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专语文高效课堂实施策略研究

来源 :未来英才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ancejiangj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专语文课在学生心目中常常遭受冷遇,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学生完全被动参与的状况日益消弭着学生的学习激情。由于课堂学习内容的繁杂和学习方式的单一,使学生参与学习的过程处于被动,是被强迫的状态。如何创设中专语文高效课堂,对此,我提出了以下几点策略。
  关键词:中专;语文;高效课堂
  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决定了该学科在各级各类学校教育中的重要地位。语文的交流功能和交际作用使它成为学校教育的基础学科。那么,怎样提高语文教学的效果,怎样构建一节高效的语文课堂,这是语文教师都在认真思考的课题。笔者作为一名中专的语文老师,多年来也在积极探索语文教学的新思路,也在用与时俱进的思想践行着语文教学的改革,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基础,为学生的就业提供语言交流方面的保障。
  一、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传统语文教材内容陈旧,格式死板,大都以文体或知识点组成单元,不利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新课程教材不是简单的语文知识罗列,而是用人文话题组成的一个个专题,能够让学生在独立探究中提高学习语文的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所以只有让学生从自己的兴趣出发,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才能真正活学、活用,成为教材的研究者与改造者。学习语文要注重平时的积累,俗语说“积沙成塔”“集腋成裘”,平时要经常摘抄有用的名人名言、格言警句;阅读中外名著及富有时代气息的现代文学精品;欣赏优美的诗歌、散文;制订阅读、背诵计划,每天读一篇或100页,背诵一句或一条名人名言;把课本与课外读本、必修课本和选修课本充分结合起来,注意相关课文异同点的分析与比较;就阅读报刊来说,每期都有文学版,也会有不少好的诗文,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提取、整合、有用的信息,并进行收集、重组,创造性地对教材进行补充;即使是电视中播出的新闻,也可也以学到很多的语文知识。“开卷有益”,要多去阅览室、图书室,只要勤翻书、勤读书,都会受益匪浅,学到许多课本中学不到的东西,开阔自己的视野,提高语文知识的摄取能力。
  二、返璞归真,朴素课堂,本色演出
  现代社会到处打假,课堂也需要打假,切忌做课。现在的课堂大多围绕在“教程如何设计,课件怎样制作,多媒体怎样应用,学生怎样调动……”上,语文课已经被打扮得花枝招展,似乎现代化的教学就是按动鼠标和敲击键盘,似乎教师的作用只剩下了组织和引导――这实在是一种偏颇。不是吗,多媒体的运用也无法代替语言文字给人的独特感受,技术的先进并不代表理念的先进。语文教学作为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教学活动,推动其前进的不是技术而是思想,语文课不需要那些精于弄巧、疏于深思的“工匠”,更需要有深厚文化底蕴的教师。这样的话,对老师的要求也更高,要时刻以“探究本位”、“学生中心”为中心,走出表面的浮华,真正让课堂成为“原汁原味”的学堂,让不确定性、生成性在课堂中蔓延,让生命的绿意在课堂中流淌。
  三、以人为本,平等课堂,和谐对话
  如今的课堂提倡“民主、和谐、平等”的课堂氛围,大部分老师都以转变观念,在课堂上努力营造一种平等的氛围,但往往这种“平等”是老师努力营造的,而不是自然生成的。这种平等不应是老师居高临下的“恩赐”,而是老师和学生之间真正意义上的平等,是老师和学生之间的心灵的碰撞而形成共鸣的平等。语文教学既是知识的传授,更是让学生在掌握母语这一工具的过程中感受民族文化的熏陶和民族精神的陶冶,因而更注重内心情感的体验,着重想象、感悟和创造性。完全可以说,没有学生的平等参与,就不可能有真正现代意义上的语文教学。因此,现今的语文课堂呼唤真正意义的平等。有了平等,学生的思维如奔流的山泉,對话的语流必将畅通无阻;有了平等,学生的学习将会有更多的个性,为学生扬起了多元化的理想风帆;有了平等,才能为学生提供真正的“原生态”课堂,生命的绿意才能在课堂中多姿多彩。
  四、采用多种教学方法
  1、设疑提问法。设疑与提问是语文教学课堂调控的常规武器。它是促进师生之间信息交流反馈,推动教学流程迅速向前拓展的重要契机。对于学生来说,它还具有多种教育心理功能:既能激发学生兴趣,集中学习注意力,又能诱发积极思考,培养思维能力和习惯,启迪聪明智慧,还能充分训练口头表达能力。作为教师,可以通过提问来检查和了解学生的理解程度,鼓励和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问题,复习巩固运用所学到的语言知识。可以说,语文课堂调控的起承转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设疑提问的精心运筹。
  2、游戏法。在语文课堂中恰当的运用游戏,能有效的调节课堂气氛,吸引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使语文教学变得更生动、丰富,使课堂变得有趣、活泼。游戏设计可以有:①快速反应;②竞赛评奖;③角色扮演;④听说训练。授新课时,穿插一些游戏,如比赛、表演等,以分散难点,降低难度,使学生们能在愉快的游戏中不知不觉学到知识。
  3、竞赛法。利用学生好胜心强的特点,在课堂游戏中引入竞争机制。如:在进行模仿性游戏操作时,让学生比一比谁是最佳模仿者和最佳模仿搭档;在练习礼貌用语时,设计抢答题和必答题;在巩固新授内容时,设计各种擂台赛;在单元复习时,设计各种活动,评出最佳表现奖。比赛性游戏既鼓励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极大地提高了学习效率。
  4、角色表演法。把表演带进课堂或经常在课堂上把句型、对话、课文编成短剧,让学生表演,把讲台变成舞台,学生是演员,教师是导演,或师生共同表演。尽量让学生把所学内容,按设定的情景结构演出来,做到声情结合,使学生得到大量的听说机会。总而言之,教师的角色不要总是当“裁判”,而是交际活动的组织者、合作者和调控者。
  中专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因为文化课基础差而没有升入高中进行系统的文化课学习。到中专后,又出现了一种偏见,专业课比文化课重要。所以很多学生都忽视文化课的学习,这也给语文教学带来很大难度。本来就基础较差的学生不重视语文的学习,那么高效的语文教学就难以保障。教师要认真备课、充分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制订切实可行、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从而构建高效的语文课堂。
  参考文献
  [1] 王多庆.中专语文教学浅探[J].新疆石油教育学院学报,2011(1).
  [2] 曹明海.语文教育学(修订本).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3] 王兴举.知识、学习与教学——论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课程教材教法.2003.1
其他文献
现阶段的职高语文阅读教学,存在学生兴趣不足、教学方式僵硬、职业特色欠缺等诸多问题,本文对此进行了深刻反思.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伴随着建筑业的发展,结构理论和建筑技术也不断提高,生态建筑是现代建筑学和生态环境的有机结合,生态住宅设计,指的就是综合运用当代建筑学、建筑
在我国当今经济的高速发展态势之下,信息技术的应用在各行各业当中愈发展现出其重要作用.信息时代来临,信息时代影响各行各业已经成为这个时代的主题.信息技术不仅仅拉近了人
摘要:德育一直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它是学校日常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它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和学生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渗透在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中,对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和学校工作起着导向、动力和保证作用。因此,笔者通过查阅大量文献资料,并结合笔者所在地区中职学校实际为例进行探讨,分析当前中职学校中德育教学管理中存在的一些偏差,最后提出相应解决策略。  关键词:中职;德育;教学
本文论述了建筑施工管理中存在的常见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及管理措施,对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摘要:作为基础学科的数学也必须重视德育教育的渗透。在教学中,我们要本着适时、适度和符合学生需求的原则,通过挖掘教材、设计课堂环节、开展数学实践活动等方面进行德育教育的渗透。本文结合自身教学实践,谈一谈对德育教育渗透的几点粗浅认识。  关键词:高中数学;德育渗透;德育教育  新课程改革要求我们努力构建以德育为核心,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学习方式的改变为特征,以应用现代信息技术为标志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飞速发展,城市建设日新月异,各种新型美观的建筑物不断展现在人们面前.人们在满足建筑物数量的同时,对建筑物的造型、安全性、适用性和耐久性也
摘要:英语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有特殊的作用,因为英语不僅是一门学科,更是一门语言,是信息的载体。学生在学习英语的同时,接受了由之带来的相关信息。在教学中教师应精心设计具有启发性、有价值的问题,引导学生围绕问题去思考,增长学生知识,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提高学生学习的能力;同时,还要培养学生的集体合作精神,使学生对德育和情感在教师的“润物细无声”中集少成多,在从量变到质变中得到发展,进而达到提高
高校大学语文课程一直受到关注,其存在性也不断引起学界的争议.本文在针对高职院校大学语文课程教学情况等展开调查的基础上,分析其现状与原因,并对未来发展提出可行性对策.
本文对建筑工程地下室防水主要的两个施工方法:防水卷材施工和防水砼施工进行了比较研究,并结合实际工作经验提出了一套综合施工方法,对地下室施工质量保证和维修维护及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