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黄金分割律作为一种数学比例关系,在艺术、美学、建筑等许多领域,都散发着其独特的魅力。这一组看似简单的数字,在企业管理过程中,尤其是在企业质量监督中也能够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把质量监督力分解为监管力与执行力,分析二力形成合力的过程,用黄金分割法确定二力的方向关系和量的比例关系,对提高质量监督力具有积极指导意义。
关键词 黄金分割律;企业管理;质量监督
黄金分割律是一种古老而又神秘的数学方法。古希腊的毕达格拉斯学派对此已有研究。到中世纪,意大利数学家巴巧利在1509年出版《神圣比例》一书中也论述了中外比;德国刻卜勒称之为“神圣分割”,其数字表示为0.618。
黄金定律由两大部分构成,一部分是黄金周期循环,另一部分是黄金分割优选法。优选法是一种求最优化问题的方法,即怎样才能使产量最高、质量最好,消耗最少。数学上最优化问题的解决方法大致分为两类:间接最优化方法和直接最优化方法。间接最优化方法是把研究对象用数学方程表示出来,再用数学方法求最优解。但在许多情况下,对象本身处理不清楚,间接最优化方法就无法使用。于是人们就通过大量试验来寻找最优解,如何安排试验,能较快较省地求得最优解,这就是直接最优化方法。黄金分割规律在某些方面为直接最优化方法的建立提供了依据。
生活中,黄金分割律在建筑、美学、艺术中的应用十分广泛。甚至植物界也有符合黄金分割的地方,植物叶子,千姿百态,生机盎然,给大自然带来了美丽的绿色世界。尽管叶子形态随种而异,如果从一棵嫩枝的顶端向下看,就会看到叶子是按照黄金分割的规律排列着的。叶子的精巧而神奇的排布中,竟然隐藏着0.618。于是,我们不得不驻足来审视奇妙的“0.618”。在我们的企业管理中,我们是不是也可以注入0.618,让它的奇妙为企业带来一份活力,注入一股新的力量呢?我们把目标锁定在企业质量监督上。
一、质量监督力的含义解析
何谓“质量监督”,国际标准ISO8402-1994:质量监督即为了满足规定的要求,对实体的状况进行持续的监察和验证的过程,并对记录进行分析。在质量监督的整个过程中,有两种“力”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即内部的执行力与外部的监管力。“实体的状况”反映了企业内部的执行力,“监察和验证”反映了企业外部的监管力。离开内部执行力,就无所谓外部监管力了,外部监管力是基于内部执行力来发挥作用的。监管力是外部监管力与内部执行力的合力。
质量监督,一个是“监”,一个是“督”。“监”的范围主要围绕影响产品质量特性要素展开,如影响产品质量的所有过程(从市场的研发到产品的设计,到工艺的制定,再到产品的销售,售后服务等),质量管理体系运作维护等。“督”的程度即促使企业全员参与,全过程全面质量管理,最终让产品、过程、体系符合和满足企业自身、顾客和社会的要求。我们试着这样来理解“监督”一词。所谓“监”,即企业内部的执行力;所谓“督”,即来自企业外部的监管。企业质量监督则成为来自企业内部执行力和来自企业外部监管力的一个合力。如果仅从组成部分来考虑,我们不妨通过简单的加总,设定这样一个等式:
质量监督(Qs)=内部执行力(IS)+外部监管力(Os)
二、执行力、监管力的合力形成分析及两者间的关系
1 合力形成分析
我们前面提到一个假设:企业质量监督是来自企业内部执行力和企业外部监管力的一个合力。从力的合成角度来考虑,监管力和执行力不仅方向不同,而且大小各异。方向的不同是既定的,客观的。若方向一致时,二者就不能区分为执行力和监管力了。正是方向的不一致,才体现出两种力各自发挥作用的不同。执行力来自于生产体系之中,作用于生产全过程中各种劳动对象之上,而监管力来自于生产体系之外,作用于整个生产过程及其结果。这两种力来自不同方向是必然的,问题是这两种力的方向之间的夹角应该是多大才是最优的方向组合。
此外,二力合成过程中,除方向之外,还有内部执行力和外部监管力量的大小问题,在方向既定的情况下,量的大小也会有不同的作用。
2 执行力与监管力的关系
事物的发展是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内因决定外因,外因影响事物的发展。内因固然重要,外因的作用也是不容忽视的。如果可以做到一个内外因的完美结合,则事物会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在企业产品质量监督过程,企业从生产第一线把关,则会“防患于未然”,加之强有力的外部监管,成效会更加明显。
Is和Os二力之间的方向趋同时,二力会同流合污,削弱监管力;二力方向相反时,监管力会成为执行力的阻力,生产活动不能正常开展。所以方向之间存在一个0到180范围内的最优选择;同样,Is和Os二力之间量的比例关系也存在一个最优选择。监管力大于执行力,会使执行力受到束缚失去活力,难以发挥执行的主观能动性:监管力太小,任意放纵执行力,就会出现“三聚氰胺”、“脲荃树脂”事件,所以也不行。合理的方向关系与合适的量的比例关系,决定了Is与Os合力的方向与大小。Is、OS作为一组协调力量,能否很好地发挥彼此的作用,对整个OS过程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内部执行力的行使渗透到企业内部运行的各个环节之中,执行过程中应正中标的,不能出现推诿扯皮的现象,使运转脱节。
企业生产运行链条中的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影响到产品的生产,甚至引发“蝴蝶效应”,最终导致企业产品质量问题。内部执行力的效力能否充分发挥,有时会受到一些条件的制约。在这种情况下,外部的监管部门的监督,也包括来自民众的监督,对于企业产品质量的全面提升,会起到积极作用。在企业质量管理的薄弱环节中,内部执行力Is效率低下,问题产生于客户和成本之间的狭隘区间。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要识别公司质量管理的薄弱环节,对于执行或实施不到位的地方,规范制定专项的计划来检查,并且要保证定期检查监督的有效性。Os的作用同样不容忽视,企业之外监管力的有效发挥促进了监督依据的不断完善,行业体系程序,制度、标准等在此过程中得以持续有效的改进。
有效地Is、Os可以形成一股强有力的质量监督力,监督的职能并不单调,涵盖了有关质量的两个方面:一方面属于工作质量的范畴,检查产品生产部门的工作质量,检查产品检验人员的工作质量,监督各部门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情况;另一方面,还有看得见的实物质量。监督行为的发生应是随即的,不定期的,对出现的问题,必须及时找出责任,分析原因,并监督问题的改进。
三、质量监督力的黄金分割及其作用
1 质量监督力的黄金分割
用黄金分割律作指导应有:
Is/(IS+OS)=0.818,则0.618=(180°-θ)/180°。
这就决定了IS、Os在方向与数量方面的最优比例关系。
质量监督工作中需要实现全部目标的分解,分解要实现效用最大化,实现黄金分割的完美搭配。 在企业内部执行力问题上,人作为行为主体,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我们不妨对企业质量监督工作中人的职能进行分解。在企业内部,监督工作能否落到实处,主要在高层管理的支持度,关键在中层管理执行监督职能的持续性,基础在操作层的执行力度。监督还是一个放权的问题,所以,我们不妨进行管理层和操作层之间的黄金分割。管理层需要一种强势管理,所谓强势即要有很强的自信心,能够做到坚持原则,能够很好的完成鉴别、把关、预防、报告等程序,而不是坐等质量事故出现后才采取措施。质量事故出现后,很多情况下,我们会陷入这样一种误区:企业领导不重视质量管理,质量管理难以在企业管理过程中系统实施。其实不然,问题的关键在于我们执行操作层的态度和信心。监督不是一个好的方法,最好的方法是使企业的员工有质量意识。操作层作为“金字塔”结构中的底座部分,应当发挥0.618的效用,带着管理层赋予的信心,从手头的工作做起,推动质量的提升。
企业之外的监管力是质量监督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很多情况下,巨额的经济利益成为部分企业违规生产以致出现质量问题的原动力。在企业利益博弈中,监管部门应引导企业向着良好的方向发展。国家质检总局6月16日表示,将建立“质量信用黑名单”制度,把发生质量安全事故,存在质量问题,违法违规情节严重的企业纳入“黑名单”,实行严格监管,并对外公布。我们不难看出,这样就从资金和市场两个方面遏制了不法企业。企业之外的更多监管力量亦该如此。
2 质量监督力黄金分割的作用
对质量监督力进行黄金分割并不是简单的把力在空间中的组合,而是一种审视企业质量的态度,是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一种有普遍意义的态度和方法。黄金分割作为一种优选法,引入质量监督中,能够使企业的质量监督工作更加高效的进行,从而真正提升企业产品的质量。企业在其发展的不同阶段,其战略的倾向性也不同。质量监督的各个方面的侧重点应该也有所不同。各方力量的有效组合和比例分配如果能够达到黄金分割点的分配比例,对于企业的质量发展也会带来长远的影响。
(1)指导监管力和执行力大小的分配
由Is/(IS+OS)=0.618知OS=(1-0.618)Is/0.618这说明监管力的大小收到执行力大小的影响,两者为正比例的关系,比例系数为0.382/0.618=0.618,也说明监管力应占执行力的61.8%是最优的。现实中会出现执行不力的情况,监管力则会严重束缚企业的发展,因此应该使得执行力达到一定大小,与监管力协调。
(2)指导监管力与执行力作用方向的确定
由(180°~θ)/180°=0.618知θ=180°-0.618×180°=68.76°。这说明监管力与执行力之间的夹角取68.76°为最优。可见监管力中有一部分可分解为与执行力方向完全一致的力,这部分力虽小,但可以增加执行力,并不是阻碍执行力;另一部分才是与执行力方向不同的,真正意义上的监管力,这股力比较大,能洞察执行力的变化情况。现实中监管力有阻碍执行力的一部分,应该减少这一部分力发生作用,从而更好地实现监督的作用。
关键词 黄金分割律;企业管理;质量监督
黄金分割律是一种古老而又神秘的数学方法。古希腊的毕达格拉斯学派对此已有研究。到中世纪,意大利数学家巴巧利在1509年出版《神圣比例》一书中也论述了中外比;德国刻卜勒称之为“神圣分割”,其数字表示为0.618。
黄金定律由两大部分构成,一部分是黄金周期循环,另一部分是黄金分割优选法。优选法是一种求最优化问题的方法,即怎样才能使产量最高、质量最好,消耗最少。数学上最优化问题的解决方法大致分为两类:间接最优化方法和直接最优化方法。间接最优化方法是把研究对象用数学方程表示出来,再用数学方法求最优解。但在许多情况下,对象本身处理不清楚,间接最优化方法就无法使用。于是人们就通过大量试验来寻找最优解,如何安排试验,能较快较省地求得最优解,这就是直接最优化方法。黄金分割规律在某些方面为直接最优化方法的建立提供了依据。
生活中,黄金分割律在建筑、美学、艺术中的应用十分广泛。甚至植物界也有符合黄金分割的地方,植物叶子,千姿百态,生机盎然,给大自然带来了美丽的绿色世界。尽管叶子形态随种而异,如果从一棵嫩枝的顶端向下看,就会看到叶子是按照黄金分割的规律排列着的。叶子的精巧而神奇的排布中,竟然隐藏着0.618。于是,我们不得不驻足来审视奇妙的“0.618”。在我们的企业管理中,我们是不是也可以注入0.618,让它的奇妙为企业带来一份活力,注入一股新的力量呢?我们把目标锁定在企业质量监督上。
一、质量监督力的含义解析
何谓“质量监督”,国际标准ISO8402-1994:质量监督即为了满足规定的要求,对实体的状况进行持续的监察和验证的过程,并对记录进行分析。在质量监督的整个过程中,有两种“力”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即内部的执行力与外部的监管力。“实体的状况”反映了企业内部的执行力,“监察和验证”反映了企业外部的监管力。离开内部执行力,就无所谓外部监管力了,外部监管力是基于内部执行力来发挥作用的。监管力是外部监管力与内部执行力的合力。
质量监督,一个是“监”,一个是“督”。“监”的范围主要围绕影响产品质量特性要素展开,如影响产品质量的所有过程(从市场的研发到产品的设计,到工艺的制定,再到产品的销售,售后服务等),质量管理体系运作维护等。“督”的程度即促使企业全员参与,全过程全面质量管理,最终让产品、过程、体系符合和满足企业自身、顾客和社会的要求。我们试着这样来理解“监督”一词。所谓“监”,即企业内部的执行力;所谓“督”,即来自企业外部的监管。企业质量监督则成为来自企业内部执行力和来自企业外部监管力的一个合力。如果仅从组成部分来考虑,我们不妨通过简单的加总,设定这样一个等式:
质量监督(Qs)=内部执行力(IS)+外部监管力(Os)
二、执行力、监管力的合力形成分析及两者间的关系
1 合力形成分析
我们前面提到一个假设:企业质量监督是来自企业内部执行力和企业外部监管力的一个合力。从力的合成角度来考虑,监管力和执行力不仅方向不同,而且大小各异。方向的不同是既定的,客观的。若方向一致时,二者就不能区分为执行力和监管力了。正是方向的不一致,才体现出两种力各自发挥作用的不同。执行力来自于生产体系之中,作用于生产全过程中各种劳动对象之上,而监管力来自于生产体系之外,作用于整个生产过程及其结果。这两种力来自不同方向是必然的,问题是这两种力的方向之间的夹角应该是多大才是最优的方向组合。
此外,二力合成过程中,除方向之外,还有内部执行力和外部监管力量的大小问题,在方向既定的情况下,量的大小也会有不同的作用。
2 执行力与监管力的关系
事物的发展是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内因决定外因,外因影响事物的发展。内因固然重要,外因的作用也是不容忽视的。如果可以做到一个内外因的完美结合,则事物会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在企业产品质量监督过程,企业从生产第一线把关,则会“防患于未然”,加之强有力的外部监管,成效会更加明显。
Is和Os二力之间的方向趋同时,二力会同流合污,削弱监管力;二力方向相反时,监管力会成为执行力的阻力,生产活动不能正常开展。所以方向之间存在一个0到180范围内的最优选择;同样,Is和Os二力之间量的比例关系也存在一个最优选择。监管力大于执行力,会使执行力受到束缚失去活力,难以发挥执行的主观能动性:监管力太小,任意放纵执行力,就会出现“三聚氰胺”、“脲荃树脂”事件,所以也不行。合理的方向关系与合适的量的比例关系,决定了Is与Os合力的方向与大小。Is、OS作为一组协调力量,能否很好地发挥彼此的作用,对整个OS过程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内部执行力的行使渗透到企业内部运行的各个环节之中,执行过程中应正中标的,不能出现推诿扯皮的现象,使运转脱节。
企业生产运行链条中的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影响到产品的生产,甚至引发“蝴蝶效应”,最终导致企业产品质量问题。内部执行力的效力能否充分发挥,有时会受到一些条件的制约。在这种情况下,外部的监管部门的监督,也包括来自民众的监督,对于企业产品质量的全面提升,会起到积极作用。在企业质量管理的薄弱环节中,内部执行力Is效率低下,问题产生于客户和成本之间的狭隘区间。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要识别公司质量管理的薄弱环节,对于执行或实施不到位的地方,规范制定专项的计划来检查,并且要保证定期检查监督的有效性。Os的作用同样不容忽视,企业之外监管力的有效发挥促进了监督依据的不断完善,行业体系程序,制度、标准等在此过程中得以持续有效的改进。
有效地Is、Os可以形成一股强有力的质量监督力,监督的职能并不单调,涵盖了有关质量的两个方面:一方面属于工作质量的范畴,检查产品生产部门的工作质量,检查产品检验人员的工作质量,监督各部门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情况;另一方面,还有看得见的实物质量。监督行为的发生应是随即的,不定期的,对出现的问题,必须及时找出责任,分析原因,并监督问题的改进。
三、质量监督力的黄金分割及其作用
1 质量监督力的黄金分割
用黄金分割律作指导应有:
Is/(IS+OS)=0.818,则0.618=(180°-θ)/180°。
这就决定了IS、Os在方向与数量方面的最优比例关系。
质量监督工作中需要实现全部目标的分解,分解要实现效用最大化,实现黄金分割的完美搭配。 在企业内部执行力问题上,人作为行为主体,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我们不妨对企业质量监督工作中人的职能进行分解。在企业内部,监督工作能否落到实处,主要在高层管理的支持度,关键在中层管理执行监督职能的持续性,基础在操作层的执行力度。监督还是一个放权的问题,所以,我们不妨进行管理层和操作层之间的黄金分割。管理层需要一种强势管理,所谓强势即要有很强的自信心,能够做到坚持原则,能够很好的完成鉴别、把关、预防、报告等程序,而不是坐等质量事故出现后才采取措施。质量事故出现后,很多情况下,我们会陷入这样一种误区:企业领导不重视质量管理,质量管理难以在企业管理过程中系统实施。其实不然,问题的关键在于我们执行操作层的态度和信心。监督不是一个好的方法,最好的方法是使企业的员工有质量意识。操作层作为“金字塔”结构中的底座部分,应当发挥0.618的效用,带着管理层赋予的信心,从手头的工作做起,推动质量的提升。
企业之外的监管力是质量监督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很多情况下,巨额的经济利益成为部分企业违规生产以致出现质量问题的原动力。在企业利益博弈中,监管部门应引导企业向着良好的方向发展。国家质检总局6月16日表示,将建立“质量信用黑名单”制度,把发生质量安全事故,存在质量问题,违法违规情节严重的企业纳入“黑名单”,实行严格监管,并对外公布。我们不难看出,这样就从资金和市场两个方面遏制了不法企业。企业之外的更多监管力量亦该如此。
2 质量监督力黄金分割的作用
对质量监督力进行黄金分割并不是简单的把力在空间中的组合,而是一种审视企业质量的态度,是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一种有普遍意义的态度和方法。黄金分割作为一种优选法,引入质量监督中,能够使企业的质量监督工作更加高效的进行,从而真正提升企业产品的质量。企业在其发展的不同阶段,其战略的倾向性也不同。质量监督的各个方面的侧重点应该也有所不同。各方力量的有效组合和比例分配如果能够达到黄金分割点的分配比例,对于企业的质量发展也会带来长远的影响。
(1)指导监管力和执行力大小的分配
由Is/(IS+OS)=0.618知OS=(1-0.618)Is/0.618这说明监管力的大小收到执行力大小的影响,两者为正比例的关系,比例系数为0.382/0.618=0.618,也说明监管力应占执行力的61.8%是最优的。现实中会出现执行不力的情况,监管力则会严重束缚企业的发展,因此应该使得执行力达到一定大小,与监管力协调。
(2)指导监管力与执行力作用方向的确定
由(180°~θ)/180°=0.618知θ=180°-0.618×180°=68.76°。这说明监管力与执行力之间的夹角取68.76°为最优。可见监管力中有一部分可分解为与执行力方向完全一致的力,这部分力虽小,但可以增加执行力,并不是阻碍执行力;另一部分才是与执行力方向不同的,真正意义上的监管力,这股力比较大,能洞察执行力的变化情况。现实中监管力有阻碍执行力的一部分,应该减少这一部分力发生作用,从而更好地实现监督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