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测量儿童膈肌前中后部运动的可重复性研究

来源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oyden13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超声测量儿童膈肌前、中、后部运动的可重复性和差异性。

方法

选择2018年11月至2019年6月入住儿科重症监护病房(PICU)的患儿30例。患儿取平卧位,使用5 MHz超声探头,置于右锁骨中线与肋下缘交点,用M型超声记录随呼吸运动的膈肌前、中、后部的移动度和收缩速度,重复测量两次。采用ICC系数表示膈肌移动度和收缩速度两次测量的可重复性。采用方差分析探讨不同部位膈肌移动度和收缩速度的差异性。

结果

膈肌各部位移动度两次测量的组内相关系数分别为ICC前膈肌=0.89、ICC中膈肌=0.95、ICC后膈肌=0.90,膈肌各部位收缩速度两次测量的组内相关系数分别为ICC前膈肌=0.90、ICC中膈肌=0.94、ICC后膈肌=0.95,膈肌各部位移动度和收缩速度的测量均显示出良好的可重复性。膈肌前、中、后部移动度分别为[(8.1±3.1)mm]、[(7.4±3.0)mm]、[(5.5±2.3)mm],膈肌前、中、后部收缩速度分别为[(12.5±4.8)mm/s]、[(11.5±6.3)mm/s]、[(8.9±4.0)mm/s],膈肌前、中、后部位间的移动度和收缩速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利用超声测量儿童膈肌前、中、后各部位运动具有较高的可重复性,儿童膈肌前、中、后部的移动度和收缩速度具有差异性,单纯某一部位的膈肌运动不能代表整体膈肌的运动功能。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六字诀"训练联合基础构音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运动性构音障碍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0例脑卒中后运动性构音障碍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传统呼吸训练+基础构音训练,观察组给予"六字诀"训练+基础构音训练,2组患者均治疗3周。于治疗前、治疗3周后分别采用改良版Frenchay构音障碍量表(FDA)及相关言语呼吸专项评定、最长声时(MPT)测试、最大数数能力(MCA)测
期刊
目的通过负重位磁共振成像(MRI)检查,探讨增强腘绳肌腱力量对膝关节稳定性的作用。方法纳入符合条件并经临床和MRI诊断证实的前交叉韧带(ACL)撕裂患者3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训练组和对照组,每组15例。所有患者均在损伤水肿期过后进行标准六阶段的前交叉韧带损伤康复训练,包括等速运动练习、等张收缩练习、单足或双足跳、本体感受器练习、心血管功能练习等;训练组在此基础上增加腘绳肌强化训练,包括负重屈曲
目的观察耳穴刺激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80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40例。2组患者均给予神经肌肉电刺激及吞咽康复训练等常规干预,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辅以耳穴按压治疗,2组患者疗程均为4周。于治疗前、治疗4周后分别采用表面肌电图(sEMG)、标准吞咽功能评定量表(SSA)评估2组患者吞咽功能改善情况,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
目的观察早期运动干预对脑梗死大鼠皮质脊髓束的影响。方法取雄性SD大鼠18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静息组、造模1 d后运动组(1D组)、造模1周后运动组(1W组),每组6只大鼠,3组大鼠均采用改良的Longa线栓法制备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模型。1D组大鼠在造模1 d后开始运动训练,1W组大鼠在造模1周后开始运动训练,静息组大鼠则每天被置于静止的跑台静息30 min。3组大鼠均于造模1、4、8周后
目的比较留置鼻胃管管饲法(CNG)和留置鼻食管管饲法(CNE)两种方法在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根据留置管饲方法的不同,将脑卒中伴吞咽障碍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CNG组和CNE组,每组30例。2组患者均接受常规针灸、电疗及吞咽功能训练等综合康复治疗以改善患者的吞咽功能,在此基础上,入院后CNG组采用传统的CNG管饲法为患者提供营养,而CNE组则采用CNE管饲法为患者提供营养,直至
目的循证评价虚拟现实(VR)技术促进脑卒中患者平衡与步行功能康复的有效性。方法检索国内外有关VR技术治疗脑卒中患者平衡与步行障碍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CT),由两位评价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后,运用RevMan软件对符合条件的所有结果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22篇RCT。Meta分析结果显示,VR组与常规组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加权均
目的观察A型肉毒毒素(BTX-A)注射对佐剂性关节炎大鼠疼痛行为及脊髓小胶质细胞激活、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的影响,并探讨BTX-A治疗佐剂性关节炎疼痛的可能机制。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0只清洁级雄性SD大鼠分为假手术组、完全弗氏佐剂组(模型组)和BTX-A组,每组20只大鼠。除假手术组外,其余2组均于左后肢踝关节腔注射50 μl CFA建立佐剂性关节炎疼痛模型,假手术组大鼠关节腔内
目的评价执行功能表现测试(EFPT)在我国文化背景下的适用性以及其临床使用价值。方法将获得性脑损伤患者46例设为患者组,健康自愿者49例设为正常组。2组受试者均接受EFPT、神经心理学测试(Flanker任务、颜色形状转换任务、言语及视空间2-Back和威斯康辛卡片分类测试(WCST)以及工具性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IADL)检查,并于入组四周后随机抽取30例正常人再次进行EFPT评估。将本研究结
脊髓性肌萎缩症(SMA)是由运动神经元生存基因缺陷导致的罕见神经肌肉疾病,属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疾病,其发病率约为1/11,000。2007年国际SMA标准护理委员会首次发布了SMA管理指南,并在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应用。近10年来随着SMA管理相关研究证据的不断更新以及基因药物研发取得巨大突破,临床医师、患者及其家庭成员越来越积极主动地去管理这种疾病。2018年初国际SMA标准护理委员会对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