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洛特的预言:阿特伍德“女艺术家”小说中的自我分离与回归

来源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enhuitou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阿特伍德创作了一系列以女艺术家为主人公的小说,其中《神谕女士》幻化了丁尼生的古典主义长诗《夏洛特姑娘》来隐喻女艺术家的悲剧。夏洛特的预言似乎是每一个从事艺术工作的女性都无法摆脱的夙命。事实上,女艺术家的悲剧除了来自外在的社会压力,更是一种内在的角色冲突。这是15因为女艺术家是一个特殊的身份,她的出现使得传统的艺术表现者与被表现者之间的主客体关系发生了错乱,而艺术行为又迫使女性必须自我分裂成主体和客体两部分。阿特伍德认为,破除"夏洛特预言"的关键是艺术行为本身,因为艺术行为是女艺术家主体与客体合一的体现。最终,女艺术家通过艺术的自我表达可实现自我的回归与统一。
其他文献
明朝北直隶祭祀的主要内容有文庙各坛祠春秋二祭、名宦乡贤春秋二祭、八蜡神庙春秋二祭、社稷坛春秋二祭、风云雷雨坛祭、霜降祭、邑属坛祭、清节祠祭等,是明代北直隶地方经
<正>本文是芬兰赫尔辛基大学亚历山大研究所教授、芬兰马克思协会主席维萨·奥特宁对加拿大多伦多约克大学政治学系研究《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历史考证版第2版(MEGA2)的意大利
工业化是现代化的重要内容,经济欠发达地区一直在寻求通过工业化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途径。在世界范围内掀起信息化革命的形势下,中国反思传统工业化的弊端,提出走新型工业化道
鲁迅美学观的独特性表现为对立冲突之美、不和谐之美、力之美和恶之美,这些特征都和现代对立崇高型美学在内在精神上相契合,鲁迅美学观的现代性正体现在这里。在鲁迅现代性的美
对李安导演的电影文本剖析,认为李安电影呈现了多元文化下的"性"和谐特征:在"性"与伦理的冲突与调和中,呈现了人与自然、人自身、人际关系的和谐,并借生命的逝去达到"性"与伦
外汉"两张皮"现象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尤其在我国外语学界。集中的讨论有过,零星的讨论从未停止。但几十年过去,"两张皮"现象依然没有根本的改观。潘文国教授新近重提这一
创设安全的家庭环境,是有效保障幼儿生命安全,促进健康成长的必备途径。家长对家庭安全环境的重要性是有一定认识,更多的是欠缺系统而有效的方法措施。最为缺乏的意识是对孩
“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兴趣,是学习的动力之一,它对学生当前进行的学习活动有着准备、推动作用,对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提高学生审美情趣,发展学生个性起着促进作
近年来西方学者有关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著作不断在中国翻译出版。中国译者对此类图书中的中国元素了解相对深入,但回译过程中依然会遇到各种问题,图书整体质量有待
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移动电话和其他高科技工业产品是人们日常生活的必备要素,现在它不再仅仅是可以拨打电话、发送文字信息的"工具",而是逐步发展成为人们生活中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