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服务就是管理。管理就是服务于师生的共同进步,就是服务于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就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是最根本的落脚点。要做到这一点,校长要不断增强服务意识,让服务走向深入。
1 深入到教师中去
有些教师上课很出色,可就是班级管理较差,特别是对差生束手无策。班主任刚接手一个班级,往往有一个磨合期,首先得进行预热,或调查摸底了解“性能”,或走访家庭沟通情感,或组织学习统一思想,或共同讨论制定制度。为了帮助教师走出困境,学校要求教师摒弃大教育观,树立生活及教育的新教育观,从生活实践中捕捉稍纵即逝的教育资源,以“相互尊重、表扬为主、树立信心、有效迁移”为教育原则,可分十个序列,即忠、仁、孝、悌、信、礼、廉、耻、勤、俭,并努力注入时代精神。所以,教育者应该从学生的个体差异出发,从学生的全面发展出发,从因材施教的教育教学理念出发来培养学生。班级要有自己的发展目标,要形成自己的特色,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出发,让学生班委会的“领袖们”去策划、主持开展多个兴趣小组,教师只是导演、顾问、参谋。
另外,在教师中还有一种现象:平时工作非常认真负责,可就是总结不出经验来。通过对服务管理的反思,笔者认识到教师缺乏积累。授课教师每天写课堂随笔,要求教师选择一天教学中最成功的教学设计、失败的原因、创新的环节、点滴的体会、课后的反思等,有话则长,无话则短。为了让青年教师在教改的春潮中脱颖而出,学校积极为他们提供个性发展的平台,努力为他们创造施展才华的空间,让他们外出听课学习,回来后再上汇报课,且要写出较有质量的教学反思,利用业务学习进行交流。通过攀谈,教师认为这种做法既锻炼写作技巧,又减少工作强度,实用性强且有价值。
2 深入到学生中去
学生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主体。学校的“火炬”联播是学生乐于接受的“精神快餐”,也是笔耕的好园地。根据学生好胜心强的特点,学校可让学生自编自播身边的事,各班班主任可利用晨、夕会或周班队会鼓励学生上台,针对“日常行为规范”执行情况进行交流。这样可以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思考他们的各种需求,从而掌握他们发展的基础,对因材施教,有的放矢地开展教育教学工作具有重大意义。学生是一个复杂的群体,每个人的家庭背景不一样,所受到的教育和影响也不一样;每个人智能不一样,发展水平也不一样。为了让学生的天性得到展示,个性得到张扬,各种需求得到满足,学校确立“开展师生互动活动,创造平等、民主、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由‘文本’走向‘人本’,让教育与艺术融为一体”这一新的工作目标。
在引导学生开放性、自立心、创造性的综合实践活动中,笔者要求教师,一方面把自己真实地介绍给学生;另一方面,教师要从生日、家庭、兴趣爱好、个性特长等方面掌握每个学生的情况,建立学生档案,从而为因材施教提供可靠的依据。同时充分利用家校联系卡、家访、家长会等形式指导家长如何教育子女,从而在家校双方面逐渐优化学生的成长环境,为学生展示自我、促进个性发展创造条件。
3 深入到课堂中去
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仍是素质教育主渠道。学校管理者应该把主要精力放到课堂中去,通过随堂听课,“推门听课”,亲自上教研课,了解教师教学中产生的困惑,发现教改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更好地掌握驾驭新教材的主动权。反之,就不能更好地为教师引路。
为了帮助教师淡化学科本位思想,指导教师在教学设计上把单学科内部、相同学科之间、不同学科之间的知识有机整合,把教材本身和教材以外的知识有机整合,并对全体教师进行“用系统思维方法支持教学活动”的培训。
为了让学生更有兴趣地学好语文,努力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笔者要求所有班级的语文教师对绚丽芬芳、异彩纷呈的课文内容,通过语文实践活动去寻根求源,去挖掘、寻觅潜藏在阅读文本和学生内心深处的精神世界,把课文改编成剧本,并且要表演。编演程序不妨为:引导激趣——选择课文——精读悟法——改编脚本——舞台表演——品评、修改、提高。六个步骤,每一步都提出具体要求,并注意整合挖掘学科外可利用资源,并做到几个结合:1)课本剧与社会生活情景剧、幽默笑话剧互补,拓展学生表现空间;2)教师编导与学生自编自演相结合;3)平时校内排演与重大节假日向社会献演相结合,以得到全社会的认可和重视。通过编演课本剧,教师一致认为: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更浓了,自信心和独立性增强了,文化底蕴增加了,综合素质提高了。如今,课本剧已成为学校文化建设的新亮点,经过长期的文化积淀,它将成为蒋小教育的一张“品牌”,逐渐形成学校的办学特色。
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解决实际问题,这就是管理,这就是服务。只要在平时服务管理过程中,多观察学生中出现的现象,多倾听教师的牢骚和意见,多掌握教学新动向,不断让服务走向深入,就能探出一条成功的服务之路。
(作者单位:江苏省姜堰市蒋垛中心小学)
1 深入到教师中去
有些教师上课很出色,可就是班级管理较差,特别是对差生束手无策。班主任刚接手一个班级,往往有一个磨合期,首先得进行预热,或调查摸底了解“性能”,或走访家庭沟通情感,或组织学习统一思想,或共同讨论制定制度。为了帮助教师走出困境,学校要求教师摒弃大教育观,树立生活及教育的新教育观,从生活实践中捕捉稍纵即逝的教育资源,以“相互尊重、表扬为主、树立信心、有效迁移”为教育原则,可分十个序列,即忠、仁、孝、悌、信、礼、廉、耻、勤、俭,并努力注入时代精神。所以,教育者应该从学生的个体差异出发,从学生的全面发展出发,从因材施教的教育教学理念出发来培养学生。班级要有自己的发展目标,要形成自己的特色,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出发,让学生班委会的“领袖们”去策划、主持开展多个兴趣小组,教师只是导演、顾问、参谋。
另外,在教师中还有一种现象:平时工作非常认真负责,可就是总结不出经验来。通过对服务管理的反思,笔者认识到教师缺乏积累。授课教师每天写课堂随笔,要求教师选择一天教学中最成功的教学设计、失败的原因、创新的环节、点滴的体会、课后的反思等,有话则长,无话则短。为了让青年教师在教改的春潮中脱颖而出,学校积极为他们提供个性发展的平台,努力为他们创造施展才华的空间,让他们外出听课学习,回来后再上汇报课,且要写出较有质量的教学反思,利用业务学习进行交流。通过攀谈,教师认为这种做法既锻炼写作技巧,又减少工作强度,实用性强且有价值。
2 深入到学生中去
学生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主体。学校的“火炬”联播是学生乐于接受的“精神快餐”,也是笔耕的好园地。根据学生好胜心强的特点,学校可让学生自编自播身边的事,各班班主任可利用晨、夕会或周班队会鼓励学生上台,针对“日常行为规范”执行情况进行交流。这样可以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思考他们的各种需求,从而掌握他们发展的基础,对因材施教,有的放矢地开展教育教学工作具有重大意义。学生是一个复杂的群体,每个人的家庭背景不一样,所受到的教育和影响也不一样;每个人智能不一样,发展水平也不一样。为了让学生的天性得到展示,个性得到张扬,各种需求得到满足,学校确立“开展师生互动活动,创造平等、民主、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由‘文本’走向‘人本’,让教育与艺术融为一体”这一新的工作目标。
在引导学生开放性、自立心、创造性的综合实践活动中,笔者要求教师,一方面把自己真实地介绍给学生;另一方面,教师要从生日、家庭、兴趣爱好、个性特长等方面掌握每个学生的情况,建立学生档案,从而为因材施教提供可靠的依据。同时充分利用家校联系卡、家访、家长会等形式指导家长如何教育子女,从而在家校双方面逐渐优化学生的成长环境,为学生展示自我、促进个性发展创造条件。
3 深入到课堂中去
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仍是素质教育主渠道。学校管理者应该把主要精力放到课堂中去,通过随堂听课,“推门听课”,亲自上教研课,了解教师教学中产生的困惑,发现教改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更好地掌握驾驭新教材的主动权。反之,就不能更好地为教师引路。
为了帮助教师淡化学科本位思想,指导教师在教学设计上把单学科内部、相同学科之间、不同学科之间的知识有机整合,把教材本身和教材以外的知识有机整合,并对全体教师进行“用系统思维方法支持教学活动”的培训。
为了让学生更有兴趣地学好语文,努力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笔者要求所有班级的语文教师对绚丽芬芳、异彩纷呈的课文内容,通过语文实践活动去寻根求源,去挖掘、寻觅潜藏在阅读文本和学生内心深处的精神世界,把课文改编成剧本,并且要表演。编演程序不妨为:引导激趣——选择课文——精读悟法——改编脚本——舞台表演——品评、修改、提高。六个步骤,每一步都提出具体要求,并注意整合挖掘学科外可利用资源,并做到几个结合:1)课本剧与社会生活情景剧、幽默笑话剧互补,拓展学生表现空间;2)教师编导与学生自编自演相结合;3)平时校内排演与重大节假日向社会献演相结合,以得到全社会的认可和重视。通过编演课本剧,教师一致认为: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更浓了,自信心和独立性增强了,文化底蕴增加了,综合素质提高了。如今,课本剧已成为学校文化建设的新亮点,经过长期的文化积淀,它将成为蒋小教育的一张“品牌”,逐渐形成学校的办学特色。
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解决实际问题,这就是管理,这就是服务。只要在平时服务管理过程中,多观察学生中出现的现象,多倾听教师的牢骚和意见,多掌握教学新动向,不断让服务走向深入,就能探出一条成功的服务之路。
(作者单位:江苏省姜堰市蒋垛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