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教学目标
识记影响工业区位的主要因素;回顾鞍钢和宝钢两大钢铁企业的区位选择,加强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巩固工业地域的形成过程,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①工业的区位选择、工业联系、工业分散。②传统工业区的区位因素、衰落的原因及综合整治的措施。难点:联系实际,举例说明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及发展特点。
三、教学方法
探究式教学法、分析归纳法。
四、教学手段
计算机辅助教学。
五、教学过程
导入:金昌(38°N,102°E)位于我国西北内陆地区,是一个工矿业城市,被誉为我国的“镍都”。
板书:工业地域的形成和发展
教师提问:在茫茫戈壁上,我们这儿的自然环境如此恶劣,怎么会建设金川公司呢?(答案略)
板书:一、工业区位的选择 1.工业的主要区位因素:社会经济因素:运输、市场、劳动力、政策、科技、动力 自然因素:土地、水源、原料
学生活动:回顾工业的主要区位因素。(答案略)
教师讲述:不同工业部门生产投入的要素不同,其中少数因素对工业影响较大。主导因素不同,形成不同的工业类型。如:原料、市场、动力、劳动力和技术导向型工业。
板书:2.工业类型(主导因素):原料、市场、动力、劳动力和技术导向型工业
学生活动:分组讨论:①下列工业部门属于哪种导向型工业?(印刷厂、面包厂、饮料厂、石油化工厂、电子装配厂、家具厂。)②鞍钢、宝钢的区位条件与主导因素分别是什么?
讲述:工业布局的原则: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
板书:3.工业布局的原则: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
图片展示:北京、伦敦钢铁工业布局。(工业企业布局深受盛行风向的影响)
学生总结:大气污染城市工业企业布局的三种情况。(略)
图片展示:金昌工业企业布局。
板书:二、工业地域的形成和影响
教师讲述:以金昌为例说明:工业联系一工业集聚一工业地域一工业城市。
学生活动:组织学生复习工业地域形成的相关知识,分析讨论工业联系的类型,工业地域按形成的分类。
学生总结:传统工业区和新工业区两种工业地域的形成过程。(略)
易错点提示:①不是所有的城市都能形成工业城市,发育程度高的工业地域可以进一步扩展为工业城市。②列表对比发育程度高和发育程度低工业地域的特点。(略)
提问:有协作关系的企业都会形成工业集聚吗?(不会,也可以形成工业分散。)
学生活动:①福特汽车产生工业分散的原因是什么?②福特汽车公司遍布全球,形成跨国公司,根本目的是什么?③福特汽车公司为何有意向在南京规划建设汽车组装厂?
过渡:从历史发展来看,金昌属于哪种性质的工业地域?(传统工业区。)
展示地图:世界和我国工业分布范围。
学生活动:①美国“硅谷”、意大利新工业区、德国鲁尔区及我国东北部辽中南工业区属于新工业还是传统工业区?在地图上指出其分布的地区。②指出传统工业、新工业区在我国分布的地区。
过渡:对我们金昌有借鉴作用的工业区是哪儿?
板书:三、传统工业区——德国鲁尔区
教师讲述:德国鲁尔区发展的区位条件、衰退原因和整治措施。
练习巩固:读图完成问题。(题略)
课堂小结:本节以工业地域为主线,介绍工业区位选择、工业地域的形成、传统工业区,主要掌握德国鲁尔区的区位条件、衰退原因和整治措施。在新工业区中重点掌握意大利新工业区的特点和发展模式;美国“硅谷”崛起的因素和主导工业部门。
六、板书设计(略)
识记影响工业区位的主要因素;回顾鞍钢和宝钢两大钢铁企业的区位选择,加强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巩固工业地域的形成过程,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①工业的区位选择、工业联系、工业分散。②传统工业区的区位因素、衰落的原因及综合整治的措施。难点:联系实际,举例说明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及发展特点。
三、教学方法
探究式教学法、分析归纳法。
四、教学手段
计算机辅助教学。
五、教学过程
导入:金昌(38°N,102°E)位于我国西北内陆地区,是一个工矿业城市,被誉为我国的“镍都”。
板书:工业地域的形成和发展
教师提问:在茫茫戈壁上,我们这儿的自然环境如此恶劣,怎么会建设金川公司呢?(答案略)
板书:一、工业区位的选择 1.工业的主要区位因素:社会经济因素:运输、市场、劳动力、政策、科技、动力 自然因素:土地、水源、原料
学生活动:回顾工业的主要区位因素。(答案略)
教师讲述:不同工业部门生产投入的要素不同,其中少数因素对工业影响较大。主导因素不同,形成不同的工业类型。如:原料、市场、动力、劳动力和技术导向型工业。
板书:2.工业类型(主导因素):原料、市场、动力、劳动力和技术导向型工业
学生活动:分组讨论:①下列工业部门属于哪种导向型工业?(印刷厂、面包厂、饮料厂、石油化工厂、电子装配厂、家具厂。)②鞍钢、宝钢的区位条件与主导因素分别是什么?
讲述:工业布局的原则: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
板书:3.工业布局的原则: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
图片展示:北京、伦敦钢铁工业布局。(工业企业布局深受盛行风向的影响)
学生总结:大气污染城市工业企业布局的三种情况。(略)
图片展示:金昌工业企业布局。
板书:二、工业地域的形成和影响
教师讲述:以金昌为例说明:工业联系一工业集聚一工业地域一工业城市。
学生活动:组织学生复习工业地域形成的相关知识,分析讨论工业联系的类型,工业地域按形成的分类。
学生总结:传统工业区和新工业区两种工业地域的形成过程。(略)
易错点提示:①不是所有的城市都能形成工业城市,发育程度高的工业地域可以进一步扩展为工业城市。②列表对比发育程度高和发育程度低工业地域的特点。(略)
提问:有协作关系的企业都会形成工业集聚吗?(不会,也可以形成工业分散。)
学生活动:①福特汽车产生工业分散的原因是什么?②福特汽车公司遍布全球,形成跨国公司,根本目的是什么?③福特汽车公司为何有意向在南京规划建设汽车组装厂?
过渡:从历史发展来看,金昌属于哪种性质的工业地域?(传统工业区。)
展示地图:世界和我国工业分布范围。
学生活动:①美国“硅谷”、意大利新工业区、德国鲁尔区及我国东北部辽中南工业区属于新工业还是传统工业区?在地图上指出其分布的地区。②指出传统工业、新工业区在我国分布的地区。
过渡:对我们金昌有借鉴作用的工业区是哪儿?
板书:三、传统工业区——德国鲁尔区
教师讲述:德国鲁尔区发展的区位条件、衰退原因和整治措施。
练习巩固:读图完成问题。(题略)
课堂小结:本节以工业地域为主线,介绍工业区位选择、工业地域的形成、传统工业区,主要掌握德国鲁尔区的区位条件、衰退原因和整治措施。在新工业区中重点掌握意大利新工业区的特点和发展模式;美国“硅谷”崛起的因素和主导工业部门。
六、板书设计(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