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康德对道德律有效性证明的演变

来源 :伦理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qnc444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康德确信道德律是理性自我立法的结果,且对一切有限的理性存在者都有效。可如何证明之一直困扰着康德,并为之付出诸多了的努力。康德对道德律有效性的证明先后经历了先天演绎、事实确证、实践归谬和理性启示这四种方式,最终把上帝存在与道德律的有效性联系起来,试图以前者来证明后者。这表明:康德对道德律的确信隐藏着神学的前提。
其他文献
摘 要:学校文化是学校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是学校发展的灵魂,是学校凝聚力和活力的源泉。快乐是人因需求得到了满足,于生理、心理上表现出的一种反应。当快乐与学校文化相遇,就形成了以以人为本、尊重生命、关注学生的快乐学习和终生幸福为基点的“快乐教育”学校文化理念。“办快乐教育,使学生是最幸福的”,这就是我们迁安第二实验小学的“快乐教育”的目标,也是家长们、孩子们的心愿。  关键词:快乐教育;学校文化;学校
关注和研究现实伦理问题,既是当代伦理学应用特征的表现,也是伦理学发挥其实践功能的必然要求。伴随人类文明与进步而出现和发展起来的城市,既是人类物质财富的集中地和人类
<正>~~
期刊
阅读教学中,“读中感悟”是常用的手段之一,但由于“感悟”没有实在的衡量标准,多数走向了泛化与随意.只有明确了感悟的指向,在实际教学中,运用悟义、悟象、悟情、悟旨、悟境
论文以摩尔自然主义谬误概念为出发点,指出摩尔对康德道德哲学的批评是不恰当的,并分析了摩尔对康德的误解及其原因;进而提出康德以理性事实概念为基础,解决了关于善与道德法
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是在一定的道德价值观指引下进行的。中国传统社会形成的儒家商务伦理思想之义利观、忠信观、仁爱观、中和观对当今企业构建义利合一、忠实诚信、以人为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