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学习能力

来源 :当代教学科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elj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教改的不断深入,数学作为儿童日常生活和进一步学习必不可少的基础和工具课已越来越被人们所关注。“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种新的课程理念也直接影响着数学教学的价值取向。课程改革对学优生来讲,是给了他们更多自由支配的时间和发展能力的空间;但对学困生而言,他们却在获得发展自由度的同时无所适从。
  自主性学习是指学生能够根据自身认知水平和需要自主确立学习目标,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自觉调控学习状态,并能做出有效自我评价的学习行为。自主学习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会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长期以来,受传统习惯的影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仍以灌输现成的知识为主,采用“填鸭式”教学方法,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状态,死记硬背条条框框,缺乏主动思考和融会贯通的能力与习惯,形成教师对学生具有权威性、学生对教师具有依赖性的师生关系。学生与生俱来的独立性、怀疑性、创造性在教学中得不到足够的尊重和发展。
  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更应注意培养学生自主性学习的素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应把学生看成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应把他们看成是知识的主动探求者,这样的教学再也不是学习者死记硬背、反复操练固有知识的机械行为,而是学习者运用已有知识(事实、概念、规则等)去认识事物的本质、发现知识的学习过程。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学习者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了发展,而自主学习能力对于促进学习者主动学习和提高创新能力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笔者谈以下几点体会。
  1对教师的要求
  1.1更新观念,转换角色:学生自主学习,教师的角色应由传授者转化为促进者和鼓励着,由管理者转化为引导者,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转向“平等中的首席”。在学生的自主学习中,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师生关系是探究真理的伙伴关系、解决难题的合作关系。教学过程是生生交往、师生交流、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教学过程不是忠实的执行课程计划的过程,而是师生共同研究、丰富课堂的过程,教学要真正成为师生富有个性化的创造过程。
  1.2更新知识 与时俱进:课程改革的重点内容之一是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与此相适应,教师要根据时代的要求,不断探索适合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新的教学模式,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理论,探索教学规律,掌握新的教学技术,同时教师要更新教育手段。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使多媒体辅助教学在教学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丰富的网上资源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有力的条件,教师更应掌握网络应用技术,并对网上资源进行开发利用,重视网络对教学的影响,满足现代教育的需要。
  1.3改变评价观念:诺贝尔奖获得者德国物理学家劳厄曾说过:“重要的不是获得知识,而是发展思维能力。”高效评价应当是教育者内化了哪些东西。评价的内容应包含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基本技能的掌握(包括实验技能、学习方法、探究能力等)、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合作与交流能力等方面。
  2数学课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应注意的几个方面
  2.1启思——激发自主学习的敏锐性:思维是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开发学生智力的襁褓。教学时应让思维的绚丽花束灿烂地开放在每位学生心中,教学生学会思考,应着力于4个“善于”:(1)善于带着预习中的问题思考;(2)善于从同学的发言中启发自己思考;(3)善于采用变式思考,如对于某一个问题,改变条件,结论将如何?从变中求活,从变中寻求方法;(4)善于精心设问。在教材的要求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设置认知矛盾冲突,可以激起学生的学习内驱力,促使学生学会并掌握学习方法,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
  2.2善问——创设质疑情境,变机械接受为主动探究:“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有了疑问才会进一步思考问题,才会有所发展、有所创造。而创设质疑情境,让学生由机械接受向主动探索发展,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个性。在课堂上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不仅能培养学生的数学实践能力,更能有效地加强学生与生活实际的联系,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知识的存在,从而让学生懂得学习是为了更好地运用,让学生把学习数学当做一种乐趣。例如笔者在对数学立体几何中“平面的基本性质”一节进行教学时,向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我们骑的自行车,在后轮外加一个支撑脚,为什么能放稳?”,“教室的房门为什么加一把锁就能把门锁住?”学生听后热烈地讨论起来,并争先恐后地发言。然后教师总结说,因为不共线的三点确定一个平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平面的基本性质。学生听后对本节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2.3会说——提高自主学习的延拓性:传统课堂教学一问一答的模式,随着学生主动性、独立性的增强,变为互问互答。教师角色也发生了转变,不再是课堂提问的垄断者,而是一位倾听者。教师应倾听些什么?首先要启发学生说思路,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维过程,然后借助多样的课堂组织形式如个人陈述、同桌互说、小组讨论、师生切磋、大组交流、全班共议等,让每一位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从而激活思维,不仅使团结协作、个性展示等人文精神在合作中得到弘扬,还促使思维方法得到训练,语言表达能力得到提高。这对他们的终生发展都是大有裨益的。例如笔者在每次上课前,都安排一名学生做“临时教师”,组织课前的复习,学生自愿报名。学生要想做好主持人,上课时必须认真听讲,课后认真复习、归纳总结、精心设计,这样一来促进了主持人的学习,同时还锻炼了学生的组织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另外,学生对这种复习方式感到很新颖,回答问题特别踊跃,进而达到了学习知识的目的,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再如,学生在前面做完题后,让他把自己的做法讲给大家听,下面的学生有疑问可以提出,再让做题者解释,共同探讨。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又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2.4动手——培养自主学习的创造性: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培养学生乐于研究、勤于动手、努力求知的积极态度,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个性。笔者在进行数学立体几何部分教学时,鼓励学生结合教学内容提前制作教具模型。如用纸折出空间四边形、四面体、柱体、椎体等,在学习这些图形和集合体的性质、侧面展开图等问题时就容易多了。
  2.5用情——充分发挥情感的作用:营造平等、民主、开放、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使学生由苦学变为乐学。首先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平时注重对学生情感的投入,热爱学生,了解学生, 在教学活动中尽力为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在学生学习困难时给予帮助,在成功时给予赞扬,正确对待学生中的个体差异,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评价时做到不褒此贬彼。
  总之,真正把学生视为课堂的主人,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切实改善教学行为,进行扎实而灵活的训练活动,能够有效地发展学生自主学习的素质,从根本上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健康发展。这是一项长期的工作,还有待于我们在教学领域中深入、全面地探讨、研究。
其他文献
在今后的教学中,弥补不足,促进体育教师的教学技能、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的提升,有效提高驾驭新课程教学的能力,提高学生的体质和教学质量。作为一名体育教师,起初我的想法非常简单:一个体育课,没有中考压力,和语文、数学、英语没有可比性,上起来一定很轻松,一定很自由。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的切身体会,我的想法彻底改变了。  记得刚开学第一节课的时候,我推开门,有些激动,因为从教18年来还是第一次接触这么小的孩子
期刊
【摘要】学生写作的过程贯穿着生活、思维和语言的统一。古人说“言为心声”,学生习作尤其强调写真事、抒真情。叶圣陶先生说:“心有所思,情有所感,而后有所撰作。”儿童的情感、思维想象和个性对于习作的关系很大,儿童只有在愉快的课堂教学气氛中,在心境良好的情况下,思维才能活跃,情感才能真实,想象才能丰富,个性才能发展,文章才能写好。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愉快的课堂教学气氛,对于提高中学生的写作能力,有着重
期刊
创新思维已成为新课程改革中教与学的灵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数学领域蕴含着丰富的创新教育素材,数学教师要根据数学的规律和特点,认真研究,善于利用,积极探索培养和训练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主要目标。可以看出,数学课堂上的一个重要的工作,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也就是在数学课堂上,尽快的让学生学会思考、乐于思考、善于思考。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通过观察、操作、猜测等方式
期刊
长期以来,由于教师不能很好地把握略读课文的特点。在实际的教学中,往往出现两种截然不同的倾向:一是复杂化。人教版实验教材中的略读课文无论从内容,还是语言上看,篇篇文质兼美,很多都出自名家之笔,实属“阅读精品,深受学生的喜欢,很多教师都难以割舍。于是词句品析、朗读感悟、积累运用、人文熏陶,一课时的安排,变成了两课时、三课时,还觉余兴未了。精读与略读混为一谈,没有主次,结果造成 面面俱到、精雕细琢,使略
期刊
【摘要】为了适应新世纪对人才的高要求,我国实行了第八次课程改革,然而随着课改的推进,课堂教学中的人文教育缺失现象依然存在,本文对人文教育缺失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本文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论述:从自然科学教学目的上把握好人文素质教育;挖掘教材中的人文教育内涵;改进自然科学教学方法 ,注意体现自然科学中的人文价值;丰富人文环境,发挥隐形课程作用。  现代科学技术为我们的生活、交通、通讯提供
期刊
自主学习能力是学生面对未来社会必备的能力,也是当前素质教育的培养目标之一。《数学课程标准》更是倡导“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课堂上学生的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机会增多了,但是,我们也注意到在实际教学中一部分学习习惯差,自控能力弱的学生,学习效
期刊
通过一个个平凡而鲜活的人物,一幕幕爱心涌动的感人故事,大力颂扬助人为乐、见义勇为、诚实守信、尊老爱亲等社会美德。对此,主动作为,正面引领,用积极向上的作品教育人、鼓舞人,不仅是社会道德建设的需要,更是党报的责任担当。我们也许会经常这样想:如果我的班中没有“双差生”那该多好啊,可是哪位班主任会如此幸运呢?感叹完了,我们还得面对“严峻”的现实。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在我们的创造性的教育工作中,对差生
期刊
【摘要】识字教学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难点,也是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的基础。识字能力是学习能力的基础。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鉴于此,教师要根据小学生的生理、心理、思维特点,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有意识地激发他们的识字兴趣。  识字教学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一大难点,识字量大又枯燥无味,大多数教师采用的方法是重复书写,这样学生学习的兴趣不高,取得的效果也不是很好,在识字教学中如何提高
期刊
【摘要】展现给学生完整的语言概念,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并运用所学语言。然而,有的语篇篇幅长,容量大,许多教师认为在进行语篇教学时难以把握。在小学语篇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结合教学内容,创设具体生动的场景,但语篇教学在小学英语教学领域仍然是一个崭新的研究课题,在教学中存在着不少的误区:对语篇教学概念理解不清;重词句细节讲授,轻语篇整体理解;重阅读结果,轻过程指导;重朗读技巧的训练
期刊
【摘要】中学地理教育可以在提高学生的科技素质、人文素质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在地理教学中应注重学生素质教育的培养,从认识上要以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为立足点;重视提高教师自身素质;把课堂教学作为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主阵地;还要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深入挖掘教材的情感源泉,拨动学生心弦;创设教学情境,以情激趣。中学地理教育以其学科的内涵特点和优势,在现代素质教育中提高学生的科技素质、人文素质方面发挥着不可估量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