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孩子太喜欢钱,就会钻在钱眼里,被人称为“小财迷”;太不把钱当一回事,长大就会成为败家子。所以,我们要想办法让孩子从小就养成正确的理财观念,学会用钱的同时又不被金钱所束缚。
小财迷:
8岁的宁宁有一个存折、两个储蓄罐,存折是用来存压岁钱的,两个储蓄罐里,一个是平时奶奶姑姑们给的零花钱,另一个是他自己通过和爸爸妈妈的“协议”挣到的零花钱。对于宁宁来说,最快乐的事情莫过于把储蓄罐倒出来数数自己究竟有多少钱,而且,他的“财富”,从来都是只进不出、只增不减。妈妈也曾想过让他用自己的钱买玩具文具之类的,可每次得到的都是斩钉截铁地拒绝,对于宁宁来说,钱给他带来的快乐,绝对仅仅是因为钱本身的魅力,和它能带来的任何好处都没关系。
4岁时,小表姐把他的玩具手机弄坏了,宁宁找到舅舅,要一万多块钱的赔偿。舅舅说把自己的手机赔了。他不要,说就是要钱,舅舅认真地告诉他:“等我挣够了再给你拿来!”小财迷却是不依不饶:“那到时候你得赔我九万多。”
宁宁非常精通跟钱有关的概念。你问他几加几等于几,几减几等于几,他半天算不出。换成问他你有五毛,再给你三毛共是几毛,你有八毛,买东西花了四毛还有几毛,他张口就能答出;他更善于运用钱的量词,许诺给别人时常说几毛、几块,极限也就几百。跟别人要,张口就是几万。
时间长了,宁宁“小财迷”的绰号也叫开了。妈妈有时候会很纳闷地问:“我和他爸爸都不这样,我们家也没有像他这样拿钱为重的,这究竟是从哪学的呢?”
和事老:
对于孩子来说,当他们一旦认识到钱的可爱之处时,很容易爱钱成痴,变成“小财迷”。怎样才能让孩子懂得正确地使用钱,对待钱呢?
首先,要让孩子明白钱的用途,钱是用来“用”的,而不是攒着玩的,如果离开了它的使用属性,钱跟废纸没什么区别。
接下来,还要让孩子明白,“攒钱”也是必需的,攒钱的目的就是为了把钱集中起来,达到一定的数目之后,用来满足我们生活和学习的需要。避免造成孩子产生“钱不花就浪费了”的概念,从而花费无度,适得其反。
作为家长,要担当起引导孩子学会理财的职责。比如前文的宁宁,家长可以利用宁宁对钱的敏感度,帮助他制定一个合理的理财计划,比如说每个月固定给他多少零花钱,然后让他按照需要自己支配这些钱究竟该花在哪些地方,家长在一旁适当地做以指导。相信坚持下来,宁宁一定会慢慢改掉爱财、敛财的毛病,学会合理地使用金钱,也许在几十年后,今天的小财迷会成为一名了不起的金融家哦!
败家子:
和“小财迷”比起来,“败家子”可能更为普遍。
“一家一个”的独生子女政策实施以来,二十多年来中国出现了众多的“小皇帝”、“小公主”,他们不分家庭经济情况如何,都无一例外地把老爸老妈当成摇钱树,只要有需要,就去摇一摇,而这些父母们在“不能让孩子受屈”的心理下,心甘情愿地被子女榨干他们的血汗钱。殊不知,父母的心血,浇灌出的却是“败家”之花。
平常一点的,随便找一家大超市,都可以看见由于父母没满足其要求而大哭大闹的孩子,而大多数家长在孩子的哭闹之下,为了息事宁人,都选择了顺从孩子的意思,久而久之,对从来没遭到过拒绝的孩子而言,花钱无度、大手大脚就不是什么稀罕事了。
5岁的乐乐是幼儿园大班的小朋友,某天回家后,乐乐对妈妈说:“我们班的帅帅过生日,他妈妈请我们全班小朋友在麦当劳吃的饭。”妈妈问:“你们班30多个小朋友都去了吗?”“是啊!”随后妈妈又详细地问了一下吃了哪些东西,大致估算了一下,好家伙,这一顿生日餐大概要花1000多元!
又过了一个月,乐乐的生日到了,他跟妈妈说也要请全班的小朋友去吃麦当劳。妈妈有些为难,却不忍心直接拒绝孩子,只好带着乐乐来到银行,取出了1000元钱,并请银行的工作人员把这些钱都换成1元面值的,拿着这厚厚的一摞钱,乐乐问妈妈:“这些都要花掉吗?”
对于5岁的乐乐来说,1000元究竟能干多少事、买多少东西他并没有一个明确的概念,但是对于1元钱,他却非常有概念,比如说他很清楚1元钱能买一支雪糕、一包QQ糖,还能买一个大的图画本,眼看着这么多的1元钱就要被花掉,乐乐开始心疼了。妈妈见机行事,又推荐了另一种过生日的办法,乐乐欣然接受。
其实,很多时候孩子究竟是成为“败家子”还是理财小能手,靠得就是家长如何引导,想要有什么样的孩子,就动脑筋把他往那条路上引吧!
和事老:
乐乐的妈妈很聪明,知道怎样在孩子的情感能够接受的前提下,把孩子引到正确的消费观上来。其实只要动动脑筋,很多妈妈也做得到,以下是我们给您提的一点小建议:
3岁 和孩子一起认识钱币,让孩子辨认硬币和纸币,知道钱是做什么用的
4岁 了解身边常用商品的价格,知道每枚硬币值多少分
5岁 拥有自己的零用钱,知道如何到商场、超市购物,知道钱是怎么来的
6岁 有自己的小储蓄,能够找数目不大的钱,能够数大量的硬币
7岁 在超市能看价格标签;到银行参观,知道银行是做什么的
8岁 在银行有自己的储蓄户头,知道把钱存在储蓄账户里;知道可以通过做额外的工作赚钱
9岁 能够制订简单的一周开销计划,购物时知道比较价格
10岁 懂得每周节约一点钱,留着需要大笔开销时使用
11岁 了解自动提款机,了解关于借记卡和信用卡的基本知识
12岁 能制订并执行两周开销计划;初步了解如何计算利率,以及银行业务中的术语
13~14岁 到证券行参观,了解股票和债券的初步知识;开始参与家庭理财的讨论、规划;有相对长期的储蓄目标
15~16 岁 学习保险的知识;开始参与打工、商务等工作实践;了解网上理财购物
17~18 岁 了解税务的原理;可以自己计划、支付相对大笔的开支
编辑王琴
小财迷:
8岁的宁宁有一个存折、两个储蓄罐,存折是用来存压岁钱的,两个储蓄罐里,一个是平时奶奶姑姑们给的零花钱,另一个是他自己通过和爸爸妈妈的“协议”挣到的零花钱。对于宁宁来说,最快乐的事情莫过于把储蓄罐倒出来数数自己究竟有多少钱,而且,他的“财富”,从来都是只进不出、只增不减。妈妈也曾想过让他用自己的钱买玩具文具之类的,可每次得到的都是斩钉截铁地拒绝,对于宁宁来说,钱给他带来的快乐,绝对仅仅是因为钱本身的魅力,和它能带来的任何好处都没关系。
4岁时,小表姐把他的玩具手机弄坏了,宁宁找到舅舅,要一万多块钱的赔偿。舅舅说把自己的手机赔了。他不要,说就是要钱,舅舅认真地告诉他:“等我挣够了再给你拿来!”小财迷却是不依不饶:“那到时候你得赔我九万多。”
宁宁非常精通跟钱有关的概念。你问他几加几等于几,几减几等于几,他半天算不出。换成问他你有五毛,再给你三毛共是几毛,你有八毛,买东西花了四毛还有几毛,他张口就能答出;他更善于运用钱的量词,许诺给别人时常说几毛、几块,极限也就几百。跟别人要,张口就是几万。
时间长了,宁宁“小财迷”的绰号也叫开了。妈妈有时候会很纳闷地问:“我和他爸爸都不这样,我们家也没有像他这样拿钱为重的,这究竟是从哪学的呢?”
和事老:
对于孩子来说,当他们一旦认识到钱的可爱之处时,很容易爱钱成痴,变成“小财迷”。怎样才能让孩子懂得正确地使用钱,对待钱呢?
首先,要让孩子明白钱的用途,钱是用来“用”的,而不是攒着玩的,如果离开了它的使用属性,钱跟废纸没什么区别。
接下来,还要让孩子明白,“攒钱”也是必需的,攒钱的目的就是为了把钱集中起来,达到一定的数目之后,用来满足我们生活和学习的需要。避免造成孩子产生“钱不花就浪费了”的概念,从而花费无度,适得其反。
作为家长,要担当起引导孩子学会理财的职责。比如前文的宁宁,家长可以利用宁宁对钱的敏感度,帮助他制定一个合理的理财计划,比如说每个月固定给他多少零花钱,然后让他按照需要自己支配这些钱究竟该花在哪些地方,家长在一旁适当地做以指导。相信坚持下来,宁宁一定会慢慢改掉爱财、敛财的毛病,学会合理地使用金钱,也许在几十年后,今天的小财迷会成为一名了不起的金融家哦!
败家子:
和“小财迷”比起来,“败家子”可能更为普遍。
“一家一个”的独生子女政策实施以来,二十多年来中国出现了众多的“小皇帝”、“小公主”,他们不分家庭经济情况如何,都无一例外地把老爸老妈当成摇钱树,只要有需要,就去摇一摇,而这些父母们在“不能让孩子受屈”的心理下,心甘情愿地被子女榨干他们的血汗钱。殊不知,父母的心血,浇灌出的却是“败家”之花。
平常一点的,随便找一家大超市,都可以看见由于父母没满足其要求而大哭大闹的孩子,而大多数家长在孩子的哭闹之下,为了息事宁人,都选择了顺从孩子的意思,久而久之,对从来没遭到过拒绝的孩子而言,花钱无度、大手大脚就不是什么稀罕事了。
5岁的乐乐是幼儿园大班的小朋友,某天回家后,乐乐对妈妈说:“我们班的帅帅过生日,他妈妈请我们全班小朋友在麦当劳吃的饭。”妈妈问:“你们班30多个小朋友都去了吗?”“是啊!”随后妈妈又详细地问了一下吃了哪些东西,大致估算了一下,好家伙,这一顿生日餐大概要花1000多元!
又过了一个月,乐乐的生日到了,他跟妈妈说也要请全班的小朋友去吃麦当劳。妈妈有些为难,却不忍心直接拒绝孩子,只好带着乐乐来到银行,取出了1000元钱,并请银行的工作人员把这些钱都换成1元面值的,拿着这厚厚的一摞钱,乐乐问妈妈:“这些都要花掉吗?”
对于5岁的乐乐来说,1000元究竟能干多少事、买多少东西他并没有一个明确的概念,但是对于1元钱,他却非常有概念,比如说他很清楚1元钱能买一支雪糕、一包QQ糖,还能买一个大的图画本,眼看着这么多的1元钱就要被花掉,乐乐开始心疼了。妈妈见机行事,又推荐了另一种过生日的办法,乐乐欣然接受。
其实,很多时候孩子究竟是成为“败家子”还是理财小能手,靠得就是家长如何引导,想要有什么样的孩子,就动脑筋把他往那条路上引吧!
和事老:
乐乐的妈妈很聪明,知道怎样在孩子的情感能够接受的前提下,把孩子引到正确的消费观上来。其实只要动动脑筋,很多妈妈也做得到,以下是我们给您提的一点小建议:
3岁 和孩子一起认识钱币,让孩子辨认硬币和纸币,知道钱是做什么用的
4岁 了解身边常用商品的价格,知道每枚硬币值多少分
5岁 拥有自己的零用钱,知道如何到商场、超市购物,知道钱是怎么来的
6岁 有自己的小储蓄,能够找数目不大的钱,能够数大量的硬币
7岁 在超市能看价格标签;到银行参观,知道银行是做什么的
8岁 在银行有自己的储蓄户头,知道把钱存在储蓄账户里;知道可以通过做额外的工作赚钱
9岁 能够制订简单的一周开销计划,购物时知道比较价格
10岁 懂得每周节约一点钱,留着需要大笔开销时使用
11岁 了解自动提款机,了解关于借记卡和信用卡的基本知识
12岁 能制订并执行两周开销计划;初步了解如何计算利率,以及银行业务中的术语
13~14岁 到证券行参观,了解股票和债券的初步知识;开始参与家庭理财的讨论、规划;有相对长期的储蓄目标
15~16 岁 学习保险的知识;开始参与打工、商务等工作实践;了解网上理财购物
17~18 岁 了解税务的原理;可以自己计划、支付相对大笔的开支
编辑王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