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教改的不断深入,数学作为儿童日常生活和进一步学习必不可少的基础和工具课已越来越被人们所关注。“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种新的课程理念也直接影响着数学教学的价值取向。课程改革对学优生来讲,是给了他们更多自由支配的时间和发展能力的空间;但对学困生而言,他们却在获得发展自由度的同时无所适从。
自主性学习是指学生能够根据自身认知水平和需要自主确立学习目标,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自觉调控学习状态,并能做出有效自我评价的学习行为。自主学习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会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长期以来,受传统习惯的影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仍以灌输现成的知识为主,采用“填鸭式”教学方法,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状态,死记硬背条条框框,缺乏主动思考和融会贯通的能力与习惯,形成教师对学生具有权威性、学生对教师具有依赖性的师生关系。学生与生俱来的独立性、怀疑性、创造性在教学中得不到足够的尊重和发展。
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更应注意培养学生自主性学习的素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应把学生看成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应把他们看成是知识的主动探求者,这样的教学再也不是学习者死记硬背、反复操练固有知识的机械行为,而是学习者运用已有知识(事实、概念、规则等)去认识事物的本质、发现知识的学习过程。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学习者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了发展,而自主学习能力对于促进学习者主动学习和提高创新能力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笔者谈以下几点体会。
1对教师的要求
1.1更新观念,转换角色:学生自主学习,教师的角色应由传授者转化为促进者和鼓励着,由管理者转化为引导者,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转向“平等中的首席”。在学生的自主学习中,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师生关系是探究真理的伙伴关系、解决难题的合作关系。教学过程是生生交往、师生交流、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教学过程不是忠实的执行课程计划的过程,而是师生共同研究、丰富课堂的过程,教学要真正成为师生富有个性化的创造过程。
1.2更新知识 与时俱进:课程改革的重点内容之一是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与此相适应,教师要根据时代的要求,不断探索适合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新的教学模式,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理论,探索教学规律,掌握新的教学技术,同时教师要更新教育手段。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使多媒体辅助教学在教学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丰富的网上资源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有力的条件,教师更应掌握网络应用技术,并对网上资源进行开发利用,重视网络对教学的影响,满足现代教育的需要。
1.3改变评价观念:诺贝尔奖获得者德国物理学家劳厄曾说过:“重要的不是获得知识,而是发展思维能力。”高效评价应当是教育者内化了哪些东西。评价的内容应包含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基本技能的掌握(包括实验技能、学习方法、探究能力等)、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合作与交流能力等方面。
2数学课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应注意的几个方面
2.1启思——激发自主学习的敏锐性:思维是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开发学生智力的襁褓。教学时应让思维的绚丽花束灿烂地开放在每位学生心中,教学生学会思考,应着力于4个“善于”:(1)善于带着预习中的问题思考;(2)善于从同学的发言中启发自己思考;(3)善于采用变式思考,如对于某一个问题,改变条件,结论将如何?从变中求活,从变中寻求方法;(4)善于精心设问。在教材的要求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设置认知矛盾冲突,可以激起学生的学习内驱力,促使学生学会并掌握学习方法,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
2.2善问——创设质疑情境,变机械接受为主动探究:“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有了疑问才会进一步思考问题,才会有所发展、有所创造。而创设质疑情境,让学生由机械接受向主动探索发展,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个性。在课堂上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不仅能培养学生的数学实践能力,更能有效地加强学生与生活实际的联系,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知识的存在,从而让学生懂得学习是为了更好地运用,让学生把学习数学当做一种乐趣。例如笔者在对数学立体几何中“平面的基本性质”一节进行教学时,向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我们骑的自行车,在后轮外加一个支撑脚,为什么能放稳?”,“教室的房门为什么加一把锁就能把门锁住?”学生听后热烈地讨论起来,并争先恐后地发言。然后教师总结说,因为不共线的三点确定一个平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平面的基本性质。学生听后对本节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2.3会说——提高自主学习的延拓性:传统课堂教学一问一答的模式,随着学生主动性、独立性的增强,变为互问互答。教师角色也发生了转变,不再是课堂提问的垄断者,而是一位倾听者。教师应倾听些什么?首先要启发学生说思路,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维过程,然后借助多样的课堂组织形式如个人陈述、同桌互说、小组讨论、师生切磋、大组交流、全班共议等,让每一位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从而激活思维,不仅使团结协作、个性展示等人文精神在合作中得到弘扬,还促使思维方法得到训练,语言表达能力得到提高。这对他们的终生发展都是大有裨益的。例如笔者在每次上课前,都安排一名学生做“临时教师”,组织课前的复习,学生自愿报名。学生要想做好主持人,上课时必须认真听讲,课后认真复习、归纳总结、精心设计,这样一来促进了主持人的学习,同时还锻炼了学生的组织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另外,学生对这种复习方式感到很新颖,回答问题特别踊跃,进而达到了学习知识的目的,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再如,学生在前面做完题后,让他把自己的做法讲给大家听,下面的学生有疑问可以提出,再让做题者解释,共同探讨。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又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2.4动手——培养自主学习的创造性: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培养学生乐于研究、勤于动手、努力求知的积极态度,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个性。笔者在进行数学立体几何部分教学时,鼓励学生结合教学内容提前制作教具模型。如用纸折出空间四边形、四面体、柱体、椎体等,在学习这些图形和集合体的性质、侧面展开图等问题时就容易多了。
2.5用情——充分发挥情感的作用:营造平等、民主、开放、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使学生由苦学变为乐学。首先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平时注重对学生情感的投入,热爱学生,了解学生, 在教学活动中尽力为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在学生学习困难时给予帮助,在成功时给予赞扬,正确对待学生中的个体差异,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评价时做到不褒此贬彼。
总之,真正把学生视为课堂的主人,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切实改善教学行为,进行扎实而灵活的训练活动,能够有效地发展学生自主学习的素质,从根本上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健康发展。这是一项长期的工作,还有待于我们在教学领域中深入、全面地探讨、研究。
自主性学习是指学生能够根据自身认知水平和需要自主确立学习目标,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自觉调控学习状态,并能做出有效自我评价的学习行为。自主学习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会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长期以来,受传统习惯的影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仍以灌输现成的知识为主,采用“填鸭式”教学方法,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状态,死记硬背条条框框,缺乏主动思考和融会贯通的能力与习惯,形成教师对学生具有权威性、学生对教师具有依赖性的师生关系。学生与生俱来的独立性、怀疑性、创造性在教学中得不到足够的尊重和发展。
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更应注意培养学生自主性学习的素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应把学生看成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应把他们看成是知识的主动探求者,这样的教学再也不是学习者死记硬背、反复操练固有知识的机械行为,而是学习者运用已有知识(事实、概念、规则等)去认识事物的本质、发现知识的学习过程。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学习者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了发展,而自主学习能力对于促进学习者主动学习和提高创新能力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笔者谈以下几点体会。
1对教师的要求
1.1更新观念,转换角色:学生自主学习,教师的角色应由传授者转化为促进者和鼓励着,由管理者转化为引导者,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转向“平等中的首席”。在学生的自主学习中,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师生关系是探究真理的伙伴关系、解决难题的合作关系。教学过程是生生交往、师生交流、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教学过程不是忠实的执行课程计划的过程,而是师生共同研究、丰富课堂的过程,教学要真正成为师生富有个性化的创造过程。
1.2更新知识 与时俱进:课程改革的重点内容之一是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与此相适应,教师要根据时代的要求,不断探索适合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新的教学模式,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理论,探索教学规律,掌握新的教学技术,同时教师要更新教育手段。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使多媒体辅助教学在教学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丰富的网上资源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有力的条件,教师更应掌握网络应用技术,并对网上资源进行开发利用,重视网络对教学的影响,满足现代教育的需要。
1.3改变评价观念:诺贝尔奖获得者德国物理学家劳厄曾说过:“重要的不是获得知识,而是发展思维能力。”高效评价应当是教育者内化了哪些东西。评价的内容应包含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基本技能的掌握(包括实验技能、学习方法、探究能力等)、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合作与交流能力等方面。
2数学课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应注意的几个方面
2.1启思——激发自主学习的敏锐性:思维是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开发学生智力的襁褓。教学时应让思维的绚丽花束灿烂地开放在每位学生心中,教学生学会思考,应着力于4个“善于”:(1)善于带着预习中的问题思考;(2)善于从同学的发言中启发自己思考;(3)善于采用变式思考,如对于某一个问题,改变条件,结论将如何?从变中求活,从变中寻求方法;(4)善于精心设问。在教材的要求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设置认知矛盾冲突,可以激起学生的学习内驱力,促使学生学会并掌握学习方法,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
2.2善问——创设质疑情境,变机械接受为主动探究:“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有了疑问才会进一步思考问题,才会有所发展、有所创造。而创设质疑情境,让学生由机械接受向主动探索发展,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个性。在课堂上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不仅能培养学生的数学实践能力,更能有效地加强学生与生活实际的联系,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知识的存在,从而让学生懂得学习是为了更好地运用,让学生把学习数学当做一种乐趣。例如笔者在对数学立体几何中“平面的基本性质”一节进行教学时,向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我们骑的自行车,在后轮外加一个支撑脚,为什么能放稳?”,“教室的房门为什么加一把锁就能把门锁住?”学生听后热烈地讨论起来,并争先恐后地发言。然后教师总结说,因为不共线的三点确定一个平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平面的基本性质。学生听后对本节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2.3会说——提高自主学习的延拓性:传统课堂教学一问一答的模式,随着学生主动性、独立性的增强,变为互问互答。教师角色也发生了转变,不再是课堂提问的垄断者,而是一位倾听者。教师应倾听些什么?首先要启发学生说思路,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维过程,然后借助多样的课堂组织形式如个人陈述、同桌互说、小组讨论、师生切磋、大组交流、全班共议等,让每一位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从而激活思维,不仅使团结协作、个性展示等人文精神在合作中得到弘扬,还促使思维方法得到训练,语言表达能力得到提高。这对他们的终生发展都是大有裨益的。例如笔者在每次上课前,都安排一名学生做“临时教师”,组织课前的复习,学生自愿报名。学生要想做好主持人,上课时必须认真听讲,课后认真复习、归纳总结、精心设计,这样一来促进了主持人的学习,同时还锻炼了学生的组织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另外,学生对这种复习方式感到很新颖,回答问题特别踊跃,进而达到了学习知识的目的,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再如,学生在前面做完题后,让他把自己的做法讲给大家听,下面的学生有疑问可以提出,再让做题者解释,共同探讨。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又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2.4动手——培养自主学习的创造性: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培养学生乐于研究、勤于动手、努力求知的积极态度,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个性。笔者在进行数学立体几何部分教学时,鼓励学生结合教学内容提前制作教具模型。如用纸折出空间四边形、四面体、柱体、椎体等,在学习这些图形和集合体的性质、侧面展开图等问题时就容易多了。
2.5用情——充分发挥情感的作用:营造平等、民主、开放、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使学生由苦学变为乐学。首先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平时注重对学生情感的投入,热爱学生,了解学生, 在教学活动中尽力为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在学生学习困难时给予帮助,在成功时给予赞扬,正确对待学生中的个体差异,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评价时做到不褒此贬彼。
总之,真正把学生视为课堂的主人,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切实改善教学行为,进行扎实而灵活的训练活动,能够有效地发展学生自主学习的素质,从根本上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健康发展。这是一项长期的工作,还有待于我们在教学领域中深入、全面地探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