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gM肾病临床与病理特点

来源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nqianghuo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小儿IgM肾病(IgMN)临床与病理特点及疗效观察.方法对原发性肾小球疾病(PGD)肾活检符合IgMN诊断725例进行临床、病理及肾上腺皮质激素疗效分析,并与微小病变肾病(MCNS)比较.结果 IgMN61例,表现肾病综合征(NS)49例,血尿伴蛋白尿4例及单纯性血尿8例.肾组织免疫荧光(IF)均以IgM单独或IgM为主在系膜区弥漫沉积.随访57例,NS45例中,77.8%激素敏感,低于MCNS(100%),57.8%为难治性肾病,高于MC-NS(27.3%).总缓解率(76.3%)和复发率(48.3%)与MCNS(94.7%及66.7%)无统计学差异.12例伴血尿的非NS中4例肾小球基底膜弥漫性变薄(DTBM).随访约3a,尚无肾功能不全.结论本组IgMN占PGD 8.4%,主要表现为NS(80.3%),病理特点是IF检查系膜区以IgM弥漫性沉积为主.临床和实验室检查与MCNS无明显差异,但激素疗效较MCNS差.部分可伴DTBM.

其他文献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怀疑有如草木之牙,从真理之根萌生”……从小到大,我们读书做学问,常常听到教诲,要学会怀疑。  怀疑,似乎是件很简单的事。拿读书来说,宋代理学家陆九渊在《读书》一诗中说道,“读书切戒在慌忙,涵泳工夫兴味长。”不慌不忙之时,读到不明处、违背常理处,自然就要留个心眼。做学问也是一样,不迷信权威,比照多方资料,严谨求证,这些方法不知被老师耳提面命了多少回,早已
目的:建立测定5-氟尿嘧啶核苷(5-FUR)前药脂质体中磷脂含量的方法。方法:以乙醇裂解5-FUR前药脂质体,用氯仿萃取后,在488nm波长处用硫氰铁铵显色法测定脂质体中磷脂的含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