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将自己的儿子皓昱作为个案,进行“自主性绘画”的研究,试图透视幼儿自主性绘画的过程,并从中发现儿童画的画法特征。
个案介绍:
皓昱,男,2003年10月31日生,母亲为幼儿园教师,擅长并喜爱幼儿美术教育,父亲为小学体育教师,不懂绘画。1岁左右皓昱开始跟随妈妈进入幼儿园活动室,他更多关注的是幼儿园小朋友的绘画活动,并很乐意抓大哥哥大姐姐的水粉画笔蘸色后乱涂乱画。皓昱2岁零9个月完成了第一幅涂鸦作品《大吊车》(作品1)。
一、幼儿创作绘画的冲动和灵感来源于生活经验
幼儿的绘画冲动来源于其早期的生活经验和记忆表象,让幼儿多感知客观事物,无疑是积累绘画表象和经验的重要途径。
平时,他非常乐意与爸爸妈妈一起游戏、玩耍,爸爸是体育老师,经常打球、跑步锻炼。他的《爸爸、妈妈和我跑步》(作品2)真实地再现了他和爸爸、妈妈跑步的情景。
在用绘画表现生活的过程中,孩子对事物了解得越仔细,呈现物体细节的能力越强,对物体的命名利实际表现的物体就越吻合,如《爷爷打针》(作品3)
二、人物的再现是一个从局部表现到整体表现的发展过程
人物的发现最初为《男孩头形》(作品4),以一根线代表耳朵,之后逐步出现由局部到整体的发展趋势。起初用圆代表眼睛,后来画人只画出头形,再后来《一二一、排队走》(作品5)加上线条头发、长形身体、单线的胳膊和腿,而后出现了《爸爸、妈妈和我跑步》(作品2)中“有胡子是爸爸、梳辫子是妈妈、短头发的足我”,画人的写实成分逐步增多,只是头大身子瘦小,之后的《爸爸妈妈干杯》(作品6)动作表现得已经比较准确了。
“随着儿童成熟,绘画中整体感增强”这个理论也在皓昱身上得以体现。而幼儿对事物观察和感知得越深入,其反映视觉真实的能力就越强。《我和姐姐溜旱冰》(作品7)直直长长的线条着实刻画了他和姐姐穿着旱冰鞋后的高大形象。《爸爸的学生打篮球》(作品8)展现了两队队员左右进攻因奔跑抢球而挥汗如雨的热烈场面。
三、绘画是幼儿内心世界的再现
幼儿把图画作为手段,用以表现自己的经验、知识、对周围环境的理解和认识,表露喜怒哀乐的情绪情感,表达自己的欲求和自己与他人及事物的关系,表示自己的意志,表征他们对美的感受等。
笔者并不戴耳环,也没有做过卷发,平时也很少穿短裙。孩子常问:“妈妈,您怎么就不戴耳环呢?”我总是随口答复:“妈妈不喜欢。”没有思考孩子问话的含义。从孩子所画的《穿裙子戴耳环梳卷发的妈妈》(作品9)中笔者确实体会到孩子所希望的妈妈的装扮。
又如《拼贴组合:小桥风景》(作品10),孩子在节假日常在爸爸的陪同下到野外去放风筝,在他进行组合拼贴风筝时,他贴了一片叶子后说:“这是翅膀。”随后他又拿了一片同样的叶子说:“那边还有一个翅膀。”之后又撕了点白色的水果网袋说:“还有头和尾巴呢!”风筝贴好后,他就开始用网袋做小桥,并添画小河里的水、小鱼。当我问他:“风筝是不是有拉着的绳子呢?”皓昱却很自信地说:“没有,这个风筝跑了,小朋友没有拉住它。”最后的作品,呈现出一个蕴含对称美的风筝,可见孩子在生活中对风筝的观察、认识和对“放风筝,风筝跑走了”的理解,在创作中所表现出的情绪情感、意志及其对美的感受。
这其中所表现的一系列心理活动都不是外力强加的,只有心理氛围、环境氛围自由,心意表达才能自如。
四、自主性绘画展示出幼儿的多种水平
孩子的绘画能力还能体现其言语表现能力和创造力的发展、视觉知觉能力的发展、颜色认知能力和应用、观察和想象能力的水平等。以皓昱视觉知觉能力的发展体现为例:
在《小雨点,沙沙沙,落到我的花园里》(作品11)中,他用视点混合的方法展现了小雨点落到花园里的情景。
再看他的颜色认知能力和应用能力的发展体现:
如《小猴摘彩果》(作品12),孩子将自己喜欢及认识的颜色自如地运用到了画面中。再现了一幅多彩的世界。
在“自主性绘画”研究中,笔者给予皓昱各种环境与材料的支持和引导,促使他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与自主的创作。
个案介绍:
皓昱,男,2003年10月31日生,母亲为幼儿园教师,擅长并喜爱幼儿美术教育,父亲为小学体育教师,不懂绘画。1岁左右皓昱开始跟随妈妈进入幼儿园活动室,他更多关注的是幼儿园小朋友的绘画活动,并很乐意抓大哥哥大姐姐的水粉画笔蘸色后乱涂乱画。皓昱2岁零9个月完成了第一幅涂鸦作品《大吊车》(作品1)。
一、幼儿创作绘画的冲动和灵感来源于生活经验
幼儿的绘画冲动来源于其早期的生活经验和记忆表象,让幼儿多感知客观事物,无疑是积累绘画表象和经验的重要途径。
平时,他非常乐意与爸爸妈妈一起游戏、玩耍,爸爸是体育老师,经常打球、跑步锻炼。他的《爸爸、妈妈和我跑步》(作品2)真实地再现了他和爸爸、妈妈跑步的情景。
在用绘画表现生活的过程中,孩子对事物了解得越仔细,呈现物体细节的能力越强,对物体的命名利实际表现的物体就越吻合,如《爷爷打针》(作品3)
二、人物的再现是一个从局部表现到整体表现的发展过程
人物的发现最初为《男孩头形》(作品4),以一根线代表耳朵,之后逐步出现由局部到整体的发展趋势。起初用圆代表眼睛,后来画人只画出头形,再后来《一二一、排队走》(作品5)加上线条头发、长形身体、单线的胳膊和腿,而后出现了《爸爸、妈妈和我跑步》(作品2)中“有胡子是爸爸、梳辫子是妈妈、短头发的足我”,画人的写实成分逐步增多,只是头大身子瘦小,之后的《爸爸妈妈干杯》(作品6)动作表现得已经比较准确了。
“随着儿童成熟,绘画中整体感增强”这个理论也在皓昱身上得以体现。而幼儿对事物观察和感知得越深入,其反映视觉真实的能力就越强。《我和姐姐溜旱冰》(作品7)直直长长的线条着实刻画了他和姐姐穿着旱冰鞋后的高大形象。《爸爸的学生打篮球》(作品8)展现了两队队员左右进攻因奔跑抢球而挥汗如雨的热烈场面。
三、绘画是幼儿内心世界的再现
幼儿把图画作为手段,用以表现自己的经验、知识、对周围环境的理解和认识,表露喜怒哀乐的情绪情感,表达自己的欲求和自己与他人及事物的关系,表示自己的意志,表征他们对美的感受等。
笔者并不戴耳环,也没有做过卷发,平时也很少穿短裙。孩子常问:“妈妈,您怎么就不戴耳环呢?”我总是随口答复:“妈妈不喜欢。”没有思考孩子问话的含义。从孩子所画的《穿裙子戴耳环梳卷发的妈妈》(作品9)中笔者确实体会到孩子所希望的妈妈的装扮。
又如《拼贴组合:小桥风景》(作品10),孩子在节假日常在爸爸的陪同下到野外去放风筝,在他进行组合拼贴风筝时,他贴了一片叶子后说:“这是翅膀。”随后他又拿了一片同样的叶子说:“那边还有一个翅膀。”之后又撕了点白色的水果网袋说:“还有头和尾巴呢!”风筝贴好后,他就开始用网袋做小桥,并添画小河里的水、小鱼。当我问他:“风筝是不是有拉着的绳子呢?”皓昱却很自信地说:“没有,这个风筝跑了,小朋友没有拉住它。”最后的作品,呈现出一个蕴含对称美的风筝,可见孩子在生活中对风筝的观察、认识和对“放风筝,风筝跑走了”的理解,在创作中所表现出的情绪情感、意志及其对美的感受。
这其中所表现的一系列心理活动都不是外力强加的,只有心理氛围、环境氛围自由,心意表达才能自如。
四、自主性绘画展示出幼儿的多种水平
孩子的绘画能力还能体现其言语表现能力和创造力的发展、视觉知觉能力的发展、颜色认知能力和应用、观察和想象能力的水平等。以皓昱视觉知觉能力的发展体现为例:
在《小雨点,沙沙沙,落到我的花园里》(作品11)中,他用视点混合的方法展现了小雨点落到花园里的情景。
再看他的颜色认知能力和应用能力的发展体现:
如《小猴摘彩果》(作品12),孩子将自己喜欢及认识的颜色自如地运用到了画面中。再现了一幅多彩的世界。
在“自主性绘画”研究中,笔者给予皓昱各种环境与材料的支持和引导,促使他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与自主的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