层层推进,落实小学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目标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leaj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由于“基本活动经验”目标与传统“双基”目标相比,要求更难把握,效果不易评估。某些教师在教学中对“基本活动经验”目标的落实流于形式,落实不到位。鉴于此,作者在平时教学中总结出层层推进落实“基本活动经验”目标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 基本活动经验 层层推进 落实目标
  一直以来,“双基”教学在日常教学实践中得到广大教师的充分重视,注重“双基”教学算得上是我国基础教育的优良传统,《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在原“双基”的基础上提出“四基”的课程目标,即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特别是“基本活动经验”目标,课堂实践中往往教学目标不够明确,教学环节流于形式,教学评价偏离方向,方法指导不切实际。如何扎实有效地落实“基本活动经验”教学目标?我总结出分层推进的教学策略。
  一、引导参与,获取初步的活动经验
  美国教育家约翰·杜威在批判传统学校教育的基础上,提出“从做中学”的基本原则。他认为由于人们最初的知识和最牢固保持的知识是关于怎样做的知识。因此,教学过程应该就是“做”的过程。如果儿童没有“做”的机会,必然会阻碍儿童的自然发展。儿童生来就有一种要做事和要工作的愿望,对活动具有强烈的兴趣,对此要给予特别重视[1]。
  在数学教学中,“做”就是指数学活动。“基本活动经验”获得离不开数学实践活动,具有明显的实践性,只有通过亲身经历和体验才能形成数学活动经验。它是经验产生的源泉,离开它,就难以形成有意义的数学活动经验。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的课堂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参与有趣的数学活动,从中获得必要的数学活动经验。
  二、回顾反思,内化已有的活动经验
  教学中让学生经历数学活动过程,获得初步的“活动经验”。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对相关知识和经验进行总结和反思,对认识的概念、性质和定理进行分析和综合,进一化深入感知。
  例如,教学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内容,先让学生经历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获得一定的“活动经验”,知道两个大小和形状都相同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这两个三角形的面积都是拼成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因为这个三角形和这个平行四边形等底等高;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可以推出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同步练习后,老师提出: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都可以拼成平行四边形吗?学生操作后发现,结论是正确的,有时可以拼成普通的平行四边形,有时可以拼成特殊的平行四边:正方形和长方形。这时老师进一步提出问题:一个平行四边形可以剪成两个完全相等的三角形吗?学生又经历一次紧张的活动过程。在这个环节的教学中,学生经历了三角形面积的推导过程,并逐步加深体会,随着学生对有关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的面积及其关系方面的经验不断积累,学生认识水平得到不断深化。教学中,通过对活动对象与相关内容进行有条理的分析和反思,既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内化和掌握,又使学生获得一类事件和问题的分析和综合思考方法的经验。
  三、深入感悟,积累丰富的活动体验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由于客观事物本身的复杂性及发展过程的无限性,人对事物的认识要受到主观和客观条件的限制,特别受到具体实践水平的限制,因此,认识的发展要经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循环往复、以至无穷的过程。就某个具体事物而言,人们对它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由实践到认识、由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对于过程的推移而言,人们的认识又是一个无限发展的过程[2]。
  数学学习的过程同时又是认识不断深入的过程,在具体操作过程中获得的初步经验,是否适用于普遍情况?需要在实践中反复验证。当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获得了一定的经验,为了进一步内化这些经验,必须在问题解决中检验获得的经验,要经历一个重新审视经验、寻求新的意义、获得新经验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变式是学生积累新的活动经验的重要途径。在数学活动中多次打破和重建经验,是实现对数学概念不断深入领会、解决问题能力、经验积累不断提升的有效途径。
  例如:在“字母表示数”的教学中创设了一个问题情境,妈妈比孩子大25岁,怎样表示妈妈和孩子年龄的关系?经历了充分的探究和讨论后,学生知道了,用字母表示孩子的年龄,如a 25,能简明地表示出妈妈和孩子的年龄的关系。这时教师又提出一个新的问题:这里的a,可以是任何数吗?孩子们思考的机器又进入紧张运转状态,通过举例、验证、讨论,再举例、再验证、再讨论,孩子们在活动过程中充分体会到这里的a是有一定的取值范围的。
  总之,教学中,问题解决的过程是经验不断积累的过程,也是认知结构持续协调发展和整合的过程。这个过程一般由几个阶段组成:“具体感知,反思观察,抽象和验证。”具体地说,先在活动中形式初步体验,经历反思的过程,再通过新的情境中验证取得的规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逐渐掌握问题解决方法和步骤,并举一反三,将掌握的问题解决方法和步骤推广至类似的问题解决中。在此来回往复的实践和总结过程中,促进深刻体验形成。在总结、反思的过程中促进个性化的认识的形成,创造新经验。
  参考文献:
  [1]约翰·杜威(Dewey.J.).民主主义与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5.1.
  [2]陶德麟,汪信砚,编.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人民出版社,2010.9.1.
其他文献
摘 要: 培养思维能力是数学教学的主要目标。文章简单论述小学数学教学中思维能力培养的方法和策略,以期共享。  关键词: 小学数学 思维能力 培养策略  数学思维性强,逻辑严密。从实质上讲,思维能力培养应是数学教学的主要目标和核心任务。然而,实际教学中并没有把思维力培养作为中心任务常抓不懈,停留在知识讲解和运用上。因此,探讨思维能力的培养问题仍然有实践意义。  一、直观教学,促进学生数学思维  数学
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教,学生学。老师把学生当做消极、被动地接受知识的容器,以教代学,牵着学生的鼻子走,没有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学生没有参与教学全过程,没有顾及学生主体,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得不到很好的发展。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数学课程标准》,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把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学习数学的主体作用,从而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 实效性。  一
摘 要: 通过阅读理解、抽象思维、推理演算解决问题,实质上是数学语言各种形态之间的转化或互译过程,也是数学语言各种形态的表达。  关键词: 点滴积累 连点成线 以线扫面  在数学学习中加强各种语言形态之间的互译,有利于激活学生思维,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灵活解决数学问题。以下是我在教学实践中初步探索出的几点不成熟的策略,与大家分享交流:  一、点滴积累——储备基本的数学语言  数学语言互译训
摘 要: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注重学生身体素质与团体协作能力的提升,而合作学习模式能切实顺应这一要求。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合作学习方法能通过引导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相互协作,提升他们的团体意识,进而使每个学生的学习潜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作者根据实践教学经验,就合作模式下的小学生个体能力提升策略进行探讨分析。  关键词: 合作学习法 小学数学 能力提升  引言  合作学习法是基于构建主义认知论而提出的
摘 要: “先学后教”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模式,它可以让学生学会合作探究,让其思维处于活跃的状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驱动力。文章从小学数学教学实践出发,论述“先学后教”教学模式下的自主学习。  关键词: 小学数学 “先学后教” 自主学习  小学数学最大的问题是学生不能利用已有经验,采取比较适合自己的方法学习基础知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先学后教”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模式,其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将学生的认知水
摘 要: 社会快速发展的今天需要的是具有创新思维的人才。小学生正处于思维发展的关键时期,因此,教师应从小学阶段开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尤其数学学科。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生活中处处都会用到它。同时数学又是一门艺术,需要教师用灵活的方法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形象化。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怎么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呢?本文就此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小学数学 创新意识 培养途径  学生一般好奇心较强,对新鲜
新冠病毒如何传播弄清这个问题是防护的前提.新冠病毒异常狡猾,疫情暴发至今,病毒传染快、难防控,潜伏期长,被专家医生叫做流氓病毒.不同传播途径导致传染的传闻甚至引发了恐
期刊
摘 要: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深入改革,改进优化全面预算管理已经受到事业单位的重视,加强全面预算管理有助于提升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水平、成本控制、财政资金的规范使用等方面。国内事业单位实行全面预算管理的时间较短,在落实全面预算管理过程中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解决,不利于全面预算管理作用的发挥,因此事业单位要结合单位内外的实际情况,对全面预算管理落实情况进行深入分析,采取有效措施对全面预算管理进行改进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