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篮球运动对青少年心理素质的影响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hy04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文利用文献资料研究法及访谈法,对青少年心理特征和篮球运动的特点进行了分析,对两者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发现青少年身体素质和生理机能的发展不仅从篮球运动中得以促进,更重要的是他们的心理健康成长得以促进,所以篮球运动应该在青少年中普及推广,提高青少年的心理素质。
  关键词: 篮球运动 青少年 心理素质
  一、开展篮球运动促进青少年智力的发展
  运动技能的培养可以借助神经系统和骨骼肌肌肉系统得以实现。感知、记忆、思维、想象是运动技能的调节者和必要的组成部分。
  在篮球运动过程中,为了完成每一个任务,运动员们进行的每一项思维活动都是以与运动操作直接联系为特征。由于篮球场上的情形快速、多变,准确地预测即将发生的状况以适应场上的变化已成为运动员的主要任务。首先来自悉心的观察和准确的判断,思维的过程就是观察和判断的过程。进行经常的篮球运动,随着技战术不断熟练和强化,青少年的思维会变得越来越发达和敏捷。篮球比赛变化万千、景场复杂,特别需要将青少年的注意力长时间集中或迅速分配及转换到特定的对象上,促进青少年的稳定性、注意范围、注意转移、注意分配、注意力集中等,久而久之,青少年的智力发展得到极大的促进。
  二、开展篮球运动有利于青少年良好品质意志的培养
  篮球运动具有很强的对抗性,运动员经常在激烈的比赛中运用各种战术,需要具有勇敢顽强的战斗作风,这有利于培养孩子们机智、灵活、果断、勇猛的精神和意志品质。长期面对竞争、面对失败,在篮球训练、教学过程中,总是勇于挑战各种艰难困苦,为的是追寻各种奋斗的目标,在遵守竞赛规则的同时受到约束和限制,通过最终获胜而获得坚定的意志、坚韧不拔的勇气和努力奋斗的精神。这些有助于培养人的良好的意志品质与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人生奋斗基础。篮球运动的开展,更是一个美育的过程。根据迁移原理,青少年在篮球场上培养出的优秀品行和行为习惯可以迁移到日常生活、学习行为模式中,成为受公众认同接纳的因素。从公平竞争角度而言,田径场是塑造人们具有合理意识的最佳环境。篮球规则是一项双方都遵守着共同的法则,也是正确地运用各种比赛技巧以争取胜利的一项有趣性运动,它最大的特点是体现公平性。篮球运动给予了运动员竞争意识,并且使该意识不断地迁移到青少年的生活、学习中,有利于运动员良好竞争意识的培养。
  三、开展篮球运动有利于青少年团队精神的培养
  篮球运动的显著特点是:它是一项集体性项目,以投篮为中心,按得分多少决定胜负,攻守双方在运动场上进行争夺球。它要求球队每个队员都必须密切配合,同心协力,只有秉承个人为集体的原则,集体才能为个人技术的发挥创造机会,才能取得胜利。青少年处于好胜心特强的时期,为失败惋惜、懊悔,为胜利激动、自豪,是最常见的现象。为了争取胜利,孩子们会相互学习,相互鼓励,为的就是让技战术水平发挥到最大限度,夺取竞赛场上的胜利。在篮球比赛中,常处于这种动静结合的环境。为了增强组织纪律性,培养其团队精神,通过在运动中正确处理集体与个人、纪律与自由、共性与个性的关系,从而达到预期的效果。
  案例1:在上篮球课的时候,男生爱打比赛,我先分组让他们比赛,这时出现很多问题,在比赛中许多人连球都运不稳,传不出去,常常被对方抢断,打了几分钟还进不了一个球,大家脸红脖子粗地互相埋怨。这时候我及时叫停,让学生分析出现的问题,这时孩子们意识到没有篮球基本技术,运球不好,传球投篮技术太差,根本就没法比赛。这样在以后的教学中,学生很认真地学习运球、传接球,不再好高骛远,踏踏实实地掌握基本技战术。
  四、开展篮球运动有利于发展青少年的心理素质
  既然篮球运动具有竞赛性,就具有对抗性、比赛结果的不确定性和结果显示的及时性等特点。悬念和期望在观看比赛或参加比赛的人在心理上产生是理所当然的事。当实现或满足期望时,会使人感到欢快、自豪、敬佩等,从而调节人的心理失衡感。在学习、工作、生活中,这种情感往往得以移情,从而使人感到精神振奋,使人奋发向上、勇往直前,情感产生积极变化。篮球运动战术配合丰富多彩,技术优美,竞争相当激烈,“爆冷”情况经常出现,如稍逊的对手战胜强队等,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和欣赏性,悬念不断,既紧张又刺激。在比赛中获得胜利,让队员们体验成功,战胜困难的自信心得以养成;如遇失败,则可利用此机会对他们进行挫折教育,培养他们在逆境中挑战各种困难的坚强意志,让青少年学会坦然接受现实,同时让青少年学会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用正确的态度处理各种矛盾,培养其良好的心理品质。
  案例2:运球游戏。九人一队,每队共九个球。开始游戏时,先上场两人,甲左手叉腰站圆心,将右臂侧平举,乙与甲同时用手掌顶住一球,将左臂侧平举,按逆时针方向右臂运球运转一周;若被认可成功,则再上第三人——丙,甲、乙、丙三人共同配合,甲侧平举,再与乙、丙的左臂配合,顶住两只球,乙、丙用右手将球分别运一周。若成功后,再上两人,五人合作,形成风车运球,再后是七人,直至九人组成一个超大风车,运球一周。要求顶球的左手臂保持直线,确保不掉球。胜利者为做得最好的队。对学生的竞争意识等有了良好的培养,对学生的坚持忍耐等方面也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
  五、结语
  现代篮球运动是青少年活动的主要运动形式,而在运动过程中对他们的心理影响是不可忽视的,在运动过程中对青少年的智力、情感等都起到积极的影响,让他们的成长有不同的体验,向成功更快更好地迈进。
  参考文献:
  [1]祝蓓里,季浏.体育心理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2]付祥林.篮球运动对青少年的影响.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2(03).
  [3]孙明志.现代篮球运动教学与训练[M].人民体育出版社,2003.
其他文献
摘 要: 语言的学习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陌生语言的模仿,这就决定了语言学习的口头操作性,要求学生不断地说、读、背,最后运用到实践中,在口语交际中体会语言学习的真正价值。本文简单谈谈“读”和“背”在初中英语学习中的作用,以及“读”和“背”的技巧和策略。  关键词: 初中英语 读 背 口语教学  新课改下,提到“读”和“背”,似乎和新形势不相吻合,新课改倡导创新教学、创新学习,倡导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强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摘 要: 新课改的实施和推进,学讲计划的提出,课堂教学中更彰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文章立足小学英语教学的特点,在新课改理念的指导下,谈谈学讲计划实施的必要性和主要策略。  关键词: 小学英语 学讲计划 学进去 讲出来  在新课改全面实施之际,“学讲计划”应运而生。“学讲计划”的宗旨是“学进去”后“讲出来”,“学进去”是“讲出来”的前提,“讲出来”是学会的标志,使更多的学生“学进去”。在以应试教育为背景
摘 要: 文章以初中牛津译林英语的教学为基础,以某一35人的小班为研究案例,分析和探讨小班化初中英语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的必要性、分层的方法及分层教学的可行性策略等,以期使每一位学生都得到发展、能力都得到提高。  关键词: 初中英语 小班化教学 分层教学  小班化教学是新课改的必然产物和根本要求。新课改要求“使每一位学生都得到发展”,然而,多数教师注重“教”的研究,多于“学”的研究。因此,初中英语教
摘 要: 在高校体育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观念,激发学生的成就动机,提高学生的体育参与意识,从而进一步增强体育教学效果。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良好的学习习惯、健康的身体和心理。教师正确认识自己的地位和角色,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实现。  关键词: 教学观念 教学情境 评价手段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体育价值观念随之改变,加强体育锻炼的思想逐步开始确立。但是由于长期的课
摘 要: 在高职教育阶段,英语教学目标是使学习者具有一定的英语交际能力,运用英语进行简单的涉外业务工作。正是由于测试的反拨作用,PRETCO测试能够对学习者的英语交际能力培养产生显著影响。本文从该测试的内容和题型的剖析入手,着重探讨其对学习者英语交际能力产生的正负面反拨效应。  关键词: 反拨效应 PRETCO 英语交际 输出能力  一、语言测试与交际能力  相对语言测试和语言教学而言,语言测试理
白豆杉(Pseudtaxus chienii(Cheng)Cheng)为我国特有的二级保护植 物,凤阳山自然保护区为其集中分布地之一,本文通过样方调查及种群生态学的 方法,对白豆杉种群的大小
摘 要: 实证研究主要是通过问卷调查、文献资料、访谈、数据统计等方法对高中生体育行为产生影响的因素进行分析。由分析结果可知影响高中生体育行为的因素来自家庭的有父母对体育锻炼的态度、父母的运动习惯及父母的文化程度;来自学校的有高考的压力、学校的体育气氛及课外体育活动的开展等。  关键词: 高中生 体育行为 影响因素 实施策略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青少年的身体健康关系国家的未来和希望,高中生面临考试
小学生的特点是好奇心强,模仿性强,对自己感兴趣的东西专注性高,记忆力也好。有教育学家说过,学习一种语言,学得最快最好的应该是孩子,因为他们的适应力和模仿力很强,这也许就是我国教育部门把学英语由以前的中学改为小学的一个原因。但小学生有他们的弱点:他们的有意注意持续时间较短,学习语言的目的性不强,学习意志弱,兴趣占主要地位。并且,我们是非英语国家,英语对孩子来说非常陌生,日常生活中没有英语语言环境。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