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期初,刚刚接了一个新班,为了更好地了解学生,我翻阅了前任班主任留下的学生基本情况统计表,其中有两份表格引起了我的注意。
一份表格是一位女生的,虽然教的时间还不长,但我已经认识她了。因为她实在是不能让老师省心的孩子,开学第一天的家庭作业就没做,课堂上也总是无法集中注意力,所以我对她已经有了比较深刻的印象。她的表格上,在家庭人口这一栏写的是“2”,母亲的姓名、工作的单位和联系号码这些栏目都是空白。表格上的字迹很潦草,看得出不会是孩子的字迹。
另一份表格是一位男生的,那是一个特别瘦弱的男孩,他的衣服总是不太合身,特别是裤子,裤脚高出了踝骨好大一截,露出了骨瘦如柴的小腿。他的家庭人口那一栏和大多数的同学一样,写着“3”,母亲姓名那一栏里工工整整地写着一个普普通通的女性的名字,工作单位写着“无”,最让我吃惊的是母亲联系号码后面写着:“已去世。”看着这张表格,眼前又浮现出那瘦弱的身影,我心里酸酸的,难过极了!
为了不触及孩子的伤心往事,我拿着这两份表格去找了前任班主任了解情况,她告诉我,那位女孩的父母离异了,那位男孩的母亲已经去世好多年了,一直是他的父亲独身一人照顾着男孩。
身为人母,我深深地知道母亲对于孩子的重要。为了弥补他们缺失的母爱,在以后的日子里。我感觉对他们更多了一份责任,当然也更多了一份关爱。他们的成绩都不够理想,因此放学后,我会把他们留下,为他们补课,辅导他们做作业。有时比较晚了,这两个孩子的父亲会在教室门口等孩子,我也就认识了他们。女孩的父亲总是戴着一副深色的墨镜,紧紧抿着的嘴角从没有浮现过一丝笑意,我虽然看不清他的眼神,但他脸上的表情永远是僵硬而严肃的,如石雕般坚硬的面部线条,找不到一丝柔和的感觉,他从没和我打过一声招呼,对于每天为他的孩子补习的老师,他总是视而不见:而那位男孩的父亲,恰恰与之相反,他来接孩子的时候,脸上总是挂满了笑容,他总是搓着手,局促不安地说:“谢谢老师,谢谢老师!又耽误老师下班了,不好意思,不好意思。”那时候,我总会笑笑说:“没关系,我们应该做的。”即使听了我这样的回答,他的不安似乎并没有减轻。
一年的时间转眼间又过去了。学生快毕业时,为了学生划区人学,我们又填了好几次表格。那位男孩的表格一如既往地写着他的母亲的姓名等情况,女孩的表格却有了一次改变,第一份表格是草表,是女孩自己填的,她在母亲姓名后面填了一个名字,联系电话后面写着“离异”,中午草表带回去让家长复查签字,我将表格收上来时,发现女孩表格上母亲姓名和联系号码都被涂上了厚厚的修改液,那几个栏目又如开学初的那表格一般,空空如也……
看着这些空白的栏目,我陷入了深深的沉思,已去世的男孩的母亲,即使她在遥远的天堂,但她一直拥有自己的姓名,一直在孩子的履历表上一次次出现,她依旧是家庭的一员,她似乎从未离开,她似乎一直在丈夫和孩子的身边;那位离异的女孩的母亲,即使她和自己的孩子生活在同一片蓝天下,迎接着同一轮朝阳,呼吸着同样的空气,但在孩子的履历表上,她却无一席之地……
如若问:“人世间最遥远的距离是什么?”一千个人或许会有一千种答案。而面对这张履历表,我知道了最遥远的距离不是生离死别,不是天地相隔,比生死相隔更遥远的还有永远的仇恨!我深深地担忧着:那仇恨的种子,会结出怎样的果实?
一份表格是一位女生的,虽然教的时间还不长,但我已经认识她了。因为她实在是不能让老师省心的孩子,开学第一天的家庭作业就没做,课堂上也总是无法集中注意力,所以我对她已经有了比较深刻的印象。她的表格上,在家庭人口这一栏写的是“2”,母亲的姓名、工作的单位和联系号码这些栏目都是空白。表格上的字迹很潦草,看得出不会是孩子的字迹。
另一份表格是一位男生的,那是一个特别瘦弱的男孩,他的衣服总是不太合身,特别是裤子,裤脚高出了踝骨好大一截,露出了骨瘦如柴的小腿。他的家庭人口那一栏和大多数的同学一样,写着“3”,母亲姓名那一栏里工工整整地写着一个普普通通的女性的名字,工作单位写着“无”,最让我吃惊的是母亲联系号码后面写着:“已去世。”看着这张表格,眼前又浮现出那瘦弱的身影,我心里酸酸的,难过极了!
为了不触及孩子的伤心往事,我拿着这两份表格去找了前任班主任了解情况,她告诉我,那位女孩的父母离异了,那位男孩的母亲已经去世好多年了,一直是他的父亲独身一人照顾着男孩。
身为人母,我深深地知道母亲对于孩子的重要。为了弥补他们缺失的母爱,在以后的日子里。我感觉对他们更多了一份责任,当然也更多了一份关爱。他们的成绩都不够理想,因此放学后,我会把他们留下,为他们补课,辅导他们做作业。有时比较晚了,这两个孩子的父亲会在教室门口等孩子,我也就认识了他们。女孩的父亲总是戴着一副深色的墨镜,紧紧抿着的嘴角从没有浮现过一丝笑意,我虽然看不清他的眼神,但他脸上的表情永远是僵硬而严肃的,如石雕般坚硬的面部线条,找不到一丝柔和的感觉,他从没和我打过一声招呼,对于每天为他的孩子补习的老师,他总是视而不见:而那位男孩的父亲,恰恰与之相反,他来接孩子的时候,脸上总是挂满了笑容,他总是搓着手,局促不安地说:“谢谢老师,谢谢老师!又耽误老师下班了,不好意思,不好意思。”那时候,我总会笑笑说:“没关系,我们应该做的。”即使听了我这样的回答,他的不安似乎并没有减轻。
一年的时间转眼间又过去了。学生快毕业时,为了学生划区人学,我们又填了好几次表格。那位男孩的表格一如既往地写着他的母亲的姓名等情况,女孩的表格却有了一次改变,第一份表格是草表,是女孩自己填的,她在母亲姓名后面填了一个名字,联系电话后面写着“离异”,中午草表带回去让家长复查签字,我将表格收上来时,发现女孩表格上母亲姓名和联系号码都被涂上了厚厚的修改液,那几个栏目又如开学初的那表格一般,空空如也……
看着这些空白的栏目,我陷入了深深的沉思,已去世的男孩的母亲,即使她在遥远的天堂,但她一直拥有自己的姓名,一直在孩子的履历表上一次次出现,她依旧是家庭的一员,她似乎从未离开,她似乎一直在丈夫和孩子的身边;那位离异的女孩的母亲,即使她和自己的孩子生活在同一片蓝天下,迎接着同一轮朝阳,呼吸着同样的空气,但在孩子的履历表上,她却无一席之地……
如若问:“人世间最遥远的距离是什么?”一千个人或许会有一千种答案。而面对这张履历表,我知道了最遥远的距离不是生离死别,不是天地相隔,比生死相隔更遥远的还有永远的仇恨!我深深地担忧着:那仇恨的种子,会结出怎样的果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