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利用多媒体手段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来源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oqq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计算机网络的普及,以计算机为核心的网络教学已成为当前实施素质教育、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苏联心理学家赞可夫斯基提出,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重视学生的“情绪生活”,要设法营造一个愉快的、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多媒体技术恰好能起到这个作用。也正因如此,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运用得也越来越普遍。这对教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语文教师也应努力掌握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要充分有效地利用多媒体手段来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1 配乐朗诵,让学生充分想象
  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会通过朗读帮助学生感知课文的情感内容,以便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但是,同样的一篇文章,有人能读出感情,引起别人共鸣,而有人平铺直叙,没有丝毫感情。再加上方言等因素的影响,课堂朗读的效果总不尽如人意。许多时候,教学效果的好坏完全取决于教学主体水平的高下。多媒体教学制作时,课文朗读可以交给专业人员来完成,他们能够很好地把握课文的情感,用标准的普通话、抑扬顿挫的声调,准确、传神地传达出课文的感情基调。无论是快乐明朗的、缅怀追忆的、慷慨激昂的,都能把握得非常到位。如果教学写景抒情的诗词,可先让学生了解文本,然后让学生闭上眼睛听配乐朗诵,学生就能更深刻地感受诗歌的意境。在教《沁园春·长沙》上阕时,笔者让学生闭上眼睛听配乐朗诵,想象湘江秋色图。听完后,笔者让学生静静地感受了一会儿,然后让学生选自己感受最深的一个或一组意境谈谈感受。结果学生发言特别踊跃。有的想到雄鹰展翅、直冲云霄的雄姿;有的眼前浮现出“火红枫叶,碧水蓝天,矫健雄鹰,自由小鱼”的生动秋景;有的随着音乐似乎来到了岳麓山,看到了火红的枫叶,在湘江边见到了碧绿的江水,感受到了千帆竞发的活力……通过这些想象,学生走入了意境,也很好地体会到了诗人的感情。
  2 可视图像,让学生感受意境
  传统的教学就是教师凭一本教材、一本教学参考书、一支粉笔、一张嘴完成。形式单调,课堂讲授枯燥,学生毫无兴趣,往往产生厌倦情绪。但在多媒体教学环境中,通过动画、图形、声音的演示,加上教师深入浅出的讲解,学生会在不知不觉中进入意境。比如教《游子吟》时,笔者制作了孤月青灯慈母缝衣图、殷殷嘱咐母子别离图、荒凉战地望月思母图、破屋残月念子归乡图。4幅图景在屏幕上流动展现,并配以古朴的古筝独奏,让学生生动、形象地感受到该诗的意境。再比如教学余光中先生的《乡愁》一诗时,笔者就先用多媒体导入新课,让学生欣赏佟铁鑫演唱的歌曲《乡愁》,引领学生进入诗歌意境;接着用多媒体展示作者余光中的相关资料,特别强调作者远居台湾、多年来和大陆亲人音信全无,1972年,他怀乡之情日重,于是在台北厦门街旧居用20分钟挥就感人的《乡愁》。这样,再次把学生引入浓浓的思乡意境中。接下来,笔者让学生欣赏多媒体配乐、配文字朗诵,里边特别作了“母子别”“夫妻别”“生死别”“家国别”4幅场景,再次将学生带入乡愁意境中。在学生完全融入诗歌意境后,分析诗歌就容易多了,可以说是水到渠成、轻松自然。
  3 直观再现,让学生强化重要信息
  文言文教学过分注意语言因素,往往支离破碎,片面强调思想又流于架空分析。怎样才能正确有效地教好文言文呢?教《廉颇蔺相如列传》时,笔者依据课文内容设计了“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3个对话情境,随着情境的深入,蔺相如的善于言辞、胸怀宽广,廉颇的英勇善战、率直憨厚逼真地再现于课堂,学生很轻易地把握住人物性格,对于3个故事也印象深刻,牢记不忘。同时,笔者又将文中的重要信息打到屏幕上。比如,笔者把文中的通假字、词类活用字、古今异议字、特殊句式等文言常用知识分别列举出来,并反复播放,并用习题的形式将文中的重要信息进行课堂训练。这样,大量语文材料直观再现,学生就对这些内容有了深刻记忆。另外,运用多媒体,还可以把一些散于各课的基础知识,形成系统展示给学生,形成知识的网络,大大扩充了信息的传递量。有些文章内容丰富,课时较多,所学知识比较分散,在总结课上,利用多媒体手段,可以化零为整,把文章结构、各部分的关系集中展示给学生,形成整体认知。
  4 图文并茂,让学生产生求知欲望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一个人对某种事物产生兴趣,就会积极主动地探索。学生对所学内容感兴趣,学习积极性就会明显提高,才能乐于接受,此所谓“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运用形象、直观的多媒体技术可以创设出一个个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以其独特的形、声、景扣动学生的心弦,化无声为有声,化静为动,使学生进入一种喜闻乐见、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从而产生极大的求知欲望。讲解《林黛玉进贾府》时,笔者先为学生播放一首《天上掉下个林妹妹》,让宝玉、黛玉的形象展现在眼前,学生急切地想知道宝黛的爱情故事。然后截取电视连续剧《红楼梦》中王熙凤出场的镜头,让学生体会一下什么叫“未见其人,先闻其声”。学生深深记住了那几声传神的笑,激发了想深入了解王熙凤和《红楼梦》的欲望。课下,学生上网找到诸多关于作者曹雪芹的介绍和关于《红楼梦》的评价,以及电视剧《红楼梦》的剧照和图片。这些内容对于学生较好地理解作品,认识、分析人物形象具有重要的价值,起到重要的作用。
  同样,教学《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时,笔者先让学生阅读课文,然后观看电视剧《风雪山神庙》这一集。观看时,学生一会儿窃窃私语,一会儿欢呼叫好,一会儿甚至有人拍案而起。看完后,笔者问了下学生的感受,学生说了很多。笔者又问:“你们知道林冲为什么会在山神庙遭此一劫吗?在他身上到底发生了哪些故事?他的结局又会如何呢?”这几个问题一出,学生像炸开了锅,争相讲述知道的知识,也有人摇摇头,表示不很清楚。这时,笔者故意卖了个关子:“预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课下,学生自发地通过各种途径,查找很多资料。第二节课,几乎没用笔者开口,学生就将林冲的故事从头说到尾,真正体现了“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这一教学理念。利用多媒体让大家上了别开生面的一课,课堂轻松活泼,内容却十分丰富。
  5 多元练习,让学生轻松做题
  传统语文教学,教师最愁习题课。课下准备了很多资料,苦于课上没法展示,忙活一节课,练习不了多少题目,效果也不好。比如进行课外阅读训练,传统的方法只能是买资料或打印成试卷,费时、费事还费钱,想想那几年刻印试卷的日子就头疼,教师费了半天劲儿刻印出来了,有时候还不够清晰,学生看着也费劲,而且两下子就做完了。现在不同了,有了多媒体,教师只需课下找好资料,课上展示给学生,重点地方还可以改变字体,变换颜色,加大字号,或者变成艺术字,使训练题目条理清晰、一目了然,给学生新鲜感,重点是增大了课时容量。再如进行作文训练时,再也不像传统教学中教师先出命题后提要求那样简单。现在完全可以先通过多媒体展示材料,师生共同分析,并把分析的结果总结在屏幕上。比如根据材料可以提炼出5个主题,每提炼出一个就下载一篇范文让学生学习,吸收优点、摒弃缺陷。同时也可下载一些相关作文素材,这样,学生写起来就有样可依,有料可写,再也不是以前的“作文愁”了。
  总之,将多媒体技术应用于语文教学中,增强了教学的直观性,也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较好地优化了课堂教学效果。当然,多媒体教学只是一种辅助教学手段,并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必须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不能让它代替教师的“讲”,更不能代替学生的“学”。所以,应合理、科学地运用多媒体,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使之趋利避害、扬长补短,更好地为教育教学服务,让它真正起到为教学服务的作用。
其他文献
回顾这么多年的工作经历,有一件事像烙印一般铭刻在我心中,使我记忆犹新.那一天,小朋友手拉着手跟随我们参观动物园.不料,有两个小朋友因为一点小事发生争执,打起架来.
摘 要 化学教学良好的开端从3个方面开始:因教师的平等对待、表扬和鼓励而喜欢化学老师;因了解化学的作用、变幻莫测的化学实验现象、分数的刺激而喜欢上化学课;因消除了恐惧心理、想要证明自己的猜想而喜欢亲自动手做化学实验。  关键词 化学;实验;装置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3)16-0106-02  1 让学生一开始就喜欢你这位化学老师  在教学
晏妮学,原赣西供电公司党委副书记。退休后,他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余热、无私奉献、造福家乡,真正做到了退休不退岗、不退责,真正实现了老有所乐、老有所为。这不仅仅
摘 要 论述将任务驱动法应用于机械类学生工程制图教学中的方法和效果。在教学之初将绘制零件图的任务分配给学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工程制图的积极性,激发他们深入学习工程制图的兴趣。实践表明,这种方法能够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 任务驱动法;工程制图;教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3)27-0075-03  1 引言  20世纪90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