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村体”歌行的文体突破及其价值

来源 :文学遗产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uerzu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梅村体"歌行在清代广有影响。其创体成功常被归因于经典模拟,细察却可见对传统诗体的重新选择及改造。吴梅村兼为诗人和剧作家,"梅村体"的叙述角度、结构设置、语言修辞等方面都不难看出戏曲模式的渗透。这一戏曲对诗歌的文体渗透发生在"辨体"意识高涨的清初诗坛,突破了文体互动的尊卑等级惯例,是相当大胆的举动。其"破体"动力来自吴梅村诗歌与戏曲互通的文体观,以及以诗歌容纳复杂人情、贴近世俗生活的多元价值需求。类似需求也见于同代其他诗人,是晚明以来诗歌寻求自我突破潮流的一部分。文体互渗对明清文学发展的意义,尚有待研究者挖掘。
其他文献
我们经常都会刻意地或不自觉地找自己。  也不知道是因为真的那么爱自己,还是因为缺乏安全感,需要看到别的人或别的事物以自己的形态或自己喜欢的形态存在,这样才觉得安心。  我们听歌时流泪,或许是在歌声中听到了自己的心跳;我们看书时入神,可能是在字里行间看到了自己的足迹或梦想;我们在跟好友闲聊时会心一笑,那更是因为一瞬间相互的找到和认定。  有时候,我们也会说,我觉得自己迷失了。迷失了什么呢?并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