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习惯之花根植于低年级数学课堂

来源 :语文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didas99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良好习惯,终身受益。一年级是儿童正式接受学习的最初阶段,是良好学习习惯形成的关键时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生形成学习能力的重要方面,也是发展个性的重要方面。下面我就一年级数学课堂学习习惯的培养来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物品摆放,整齐有序——初步培养孩子们的规则意识
   开学第一课,我就告诉孩子们,上一年级了,就是大孩子了,所以,要认真遵守老师要求的一些规定。每节课,我一到教室,先检查的就是孩子们数学课堂物品的摆放。在上课过程中,及时提醒孩子们:铅笔橡皮及时回家了吗?
   二、认真听讲,举手发言——培养学生良好的倾听思考、发言表达的习惯
   1.认真听讲
   听讲能力强弱与否,是决定接受信息多少的首要因素。我认为倾听比表达更重要,不会倾听的孩子就是一个不会学习的学生。所以我要求孩子们从一年级开始,必须养成一个良好的课堂倾听的习惯。
   首先,作为老师,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我会放慢讲话速度,表达内容简短而清晰。我还注意教学形式的多样化与直观性,尽量利用教具、多媒体课件等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采取多种游戏的方式进行练习,力求让课堂教学引人入胜,使每个同学都乐意听,让学生把精力全部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
   其次,要求学生听要入耳,不仅要认真听老师讲,还要认真听同伴说。发现听讲特别认真的同学,我就适时地表扬;而看到个别不认真听讲的学生,我会用目光加以暗示,或者提醒他应该向某某同学学习。这样,久而久之,学生就容易养成上课认真听讲的良好习惯。
   2.举手发言
   我会要求孩子们,会的问题请安静地举起你的小手。举手是有规定的,安静地等老师叫名字,认真地倾听同学的发言,并思考。如有异议,继续举起你的小手。发言时,声音要洪亮。教师要为学生们的发言创造宽松的环境,不管他们说得是否正确,能站起来发言就是好样的。
   三、阅读课本、心脑并用——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阅读习惯
   课本是学生获得系统数学知识的源泉。阅读课本应要求学生读懂、理解、记忆,防止流于形式。要在引导学生阅读课本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维方法、良好的思维习惯,更重要的是通过分析、想象、概括、推理等有规律的思维活动,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年级学生识字不多,缺乏阅读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要教给学生看图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随着识字量的增加,可以适当增加看书的成分,逐步培养学生阅读算式以及叙述文字的能力。虽然一年级学生识字不多,但可以在老师的帮助下读题,也可以让识字较多的学生读题。
   阅读课本还要求学生手脑并用,纠正只用眼睛看不用笔记的“看小说式”的阅读方法:要边看边做记号,把在阅读中遇到的问题记下来,这样持之以恒,就能逐步养成独立阅读课本的习惯。除了指导学生读课本外,还要鼓励学生多读课外书,发现课外书中以及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四、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培养学生初步深度学习的习惯
   数学是思考性极强的学科。在数学教学中,必须使学生积极开动脑筋,乐于思考,勤于思考,善于思考,逐步养成独立思考并与同伴交流的习惯。
   要使学生独立思考,首先要选择好思考的材料,创设思考的情境。同时,教师要留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教师要照顾到中、下程度的学生,应多留一些时间让大家思考,让不同层次的同学回答。要注意调动全班同学的积极性,可利用合作学习、小组讨论、动手操作等多种方法,让学生有独立思考、提出问题的机会。
   引导学生独立思考,還必须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提出问题有时比解答问题更重要,学生提出问题,是从所学知识中寻找矛盾和疑问,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见解,这种提问能力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有效途径。因此,教师要多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并和学生一起分析、讨论。也可以将一些暂时不能解决的问题存入“问题银行”留待以后解决,这不仅可以培养学生提问题的能力,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意识。
   学生经过独立思考,就可能产生新的见解,有了见解就会有交流的愿望,有了交流又可产生新的思考,从而使学生乐于思考、勤于思考、善于思考,逐步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总之,一年级学生由于特殊的年龄特征,习惯的培养非常重要。只有多渠道、坚持不懈地抓学生良好数学学习习惯,提高学生学习的动力,才能让习惯之花灿烂绽放。
其他文献
所谓“读写结合”,实际上是指教师在给学生进行相应教学活动的时候,将“读”和“写”两个不同的方面结合起来,以此来展开对学生的教学工作,推动学生知识结构的全面发展。对于小学阶段的课程教学活动来说,教师将读、写两方面的内容结合起来,是非常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毕竟在读写结合的过程中,学生的视觉、听觉、触觉等多方面的感官都能被调动起来,从而让他们能够最大程度上感受学习知识的兴趣,以此来促进学生建立自己的知识构
期刊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通过情境的创设来提升学生的兴趣,吸引学生尽快进入学习状态。教师要以情境吸引学生聚焦课堂内容,将学生置于具体的场景之中,调动他们的积极情绪。教师可以创设实际情境,调动学生的感官,让他们获得视听的享受,获得亲身的体验。教师也可以创设记忆情境,让学生回忆生活里曾经发生的故事,从而融情于文,理解作者的情感。教师也可以创设虚拟情境,让学生通过模仿等方式体验情感,理解故事的情节。教师可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指明了关于写作的目标:第一学段是写话,第二學段是习作。可见,写话是习作的前提,是习作的最基础训练。教材是课堂教学的主要课程资源,里面蕴含着丰富的写话内容。统编教材里的一篇篇课文,一幅幅插图,一道道课后习题,一次次口语交际……都为学生写话提供了好素材。那么如何利用统编教材,打开孩子们的写话之门呢?   一、注重积累,写一句优美的话   句子写完整了,还远远不够,还要写得具体、优美
期刊
小学语文是一门重要的语言类学科,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深入研究阅读与写作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是有效提升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的重要方式。本文将从三个方面来阐述小学语文读写教学的创新举措。   一、更新教学观念,强调读写教学的意义   小学语文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首先应当不断更新自身教育教学观念,重点研究读写教学的内涵及意义,创新教育教学方法。小学语文教师不但要让学生掌握基础的理论知识,还要让学生提升自
期刊
随着网络时代的不断发展,我们对各种高科技App越来越依赖。毋庸置疑,这些App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方便。由于这些应用软件操作简单,于是乎很多家长和儿童都参与其中,乐此不疲,随即,网络上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模仿秀”:有的儿童稚气未脱但怼得家长哑口无言;有的儿童能“上天入地”有各种超常技能;有儿童模仿各色人物惟妙惟肖……我们不反对各种社交软件的开发推广,但对于儿童,我不支持让儿童过多地接触,更不希望
期刊
在英语教学中,学生的情感因素是英语教学成功的内驱力。只有激发起学生积极的情感因素,保持学生良好的情绪,挖掘并发展学生的语言潜能,才能提高小学生英语学习的效果。我在英语教学中,以激发情感为突破口,做了以下尝试。   一、积极进行情感交流,诱发自我需求   游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儿童具有强烈的吸引力。在英语教学中,我根据教材以及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合理选择游戏项目,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情趣游
期刊
在高中生中开展学生生涯规划教育,希望每个高中生积极主动的探索自己未来的人生之路,而不是随波逐流。   一、以生涯教育课堂为主阵地,让学生在体验式学习中探索自己的生涯发展,明确奋斗方向   在课堂上,我们根据学生的特点,设计了如下5个单元:人生需规划、知己、知彼、目标、行动。每个单元包括相应的课堂教学内容。   人生需规划:1.生涯彩虹图。以生涯彩虹图切入,让学生意识到每个人生命是动态连续的过
期刊
合作式学习注重教师的引导与启发,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时刻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将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作为基本条件,注重师生间良好的合作,为学生营造一个民主、平等的良好学习氛围,将学生以往的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参与,将过去的机械学习转变为创设学习。   一、组建合理的合作小组   在接到新班级的时候,我在第一节课时就把建立学习小组列入教学内容,之后用了两节课时间,进行小组建立、设计和评价。同时要求
期刊
班主任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中最重要的岗位之一。班主任是国家对未来接班人人生目标培养的重要践行者,是上级部门精神传达的操作手,是学校与家庭的联络员,是学生人生道路的领路人。要想成为一位优秀的班主任,需要从各个方面体现出这个岗位的重要作用。只有不断思考,并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才能使自己的班主任工作体现出它应有的价值和作用。作为班主任,首先要心中有大爱。大爱,简单地说,就是关爱学生的一切,只要是对学生的健康
期刊
参加“新基础教育”实验以来,我就一直致力于课型和结构化教学的研究。课型研究不仅提高了我们教师把握教材的能力,更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我们常说语文就是一个“针线筐”,如果说数学是清清楚楚一条线,语文则是模模糊糊一大片。每个人对文本的解读不同,呈现出来的教学千差万别。我们以往的教学多是上一节就研究一节,缺乏关联,没有做到前延后续。而小学语文教学的结构化,则为我们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打开了一扇窗,也引发我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