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峰:岁月悠悠话宫商

来源 :人民音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feic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去年金秋时节,全面展示和研究张晓峰先生音乐艺术思想的《音乐人生》一书和张晓峰先生的自传《岁月悠悠话宫商》一书出版发行了。这两本书的出版发行,对希望深入欣赏和了解张先生音乐作品的人们、对研究和探索张先生及新中国民族音乐发展的专业工作者,对和张先生相知相投的朋友们来说,都是一件使人欣喜的事情。
  从十四五岁接触江南乡村音乐开始,张晓峰先生已经在中国民族音乐的海洋里浸润、优游、奋斗了60多年。
  上世纪60年代初,他编创的扬琴曲《边塞之歌》、《山茶花》、《欢乐的草原》曾风靡海内外,被誉为“扬琴三宝”,成为经典。
  1972年,他创作了唢呐曲《山村来了售货员》,这支乐曲广为流传,家喻户晓。
  1978年,张晓峰创作了琵琶小协奏曲《琵琶行》,继而又创作了二胡协奏曲《新婚别》,成功开辟了民族音乐与古典文学相结合的道路,成为创制大型二胡曲的第一人。这两首作品受到了热烈欢迎和高度评价,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也把民族音乐创作演出迅速推向了一个新的阶段。此后,在张晓峰先生的主要作品中,大多都能看到中国古典文学的神采,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跳动的脉搏,他的一批作品被称为“音乐中的唐诗”,“真正的中国民族之音”。
  进入新世纪后,张晓峰先生以古稀之年,千里之志,创作了二胡协奏曲《西施情》、《六月雪》、《杨贵妃》,与1998年创作的《丽歌行》合为四首,2002年12月在新加坡举办了张晓峰二胡曲专场音乐会,取得了巨大成功,演出现场气氛热烈,演出后引起华人音乐界长时间的关注,先后出版了VCD版和DVD版实况录像,在海内外发行。上海音乐学院教授李民雄先生认为,这场音乐会为民族音乐交响化提供了有益的经验。
  张晓峰先生还对江南丝竹倾注了大量的心血。从1997年开始,他就用心于传统江南丝竹的推陈出新,历经6年多时间,精心改编了流传于家乡太仓的丝竹曲十首;2002年,正式命名为《太仓江南丝竹十大曲》,通过举办音乐会、出版CD和总谱,广为流传,好评如潮,2004年还应邀晋京演出。其中的《六花六节》一曲荣获中国民间艺术节金奖。2006年,张晓峰先生又选取流传于江南地区的民间乐曲,改编出版了《江南丝竹新曲八曲》,一经面世,即受到听众喜爱。他的这些工作,使流传数百年的江南丝竹焕发出新的生命力,登堂入室,再度辉煌。
  张晓峰先生还是一个音乐教育的热心人,对民族音乐的后来人都十分关心和爱护,扶持和引领了一批有建树的青年音乐家。在家乡太仓,他为青少年音乐教育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多次出国演出的璜泾小学民乐团在他手把手引领和支持下成长起来。
  此次由张晓峰先生亲自选编,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的《音乐人生》一书,收录了64篇文章,其中有张晓峰执笔撰写的乐评及音乐随笔30篇,时间跨度为半个世纪,完全保持了发表时的原貌,有公开发表对张先生音乐作品评论介绍的文章25篇,还有广播电台对张先生音乐作品的专题介绍9篇。这些文章,从不同的角度,展示、分析、解释了张先生的音乐作品与艺术思想。由于这些文章作者的多样性,使我们可以从不同的侧面了解张晓峰音乐作品的艺术感染力,感受音乐艺术内涵的丰富和多彩。
  《岁月悠悠话宫商》是张先生音乐人生的自述,全书分五个部分:童年的苦难、少年的梦想、青年的追求、中年的奋斗、晚年的拼搏。张先生的音乐跌宕起伏、回肠荡气,有时也不乏波澜壮阔,但在这本书里,张先生的叙述平实朴素,亲切感人。70多载的人生经历,60多年的音乐生涯,一位优秀音乐家成长的历程,在张先生的笔下犹如昨天的生活情景,生动鲜活,历历在目。
  这两本书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为我们了解张晓峰先生的音乐艺术及其渊源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众多的视角,是我们欣赏和研究张晓峰音乐作品有益的帮助。
  在数十年中,张晓峰先生创作了300多首音乐作品,一些作品成为民族音乐的时代标志。他的辛勤劳动,丰富了民族音乐宝库,为民族音乐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2004年,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特授予他民乐艺术终身贡献奖。
  
  席仲元 《太仓日报》编辑、记者
  
  (责任编辑 金兆钧)
其他文献
“植根民族音乐之土跻身世界艺术之林”这是鲍元恺在自己的管弦乐组曲《炎黄风情——中国民歌主题24首管弦乐曲》首演的节目单上写下的感言。如果说15年前,对于一直秉承“植根民族音乐之土”创作理念的鲍元恺来说“跻身世界艺术之林”还只是一个梦想的话,那么15年后的今天他通过《炎黄风情》等一系列优秀作品的创作已经让这一梦想成真。《炎黄风情》的24首乐曲改编自冀、滇、陕、苏、川、晋等省流传久远、脍炙人口的汉族民
编者按:2007年底,《南方周末》“中国文化原创榜”约请文艺界专家对当年艺术作品进行评比,王向荣《陕北民歌演唱专辑》入选优秀作品。适逢乔建中先生发来文稿述及专辑制做的前前后后,特此刊发,以飨读者。    王向荣专辑终于出版了。这件事,对于向荣本人、对于我、对于听过这套录音的少数同行以及不知道它的存在但却迷恋着陕北民歌的无数同好来说,都包含了某种不平常的意义。“不平常”者何在?且听我一一道来。  我
在以往有关声乐艺术表演的文献之中,“情感性”和“炫技性”始终是作为表演的核心要义,高居于评判标尺之上。似乎歌唱的最终目的,终将只是指向对聆听者“情感”的引发。此般理论,在中西乐事中比比皆是,不一而足。譬如以歌剧为例,西方自十八世纪初一直延续到十九世纪中的“美歌”时代(Bel canto),阉人歌手们为了能够毫不费力地演唱无比辉煌的华彩乐段,而进行种种精心训练,但这种对音色感观的极端追求,其结果却只
2018年1月6日至8日,由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基础教育课程》杂志社与湖北省中小学校长协会共同主办的“新高考改革背景下学校发展专题研讨会”在汉召开。在为期两天半的时间里,来自北京、上海、浙江和武汉的十多位专家学者与我省400余名高中校长和教师围绕新高考改革的关键问题、实施路径、课程探索、走班策略、条件准备,以及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学校育人模式创新等议题展开了深入交流和热烈探讨。  中
教育始于父母、归于教师、成于自己。无论是父母的帮助,还是学校的教育,我们究竟能为孩子的成长提供什么样的助力?这就会涉及到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内容,也会涉及到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方法。  家庭教育的内容及方法。当一个新生命第一次与父母见面时,教育就发生了。家庭教育会涉及到衣食住行等方方面面,孩子得自己学会吃饭、穿衣、睡觉等。至于“行”,是一种行动,是一种具体的家务和劳动。在家庭教育中,“行”是最为关
《明本潮州戏文五种》是广东人民出版社将在广东潮州发现的两种明代戏文抄本和流传于国外的三种明代戏文刻本合刊而成的一本书,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学术研究价值。本书共汇编戏文五种,实际有七个剧目。汇编剧目顺序为:1.明宣德抄本《新编全像南北插科忠孝正字刘希必金钗记》(以下简称《金钗记》);2.明嘉靖年间抄本《蔡伯皆》 (1958年在揭阳出土);3.明嘉靖年间刻本《重刊五色潮泉插科增入诗词北曲勾栏荔镜记》(
在有关领导支持指导下,由中国音乐家协会、深圳市委宣传部主办,中国音协流行音乐学会、深圳广播电影电视集团承办的“全国流行音乐盛典暨改革开放30周年流行金曲推选授勋活动”于2008年10月24日在深圳隆重举行。  此次活动由改革开放30年30首歌曲及特别贡献歌曲推选活动、“回首30年展望新世纪 中国流行音乐高峰论坛”及授勋盛典三个部分组成。来自全国各地资深流行音乐节目主持人和乐评人组成了评审团,在广
对于未来学校空间建设的特征,我们概括为:灵活、对话、可重组。“灵活”指不再是固定的,应该是可以承受多种功能的;“对话”是指空间与学生、教师可以对话,随处可以撞见学习;“重组”的意思是指空间是开放性的,可以根据活动需求进行灵活多样的拼组,以实现多种功能和用途。  学校物理空间建设,我们遵循的原则是:  功能决定结构(形状)。现代建筑外在呈现的形状,应是由功能决定的,而不是由形状决定功能。也就是说,建
东亚乐律学第二次学术研讨会于2006年12月5日至9日在武汉音乐学院召开。东亚乐律学学术研讨会是由韩国国乐学会发起的立志研讨交流与东亚乐律学相关课题的学术盛会。  东亚乐律学学术研讨会是由韩国国乐学会发起的立志研讨交流与东亚乐律学相关课题的学术会议。2005年11月,在韩国首尔大学召开了第一次研讨会。  12月6日上午,武汉音乐学院党委书记兼副院长杨锋教授、武汉音乐学院副院长刘永平、彭志敏、胡志平
在前不久由教育部、文化部在厦门联合举办的“第二届中国中小学生合唱节”上,温州少年艺术学校合唱团以精湛的演唱、感人的艺术处理,一举夺得本届合唱节的最高奖——“小百灵”金奖,并取得了31个团队总分第二的优异成绩。组委会主要负责人兼评委顾春雨激动地说:“确实是全国一流的少年合唱团,一流的指挥”。  温州少年艺术学校合唱团以《唱脸谱》、《春天来到了我们的战场》和《铃兰》三首合唱曲目令人折服的演唱赢得了殊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