喷昔洛韦乳膏治疗颜面单纯疱疹的随机、双盲、多中心研究

来源 :中华皮肤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ongxiaob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验证国产1%喷昔洛韦软膏(上海复星朝晖药业有限公司生产,商品名可由)治疗颜面单纯疱疹的疗效及安全性,我们进行了随机、双盲、多中心临床试验。

其他文献
目的 调查男性同性性接触者(MSM)性病(STD)流行状况,并探讨与高危性行为的关系。方法 对337例MSM不记名问卷调查,包括57例深入访谈。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87例(25.8%)MSM曾患STD,近1年STD发病率为7.7%。曾患STD者同性性伴数多于未曾患STD者(P<0.05)。前者在浴池(P<0.01)、公厕(P<0.01)寻找同性性伴,与当地同性陌生人和外地人发生性关系(P
大疱性类天疱疮(BP)、线状IgA大疱病(LABD)、获得性大疱性表皮松解症(EBA)和大疱性系统性红斑狼疮(BSLE)等疾病是一组自身免疫性表皮下大疱病.目前普遍认为,IgA型抗体线状沉积于基底膜带(BMZ)是LABD的特征.近来研究发现BP、EBA和BSLE等亦存在IgA型基底膜带抗体(BMZ-Ah)[1],因此我们应用免疫印迹法对这组疾病的IgA型和IgG型BMZ-An进行分析.
银屑病的病因和发病机理至今未明,但银屑病的家族发病和遗传倾向已被公认,并由此进行了大量的医学遗传学研究,为银屑病的防治提供了许多有价值的资料。从资料中[1]发现,有家族史的银屑病患者初发年龄比无家族史者要早。Farber等[2]研究及我国上海市1985年银屑病流行病学调查报告[3]中也有类似结果。同时,不少的研究证实,性别及环境因素对银屑病的发病也存在不同程度的影响。而银屑病患者的父母生育年龄对其
期刊
目的 研究中国人寻常型银屑病与6p21.3区域内的六个微卫星标记和4q上的两个微卫星标记是否连锁,以寻找银屑病易感基因位点。方法 利用选取的微卫星位点作为标记,采用微卫星荧光标记-基因扫描及分型技术,选取205例经确诊并符合寻常型银屑病诊断标准的患者,对其中14个银屑病家系进行连锁分析。结果 在研究的家系中未发现4q上的微卫星标记与银屑病易感基因之间的连锁,而在染色体6p21.3区域存在着与之有连
期刊

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是一种多功能的细胞生长因子,在哺乳类中主要有TGF-β1、TGF-β2和TGF-β3三种异构体,与受体结合后能够调节多种细胞的增殖、分化、迁移,促进细胞间质的形成和调控免疫反应[1],但主要是一种负的免疫调节作用,能够抑制角质形成细胞(KC)的生长。我们通过免疫组化的方法对银屑病皮损和非皮损处TGF-βs(TG
自体疣组织植入是一种免疫疗法,据报道该疗法治疗尖锐湿疣能够降低复发率[1]。为进一步研究该疗法的免疫学机制,我们对20例尖锐湿疣患者进行了治疗并对其免疫调节作用进行了研究,现报道如下。
期刊
目的 了解淋球菌流行株的耐药状况,并对耐药表型及质粒谱进行分型。方法 1998~1999年从广东省湛江地区分离出98株淋球菌流行株,采用琼脂稀释法测定淋球菌对青霉素、四环素及环丙沙星的敏感性;应用碘量法测定β-内酰胺酶,并对耐药表型进行分型;应用碱裂解法提取相应菌株的质粒,对质粒谱进行分型。结果 淋球菌流行株对青霉素、四环素及环丙沙星的耐药率分别为22.44%、45.94%和55.12%;β-内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