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师在整个阅读教学活动中更是灵活调度者和局部障碍的排除者,听课信息的捕捉者、判断者、组织者,要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为学生的智慧和潜能的发挥创造条件。但是在实际的阅读教学课堂中,教师并没有扮演好这样的角色,阅读教学课堂枯燥无味,使得学生流失大量阅读兴趣,大大降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
关键词:阅读教学;角色定位 ;问题与对策。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提高写作能力的主要途径,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重要途径。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养成良好的习惯,必将对他们的一生起到积极的推动甚至决定的作用。学生阅读能力直接影响自身学习效率及学业成就。因此,探索有效的阅读教学尤为重要。
《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要培养学生具有独立阅讀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借鉴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显文言文。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在400万字以上。”
教师在阅读教学中也要扮演学者、思者、听者的角色。教师在整个阅读教学活动中更是灵活调度者和局部障碍的排除者,听课信息的捕捉者、判断者、组织者,要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为学生的智慧和潜能的发挥创造条件。但是在实际的阅读教学课堂中,教师并没有扮演好这样的角色,阅读教学课堂枯燥无味,使得学生流失大量阅读兴趣,大大降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
教师在阅读教学中,由于过分强调教者、诉者、指导者的身份,往往忽略学生的情感,最直接的表现便是忽略学生兴趣,阅读课堂教学枯燥。例如,一小学教师在日常教学中,为了追赶教学进度,过分重视学生学业成绩的提高,从而在课堂阅读教学中,常常以主宰者自居。拿到一篇课文时,不仅忽视对文本的理解,在课堂教学中,过多的把自己的思想或教学参考书的思想强加给学生,甚至为了节约时间,直接通过讲述的方式传授给学生。以致于学生对语文课堂产生了非常强烈的厌烦情绪。更无兴趣可言。这种现象常常出现在一些条件较差的农村学校。
但在主城区的一些学校也存在一些缺陷,主要表现便是教师在阅读教学课堂中忽视了听者的身份。一些教师可能能做到学者、思者的身份,但是却很难真正倾听学生的“声音”,特别是在课堂中,老师往往会按照自己的教学设计有步骤紧锣密鼓的开展,会忘记停下来听听,学生想的什么。针对这个问题,有以下两点对策。
(一) 教师正确定位,注重阅读兴趣的培养。
教师一定不能把自己的角色局限在教者、诉者、指导者的身份上,教师是课堂的主导者,并不是主宰者。教师要在课堂上充分扮演好学者、思者、听者的各种角色,充分尊重学生,使学生在课堂上充分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培养他们的兴趣。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课堂上,要让生动有趣的阅读融入到每个细节。很多教师只是在迎接公开课的时候,才会细细的打磨,其实,更重要的是教师要在日常教学中保持课堂阅读教学的生动趣味性,不仅重视内容也要看中形式。例如,一位教师在上小学一年级的认识“口、耳、目”生字的日常教学中,在课前做了认真的准备工作,其中有一个环节在课堂中的实践效果非常好。教师在教会学生掌握生字之后,把已学过的生字“羊、兔、鸟、日、月、禾、目、竹”等生字汇合在一起,通过做“一起去海滩拾贝壳”的游戏,让学生分类掌握生字。这样别具匠心的教学设计,既注重了识字的内容,又注重了形式,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兴趣。而教师在实践这一教学环节的时候,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整个过程,教师让学生自己做游戏,教师只是起引导的作用,教师在整个过程中仔细的观察,认真思考,并且仔细倾听学生“为什么要这样归类”。
(二)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倾听学生的声音。
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在阅读教学课堂是非常重要的,教师不能主宰课堂,而应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把学生放在课堂的第一位。教师扮演好自己角色最重要的前提就是要尊重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特别是在课堂,更是要认真倾听学生所提出的疑问;对问题的见解;小组讨论的成果等。教师要用要充分了解学生想的什么,他们对什么感兴趣,对什么感到疑惑,并认真记下,采取相应对策进行改进。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教师往往忽视了这一点,在阅读教学课堂上,片面追求统一的答案。忽视学生的心声,认为学生那些与所谓“标准答案”不相符合的答案都是不可取的。在执教《奇怪的大石头》一文,在交流阅读感受时,有的学生感受到,要向李四光学习,爱动脑、虚心请教,认真仔细做好作业,打好基础,长大做一个有用的人;有的同学感受到应该学习李四光执着的精神;还有的学生感受到要对任何事物都有好奇心,不要对什么事都不理不睬,要增强自己的好奇心。
这些都是文章本身所包含的内容,是学生用心读书得来的真切感受,是值得珍视的可贵体验。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倾听他们的声音,尊重他们的感受,正确定位教师的课堂角色。对于一些理解不全面不够深刻的学生再进行引导,让他们感受到:小朋友们也应像这些科学家一样,有强烈的好奇心,遇事多提问、多思考,不懈探求,去揭开一个个神奇之谜,为国家、为人类作贡献。
参考文献
[1] 徐黎丽 许浩东.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在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中的文化作用〔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
[2] 朱金晶.规范汉字书写,传承民族文化〔J〕. 新课程(上),2018
[3] 徐志媛.小学书法教育的现代汉字意识 ——以湖南长沙地区为例〔J〕. 湖南师范大学,2017
关键词:阅读教学;角色定位 ;问题与对策。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提高写作能力的主要途径,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重要途径。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养成良好的习惯,必将对他们的一生起到积极的推动甚至决定的作用。学生阅读能力直接影响自身学习效率及学业成就。因此,探索有效的阅读教学尤为重要。
《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要培养学生具有独立阅讀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借鉴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显文言文。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在400万字以上。”
教师在阅读教学中也要扮演学者、思者、听者的角色。教师在整个阅读教学活动中更是灵活调度者和局部障碍的排除者,听课信息的捕捉者、判断者、组织者,要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为学生的智慧和潜能的发挥创造条件。但是在实际的阅读教学课堂中,教师并没有扮演好这样的角色,阅读教学课堂枯燥无味,使得学生流失大量阅读兴趣,大大降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
教师在阅读教学中,由于过分强调教者、诉者、指导者的身份,往往忽略学生的情感,最直接的表现便是忽略学生兴趣,阅读课堂教学枯燥。例如,一小学教师在日常教学中,为了追赶教学进度,过分重视学生学业成绩的提高,从而在课堂阅读教学中,常常以主宰者自居。拿到一篇课文时,不仅忽视对文本的理解,在课堂教学中,过多的把自己的思想或教学参考书的思想强加给学生,甚至为了节约时间,直接通过讲述的方式传授给学生。以致于学生对语文课堂产生了非常强烈的厌烦情绪。更无兴趣可言。这种现象常常出现在一些条件较差的农村学校。
但在主城区的一些学校也存在一些缺陷,主要表现便是教师在阅读教学课堂中忽视了听者的身份。一些教师可能能做到学者、思者的身份,但是却很难真正倾听学生的“声音”,特别是在课堂中,老师往往会按照自己的教学设计有步骤紧锣密鼓的开展,会忘记停下来听听,学生想的什么。针对这个问题,有以下两点对策。
(一) 教师正确定位,注重阅读兴趣的培养。
教师一定不能把自己的角色局限在教者、诉者、指导者的身份上,教师是课堂的主导者,并不是主宰者。教师要在课堂上充分扮演好学者、思者、听者的各种角色,充分尊重学生,使学生在课堂上充分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培养他们的兴趣。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课堂上,要让生动有趣的阅读融入到每个细节。很多教师只是在迎接公开课的时候,才会细细的打磨,其实,更重要的是教师要在日常教学中保持课堂阅读教学的生动趣味性,不仅重视内容也要看中形式。例如,一位教师在上小学一年级的认识“口、耳、目”生字的日常教学中,在课前做了认真的准备工作,其中有一个环节在课堂中的实践效果非常好。教师在教会学生掌握生字之后,把已学过的生字“羊、兔、鸟、日、月、禾、目、竹”等生字汇合在一起,通过做“一起去海滩拾贝壳”的游戏,让学生分类掌握生字。这样别具匠心的教学设计,既注重了识字的内容,又注重了形式,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兴趣。而教师在实践这一教学环节的时候,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整个过程,教师让学生自己做游戏,教师只是起引导的作用,教师在整个过程中仔细的观察,认真思考,并且仔细倾听学生“为什么要这样归类”。
(二)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倾听学生的声音。
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在阅读教学课堂是非常重要的,教师不能主宰课堂,而应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把学生放在课堂的第一位。教师扮演好自己角色最重要的前提就是要尊重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特别是在课堂,更是要认真倾听学生所提出的疑问;对问题的见解;小组讨论的成果等。教师要用要充分了解学生想的什么,他们对什么感兴趣,对什么感到疑惑,并认真记下,采取相应对策进行改进。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教师往往忽视了这一点,在阅读教学课堂上,片面追求统一的答案。忽视学生的心声,认为学生那些与所谓“标准答案”不相符合的答案都是不可取的。在执教《奇怪的大石头》一文,在交流阅读感受时,有的学生感受到,要向李四光学习,爱动脑、虚心请教,认真仔细做好作业,打好基础,长大做一个有用的人;有的同学感受到应该学习李四光执着的精神;还有的学生感受到要对任何事物都有好奇心,不要对什么事都不理不睬,要增强自己的好奇心。
这些都是文章本身所包含的内容,是学生用心读书得来的真切感受,是值得珍视的可贵体验。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倾听他们的声音,尊重他们的感受,正确定位教师的课堂角色。对于一些理解不全面不够深刻的学生再进行引导,让他们感受到:小朋友们也应像这些科学家一样,有强烈的好奇心,遇事多提问、多思考,不懈探求,去揭开一个个神奇之谜,为国家、为人类作贡献。
参考文献
[1] 徐黎丽 许浩东.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在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中的文化作用〔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
[2] 朱金晶.规范汉字书写,传承民族文化〔J〕. 新课程(上),2018
[3] 徐志媛.小学书法教育的现代汉字意识 ——以湖南长沙地区为例〔J〕. 湖南师范大学,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