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写这篇文章之际,泾县人民代表大会第十四届第四次会议、政协第七届第四次会议刚刚结束不久。会议强调,泾县人民要在党的领导下,继续大力弘扬新四军精神,以一种开放的姿态,力争在“十一五”规划时期使泾县各项工作达到新的历史高度。
回顾历史,泾县建置已有2000多年,素有“汉家旧县,江左名区”之称,历代名人辈出。特别是近现代以来涌现出像王稼祥、吴茂荪、吴组缃、吴作人、吴玉如等楷模人杰。
泾县更是全国知名的革命老区。早在1928年,泾县西厚岸双花园就成立了中共双花园支部。1938年8月,新四军军部进驻泾县云岭。3年里,泾县人民与子弟兵一道,通过不懈的奋斗,使当地人民革命斗争达到一个新的历史高度。新四军在泾县这块红色的土地上抗击日寇入侵,为民族兴亡大业英勇奋战。新四军军部在支持泾县地方党组织广泛发动民众,武装民众,抗战援战,努力加强自身建设的同时,还在皖南直接指挥部队抗击日伪军的多次进攻和“扫荡”,成为皖南抗日的中心。1941年1月7日,在泾县发生了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新四军九千热血健儿以生命和鲜血谱写了一首悲壮的史诗。蒋介石在国内外一片谴责声中,终于尝到他一手策划的“皖南事变”造成的苦果,被逼保证“再无剿共的军事”。在中国共产党的努力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得以维持,为最终赢得抗日战争伟大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由新四军革命队伍中培育出来的那种为革命拼命不怕死、严守纪律以及自我牺牲精神,那种大公无私、先人后己的精神,打败一切敌人、压倒一切困难的精神,坚持革命乐观主义、排除万难争取胜利的精神,在新的时代,一直是激励泾县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精神动力和政治优势,并逐步凝聚成为泾县人民一直引以为豪的“云岭精神”。说到底,“云岭精神”是对新四军抗战精神的继承和发扬,是泾县人民在党的领导下,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把握大局,敢于面对困难,在新时期改革开放的大好形势下积极探索,不断把泾县各项事业推向前进的历史精神和时代精神的总概括。
新年伊始,在全国刚刚迎来“十一五”之际,回眸“十五”时期,泾县老区人民认真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在全县弘扬新四军精神,不断解放思想,抢抓机遇,扩大开放和创新理念,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基本上实现了经济的健康稳步发展,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十五”末,全县实现GDP28.5亿元。基础设施显著改善,仅在2005年就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4亿元。5年共计投资42亿元,年均增长37.9%。国有集体企业改制基本完成,农村税费和粮食流通体制改革顺利实施,县直和乡镇机构改革成效显著,顺利实行了两轮区划调整,乡镇由30个撤并为11个。利用外资持续增长,2005年引进省外资金9亿元,5年累计利用省外资金11.5亿元,实际利用外资963万美元,进出口总额完成3600万元,比“九五”期间增长近3倍。社会事业和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劳动和社会保障、教育、文体、卫生、广播电视、新闻出版、民政、气象、宗教等各方面均取得新进展。2005年在岗职工平均工资1.36万元,农民人均收入2600余元,人均储蓄余额达6000余元。
展望“十一五”,泾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地区国民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2%,财政收入保持相应增长。为实现这一目标,泾县将加大力度,实施工业经济提速增效、农业生产平稳发展、旅游经济加快推进的“一主两翼”的经济发展思路。2006年是“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做好今年改革、发展、稳定的各项工作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我们要继续弘扬新四军精神,深化各项改革,坚持以人为本,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全局,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为建设和谐泾县而努力。
今天,我们所努力的方向和追求的目标正是昔日新四军广大将士为之奋斗为之献身的最终目标,我们正在完成着、继续实现着他们未了的夙愿。
回顾历史,泾县建置已有2000多年,素有“汉家旧县,江左名区”之称,历代名人辈出。特别是近现代以来涌现出像王稼祥、吴茂荪、吴组缃、吴作人、吴玉如等楷模人杰。
泾县更是全国知名的革命老区。早在1928年,泾县西厚岸双花园就成立了中共双花园支部。1938年8月,新四军军部进驻泾县云岭。3年里,泾县人民与子弟兵一道,通过不懈的奋斗,使当地人民革命斗争达到一个新的历史高度。新四军在泾县这块红色的土地上抗击日寇入侵,为民族兴亡大业英勇奋战。新四军军部在支持泾县地方党组织广泛发动民众,武装民众,抗战援战,努力加强自身建设的同时,还在皖南直接指挥部队抗击日伪军的多次进攻和“扫荡”,成为皖南抗日的中心。1941年1月7日,在泾县发生了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新四军九千热血健儿以生命和鲜血谱写了一首悲壮的史诗。蒋介石在国内外一片谴责声中,终于尝到他一手策划的“皖南事变”造成的苦果,被逼保证“再无剿共的军事”。在中国共产党的努力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得以维持,为最终赢得抗日战争伟大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由新四军革命队伍中培育出来的那种为革命拼命不怕死、严守纪律以及自我牺牲精神,那种大公无私、先人后己的精神,打败一切敌人、压倒一切困难的精神,坚持革命乐观主义、排除万难争取胜利的精神,在新的时代,一直是激励泾县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精神动力和政治优势,并逐步凝聚成为泾县人民一直引以为豪的“云岭精神”。说到底,“云岭精神”是对新四军抗战精神的继承和发扬,是泾县人民在党的领导下,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把握大局,敢于面对困难,在新时期改革开放的大好形势下积极探索,不断把泾县各项事业推向前进的历史精神和时代精神的总概括。
新年伊始,在全国刚刚迎来“十一五”之际,回眸“十五”时期,泾县老区人民认真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在全县弘扬新四军精神,不断解放思想,抢抓机遇,扩大开放和创新理念,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基本上实现了经济的健康稳步发展,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十五”末,全县实现GDP28.5亿元。基础设施显著改善,仅在2005年就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4亿元。5年共计投资42亿元,年均增长37.9%。国有集体企业改制基本完成,农村税费和粮食流通体制改革顺利实施,县直和乡镇机构改革成效显著,顺利实行了两轮区划调整,乡镇由30个撤并为11个。利用外资持续增长,2005年引进省外资金9亿元,5年累计利用省外资金11.5亿元,实际利用外资963万美元,进出口总额完成3600万元,比“九五”期间增长近3倍。社会事业和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劳动和社会保障、教育、文体、卫生、广播电视、新闻出版、民政、气象、宗教等各方面均取得新进展。2005年在岗职工平均工资1.36万元,农民人均收入2600余元,人均储蓄余额达6000余元。
展望“十一五”,泾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地区国民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2%,财政收入保持相应增长。为实现这一目标,泾县将加大力度,实施工业经济提速增效、农业生产平稳发展、旅游经济加快推进的“一主两翼”的经济发展思路。2006年是“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做好今年改革、发展、稳定的各项工作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我们要继续弘扬新四军精神,深化各项改革,坚持以人为本,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全局,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为建设和谐泾县而努力。
今天,我们所努力的方向和追求的目标正是昔日新四军广大将士为之奋斗为之献身的最终目标,我们正在完成着、继续实现着他们未了的夙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