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程下STS教育在高中化学中的渗透

来源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ngshuhui198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STS教育是新课程背景下,中学教育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它将科学、技术与社会融入到学科教学中,是一个跨学科的研究领域。STS教育一方面强调科学技术在社会中的应用、科学技术与社会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另一方面,通过STS教育培养能够了解科学技术及其成果,能积极参与科学技术有关的重大社会问题的决策,具有一定科学素养的公民。本文通过在新课程标准下STS教育的教学实践研究,旨在探索高中化学教学中渗透STS教育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STS教育新课程高中化学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1)08(c)-0014-01
  
  1 STS教育的内涵
  世界范围内目前还没有对STS教育公认的和权威性的定义。但仍然有科学教育工作者试图界定STS教育,以表达他们各自的STS教育的理念。例如,亚格尔把STS教育看成是科学教育的核心;克鲁姆和古德把STS教育看成激发学习科学的动机的因素;拜比认为STS教育为学习知识、过程以及达到课程目标提供了学习背景;索罗门则认为STS教育提供了科学知识的不同方式。这些科学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STS教育的内涵。
  
  2 STS教育的课程实践
  从课程理论的角度来说,STS教育是一种课程观念。因为它认为科学、技术、社会三者是互动的,相互影响的,这种关系必须在理科教学中有所反映,所以只有通过STS课程,才能够将渗透其中的STS教育思想转化为实践活动,并为学校教师所接受。从实践上来看,STS教育为学生提供科学的、技术的、环境的、政治的等学术性学科视角,还参与各种活动,让其从自己的体验和理解中产生对显示世界的部分认识。新课程中引入科学、技术、社会等各非线性相互作用,使STS教育具备自组织性,从而表现STS教育的发展性。新课程内容選择中强调要以学生认知发展为依据,教师要因不同的时间、地区的社会状况及学生的兴趣来设计、发展不同的教学活动,在教学过程中承认人发展的能动性,强调学生的主动探究。而这正是STS教育所追求的以人为本的思想。
  
  3 高中化学教学中STS思想渗透的有效策略
  化学本身是和自然现象、科学技术、社会生产及日常生活紧密相联系的。在化学教学中STS的渗透要从如下几方面体现。
  (1)依据教学大纲,结合课堂教学内容向学生适时介绍化学和化工技术的新发展、新成就、新成果,使学生了解科技发展对社会、对生活所产生的巨大变革作用。命题则贴近课堂教学,由兴趣出发,向生活靠拢,向前沿贴近。如:燃氢汽车离我们有多远?地热空调的应用前景、塑料袋与菜篮子、酸雨的pH、纳米材料、具有导电功能的聚乙炔等。
  (2)开设选修课和专题讲座。面对当前科学与技术发展的综合化、一体化及相互交叉渗透的趋势,如果还是按照科学与技术的各学科分别设置课程及多次循环教学将显得相形拙。选修课已成为新课改的一个闪光点,需要学校的整体部署。
  (3)利用学科特点,通过实验渗透STS教育。
  ①做好演示实验,培养发散思维。做好课堂演示实验,把设疑、质疑和释疑贯穿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既可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能力,又可培养其发散思维的能力,奠定良好的科学素质。
  ②重视趣味实验,培养动手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开设系列趣味实验,能使学习变得更加轻松愉快,知识变得具体而亲切。如“指纹检查”、“番茄电池”、“白纸显字”、“水中花园”、“巧除水垢”等趣味实验,使学生在学习化学知识的同时,锻炼了动手能力。
  ③开设探究实验,培养科学探究能力。通过科学探究活动,学生不但掌握了相关的科学知识,更重要的是亲身体验了知识产生的过程,学会了运用知识去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掌握了获取知识的基本方法,获得了终身学习的能力。这正是STS教育的思想精髓。如,在化学能与电能的教学中:先做好铜-锌原电池的演示实验,并和学生共同剖析原电池工作的原理;然后启发学生根据原电池原理设计并做好“番茄电池”;再开设探究实验,给学生提供镁条、铝条、铜片、铁片、稀硫酸、稀氢氧化钠溶液、浓硝酸、酒精、导线、金属夹、发光二极管、烧杯等,让学生设计原电池,并探究原电池的形成条件。
  (4)让学生自己查阅资料并汇集分析,提出自己的意见或设想。如,在讲到《硫的转化》时,针对SO2对大气的污染和回收利用,布置自行查阅资料,并针对其中的某一点提出意见或进行改进。学生的热情和大胆设想令人震,并且提出了一些很有深度的见解,有的同学对工厂燃煤烟囱的改造写出了可行性报告。这种活动的开展,无疑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做”科学的能力,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参考文献
  [1] 马会端.论我国STS教育及其模式建构[J].东北大学学报,2002(1).
  [2] 毕华林,亓英丽.STS教育与初中化学新教材开发[J].化学教学,2003(9).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学化学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4] 教育部人事司.课程与课堂教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5] 刘知新.化学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
  [6] 郑长龙.化学新课程中的教学素材开发[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7] 陈维新.中学化学教学中的“STS”教育[J].教育导刊,2000(8~9).
其他文献
李卫华(1968-),女,汉,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遗传育种  摘要:研究生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研究型大学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农科研究生作为研究生群体中一个特殊的群体,随着近几年研究生的连年扩招,研究生教育中一些深层次问题凸显出来。文章以石河子大学农科研究生的基本情况分析入手,探讨了提高农科研究生教育质量的基本措施,以供研究生教育工作者和研究生导师参考。  关键词:研究生教育质
摘 要:本文从分析军校信息资源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入手,重点提出了加强军校信息资源建设的对策措施。  关键词:军校 图书馆 信息资源 探讨  中图分类号:G2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795(2012)07(a)-0255-02  1 军校信息资源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思想观念滞后,创新发展意识不强  军队院校图书馆在某些方面思想观念滞后,制约“全军院校一个馆”的目标实
摘 要:在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美术教育在提高与完善人的素质方面所具有的独特作用。越来越发现重视技能大于重视情感培养,其实美术教育也是一种情感的艺术,从小重视对孩子情感的培养,将促使孩子形成良好的心态,促使孩子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关键词:课程改革 快乐美术 快乐学习 兴趣 创造力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2)12(c)-02
当前新形势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取得了重大的成就,也面临着诸多的问题和挑战。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通知,进一步明确了加强对大学生核心价值体
摘 要:本文分析了使用《计算机文化基础》考试系统的必要性和现实意义,并对其功能进行了分析与阐述。  关键词:《计算机文化基础》考试系统  中图分类号:G4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795(2011)05(a)-0165-02    《计算机文化基础》是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必修的基础课程之一,主要考查学生必要的理论知识与熟练的操作技能,内容涵盖了计算机基础知识、软件、硬件、网络及多媒体技术
高职高专体育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成为当代中国学生参与度最广的一个科目。在现今倡导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社会对学校的创新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笔者就根据自身多年的实践
初中科学教育在新课改的教育模式下出现了全新的发展变化,在对学生进行科学理论知识的传授过程中,还要注重对学生自身素质的培养,而就需要在科学教育过程中充分体现人文精神
摘 要:改革是青岛高校人才政策的主题。青岛高校的人才政策体系制定应与青岛经济改革相适应,加快人事制度改革步伐,高度重视学科带头人的培养;青岛市要进一步注重高校的人才高地作用。只有多方面结合,方能将政策的引领作用发挥到极致。  关键词:高校人才政策青岛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795(2011)09(a)-0013-02    经济发展,人才为关键;人才聚集,政策为
中等职业教育要适应时代要求,必须要创新教育理念,改革教学内容。就学生管理工作而言,既要服务教学工作,促进学生成才,更重要的是,通过科学有效、细致入微的学管工作,帮助学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需要对劳动者的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并对劳动者的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学校教育是实现这一目标的主要途径。学校教育作为提高劳动者素质的主要手段,小学阶段的教育教学工作显得更为重要,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是培养中高水平人才的摇篮,而小学阶段的教育则是普及和提高水平的基础。尤其是自推广素质教育以来,为了深入贯彻教育方针,实现教育技术现代化,培养新型人才,我们就要为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