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进程的不断深入,农村地区的剩余劳动力进城务工逐步的成为了一种很普遍的社会现象。在这种情况之下,农村地区的留守儿童问题也逐渐的彰显了出来,尤其是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在农村地区,大部分的留守儿童正处于受教育的关键时期,因此,针对留守儿童教育的现状来制定出相应的教育对策是刻不容缓的。本文就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对策做了相关的阐述和分析。
关键词:农村地区;留守儿童;教育对策
中图分类号:G78 文献标识码:A
1影响农村留守儿童教育质量的主要因素
1.1缺乏良好的家庭教育
众所周知,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是处于同样重要的位置的。目前,缺乏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影响农村留守儿童教育质量的主要因素之一。首先,留守儿童由于长期不能和自己的父母生活在一起,既得到不到来自于父母的关爱,又得不到来自于父母的指导。在这种情况之下,就很容易导致留守儿童情感的缺失,使其逐渐的漠视亲情观念,从而对其健全人格的形成产生直接的影响。另外,农村地区的教育观念也存在一定的问题,留守儿童的父母即便是在务工期间回到家乡,也仅仅只是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和身体状况,缺乏和孩子之间的情感交流,从而直接影响了孩子的心理发展。其次,监管方面存在严重的问题。对于那些由祖辈负责监管的留守儿童家庭而言,教育方面基本上是缺失的,再加上祖辈的溺爱,很冲易使孩子形成各种不良的性格;对于那些由亲戚负责监管的留守儿童家庭而言,基本上会采用放任自流的监管方式,其教育结果也就可想而知了。
1.2学校教育方面的问题
虽然农村地区的教育水平一直在不断的提升,但是在某些较为落后的农村地区,学校的教育资源仍然较为匮乏,教育观念也较为陈旧,从而对留守儿童的教育质量产生了一定的影响。首先,对于学校而言,教学任务本就十分繁重,因此,不能够为那些留守儿童提供更多的关爱和照顾。其次,某些农村地区的教学条件仍然较为落后,一方面,很多学校不能够为离学校较远的留守儿童提供寄宿条件;另一方面,由于教学条件的限制,不能够开展相关的教学活动,例如心理教育活动、安全教育活动以及法制教育活动等,从而对留守儿童的教育质量产生了直接的影响[1]。
1.3来自于社会环境的影响
留守儿童大多是十四岁以下的孩子,不但缺乏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还缺乏安全、法律、心理以及生理方面的知识,因此,很容易受到一些来自于外界的影响。首先,由于留守儿童缺乏明辨是非的能力,再加上监管不力,因此,很容易受到社会上一些不良风气的影响,例如在网吧、电影以及不良书刊中受到一些不良信息的影响,从而使其养成一些不良的行为习惯。其次,由于社会经验不足,某些留守儿童很容易误交损友,从而误入歧途,进而对自身和社会构成一定的危害。
2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对策
2.1强化家庭教育责任,加强家庭监护作用
在农村留守儿童成长的过程中,家庭教育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因此,要切实的提升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质量,就要强化家庭教育责任,加强家庭监护作用。首先,要引导留守儿童的家长逐步的树立起正确的教育观,使其能够充分的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在此过程中,学校和老师要发挥出充分的引导作用,引导留守儿童的家长为孩子营造出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即便是身在异地,也要经常的通过电话和孩子保持良好的联系,多和孩子进行情感方面的交流,多关注孩子的学习情况和生活情况,让孩子们能够充分的感受到来自于父母的关爱。在这种情况之下,不但能够有效的促进孩子身心健康的成长,还能够构建出良好的亲子关系其次,学校和老师还要引导留守儿童的家长掌握正确的教育方式。对于长期在异地务工的父母而言,要定期的和孩子进行联系,充分的掌握孩子的近况,定期的回家和孩子团聚[2]。
2.2加强学校的教育作用
对于农村地区的学校而言,首先,要针对留守儿童来不断的完善自身的管理机制,创新相关的教育措施,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关爱,例如建立留守儿童的个人档案信息、设置心理咨询室以及推行监护人仿校制度等。其次,要尽可能的为留守儿童营造出良好的学习环境,相关的政府部门要不断的加大对落后地区教学设施和教学条件的投入力度。在此过程中,一方面,要强化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为离学校较远的留守儿童提供相應的寄宿条件;另一方面,要大力的改善农村学校的教学环境,为农村学校配备专门的保育人员和生活老师,从而为留守儿童提供一个温馨的学习环境,让留守儿童得到应有的教育、管理与关爱。再次,无论是学校还是老师都要不断的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关爱,充分的掌握留守儿童的心理发展状况和学习发展状况,不断的加强家校合作。最后,对于农村地区的学校而言,要不断的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不断的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水平,同时将对留守儿童的关爱引入到学校的整体规划和教职人员的绩效考核体系中,以此来有效的形成关爱留守儿童的良好校园氛围[3]。
2.3加强社会方面的教育作用
对于留守儿童的教育工作而言,除了学校和家庭方面的教育之外,还要引入社会方面的力量,加强社会方面的教育作用。首先,要建立起完善的社会化教育和监护依稀,鼓励社会上的公益组织和爱心人士积极的创办留守儿童托管中心,以此来为留守儿童提供来自于社会的关爱和照顾。其次,要加强对农村地区娱乐场场所的管理,净化农村地区网吧和游戏厅等文化场所和治安环境。
3结束语
农村地区的留守儿童教育工作是尤为重要的,因此,社会各界都要对此予以高度的重视,强化家庭教育责任,加强家庭监护作用,加强学校的教育作用,加强社会方面的教育作用,以此来有效的提升农村留守儿童的整体教育质量。
参考文献
[1]王小娟.托管农村幼儿园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与对策研究报告[J].课程教育研究,2019(05):193-194.
[2]宛瑾.基于相对剥夺理论的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成因分析[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16(01):16-19.
[3]钱述才.农村留守儿童的隔代家庭教育问题分析[J].甘肃教育,2019(01):33.
【基金项目】:本文系长沙医学院2019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立项中星火燎原团队调研报告论文
通讯作者: 谭立(1983- ) 湖南长沙 长沙医学院外国语学院 讲师 专业方向:英语、中外比较教育
关键词:农村地区;留守儿童;教育对策
中图分类号:G78 文献标识码:A
1影响农村留守儿童教育质量的主要因素
1.1缺乏良好的家庭教育
众所周知,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是处于同样重要的位置的。目前,缺乏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影响农村留守儿童教育质量的主要因素之一。首先,留守儿童由于长期不能和自己的父母生活在一起,既得到不到来自于父母的关爱,又得不到来自于父母的指导。在这种情况之下,就很容易导致留守儿童情感的缺失,使其逐渐的漠视亲情观念,从而对其健全人格的形成产生直接的影响。另外,农村地区的教育观念也存在一定的问题,留守儿童的父母即便是在务工期间回到家乡,也仅仅只是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和身体状况,缺乏和孩子之间的情感交流,从而直接影响了孩子的心理发展。其次,监管方面存在严重的问题。对于那些由祖辈负责监管的留守儿童家庭而言,教育方面基本上是缺失的,再加上祖辈的溺爱,很冲易使孩子形成各种不良的性格;对于那些由亲戚负责监管的留守儿童家庭而言,基本上会采用放任自流的监管方式,其教育结果也就可想而知了。
1.2学校教育方面的问题
虽然农村地区的教育水平一直在不断的提升,但是在某些较为落后的农村地区,学校的教育资源仍然较为匮乏,教育观念也较为陈旧,从而对留守儿童的教育质量产生了一定的影响。首先,对于学校而言,教学任务本就十分繁重,因此,不能够为那些留守儿童提供更多的关爱和照顾。其次,某些农村地区的教学条件仍然较为落后,一方面,很多学校不能够为离学校较远的留守儿童提供寄宿条件;另一方面,由于教学条件的限制,不能够开展相关的教学活动,例如心理教育活动、安全教育活动以及法制教育活动等,从而对留守儿童的教育质量产生了直接的影响[1]。
1.3来自于社会环境的影响
留守儿童大多是十四岁以下的孩子,不但缺乏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还缺乏安全、法律、心理以及生理方面的知识,因此,很容易受到一些来自于外界的影响。首先,由于留守儿童缺乏明辨是非的能力,再加上监管不力,因此,很容易受到社会上一些不良风气的影响,例如在网吧、电影以及不良书刊中受到一些不良信息的影响,从而使其养成一些不良的行为习惯。其次,由于社会经验不足,某些留守儿童很容易误交损友,从而误入歧途,进而对自身和社会构成一定的危害。
2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对策
2.1强化家庭教育责任,加强家庭监护作用
在农村留守儿童成长的过程中,家庭教育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因此,要切实的提升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质量,就要强化家庭教育责任,加强家庭监护作用。首先,要引导留守儿童的家长逐步的树立起正确的教育观,使其能够充分的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在此过程中,学校和老师要发挥出充分的引导作用,引导留守儿童的家长为孩子营造出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即便是身在异地,也要经常的通过电话和孩子保持良好的联系,多和孩子进行情感方面的交流,多关注孩子的学习情况和生活情况,让孩子们能够充分的感受到来自于父母的关爱。在这种情况之下,不但能够有效的促进孩子身心健康的成长,还能够构建出良好的亲子关系其次,学校和老师还要引导留守儿童的家长掌握正确的教育方式。对于长期在异地务工的父母而言,要定期的和孩子进行联系,充分的掌握孩子的近况,定期的回家和孩子团聚[2]。
2.2加强学校的教育作用
对于农村地区的学校而言,首先,要针对留守儿童来不断的完善自身的管理机制,创新相关的教育措施,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关爱,例如建立留守儿童的个人档案信息、设置心理咨询室以及推行监护人仿校制度等。其次,要尽可能的为留守儿童营造出良好的学习环境,相关的政府部门要不断的加大对落后地区教学设施和教学条件的投入力度。在此过程中,一方面,要强化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为离学校较远的留守儿童提供相應的寄宿条件;另一方面,要大力的改善农村学校的教学环境,为农村学校配备专门的保育人员和生活老师,从而为留守儿童提供一个温馨的学习环境,让留守儿童得到应有的教育、管理与关爱。再次,无论是学校还是老师都要不断的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关爱,充分的掌握留守儿童的心理发展状况和学习发展状况,不断的加强家校合作。最后,对于农村地区的学校而言,要不断的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不断的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水平,同时将对留守儿童的关爱引入到学校的整体规划和教职人员的绩效考核体系中,以此来有效的形成关爱留守儿童的良好校园氛围[3]。
2.3加强社会方面的教育作用
对于留守儿童的教育工作而言,除了学校和家庭方面的教育之外,还要引入社会方面的力量,加强社会方面的教育作用。首先,要建立起完善的社会化教育和监护依稀,鼓励社会上的公益组织和爱心人士积极的创办留守儿童托管中心,以此来为留守儿童提供来自于社会的关爱和照顾。其次,要加强对农村地区娱乐场场所的管理,净化农村地区网吧和游戏厅等文化场所和治安环境。
3结束语
农村地区的留守儿童教育工作是尤为重要的,因此,社会各界都要对此予以高度的重视,强化家庭教育责任,加强家庭监护作用,加强学校的教育作用,加强社会方面的教育作用,以此来有效的提升农村留守儿童的整体教育质量。
参考文献
[1]王小娟.托管农村幼儿园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与对策研究报告[J].课程教育研究,2019(05):193-194.
[2]宛瑾.基于相对剥夺理论的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成因分析[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16(01):16-19.
[3]钱述才.农村留守儿童的隔代家庭教育问题分析[J].甘肃教育,2019(01):33.
【基金项目】:本文系长沙医学院2019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立项中星火燎原团队调研报告论文
通讯作者: 谭立(1983- ) 湖南长沙 长沙医学院外国语学院 讲师 专业方向:英语、中外比较教育