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的得与失

来源 :教学与管理(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ngyan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东庐中学发明讲学稿之后,其独特的理念和效果风靡全国,很多学校纷纷效仿。在这个过程中,大家都在关注讲学稿对学生的影响有多大,却很少有人关注讲学稿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因此,本文从教师专业发展角度分析了在讲学稿的编制和使用过程中教师的得与失,并提出了一点改进讲学稿的建议,以供参考。
  讲学稿 教师的得 教师的失 建议
  讲学稿也叫导学案,是集教案、学案、笔记、练习、作业、测试和复习资料于一体的师生共用的教学工具,是教师集体研究、备课的结晶。讲学稿由南京市溧水县东庐中学首创,经过长期探索和完善汇集而成,由于其打破了只用教案教学的常规做法,实现了课下与课上相结合,学案与教案相结合,学生自主学习与教师讲解相结合,让学生自主、探究、主动地学习,使学生树立了自信,发展了主动探究思考的能力。讲学稿的使用提高了学校的教学质量,使原本面临撤并危险的东庐中学起死回生,从此之后,讲学稿风靡全国,被许多学校吸收借鉴并运用到本校的教学改革中,也取得了不错的成效。
  我们必须承认的是,在目前我国中学生课业负担如此繁重,教学资源如此纷繁复杂的情况下,讲学稿的使用的确能够促进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以及其他方面的发展。但是,自讲学稿诞生以来,大家的关注点都集中在学生身上,探讨学生从讲学稿中的收获有多大,而忽略了作为讲学稿制定者和使用者的教师在这个过程中的得与失。笔者根据自身的研究与思考,认为作为讲学稿的编制者与使用者,教师也应该受到足够的重视。与之前的教案相比,讲学稿的使用会给教师带来什么变化?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们收获了什么,又失去了些什么?这正是本文要探讨的问题。本文旨在从教师专业发展角度反思在讲学稿编制和使用过程中教师的得与失,并以此为依据为讲学稿的编制与实施提出一些建议。
  一、教师的得
  在讲学稿诞生之前,学校使用的都是教案,它立足于教师的教,基本忽略学生的学,教案的编写由每一位教师独立完成,教师之间很少有交流和合作,而且,教师在编写教案时也多是从自身角度考虑,很少顾及学生的水平和观念,教案的内容也只是教材内容的再现。然而,与传统教案不同,讲学稿实现了教与学的统一,不仅能够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根本上改变学生原来那种接受式的学习,整体上提高学习成绩,而且,由于讲学稿的编写一改传统教案的编写方式,也使得教师在这个过程中收获很多,无论在专业能力、专业情意,还是专业知识方面都有所发展。首先,由于讲学稿是教师们集体备课的结果,这个过程不仅加速了新教师、青年教师的成熟和骨干教师的培养,又促进了中老年教师进一步发挥作用和进行教学创造;其次,因为讲学稿是与学生密切相关的教学文本,所以教师们在编写“讲学稿”时必须要比以前更加关注学生的情况,这会在无形中改变教师传统的学生观,把学生看成具有一定经验的主动接受者,而不是空着脑袋进入教室只会被动接受知识的人;再次,讲学稿是对多种课程资源以及教材文本进行精炼和组合后的结果,因此,要求教师具有较高的提炼相关内容和整合有用资源的能力,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整合课程资源和分析教材的能力不断地得到锻炼和提升。
  1.教研活动下移,促进不同教师发展
  讲学稿是某一科目组的教师共同协作的结果,由一名教师负责主备,其他教师负责集体审稿,主备教师参考其他老师的意见对讲学稿进行修改,最终完成一份比较优秀的讲学稿。在这个过程中,一开始先由年长教师、有经验的教师负责主备,其他教师负责审稿,新教师们可以在审稿的过程中提出自己的疑问和想法,在与年长教师交流的过程中可以学到很多东西,不断丰富积累自己的备课知识,这比任何的培训项目都更加有效和可行。并且,每一位年轻教师都有机会负责主备教案,这是一个很好的锻炼年轻教师的机会,他们不仅可以尝试根据自己的知识和经验进行备课,而且还可以从年长教师那里得到指导,提高自主备课的能力。因此,这个教师集体备课的过程不仅加速了新教师、青年教师的成熟和骨干教师的培养,又促进了中老年教师进一步发挥作用和进行教学创造。
  2.关注学生,改变教师为主的理念
  在教师专业情意方面,由于讲学稿是教师和学生共用的一种教学工具,学生是讲学稿面对的主要对象,并且讲学稿的设计理念旨在倡导教学合一的教学模式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教师在进行讲学稿的编写时必须首先对学生进行分析,对学生要学什么和应该如何学进行研究,并且还要关注学生的兴趣点、已有的知识水平、学生的层次等等,这就要求教师不得不把学生放在首位,充分关注学生,学会从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主的教学观念,教师不再将学生视为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是视为具有一定经验的主动接受者,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设计时,一切都要以学生的发展为目标,以学生的进步为宗旨。
  3.促进教师对教学内容的深入研究
  讲学稿不同于传统的教案,它是对丰富的课程资源和教材文本进行高度整合和浓缩之后的结果,讲学稿的编写要求教师要对课程资源和教材进行整合,分析辨别其中有价值的、对学生发展有益的内容,而在这之前,教师必须对所教内容有一个充分的了解和把握,这对教师来说,既是一种挑战也是一种锻炼。当今信息时代下,各种各样的资源纷繁复杂,既有优秀的资源,也不乏一些鱼目混珠、滥竽充数的低效资源,这些低效的内容不仅浪费了教师和学生的大量时间,还会对学生的发展造成不良影响,而从这些良莠不齐、鱼龙混杂的资源中选择适合的、恰当的内容,是作为教师必须具备的一项基本能力。讲学稿的使用无疑发展和提高了教师辨别教材以及其他资源好坏优劣的能力,这对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来说,是一个难得的发展机会,从这一点来讲,讲学稿的确有其他形式无法比拟的优势。
  二、教师的失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认识到了讲学稿可能给教师专业发展带来的优势,对教师而言这是一个全新的机遇,但是,由于其自身固有的问题,以及存在时间尚短,发展得不够成熟,至今仍然存在一些弊端和不足,也存在一些阻碍教师专业发展的因素。所以,对教师而言,它同样是一个挑战。比如,所有教师都使用同样的教案进行授课,可能会抹杀部分教师的个性;整齐划一的“讲学稿”,无法照顾到全体学生,因此,教师参照“讲学稿”进行授课,也就无法做到因材施教;因为有了“讲学稿”,部分老师会过分依赖于它,而忽视了自己课堂上的教学设计。   1.统一教案,有碍于教师个性的发挥
  讲学稿编写完成后,所有教师必须按照讲学稿的要求进行授课,这样一来,每个班级的授课方式和内容都一样,统一的教案、统一的授课模式会在一定程度上束缚教师的手脚,我们都知道,教学不仅有预设还有生成,很多时候,课堂上临时生成的内容或许更有价值,也更能考验一个教师的教学机智和水平,部分有经验的教师可以做到在讲学稿的基础上,按照自己的个性特点,很好地把握和处理课堂上临时生成的内容,但是,对一些新教师来讲,要做到将两者完美结合,并不那么容易,这时候,他们只能选择完全按照讲学稿上的内容和任务来授课,忽视课堂生成的内容,压制个性的发挥,这或许能够达到讲学稿上要求的目标,但是,对教师自身专业能力的发展是不利的,一旦脱离讲学稿,他们将束手无策,无法发挥自身的个性。
  2.整齐划一,教师无法顾及所有学生
  虽然说讲学稿是在充分了解和关注学生的基础上编写成的,但是,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讲学稿的编写不可能照顾到全部学生的个性,只能是按照大部分学生的特点进行编写。因此,教师在授课时,如果完全按照讲学稿的内容和模式来进行,难免会照顾不到所有学生,对有些学生来讲,讲学稿的内容过于简单,他们不费吹灰之力就可以全部吸收消化。而对有些学生来讲,讲学稿又太难,凭他们已有的知识无法掌握全部的内容,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教师还完全按照讲学稿的模式来授课,就会顾此失彼,无法做到因材施教,导致一些学生的发展受到阻碍。
  3.依赖讲学稿,忽视自身的教学设计
  讲学稿一经成之后,很多教师便“拿来就用”,这在无形中造成了一些老师的惰性,他们以讲学稿为权威和模板,以为课堂上只要把讲学稿的内容讲完就大功告成了,从此便不再动脑筋,忽视课堂上的教学设计,认为课堂上不再需要导入,不再需要设计教学环节,只要按照讲学稿的模式按部就班完成即可。这主要是因为有些教师对讲学稿的理解有偏差,他们只注重讲学稿对学生认知方面的发展,而忽视了课程的三维目标中的其他两维目标是需要教师来完成的,讲学稿并不是万能的,讲学稿之外的教学设计就是实现其他目标的过程,如果只是单纯地按照讲学稿的模式来授课,而不再动脑设计教学环节,不仅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悲剧,对教师本身的专业发展也非常不利,讲学稿不可能伴随教师的一生,一个优秀的教师是不需要讲学稿也能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并且能较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三、建议
  作为一种相对新生的事物,讲学稿的发展不可能一帆风顺,只有经过一遍遍的发展与改进,才能够臻于完美。所以,既然认识到了讲学稿对教师专业发展的一些不利影响,就要想办法改进,尽量降低或消除这些不利影响,使其不仅成为促进学生发展的工具,也能成为提高教师专业素养的手段。在此,笔者根据已有研究以及自身的经验,提出了一点改进讲学稿的想法以供参考。
  首先,要正确认识讲学稿的本质。对于任何一种事物而言,认清其本质是第一步也是至关重要的一步。作为一种教学工具,讲学稿只是教师教学的一个辅助手段,不是教学的万能钥匙,教师不能完全依赖于讲学稿。讲学稿应该是教师在自身教学设计上的一个发挥和补充,它不能完全取代课堂教学设计,如果所有教师都按照讲学稿千篇一律地授课,那所有的学生接受的内容将完全一样,这样整齐划一的教学也就失去了它原本丰富多彩的意义。教师们只有透彻地明白了这一点,才不至于偏离讲学稿的轨道。
  其次,要科学有效地编写讲学稿。设计讲学稿的目的一是为了便利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二是为了促进所有学生更好地发展,如果讲学稿的编写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差异,那么它不仅不会促进学生发展,反而会导致学生的差距越来越大,这样就背离了讲学稿设计的初衷,所以,在设计和编写讲学稿时应该分层次进行,因为每个班级学生的水平参差不齐,如果所有学生都按照同样的讲学稿进行预习和学习,是不科学和不公平的,对教师而言,也是有碍于教师发展的。只有分层次设计讲学稿,然后教师在此基础上再进行分层次的教学和指导,才能做到因材施教,促进所有学生的发展。而且,讲学稿的设计应该给教师留有一定的发挥空间,给每个教师发挥自身个性的机会。
  最后,要恰当合理地使用讲学稿。无论何时何地,教师必须谨记,讲学稿不是万能的,它只是一个教学工具,不是教师的课堂设计。在使用讲学稿时,教师要切忌唯讲学稿是用,不能用讲学稿代替自己的课堂教学设计,因为每一个讲学稿的编写都有一个主备教师,对主备教师来讲,这个讲学稿体现的是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但对其他教师来讲未必如此,因此,每个教师都应该根据自身的经验以及班级学生的特点,对讲学稿进行再加工,以形成符合本班特点和教师授课风格的产品。而且,教师还要时刻准备运用自身的教学机智,应变课堂上的生成部分。所以,一堂只有讲学稿的课不能算一节好课,一个只会用讲学稿的老师也不能算一个好老师。
  尽管讲学稿已经走过了很多年的历程,但是,仍然存在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因此,需要学校和教师在编写和使用讲学稿时必须三思而后行。可以说,讲学稿是一把双刃剑,这个工具用得好,学生和教师都受益,使课堂焕发学生的生命活力,教师专业素质不断发展;用不好,就有可能成为灌输式教学的新武器,不仅会影响学生的发展,还会影响教师的专业发展,因此,要将讲学稿编好并用好,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
  ————————
  参考文献
  [1] 王益辉.“导学案”的设计与实施.教育科学论坛,2010(10).
  [2] 户秀荣.对“导学案”教学模式的反思.学周刊,2011(3).
  [3] 侯艳丽.关于导学案编写和使用的几点思考.学周刊,2011(28).
  [4] 王益辉.“导学案”之思与辨.教育科学论坛,2011(9).
  [5] 吴永军.关于“导学案”的一些理性思考.教育发展研究,2011(20).
  [6] 刘毅茹.讲学稿教学模式的实践与反思.内蒙古师范大学,2010.
  [7] 刘茜.另眼看“导学案”.当代教育科学,2003(24).
  [8] 李琪.借鉴“东庐经验”提高教师教学行为的有效性.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8(11).
  [作者:郭召军(1988-),女,山东青岛人,首都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在读硕士。]
  【责任编辑 王 颖】
其他文献
随着中国的和平崛起、海峡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与亚太地区格局的变化,美国国内在对台政策与战略上、以及两岸政策上也出现了新的论述与争论,其中包括了“弃台论”、“脱美入中论”、“两岸军力失衡论”、“不会必然协防台湾论”、“两岸维持现状错觉论”等。通过对这些论述的解读不难发现,其宗旨是敦促台湾加强自我防卫能力,增加台湾对美军购,以维持两岸“不统不独”现状,达到“以台遏华”的目的。  要台湾增强自我防卫的  
6月4日至5日,七国集团(G7)在布鲁塞尔召开首脑会议,可谓“遍插茱萸少一国”。17年前,俄罗斯作为“插班生”加入了G7这一西方工业国论坛,而今由于所谓不守“班规”被拒之门外,G8回归G7。但是,G7首脑们貌似对俄同仇敌忾,态度强硬,实则各有盘算,首鼠两端,被排挤到门外的“插班生”反倒成了多方竞相搭讪的“香饽饽”。  奥氏舞剑 自有深意  时隔不到3个月,奥巴马再次访欧,一方面,他试图为新近举行的
据南非《邮政卫报》报道,南非士兵公会负责人提姆·弗拉克4月16日表示,最近三周南非多地爆发大规模排外浪潮,外国人开设的店铺遭到攻击和洗劫,这是由祖鲁王古德维尔的排外煽动性言论引发的。弗拉克说:“他应该为此受到刑事指控,被追究法律责任。”弗拉克表示已向南非人权委员会提交了对祖鲁王的控诉材料,南非人权委员会正在对此展开调查。  祖鲁族是南非最大的黑人民族,南非保留了祖鲁王的王室地位。祖鲁王没有实权,是
作者(右三)在柬埔寨王宫陪同时任外长杨洁篪拜会柬埔寨国王西哈莫尼。  蓦然回首,已经度过了四十年的外交生涯,而在这漫长的时光里,我打交道最多的是东南亚地区。  1976年进入外交部后,我就被分配在亚洲司印支处工作。我四次外派常驻均为东南亚国家,越南两次共六年,新加坡一次四年多,马来西亚一次两年半。在部内工作时,大多也没有离开过东南亚事务。至于对东南亚十国的访问次数,更是数不胜数。有随领导人往访,也
5月1日晚,在澳门文化中心综合剧院观看由中国国家京剧院演出的新编历史剧《汉苏武》。“苏武牧羊”的故事倡导的是中国人的爱国情怀和凛然气节。这使我想起香港回归前,新加坡华裔诗人潘受老先生创作的一首《好事近》,其中将香港回归比喻为“子卿(苏武的字)归汉”。此次看《汉苏武》,使我对潘老的《好事近》有了新的一层认识和感动。    从“终古含愁”到“子卿归汉”    1997年,对世界各地的炎黄子孙来说是一个
“2030年”是国际研究热点  2013年下半年,由董建华先生主持的中美交流基金会赞助、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和美国大西洋理事会共同撰写的《中美合作:全球未来的关键》报告中文版在北京发布。  据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副所长阮宗泽介绍,这份报告是中美两家重量级智库的一次重要合作,历时一年多才完成。一开始,由中美两国的智库各自在国内牵头起草一份报告,中方的报告题为《2030年全球趋势与中美关系前景展望》,由中
2015年6月26日,人民网以《美国最高法院裁定同性婚姻在美国全国合法》为题报道:“美国最高法院26日以5∶4投票结果裁定,同性婚姻合乎宪法。这一裁定结果意味着同性婚姻在全美50个州全部合法,14个州对同性婚姻的禁令随之撤销。美国也因此成为全球第21个在全境承认同性婚姻的国家。”  《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第2条第1款规定:“实行婚姻自由、一夫一妻、男女平等的婚姻制度。”也就是说,中国不承认“同性
提到朱立伦,人们就会联想到“外省第二代”。这位毕业于台湾大学、纽约大学的海归博士,当过大学教授,担任过台湾的地方首长、部会首长,并从“立法委员”做到桃园县长、国民党副主席、“行政院副院长”、新北市市长。朱立伦以财经学者身份从政,施政能力与为人处事得到各界普遍好评,在政坛树立了专业、实干、圆融的形象,用短短十年时间就冲到政坛高位,成为国民党中生代一颗耀眼的政治明星, 2016年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的热
【法】《青年非洲》  2015年9月27日至10月3日  9月16日,布基纳法索再次发生军事政变。总统卫队持枪闯入内阁会议室,拘禁过渡时期总统米歇尔·卡凡多、总理伊萨克·齐达及两名内阁部长,并发表声明称,军方已接管国家。前总统孔波雷的亲信、准将吉尔贝·迪安德雷宣布成立国家最高权力机构“全国民主委员会”并任主席。事件发生后,联合国、非盟、西非国家经济共同体及法国、美国纷纷发表声明,呼吁立即释放被关押
谢寿康,江西赣州水南乡(今章贡区水南镇)苑田村人,出生于书香门第,学贯中西,才学渊博。毕生精力倾注于中国外交事务,先后出任中国驻比利时、瑞士公使衔代办,驻罗马教廷公使,为促进中外文化交流和争取欧洲国家同情与帮助中国抗日战争作出了重要贡献。他不仅是一个杰出的外交家,而且是一个文学家和艺术家,成为华人荣获欧洲国家文学院士第一人。    留欧早期共产主义活动家    1912年,谢寿康通过江西选拔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