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主要分析了初中道德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讲授教学法、谈话教学法、讨论教学法、读书指导教学法等初中德育教学方法,阐述了教学方法的选择等问题。
关键词:德育 教学 方法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1(c)-0210-01
传统的初中思想道德教育,存在孤立、静止、片面地考虑教学过程。注重教师的教,轻视学生的学;注重知识灌输,轻视能力培养和价值观的培养;重视课堂教学中的学习,而轻视课外实践,造成教学效率低下,不利于初中生素质的提高,很难实现教学目标。因此,必须研究和改进初中德育的教学方法。
1 初中道德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首先,重传递、轻思考。在初中道德教学实践中,强制性的灌输和形式主义的说教是一种惯用的教育方式。此方式片面注重知识的传递,忽视价值的多样性和对价值的选择性,忽视在错综复杂的价值观面前,对学生正确分析、选择和处理价值问题的引导。所以,必须认识并改进道德教育过程中对学生价值判断及选择能力的引导,将传统的帮助学生形成社会所要求的最高层次的价值观的过程转变为帮助学生选择价值观的过程。引导学生学会分析与判断,增进富于理智的价值选择,并通过参与现实生活,有效发展学生思考和理解人类价值观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
其次,是知行脱节。在初中学生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思想品德教育的最为有效时期。道德教育从本质上说,是将社会的道德要求、道德规范内化为学生个体自觉的道德要求,并外化为自觉的道德行为。这是实现知行统一的过程。初中学生道德发展的突出问题表现在知与行的脱节上。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较多,例如,初中道德教育偏重于抽象的说教,忽视有效的、有目的地培养学生的道德行为。若道德教育只重视简单的条件反射式的训练,忽视学生道德理性的思考,剥夺学生独立判断的权利和自由选择的机会,也容易使学生逐渐养成言行不一的习惯。
2 初中德育应采用的几种教学方法
2.1 谈话教学法
谈话教学法是教师根据一定的教学要求向学生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回答的形式,引导学生获取或巩固知识的方法。谈话法的优点是:可以使学生集中注意力,按照教师提出的问题积极思考,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也有利于教师对学生掌握知识的情祝及时了解,教学效果能及时反馈。其不足是:谈话法通常是师生一对一的一问一答,可能忽略了大多数学生;信息传递速度较慢。
2.2 讨论教学法
讨论教学法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针对某一问题,阐述各自的见解,互相启发、师生共同探讨问题的教学方法。讨论法有它自己的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在讨论中,学生针对一个问题进行思考并发表自己的观点,这就迫使学生不得不学会用基于事实、概念和原理来证明自己意见的正确,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对同一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和辩论。(2)培养集思广益的技能。讨论法要求学生能倾听他人的意见,对他人的意见进行评价,通过与他人观点的交锋、碰撞,调整自己的思路,形成自己的观点;讨论时,还要克服个人的偏见,不要钻牛角尖,也不能人云亦云。这些技能应通过自由的、无压力的讨论来培养。(3)培养口头表达能力。学生在讨论中要表达自己的思想,还要反驳他人的观点,在此过程中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4)培养学生具有集体合作的技能。在讨论中,各个小组成员一般都会积极发言,针锋相对,又要相互协商,相互妥协,共同完成小组的任务。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讨论法在初中德育教学中的优点特别突出,大量使用,在实际操作中,讨论法的使用也存在一些问题:(1)若班级人数过多,教师难以组织有效的讨论和交流,学生也难以深入探讨和相互交流不同的看法。讨论法更适合于40人以下的小班教学。(2)教师如果引导不好,学生在讨论中可能偏离正题,浪费时间。(3)在讨论中户学生的观点可能并不成熟,会造成学生掌握的知识缺乏逻辑性、系统性。
为使讨论法更为有效,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不同意见,不应轻易否定学生的观点;鼓励学生大胆地想、大胆地说,敢干争论;教师要多寻找学生的优点,信任学生;教师要以足够的智慧满足学生的不同要求。
2.3 读书指导教学法
读书指导教学法是教师指导学生通过阅读教科书、参考书以获取知识或巩固知识的方法。运用此法能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提高自学能力,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读书指导法一般适用于学生预习或复习,也可以在课堂教学中采用。读书指导法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科学使用教材和参考书;鼓励学生通过阅读发现、提出和解决问题;掌握有效的自学方法。教师在采用读书指导法时,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教师要对学生提出明确的读书目的和要求,并提供思考题;二是教师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和技巧,如泛读、精读,做记号、批注,写读书笔记等;三是教师在学生阅读过程中加强有针对性的集体辅导和个别辅导;四是教师要适当组织学生交流读书心得。
3 初中德育教学方法的选择
教学方法是一个体系,可运用的方法较多。但每节课可运用的方法是有限的,这就涉及教学方法的选择问题。教师应科学地选择有效的教学方法。
(1)根据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教学目的和任务选择教学方法。每种教学方法各有其优缺点,教师要按不同的教学目的和任务,灵活选择教学方法。
(2)根据课程特点、教学内容和班级学生现状选择教学方法。初中德育的育人性质决定了它的教学方法选择有别于其他学科。从现行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内容看,它更注重学生良好的品德行为的养成教育,重视学生的内心世界和日常体验。
(3)依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选择教学方法。初中阶段是学生身心发展变化较大的阶段。学生的生理、心理、思维、观念等方面都有较大的变化。教师应了解这一时期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一般而言,初中学生的思维特点是处在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时期,相对情绪较为波动,容易产生极端情绪,选择教学方法时要考虑这些因素,从学生实际出发,因材施教。
(4)按教师自身的教学能力和风格特点选择教学方法。教学方法的运用与教师个人的能力和风格密切相关。有的教师有激情、充满活力,易鼓动人;有的教师冷静、理智,给学生一种威严;有的教师性格温和,给人以如乘春风之感,教师要认识自我的个人特点,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德育 教学 方法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1(c)-0210-01
传统的初中思想道德教育,存在孤立、静止、片面地考虑教学过程。注重教师的教,轻视学生的学;注重知识灌输,轻视能力培养和价值观的培养;重视课堂教学中的学习,而轻视课外实践,造成教学效率低下,不利于初中生素质的提高,很难实现教学目标。因此,必须研究和改进初中德育的教学方法。
1 初中道德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首先,重传递、轻思考。在初中道德教学实践中,强制性的灌输和形式主义的说教是一种惯用的教育方式。此方式片面注重知识的传递,忽视价值的多样性和对价值的选择性,忽视在错综复杂的价值观面前,对学生正确分析、选择和处理价值问题的引导。所以,必须认识并改进道德教育过程中对学生价值判断及选择能力的引导,将传统的帮助学生形成社会所要求的最高层次的价值观的过程转变为帮助学生选择价值观的过程。引导学生学会分析与判断,增进富于理智的价值选择,并通过参与现实生活,有效发展学生思考和理解人类价值观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
其次,是知行脱节。在初中学生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思想品德教育的最为有效时期。道德教育从本质上说,是将社会的道德要求、道德规范内化为学生个体自觉的道德要求,并外化为自觉的道德行为。这是实现知行统一的过程。初中学生道德发展的突出问题表现在知与行的脱节上。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较多,例如,初中道德教育偏重于抽象的说教,忽视有效的、有目的地培养学生的道德行为。若道德教育只重视简单的条件反射式的训练,忽视学生道德理性的思考,剥夺学生独立判断的权利和自由选择的机会,也容易使学生逐渐养成言行不一的习惯。
2 初中德育应采用的几种教学方法
2.1 谈话教学法
谈话教学法是教师根据一定的教学要求向学生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回答的形式,引导学生获取或巩固知识的方法。谈话法的优点是:可以使学生集中注意力,按照教师提出的问题积极思考,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也有利于教师对学生掌握知识的情祝及时了解,教学效果能及时反馈。其不足是:谈话法通常是师生一对一的一问一答,可能忽略了大多数学生;信息传递速度较慢。
2.2 讨论教学法
讨论教学法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针对某一问题,阐述各自的见解,互相启发、师生共同探讨问题的教学方法。讨论法有它自己的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在讨论中,学生针对一个问题进行思考并发表自己的观点,这就迫使学生不得不学会用基于事实、概念和原理来证明自己意见的正确,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对同一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和辩论。(2)培养集思广益的技能。讨论法要求学生能倾听他人的意见,对他人的意见进行评价,通过与他人观点的交锋、碰撞,调整自己的思路,形成自己的观点;讨论时,还要克服个人的偏见,不要钻牛角尖,也不能人云亦云。这些技能应通过自由的、无压力的讨论来培养。(3)培养口头表达能力。学生在讨论中要表达自己的思想,还要反驳他人的观点,在此过程中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4)培养学生具有集体合作的技能。在讨论中,各个小组成员一般都会积极发言,针锋相对,又要相互协商,相互妥协,共同完成小组的任务。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讨论法在初中德育教学中的优点特别突出,大量使用,在实际操作中,讨论法的使用也存在一些问题:(1)若班级人数过多,教师难以组织有效的讨论和交流,学生也难以深入探讨和相互交流不同的看法。讨论法更适合于40人以下的小班教学。(2)教师如果引导不好,学生在讨论中可能偏离正题,浪费时间。(3)在讨论中户学生的观点可能并不成熟,会造成学生掌握的知识缺乏逻辑性、系统性。
为使讨论法更为有效,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不同意见,不应轻易否定学生的观点;鼓励学生大胆地想、大胆地说,敢干争论;教师要多寻找学生的优点,信任学生;教师要以足够的智慧满足学生的不同要求。
2.3 读书指导教学法
读书指导教学法是教师指导学生通过阅读教科书、参考书以获取知识或巩固知识的方法。运用此法能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提高自学能力,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读书指导法一般适用于学生预习或复习,也可以在课堂教学中采用。读书指导法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科学使用教材和参考书;鼓励学生通过阅读发现、提出和解决问题;掌握有效的自学方法。教师在采用读书指导法时,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教师要对学生提出明确的读书目的和要求,并提供思考题;二是教师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和技巧,如泛读、精读,做记号、批注,写读书笔记等;三是教师在学生阅读过程中加强有针对性的集体辅导和个别辅导;四是教师要适当组织学生交流读书心得。
3 初中德育教学方法的选择
教学方法是一个体系,可运用的方法较多。但每节课可运用的方法是有限的,这就涉及教学方法的选择问题。教师应科学地选择有效的教学方法。
(1)根据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教学目的和任务选择教学方法。每种教学方法各有其优缺点,教师要按不同的教学目的和任务,灵活选择教学方法。
(2)根据课程特点、教学内容和班级学生现状选择教学方法。初中德育的育人性质决定了它的教学方法选择有别于其他学科。从现行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内容看,它更注重学生良好的品德行为的养成教育,重视学生的内心世界和日常体验。
(3)依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选择教学方法。初中阶段是学生身心发展变化较大的阶段。学生的生理、心理、思维、观念等方面都有较大的变化。教师应了解这一时期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一般而言,初中学生的思维特点是处在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时期,相对情绪较为波动,容易产生极端情绪,选择教学方法时要考虑这些因素,从学生实际出发,因材施教。
(4)按教师自身的教学能力和风格特点选择教学方法。教学方法的运用与教师个人的能力和风格密切相关。有的教师有激情、充满活力,易鼓动人;有的教师冷静、理智,给学生一种威严;有的教师性格温和,给人以如乘春风之感,教师要认识自我的个人特点,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