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真正构建高效的小学数学课堂

来源 :数学学习与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moking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高效课堂是现今课堂教学改革的主题,然而,虽然课程改革的车轮已经转过了近二十个年头,但放眼当前的课堂教学,仍不乏一些低效甚至无效的课堂. 小学数学学科,作为小学阶段一门具有重要作用和地位的学科,对小学生学习方式和学习习惯,乃至以后发展都具有重要的影响. 我们教师如何摒弃当前一些浮躁、功利的观念,静下心来,科学恰当的施教,真正还小学数学课堂以高效?本文结合笔者平时实践,略谈粗浅看法.
  【关键词】 数学;高效;方法策略
  课堂只有短短的40分钟,“向40分钟要效益”是老师们一直追求的目标,有些老师增大课堂练习容量,将课堂排得满满的,挤占了孩子们的听讲时间;有些老师增大课堂时间,提前上课,推迟下课,挤占了孩子们的休息时间;还有些老师为了节省课堂时间,满堂灌,自问自答,挤占了孩子们的思考时间……这些做法有违孩子们的年龄特点和心理发展规律,破坏了孩子们的数学学习兴趣,表面看节省了时间,增大了课堂容量,实则拉远了孩子们与数学之间的距离. 如何既尊重孩子的意愿,激发孩子的数学学习热情,又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呢?笔者认为在保证孩子学习兴趣的基础上,从时间、内容、方式上依次扩充,目的是扩时、扩容、扩变,多方面地拓展孩子视野,扩充课堂容量,同时给孩子们留有足够的时间去探索、交流,这样才能真正构建起高效的数学课堂.
  一、时间上,从“拓”扩时.
  扩时,包括扩展课前预习时间及课后复习时间,有些孩子属于慢热型,对于课堂上短暂的40分钟,还没进入状态就下课了,因此,课前预习很重要;而对于一些遗忘较快的孩子,课后复习也很重要. 如何促使他们主动地进行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呢?
  1. 前移扩时,有如拓荒.
  前移扩时,需要导学案的帮助、引导,尤其是面对较为陌生的知识、容量较大的课堂,需要孩子们提前预习. 预习案可以是孩子们自主设计的,可以是老师统一设计的,前一种,更便于孩子发挥,后一种设计指向性更明确,两种设计方案可谓各有千秋.
  比如,《纳税》一课教学时,由于纳税距离孩子们较远,本节课涉及的税种较多,在练习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税率,有营业税、消費税、城市维护建设税、增值税、个人所得税、车辆购置税等,如果不明白税率的含义,解题不会顺利. 有的老师是通过一系列图片和文字介绍纳税,而课堂上短短的两三分钟,三言两语是介绍不清楚的. 有老师提前让孩子们利用手抄报的形式,课前收集纳税的相关知识,再通过课上的展示、交流解决公民为什么纳税?税种、税率、应纳税额的算法、缴纳税款的用处……这样的设计就像拓荒,看似无关紧要,其实是在帮助学生理解纳税的意义,并据此会求应纳税额、各种收入和对应的税率.
  2. 后续扩时,有如拓展
  后续扩时,可以在实践活动中让孩子们完成,其间渗透着他们对于知识的理解. 比如折扣问题学完后,通过一些练习,孩子们知道商场、超市中的优惠方式包括打折、满三百返三十的现金、满五百送五十元的抵用券、满十送二、买车送锁等不同形式,老师可以用《货比三家》为题,让孩子们写一篇购物的小论文,来理解生活中的购物问题. 完成后的小论文再择优读一读、展示的过程就是加深认识,拓展认知的过程.
  二、内容上,从“联”扩容
  上面的扩时了无痕迹,形式丰富,还拓展了孩子们的视野,培养了能力. 因此,在课堂上的扩容,也要如此精心创设,逐步发散孩子们的思维.
  1. 类同知识扩容,有如串联
  比如,在《圆柱的体积》教学时,有位老师是这样设计的,她先让孩子们大胆猜想与圆柱的体积相关的因素及相关计算圆柱体积的公式,有的孩子提前预习,知道了体积与底面积、高有关;有些孩子根据学具的摆放猜出了与侧面积、半径相关……板书记录了孩子们的相关猜想公式,接着老师让同学们小组合作——结合学具,想办法证明某个公式对或错. 最后在孩子们的验证后,得出圆柱的体积 = 底面积 × 高、圆柱的体积 = 侧面积的一半 × 半径、圆柱的体积 = 高 × 半径 × 底面周长的一半. 大半节课都在推导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而且多达三种,但结合练习,我们知道,有些练习仅靠底面积乘高,是无法便捷求出圆柱体积的,孩子们也会因此根据题目条件选择合适的公式计算.
  2. 生活问题扩容,有如并联
  学以致用,我们的数学学习不是仅仅掌握几个公式,会计算几道数学题,更多的是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比如前面的关于购物的小论文,就是生活问题的扩展,因此,生活问题的练习必不可少,将数学知识包装为生活问题,或将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引入课堂,都是一种扩充课堂容量,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好途径.
  三、方式上,从“助”扩变
  除了扩时、扩容之外,我们在课堂上,更要注重教学方式、学生学习方式的应用,有些知识需要孩子自学,有些知识需要老师指导,有些知识可以让孩子们合作学习. 孩子会说的,老师千万不要说;孩子会做的,老师不能代替. 毕竟通过自己探索得到的知识,掌握更加牢固. 因此,我们在学习方式的安排上,可以扩变,将课堂设置为自选超市,让他们自主探究、自主学习,或是合作学习、互助学习,期间,无论是自学或是当小先生教别人,都有种成功感、喜悦感在其中. 这种方式上的扩变思路,也契合美国缅因州国家训练实验室的研究成果——学习金字塔,将学习内容立即应用转教别人,学习的平均保存率高达90%,因此,我们倡导自助的同时,也鼓励孩子们互助,集体学习,我们还可以将讲台让给孩子们,让他们来教知识、说想法.
  总之,高效课堂的构建,务必契合学生实际,量体裁衣,教师从根本上改变思路,同时辅以教师的科学整合,多维施力,多管齐下,学生全身心参与,这样,学生才会心情愉悦的投身数学学习,他们也才会在既紧张、又充实,更快乐的高效状态中开展学习,高效学习才会真正落到实处.
其他文献
安丘市公安局,以"让人民群众满意,更让人民群众感动"的工作理念,大胆改革公安工作,实施了"绩效考评,正向加强"的队伍管理机制,将"三台合一"、110警情及执法回访制度作为公安
【摘要】 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教育信息化也在不断进步. 小学数学课堂融入了信息技术,也体现了其独特的魅力,它不仅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而且让数学课堂锦上添花,尤其是对小学数学课堂来说,小学信息技术的作用更体现了数学新课程改革的精髓.  【关键词】 小学数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学与教的方式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数
所谓“乐学习惯”是指学生在学习时表现出的自觉性、积极性、主动性特征的总和,是良好学习习惯的一种心理能动状态.  一、让学生乐于参与学习  1.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培养学生参与学习积极性  创设恰当的情境,能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既能创造愉快学习的乐学气氛,激发学生求知欲,又能促进学生主动进行知识探究. 在情境教学活动中,引导学生通过动脑、动口、动手,自觉思考,主动地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例如,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