这种生活逼疯了!虽然那些年我成功包本背诵了《论语》、《大学》、《中庸》、《老子》、《易经》……一系列国学经典(所谓包本,是指站在老师面前,把一本经典从头背到尾,只允许有三次小错误,算通过。)。但刚刚十几岁的我,更在意的是我失去了假期里玩耍的时间,我不喜欢这种枯燥乏味的生活!
  我厌恶这些经典,我觉得它对我的生活和学习没有一点帮助。初二暑假之后,我就再也不学国学了。
  可就是从这时开始,我慢慢感觉到国学给我的影响无处不在。
  初二之后,语文课文言文的内容逐渐增多。读惯了白话文的同学们有些不适应这种乏味的文字,而从小学国学的我却游刃有余,不管是读,还是背,或者是翻译和做题,对我来说这些近似白话的古文和深奥的经典相比,简直是小巫见大巫。上高中后,语文课里更多文言文,在这里我惊喜地看到当年熟背的文章,更能依靠多年的积累在重点高中里脱颖而出。甚至可以自己无师自通地写一些文言文的小文章。
  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经历的增多,对很多事情我也开始有了自己独立的见解和思考,我发现国学对我的影响也慢慢显现出来了。它不经意地影响着我的价值观、我的判断和取舍。我渐渐理解了当年妈妈的所作所为,理解了国学的力量。
  诚如章太炎所说:“夫国学者,国家所以成立之源泉也。吾闻处竞争之世,徒恃国学固不足以立国矣。而吾未闻国学不兴而国能自立者也。吾闻有国亡而国学不亡者矣,而吾未闻国学先亡而国仍立者也。”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根和魂。无论哪一个国家、哪一个民族,如果不珍惜自己的思想文化,丢掉了这个根本,则国家、民族是立不起来的。对于中华民族而言,我们的优秀传统文化就是我们的“根”和“魂”。在国学经典里,处处闪耀着中国民族优秀的思想和理念,积淀着我们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我们民族精神的“根”和“魂”。
  五千年来因为有文字,有国学经典的传承,我们的根和魂才能代代相守,延绵至今,何其幸也!
  而我又何其幸也,在懵懂无知的时候、在贪玩浮躁的年龄,被要求学习国学。
  小时候吃过的苦、经历过的枯燥无聊、背诵过的国学经典,都将成为我人生路上的财富和底蕴。虽然现在,我还并没有全部理解国学的意义。但是我想,我的根已经深深扎在中国文化的沃土里,我的魂已经和中华文明水乳交融。
  愿我们每一个中华少年,都能潜心学学国学,把根深深地扎在优秀传统文化的沃野里,则“立德树人”、“修齐治平”、“富国强国”乃至“天下为公”的宏愿方成!
其他文献
延迟策略不同于预测驱动的供应链模式,而是延迟供应链上定制化活动,在接到订单时才开始定制化活动.该文系统地阐述了延迟策略的基本理论和应用方法.文中首先介绍了延迟策略的
作者简介:阿卜杜吾普尔·热合曼,男,维吾尔族,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市人,现为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2015级博士研究生,研究兴趣:维汉翻译理论与实践、社会语言学。  我经常问自己:为什么读博士?既然硕士毕业就可以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何必继续苦读呢?自小学算起,在读书之路上我已经走了二十多年的时间。现在我做到了什么?学到了什么?将来我还会做什么?最近,诸如此类的问题特别烦扰我。尤其
期刊
鲁迅先生说过,“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是的,大多數人会选择走别人走过的路,跟着人潮随波逐流。只有极少数的人能够扛起旗、吹起号,勇于开拓前人未开辟的道路,披荆斩棘,在无尽的未知中摸索前行,留下自己属于自己的印记,成为人类历史上熠熠生辉的开路者。无论社会还是自然,都有无数的开路先锋为了命运和追求,用鲜血、汗水乃至生命写就绚丽的篇章。  迁徙之路  在广袤的非洲大草原上,每年都会有一场壮
期刊
白驹之过隙,弹指一挥间,今宵又是月圆夜,又是一年中秋时。  中秋节,通常指农历八月十五日的晚上,是流行于中华大地和汉字文化圈各国的传统节日。因节日恰逢孟、仲、季三秋的中点之时,故名中秋节。中秋之夜,一个思念、祝福、合家团圆的美好节日。人们拜祭着天上的月亮,吃着香甜可口的月饼,同饮桂花美酒,月光和着亲情流淌,月饼伴着丹桂飘香。古老的习俗传承至今,源远流长。  中秋吃月饼的习俗由来已久,更穿越了王朝更
期刊
儿时家乡的旧戏台上,伴着声声锣鼓,才子佳人粉墨登场,光影交错之中,隐约可见佳人泪眼蒙眬胧,琵琶鼓里铜锣笙,似实似虚;西皮之下二黄声,似真似梦。  每年过端午或者重阳节的时候,在我们镇的广场上总会有演出,我听外公说,那戏台是八十年代改革开放搭建的,用来丰富人们娱乐生活的。  我们家乡的人们大都喜川剧,大家不记得从什么时候开始,这戏台子每年都会演京戏了。我想,年年都看川剧的变脸,大家肯定也会觉得没意思
期刊
互联网的复杂应用环境中,用户需求的个性化、多样性和快速变化的特征日益明显,采用中心化的科技论文标注方法已经不能很好的满足应用需求。因此,本文提出一种新的科技论文共享体
“他的背像是一张用血写着神秘富豪的羊皮纸,但那张没有表情的脸证明了一个受上帝关爱的殉教者的平静。”  主人公亚当·尤因与奥拓华的第一次见面,喻体的选择十分精妙,不仅表现奥拓华受刑的惨状,突出民族间待遇的不公,而且兼用了血对残忍羊皮纸对神秘古老的象征,“受上帝关爱”一语道出亚当希望让黑人皈依上帝以赋予种族平等的愿望,“平静”是奥拓华的神态与心理,可见其非凡之处,为后文他多难多彩的生平叙述埋下了伏笔,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