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在“数字”背后的至深情感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ellowyangji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影》是朱自清先生的散文名篇,该作品从问世以来一直散发着经久不变的感人艺术魅力,它的魅力来自人间最朴实的情感,来自朱自清笔下最无华的语言,字字蕴涵着父子之间的真情,既吐露着父亲爱护儿子的深挚情感,又抒发了儿子对父亲的深切怀念之情。细品全文,文中“一个暗笑”、“二处细节描写”、“三件事情”、“四次流泪”、“五句话”,传达的是道不清说不尽的深厚情感。
  一、“一个暗笑”,既悔又责
  当父亲送“我”过了江,进了车站,又嘱托茶房好好照应“我”,而“我”产生的心理反应却是:“我心里暗笑他的迂;他们只认得钱,托他们只是白托!而且我这样大年纪的人,难道还不能料理自己吗?”此时的这一“暗笑”揭露的是两代人难以掩盖的隔阂,父亲对儿子是毫不保留的关爱和照顾,儿子对父亲却未能完整地理解和回馈,父亲本来极忙,准备叫“茶房陪我同去车站”,“再三嘱咐茶房”,但“终于不放心”要自己送我,但儿子说:“我已二十岁,北京已来过两三次,是没有什么要紧的了。”儿子当时并没有理解父亲对自己的关照,而是从自己表面认识的角度来判定父亲“迂”,并以一个“暗笑”加以回应。两代人情感付出的不对等让人心生感叹,也正是发现这一强烈的不对等,儿子才在后来发出这样的感叹:“唉,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当儿子理解父亲时,那既后悔又自责的感情交加起来,被父爱的感动程度愈加地深刻,父亲的背影也愈加让他思念不已。
  二、“二处细节描写”,质朴动人
  第一处细节是描写父亲艰难地穿铁道、爬月台去买橘子的事。“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袄,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地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个细节捕捉的是父亲的背影,“黑布小帽、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袄”中的冷色调给人一种暗淡的、落魄的感觉,这给父亲的背影定下凄凉的基调。本来穿铁道、爬月台买橘子是极为平常的一瞬间,但父亲已年迈,“蹒跚地、慢慢地、穿过、爬上、攀着、向上缩、向左微倾”,这些词语都描写了上年纪的父亲为儿子努力的样子,流露出父爱的艰辛和不易。联系当时作者所处的背景与惨淡的家境,更使人感受到父亲对儿子的炽热而深沉的爱。
  第二处细节是买橘回来后,父亲却“扑扑身上的泥土,心理很轻松似的”,这时的父亲见到儿子,不是埋怨买橘子的麻烦,而是故意表现出一副轻松买到橘子的神情,父亲想要让儿子知道自己还是可以轻松地为他做一些事情的,不让儿子担心。而把橘子买回来了,尽到做父亲的责任,父亲也满足了、踏实了,仿佛刚才艰难穿铁道、爬月台的劳累都消失了。读到这个细节,浓密的父爱不免让人心生触动。
  三、“三件事情”,沉沉父爱
  第一件事是父亲临时变卦,决定送“我”去浦口车站。即将北去时,父亲因为事忙,本已说好不送“我”了,加上已经有“熟识”的茶房陪“我”前去,并“再三嘱咐茶房,甚是仔细”,对“我”北上已经做了周到、细密的安排,可是两番“踌躇”以后,父亲还是不放心,终于决定亲自送“我”。父亲对儿子的关心和照顾并未随着儿子的长大而有所松弛,依旧希望亲力亲为地给予儿子最深切的关心和爱抚。
  第二件事是写在车站时,父亲看行李、讲价钱、拣座位、铺大衣、嘱茶房一连串的行为。送儿千里,终须一别,可父亲在送行的过程中,对儿子能尽到的最大关爱就是这些,他不由自主地事事都替儿子安排,而且一切都做得那样的细心、认真。尽管“我”已是二十岁的人了,但在父亲的眼中,“我”始终还是一个需要保护的孩子,所以父亲不辞辛苦,不厌其烦,这就突出了父亲对儿子无微不至的体贴、关怀,一个真真切切的慈父形象跃然纸上。
  第三件事是写父亲买橘子的事,尤其是过铁道、爬月台去买橘子,这对肥胖体衰、步履艰难的父亲来说,就更为不易了。作者通过描写父亲在一个特殊环境下活动着的背影,表现了父亲动作的迟缓、艰难和努力的样子,使人感受到父亲对儿子的执著而深沉的爱。父亲买橘子的动态过程是艰难的,可是买橘回来后,父亲却表现出一脸的轻松,此时此刻父亲身上的劳累与心里的轻松形成一个极强烈的反差,这轻松是身体劳累换来的心理上的满足和愉悦感,可以看出这父爱是多么深沉。
  四、“四次流泪”,含蓄表达
  第一次流泪,是作者感到“祸不单行”,在“祖母死了,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这样失落的心境中,到徐州又看见“满院狼藉的东西”,悲凉的情绪立即渲染开来。此情此景,“我”百感交集,觉得十分悲哀,簌簌地流下眼泪,父亲“少年出外谋生,独立支持,做了许多大事,哪知老境却如此颓唐”。作为儿子,对父亲的老年困境感到无奈又哀伤。
  第二次流泪是看到父亲买橘子时的“蹒跚”的样子和爬月台时那“努力”的神态后流下的。“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父亲为儿子做的事情如此平常,却又如此倾尽全力,浓浓的父爱以最质朴的形式表达时,也是感人至深的。儿子理解了父亲的爱,此时的泪水,是儿子对父亲含蓄感情的凝聚,感动之余,联想起身处逆境中的父亲在坎坷的人生道路上的苦苦挣扎,对父亲的疼惜、感激之情油然而生。
  第三次流泪是与父亲分别时,“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到时,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此时与父亲已经分别,渐渐找不到的背影化作儿子眼里的一滴苦泪,尝出一股苦涩味道,这股味道,是分别的苦,是思念的苦,是难以回报的苦,是对父亲未来担忧的苦。这种百感交集的离情别绪,含蓄地抒发着儿子对父亲深深的眷恋之情。
  第四次流泪是在读父亲的来信时流下的,信中写道:“我身体平安,惟膀子疼痛厉害,举箸提笔,诸多不便,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父亲的境况让人如此担忧,儿子又一次悲伤起来:“我读到此处,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唉!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这闪耀在泪光中的父亲的背影,是特定环境下的父亲的形象特征,它刻下了父亲饱经忧患、半生潦倒的印记,表现出父亲对儿子的挚爱真情。这次泪光中幻化出父亲的背影,虽是虚写,却是作者含蓄感情的浓缩点,儿子流泪不仅是担心父亲,更是为“不知何时才能相见”而感到深深思念和悲痛。   五、“五句话”,余味无穷
  整篇文章父亲只说了五句貌似简单平淡的话,但细细品味,余味无穷,话中有丰富的“潜台词”,包含着极其浓郁的思想感情。父亲努力克制着自己的感伤,内向的性格和对前途隐含的忧虑,特别是对儿子深深的爱抚,都渗透在简短的字里行间了。
  父亲说的第一句话是“事已如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这句话貌似简单平淡,其实不然。“祖母死了,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在这样的情况下,父亲心里已经非常难过,“我”在徐州又“看见满院狼藉的东西”而“不禁簌簌地流下眼泪”,父亲反过来劝慰“我”,却把自己内心的苦咽到肚里,这更可见父亲对儿子的关心和爱怜。
  言为心声,从某种程度上说,语言更能明晰地表达人物的思想感情。“不要紧,他们去不好!”这是父亲说的第二句话,“不要紧”,是对儿子的宽慰。可事实是父亲依旧不放心别人送儿子,父亲说“他们去不好”,仿佛是只有自己送儿子才能安全到达,所以宁可耽误自己的事,即使劳碌费神,也在所不惜。这充分反映了父亲此时此刻想竭尽所能为儿子付出的愿望,想要给儿子无微不至的关心和照顾。
  “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上了车,替儿子拣定了椅子,铺好了座位后,父亲说了第三句话。此时的父亲正想尽其能为儿子做更多事情,因担心儿子路上口渴,便说“我买几个橘子去”,但又怕买橘子回来找不到儿子,又怕车上东西丢失,于是又像关照小孩子那样,嘱咐儿子“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这样的话语虽十分平常,却是一个慈父对儿子周到、细腻的关心的表现。
  第四句话是:“我走了,到那边来信!”即将再次分别,父亲以简单的叮嘱表达了对儿子深深的不舍。叮嘱儿子来信,这句话饱含感情,它深刻而有力地揭示了人物复杂的内心活动,父亲要儿子来信是希望儿子报旅途是否平安,同时可以减轻父亲对儿子刻骨铭心的思念,这充分表达了父亲的一片爱子之心。
  “进去吧,里面没人。”这是父亲说的最后一句话。表面上是担心儿子行李没人看管,其实是担心儿子在车外久立受寒,所以还是叫儿子“进去吧”。如此平常的话语,却是拳拳父爱的全部凝聚,即使将要分开,父亲也要压制住自己的情感,唯一能说的就是最简单的叮嘱,然后在内心深处默默祝愿儿子一路平安。
  通过以上五个“数字”的解读,我们梳理出《背影》这篇散文中最习以为常的父子之情,它以真实和质朴引起人们的同情、叹惋乃至强烈的共鸣,使人读后无不同作者一样而潸然泪下。正如李广田先生说的那样:“《背影》论行数不满五十行。论字数不过千五百言,之所以能够历久传诵而有感人至深的力量者,当然并不是凭借了什么宏伟的结构和华赡的文字,而只凭了它的老实,凭了其中所表达的真情。”在这个愈来愈生疏和冷淡的物质社会里,“真情”二字显得格外珍贵,这也是《背影》能够超越时空,感动无数读者的一个重要原因。
其他文献
摘 要: 爱读书、多读书、读好书的确是写作必不可少的前提,那么,随笔化写作中阅读课究竟该如何开展呢?本文认为可以尝试三种模式:开设绿色阅读课、作文与教材紧密结合和拓展阅读环境。  关键词: 随笔化写作 绿色阅读 联系教材 阅读环境  随笔化写作的精髓就是对学生言语生命的存养,依据潘新和教授的《语文表现与存在》一书的理论阐释,即促成学生言语生命的自我成长,让他们说真话,吐露真
摘 要: 女性主义一直是文学批评史上引人注目的话题。本文从女性主动求婚、女性追求经济和人格平等、女性追求自由婚姻的角度比较分析《简·爱》与《飘》中女主人公身上的女性意识。  关键词: 简 斯佳丽 求婚 平等独立 婚姻自由    一、引言  关于婚姻,关于女性主义,有很多话题。有很多分析《简·爱》,也有很多人比较分析《简·爱》与《飘》,都是以爱情为线索的小说。本文从女主人公主动求婚的角度来看《简·爱
摘 要: 本文以阿克苏职业技术学院校园文化建设工作为例,分别从校园文化氛围、校园文化活动、校园文化建设的组织与保障三个方面论述了该学院在校园文化建设探索和创新方面的做法和经验。翔实介绍了该学院在日常学生管理、文体活动、宿舍管理、网络育人等方面的教育模式。全面归纳了该学院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的制度和保障措施,并对校园文化建设的未来工作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校园文化 学生活动 思想政治教育  阿克苏
摘 要: 本文拟从英语学习者英语课堂阅读焦虑与英语阅读表现与能力的关系进行探索和实证研究,以促进中国英语阅读教学,并为克拉申情感过滤假说提供实证数据。  关键词: 地方院校专科英语专业 英语阅读焦虑 英语阅读表现与能力 关系    一、引言  在地方院校专科英语专业学生中,生源参差不齐,英语基础较差,因此如何提高他们的英语阅读水平也成为关注的话题。自从Horwitz(1986)等人外语学习课堂焦虑
摘 要: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新的课程观已经进入教师认知领域。评价好课的标准也随之发生了实质性的改变。根据新课程标准、专家报告,以及对新教材、新教法的实践摸索,对新课程理念下一堂好课的标准应该有新的理解:评价好课离不开对现代教学背景下课堂教学活动本质的把握。作者就此进行了实践和思考。  关键词: 数学教学 新课程 变式教学  新课程体系在课程功能、结构、内容、实施、评价和管理等
摘 要: 提问是思维的起点,也是思维的动力。根据英语阅读教学中的要求,作者通过实践活动,采用引发式提问、疏导式提问、探究式提问、追问式提问的不同方式进行英语阅读的教学,激发学生的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同时,提出了在设置问题和提问过程中的注意点。  关键词: 有效提问 英语阅读教学 无限思维  一、引言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问题是思维的起点,也是思维的动力。提问的过程是由教师
摘 要: 乙醇这节是在介绍了有机物甲烷、乙烯、苯等烃的基础上引入的。本文对这一节的教材、教法进行了分析,并给出具体的教学设计,旨在对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化学教学方法进行研究。  关键词: 新课程理念 高中化学教学 方法研究 乙醇 教学案例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是高中化学苏教版必修《化学2》专题3第二单元《食品中的有机化合物》第一节。乙醇是日常
摘 要: 作者提出在生物教学中要创造轻松愉快的课堂环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性学习的能力。  关键词: 生物新课程 课堂设计 探究性学习  新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性学习,提倡学习活动化、交际化。力图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过程。勤于动手和动脑,逐步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科学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
摘 要: 细节描写教学是解决学生有话不知道怎样说这一问题,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快速提高作文水平的有效手段。细节描写的教学过程,就是引导学生细致观察、善于借鉴、积极交流的过程。  关键词: 作文教学 细节描写 观察 借鉴 交流    中学生怕写作文的原因不外乎两个:一是无话可说,一是有话不知道怎样说。其实前一个问题未必十分突出。每个人的记忆仓库里都储存了大量的信息,这里有学过的知识,生活的经验,对世
摘 要: 识字教学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难点,为了较好地完成这一教学任务,让学生在快乐中识字,作者从激发学生的兴趣,教授学生识字方法,开拓识字渠道三方面进行了探索,努力使枯燥的识字教学成为培养学生发现乐趣和热情探索的热土,让学生在汉字的海洋里尽情遨游。  关键词: 小学低年级 识字教学 教学方法    识字是儿童从运用口头语言向书面语言过渡的基本环节,是阅读与写作的基础,是各科基础知识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