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与中国教育百年

来源 :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germ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百年来,中国教育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历经了锚定方向、改造建设、改革开放、续写新篇的宏伟征程.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建立社会主义教育制度,扩大了人民群众的入学机会;培养国家建设所需人才,推动了各项事业快速发展;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教师整体素质逐步提高;调整完善教育布局与结构,教育发展更加均衡;鼓励教育探索与研究,形成丰硕理论与实践成果.百年的不懈探索,也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教育事业积累了丰富的历史经验,一是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二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宗旨,优先发展教育;三是坚持推进教育公平;四是坚持遵循教育发展规律.历史证明,只有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的教育事业方能取得辉煌业绩,也方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其他文献
教育现象学的建立不仅标志着教育研究立场的转向,而且深刻影响比较教育研究的方法论选择.运用现象学方法开展比较研究,为比较教育学科的建设开辟了一条独特的道路.比较教育研究应借鉴现象学发生立场的转向,摆脱唯科学实证主义方法论范式的局限,注重面向比较教育的"实事"本身.比较教育研究要有新视界.要尽可能做到进入他国教育的"真实现场",从"文本"的他者转变为"生活"的他者,开展深描、体验与理解的研究.比较教育研究要有新立场.应转变观念,从"异乡"的好奇者转变为"家乡"的眷恋者,关心自身教育在融入世界教育改革的潮流过程
新时代的美育复兴有着深刻的媒介前提,即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算法"成为社会交往的技术基座,它促使与之共同成长的"Z世代"更易聚集同类、倾向简洁,缺少好奇和耐心,更加重视结果而非过程.这一技术倾向的美学结果是审美出现圈层化,进而可能产生社会分化与公共性消失的危险.因此,当前美育复兴应该继承对工业社会过度标准化的反抗,更突出劳动和共同体意识,促使"Z世代"走出算法控制,在美育中注入创造性的元素,以肯定创意劳动、重建社会链接和凝聚审美共识为重要内容,以通向共同富裕的美好生活为指向.
作为我国杰出的马克思主义教育家,成仿吾在办学方向、教育原则以及教育理念等方面具有独到见解.在长达50多年的教育实践活动中,成仿吾遵循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规律,始终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办学使命,立足中国大地,坚持教育同具体国情相结合,突出实践导向;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形成了内容丰富、特征鲜明的教育思想.成仿吾开辟了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发展道路,培养了一大批马克思主义理论实干家,为党的事业发展强固精神支柱,奠定了人才之基.在实践层面,成仿吾创造了敌后办学的奇迹,为发挥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的中流砥柱作用汇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