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程背景下的作文教学方法

来源 :语数外学习·教学参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ncylh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初中生的生活单调,除了学习还是学习,没有独立支配自己生活的权力,尤其是在学校的学习生活,他们过的都是教室、寝室、食堂三点一线的生活,对于报刊杂志、新闻联播更是很少看见的。每次写作文的时候,总是有同学望题兴叹,抓耳挠腮。为“交差”或挖空心思,搜肠刮肚,或者是找《作文选》东拼西凑。如何给使枯蝎的河流注入新的源泉。这就是摆在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尤其是语文教师面前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
  明确训练目标
   “新课标”明确规定了写作能力方面的教学要求:写作记叙文的时候,能够做到内容具体;写简单的说明文的时候,能够做到明白清楚;写简单的议论文的时候,努力做到有理有据;依据实际生活的需要,写日常应用文。能够有独立完成作文的意识,重视写作过程中的搜集素材、构思立意、列纲起草以及修改加工等环节。养成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修改的时候能够借助语感以及一些语法修辞常识,做到文从字顺。能够与他人交流写作的心得,相互之间评改作文,进而分享各自的感受,交流不同的见解。能够正确使用常用的一些标点符号。所以,教师必须抓住这个目标训练。
  确定训练的相关措施
  一、与素质训练相结合
  1.训练捕捉信息的思维敏感性
  语文教学最终要落实到语言能力的培养上,然而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听、读、看是输入信息,说和写是输出信息,思维则是它们出入的总开关。因此,训练思维的敏感性是相当重要的。
  2.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
  要写好作文,首先必须对写作有兴趣,有一种非写不可的强烈欲望。而写作水平的提高,与是否具有浓厚的兴趣密不可分。写作兴趣跟良好的写作习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要养成写作习惯,只有通过正确的模仿和反复实践。
  初学写作,大抵是照着葫芦画瓢,但随着阅读内容的增多,学生阅历的丰富、分析、比较、综合能力的提高,再通过潜移默化的影响和学生反复练习,就可逐步形成自己的写作习惯和技能。
  倘若学生只是为了写作而写作,那么,他就很难对写作真正产生兴趣。只有当他觉得写作不是老师的要求而是他自己内在的需要的时候,才会写好。当然,教师很难能够让每一个学生对每一次写作都产生如此迫切的“自我需要”的表达欲望,但是教师还是要尽可能地把写作和学生的自我需求结合起来。
  而训练可以从写日记、笔记、书信等开始,把自己所看的、想的、做的、觉得有兴味的、有意义的东西写出来。由于这类文体形式既简单而且又有内容可写,学生容易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写作的兴趣和习惯就容易养成。
  3.注重技巧、思维训练
  这包括快速确定不同文章的文体,快速确定主旨以及文章表现主旨的方法。有些同学不管写什么文章,刚一开头就结了尾,写不出几句话来。主要原因是平时读书比较少,导致理解能力很差、思维能力低下,因此,一提起笔就犯难,对题目的意思、要求理解得不准确,联想、想像也施展不开。找准了问题之所在,就可以有的放矢地去训练了。
  作文材料大多来自身边的现实生活。学生注意锻炼自己多方面、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久而久之,思维就会变得敏锐起来,写作时思路容易打开,有时也会浮想联翩,可写的内容也随之源源而来。此外,还要注意观察生活,积累丰富的生活经验,从根本上解决写作内容贫乏的问题。
  二、与课本、范文相结合
  在作文教学与课文、范文相结合的过程中,“照葫芦画瓢”的方法是颇有道理、颇有实效的。摹仿是写作的第一步,学生写作先要入套——摹仿;再出套——创新。仿写也出佳品,摹仿需要样板,样板就是例文,教材所选例文都是文质兼美的。教师应引导学生选择例文,深入分析例文。分析要以写作理论(单元知识)作指导,与理论知识紧密结合起来,切实让学生读懂例文,悟到妙处。学生应认真学习范文,包括课外读物中的优秀文章,要能背下来,仔细体会范文好在哪里,然后动手去写,由“偷”字到“偷”意,再到“偷”气,达到掌握要领,提高能力的目的。
  叶圣陶先生曾说语文教材是个“例”,我想各种《作文选》也最多起个“例”的作用,它对我们写作只能授法示范,我们不能一味地生搬硬套,更不能剽窃抄袭,所以,我们应采取正确的态度,同时还要认真观察生活,真正懂得文章就是客观事物在头脑中反映的产物,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才是习作材料的源泉。要想写好作文,必须踏实地从写实练起。从生活中去捕捉信息,去提取材料、锤炼材料,这样才会真正达到学用结合。
  三、与课外活动相结合
  课堂教学是完成教学任务,提升课堂教学效率的主要形式。作文的课堂教学更是需要“高效”,因此,教师讲课需要“精”,精心设计教学方案,当讲则讲,当练则练,讲练则以一当十。一些简单的作文,可以采用听说形式训练。比如:记叙文中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作文,较复杂的作文则采取分解与听说训练相结台。比如议论文的论点、论据、论证方法。说明文的说明方法的应用,这些文体的练习是小学所未涉及的,每个方面、每一个知识点则应分步进行。
  读与写相互结合需要“紧”,精心设计每一个结合点,让学生在听读的时候自然接受说写训练。在学习了《中国石拱桥》,教师可以出课外题目《xxx桥头》,要求学生课外练习。学习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可以要求写一篇《我的乐园》。这样,把学习课文跟课外写作练习结合起来,通过模仿练习,我们就会慢慢领悟作文之道,就能由初识文墨而逐步清晰流畅,渐入佳境,终至老练成熟。
  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伸与补充,是育人工程的另一组成部分。作文教学要努力向课外延伸,比如要求学生每天坚持半小时读报(包括抄报),比如举办主题班会、演讲比赛、出黑板报、手抄报等形式,让学生参与其中,达到训练的目的。还应鼓励学生给有关杂志投稿。课外活动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组成学生这个子系统的各种要素沟通、协调起来,发挥群体功能。
  在初中作文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坚持以教学目标为中心,以教育评价为手段,就一定能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有效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